资源描述
福 建 省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含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项目名称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 线路 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XX 中闽海上风电 有限公司 法 人 代 表 (盖章或签字) 联 系 人 许友华 联 系 电 话 0594-2371683 邮 政 编 码 351168 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目录 1 项目基本情况 . 1 2 周围环境概况、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 1 2.1环境概况 . 1 2.2环境执行标准和主要环境目标 . 17 2.3项目环境 质量现状概况 . 18 3 项目概况及建设内容 . 19 3.1项目建设内容 . 19 3.2施工内容方案 . 24 4 项目污染物产生情况、防治措施和对环境的影响 . 25 4.1 产业政策 . 25 4.2 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 . 25 4.3污染源强 . 25 4.4环境影响分析 . 28 4.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31 5 评价结论(含评价结论、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建议) . 34 5.1 产业政策 . 34 5.2 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 . 34 5.3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 34 5.4环保对策及建议 . 36 5.5 总结论 . 37 专 题一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 38 1 电磁环境现状调查 . 38 1.1 评价项目沿线环境概况 . 38 1.2电磁场强度 . 38 1.3 无线电干扰 . 40 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 40 2.1 线路类比性分析 . 41 2.2线路工频电磁场计算 . 43 3 小结 . 55 3.1 项目电磁环境现状 . 55 3.2 项目电磁影响预测结论 . 56 专题二 公众参与专题 . 58 1 目的和作用 . 58 2 调查对象 及分布 . 58 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58 3.1调查结果分析 . 59 3.2 公众参与小结 . 59 3.3 对公众反映问题的解释 . 60 3.4对建设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 61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 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莆田 XX50MW海上风电项目 11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XX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为 莆 田秀屿区平海镇 建设依据 国网 XX省电力有限公司 2013 289号 主管部门 XX省电力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代码 D44 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新建 11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起自 XX莆田 XX50MW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 110KV出线间隔,终止于 110KV石井线 #43 #44间T接点。全长约 1.53km,采用单回架空架设。 线路长度 1.53km 工程建设周期 6 个月 总投资 370万元 环保投资 12.1 万元 2 周围环境概况、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2.1 环境概况 2.1.1 自然环 境概况 ( 1)地理位置 秀屿区位于 XX 东南沿海中部的突出部,地处北纬 24 30 25 22,东经 118 56 120 05,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接莆田市城厢区和荔城区,西北部与仙游县接壤。 本工程线路位于城 乡结合部 , 本工程为新建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起自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 110KV 出线间隔,终止于 110KV石井线 #43 #44 间 T 接点。全长约 1.53km,采用单回架空架设 。 沿 现有排水沟 建设, 路径走线没有 穿越 民房、军事地区、水源保护区、重要风景区、矿产区等敏 感地区。 具体项目地理位置见图 2.1,拟建输电线路周边概况见照片 2.2。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图 2.1 项目地理位置 图 已建 石井 风电场 110kV 升压 站 拟建 XX海上风电陆上 升压站 周边现状 拟建 线路沿线 现状 拟建线路周边 现状 图 2.2 拟建 线路工程 附近照片 地形、地质、地貌 拟 建设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位于 秀屿区平海镇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本线路途经 沿海侵剥蚀丘陵、滨海海积平原、海积海岸地貌 ,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坡 度较小,采用 架空架设 方案。 参照平海升压站地质报告及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通过。 工程场地位于 XX 的东南部及沿海地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武夷山隆起折带的东南部,南部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相接,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期各类侵入岩,仅在局部地段出露少量火山碎 沉积岩类,因而反映在构造特征上,褶皱构造仅形成宽缓的隆起和拗陷;断裂、破碎发育。本区地层发育不全,所出露的全为中生代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系,占陆地总面积近 1/3。东部滨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工程场址无全新活动断裂,场址区域属 次稳定区的相对稳定地段。经调查,本工程场地不存在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3 地层岩性 根据 本次钻探揭露 , 本 场地 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 风积中粗砂、 海积粉质粘土、 海积泥质中粗砂、 残积砂质粘性土 、 基底为风化花岗岩。场地地层分布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 a)风积中砂:主要为中砂,局部表现为中粗砂、中细砂,灰色,稍湿,颗粒级配不良,实测标贯击数 10 13,呈稍密中密。在本次勘探所有钻孔中揭示并揭穿,层厚 2.1 3.8m,为场区主要地层之一。 ( b) 海积粉质粘土:土黄、灰褐色, 湿,可塑,切面光滑。 层厚 2.4m7.9m。 ( c)海积泥质中粗砂:灰色,湿,稍密,颗粒级配一般,含泥量约 2530%。层厚 1.6 2.5m。 ( d)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稍湿湿,可塑,主要成份为粘土矿物,粒径大于 2mm 的粗颗粒含量约 5 15%,粘性较好,具浸水软化、力学强度降低的工程特性。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 1.20 11.70m。 ( e)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岩体风化强烈,矿物成份显著变化,岩石大部风化变色,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已破坏,上部呈砂土状,下部多呈碎块状。厚度大于 5m。 水文地质条 件 A、地下水概况 工程场地除残丘地区大部分风机机位未揭示地下水外,其余均见地下水。滩涂海岸阶地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海水渗透补给,海水对地下水起较大影响;海岸平原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4 残丘场地地下水属于孔隙 -裂隙型潜水,水位埋深较大,水量贫乏,局部残丘坡肩平缓处存在少量的上层滞水,勘察期间揭示残丘场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 10 米;海岸阶地海滩区域地下水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勘察期间揭示地下水埋深 0.3 4.7米,水位的年变化幅度 1.0 米; 海岸平原区域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性降水变 化的影响,勘察期间揭示地下水埋深 0.3 8.0 米,水位的年变化幅度 1.5米。 B、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场地环境类型为类,根据一期工程水质分析成果综合分析判定各地貌地下水腐蚀性结果为: 1)残丘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水量贫乏。由于地下水埋深大于基础埋深,因此残丘场地风机可不考虑地下水腐蚀性影响。 2)海岸阶地地下水,受环境类型影响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受渗透性影响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具有强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3)海岸平原水样 ,受环境类型影响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受渗透性影响对混凝土结构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情况下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C、地基土壤腐蚀性评价 根据土壤视电阻率值 s 判断,地下水位以上土壤对钢结构弱腐蚀性。 水文概况 秀屿区是位于兴化湾、湄州湾之间的一个半岛,三面临海。项目所在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5 区域内没有河流,只有一些小沟渠,农民靠池塘及打井灌溉。 拟建站址附近海域无长期验潮资料,只能根据近海潮位站推算,本次平潭潮水位统计资料,根据推算风电场附近海域百年一遇潮水位: 4.80m(85年国家高程基准面,下同 ),五十年一遇潮水位: 4.65m,二十年一遇潮水位: 3.90m。 本项目拟建风力发电机海拔高度均较高,海潮不会对项目产生影响 。 气候条件 本项目场址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冬暖夏凉,全年无霜。据秀屿气象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20.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9.4,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2.3;多年平均汽压 1011.4hPa,多年极端最高气压1031.5hPa,多年极端最低气压 980.2hPa;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年平均降水量 1139.5mm。 据崇武气象站和秀屿气象 站统计资料,累年各月各气象要素见表2.1-1。历年各风向频率及平均风速见表 2.1-2。 表 2.1-1 秀屿区气象站累年各月气象要素统计表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 ) 12.3 12.0 13.8 18.0 22.4 26.0 28.2 28.0 26.3 22.9 19.1 14.6 20.3 最高气温 ( ) 26.2 25.2 26.5 30.7 31.7 33.7 36.5 35.2 34.9 33.0 31.6 27.1 36.5 最低 气温 ( ) 3.7 1.8 1.3 6.8 12.5 15.7 21.1 22.1 16.7 13.6 8.0 2.0 1.3 平均气压 (hPa) 1020.0 1018.9 1015.9 1012.3 1008.7 1005.4 1003.7 1003.6 1007.7 1013.7 1017.3 1020.4 1011.4 平均相对湿度(%) 74 78 80 81 83 85 81 80 78 71 68 70 77 降水量 (mm) 40.7 59.9 108.4 134.6 150.2 269.4 107.8 125.3 66.7 26.9 25.6 23.8 1139.5 蒸发量 (mm) 91.1 63.0 87.9 106.0 124.0 154.6 214.0 210.3 170.2 189.0 147.0 123.5 1680.6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6 表 2.1-2 崇武、秀屿气象站历年平均风速( m/s)(仪高 10m) 年份 崇武风速 年份 崇武风速 秀屿风速 年份 崇武风速 秀屿风速 1977 6.2 1988 6.3 1999 6.1 3.8 1978 6.9 1989 5.8 3.6 2000 5.8 3.7 1979 6.7 1990 5.8 3.8 2001 5.3 3.7 1980 6.8 1991 5.9 4.2 2002 4.8 3.6 1981 6.6 1992 4.7 3.9 2003 5.3 2.9 1982 6.4 1993 5.5 4.1 2004 5.1 2.6 1983 6.2 1994 5.5 4.1 2005 5.7 3.0 1984 6.6 1995 5.8 4.0 2006 4.7 2.9 1985 6.2 1996 5.6 4.1 1986 6.4 1997 5.1 3.5 1987 5.8 1998 5.3 3.8 表 2.1-3秀屿站代表年整体平均风向、风能方向频率(保留 4位小数 *10000,取整) 风向 平均风向频率 平均风能方向频率 N 508 192 NNE 1352 1058 NE 2330 3415 ENE 1583 2459 E 351 209 ESE 178 58 SE 266 74 SSE 581 438 S 611 735 SSW 515 503 SW 462 551 WSW 143 68 W 161 40 WNW 253 91 NW 295 63 NNW 240 48 C 173 0 秀屿气象站 1989 2001 年 13年平均风速为 3.9m/s,但 2001 年以后年平均风速明显减小,均在 3.0m/s 以下,分析原因主要是由周围环境变化造成的,在气象站的东北方向建设了一座高层建筑,阻挡了秋冬季盛风期的东北风,同时与全球气候变暖也有关系。主导风向、主导风能方向为 NE,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7 频率分别达到 23.3%和 34.2%。 秀屿站代表年风向频率 玫瑰图见图 2.3。 总体上崇武站历年平均风速变化较小,取 1977 2006年的连续 30 年,求得多年平均风速为 5.8m/s。但近年风速较小, 1997 2006 年的连续 10年的年平均风速为 5.2m/s。根据省气象局对 1971 2000 年崇武气象站历年资料的分析成果,崇武站风的丰、平、枯三年分别为 1971、 1990、 1997 年,对应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 7.3、 6.1、 4.6m/s。但从表 2.1-2 可以发现, 2000年以后的风速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析气象站周围环境并无变化,主要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而影响了风速。崇武 站主导风向、主导风能方向为NE,频率分别达到 30.0%和 47.2%。 崇武站代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 2.4。 图 2.3 秀屿站代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图 2.4 崇武站代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土壤植被 本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性土壤、红壤、风砂土、盐土和水稻土等。砖红壤性土壤和红壤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丘陵和山地。风砂土和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项目区主要为滨海盐土和海积粘土。 本区植被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林区。目前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基本上是以木麻黄为主的人工防风林和旱性灌木、草木,该地区植被覆盖较差 。场址主要用地现状为林地及旱地。根据调查,项目区占用土地未涉及名木古树。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拟建场地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参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8 50011-2001)的规定: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海岸阶地与海岸平原土层类型属中软土,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d =15-50m,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物设计特征周期为 0.40s。剥蚀残丘区域根据岩土性状结合当地经验判别土层类型属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物设计特征周期为 0.40s。本场地 剥蚀残丘属于抗震一般地段,滩涂海岸阶地与海岸平原存在软土及液化土,于抗震不利地段。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9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 2000 年 第 二 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 莆田市秀屿区 水土流失面积 3935hm2,其中:强烈流失 92hm2,占总流失面积的 2.3%;中度流失 1751hm2,占总流失面积的 44.5%;轻度流失 2092hm2,占总流失面积的 53.2%。 表 2.1-4 秀屿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统计表 行政单位 境内总面积( km2) 轻度以上侵蚀面积( hm2) 各级强度水土流失面积( hm2) 轻度 占流失总面积比率( %) 中度 占流失总面积比率( %) 强烈 占流失总面积比率( %) 极强烈 占流失总面积比率( %) 秀屿区 506 3935 2092 53.2 1751 44.5 92 2.3 项目区属水土流失微度流失区。根据现场查勘,项目区原有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微,土壤侵蚀模数值约 400t/(km2a)。 项目区域所属 大多地面土壤处于无明显(微度)侵蚀状态 ,其土壤侵蚀强度容许值为 500t/(km2.a)。项目区 不 属 于 国家级 或 省级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范围 。 根据现场调查, 输电 线路沿线植被覆盖良好,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草地、林地等,现状基本无水土流失。 2.1.2项目周边社会环境概况 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总量 秀屿区位于 XX 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 72 海里,于 2002 年 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秀屿区隶属莆田市,陆域面积 390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514.75平方公里,下辖 6 镇 1乡:笏石镇、东庄镇、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南日镇、湄洲镇、月塘乡, 147村居。城镇化水平 30%,人口 62 万。 工农业经济 工业以轻工、食品 为主,有制糖、电子、罐头、玻璃、服装、玩具、鞋革、塑料、制盐、水产冷冻加工、造纸、机械、化工、纺织等门类。莆田作为省商品粮、甘蔗、花生、龙眼、荔枝、枇杷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产品逐步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0 向优质高效和无公害转变,主要农副产品有稻米、甘薯、大小麦、紫菜、海带等。 2012 年秀屿区生产总值 183.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7.2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107.4 亿元,增长 16.8%,(其中工业增加值 88.5 亿元,增长 12.9%;建筑业增加值 18.9亿元,增长 40.7%);第三产业增加值 48.5亿元,增长 11.1%。财政总收入 1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8.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 交通旅游 公路 莆田市已形成以福厦高速公路、福厦公路 (324国道 )及省道 201、 213线为主框架,以县乡公路为干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福厦公路 (324国道 )为 XX省公路主干道,全长约 300km,设计等级为一级,双向四车道。平行福厦公路已建有沈海高速公路福厦段,福厦段高速公路设计为全封闭、双向四车道,在莆田市黄石镇建有互通口可通往场址。莆田境内的省道 201线公路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北南向穿过莆田市区经黄石镇、笏石镇抵达秀屿港。县道新文公路 新厝店至忠门文甲 )为混凝土路面。规划中的城港大道,路宽 54m,由莆田市区直达规划中的东吴临港工业园区。场址公路交通便利。 铁路 福厦铁路秀屿支线位于场址西侧约 20km处通过。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闽赣快速铁路通道已全线动工,全长约 640km,级、双线、电气化,终点为莆田塘边站,与福厦铁路连接。 水运及码头 湄洲湾具有水深、港阔、岸线长,风平浪静气温润。湄洲湾进港航道从湾口至秀屿,航道长 29.5km, 5万吨轮船可自由 航行, 10万吨轮船可乘潮进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1 出。 秀屿港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地质优良,目前已建有 3.5万吨、万吨多功能码头和 3000吨杂货码头、 3000吨盐业码头、 3000吨化工码头及千吨浮舟煤码头各一个。 场址至秀屿港的公路里程约 32km。 文物保护 平海海滩岩自然保护区位于平海镇石井村龙虎山滨海潮间带和海岸上,面积约 20公顷,该区系第四纪至近期,由于海潮冲蚀作用,形成海滩岩。据了解,目前世界上除莆田外,仅发现 26处有海滩岩。 根据调查 平海海滩岩自然保护区 与项目 线路 位置最近距离 1100m左右,除此之外 区域内无其 它文物保护单位。 2.1.3项目所在地乡镇概况 场址所处的平海镇,位于莆田三大湾中部,辖区总面积 60 平方公里,海岸线 21 公里。平海镇下辖 20个行政村(其中渔业村 8 个)。现有人口 9.06万人 ;总劳动力 3.56 万人,其中渔业劳力 6.1 万人。可利用浅海面积 5.5万亩,现有耕地 2.38 万亩,林地面积 2.147万亩。年总产值 6.26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1.5 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 4.76 亿元,财政收入 3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200 元。农田栽种的作物主要有甘薯、花生、小麦。 2.1.4 电力系统 莆田电网现状 2012年莆田市全社会用电量为 62.86亿 kWh,最高负荷 1120.86MW,分别较上年增长 7.9%和 7.0%。 至 2012年底,莆田境内除省网主力电源湄洲湾火电厂(现有装机 786MW)以及前云燃气电厂( 1544MW)外,还有中小电源装机 586.5MW( 水电装机161.9MW,火电 12MW,风电 412.6MW) 。 其中, 前云燃气电厂以 500kV接入莆田变,湄洲湾火电厂以 220kV接入,其余电源均接入 110kV及 以下电网。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2 至 2012年底,莆田市电网有莆田变 1座 500KV变电站,变电站容量 750MVA;220KV公 用变 8座,总变电容量 2460MVA。 莆田 220kV电网形成莆田荔城涵江 新度 笏石东进莆田的双回路主干环网,由涵江 、盖尾各 1回路 与福州市电网的上迳变 、青云变 连接,由莆田变、东进变共 4回路与泉州市电网的惠安变连接。 110KV公用变 24座,总容量 1942.5MVA, 110KV变电站主要由 220KV变双回辐射和手拉手供电 。 目前本工程所在的上庄片区( 2010年 220KV上庄变投运后,秀屿区和荔城区的北高镇可划分为两个供电片区,分别由上庄变和笏石变供电。上庄变主要供电片区为埭头半岛、南日岛以及黄石镇和东峤镇 部分负荷,荔城区的北高镇部分负荷也为上庄变供电范围,本报告称为上庄片区)有 3座 110KV变电站,分别为埭头变、东峤变以及前沁变,总变电容量 240MVA。 3座 110KV变电站主要由 220KV上庄变辐射式或与 220KV笏石变手拉手供电。 另外,莆田地区已投运风电主要集中在上庄片区,其中石城一、二期 T接在南日岛三、四期送出线路上,通过南日岛三、四期送出线路一起接入110KV埭头变,石井风电则以 1回 110KV线路直接接入埭头变,再通过 110KV上埭 I、 II路线路和 220KV上庄变与系统联接。 至 2012年,接入埭头 变的风电装机达 220.6MW,为保证正常运行方式下,当 110KV上埭 I、 II路线路其中有一条因故障跳闸时,另一回路不会出现过载,已在埭头变装设一套 110KV过负荷联切装置。其策略为:正常运行方式 110KV上埭 I、 II路线路并列运行, 110KV过负荷联切装置投入,过负荷时联切跳石井线;当 110KV上埭 I、 II路线路只有一条线路运行或其他方式时,则退出110KV过负荷联切装置。 2012年 、 2015年和 2017年 莆田市 110kV电网现状地理接线见图 2.6 .8所示。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3 图 2.6 2012 年莆田市 110kV 电网现状地理接线 图 图 2.7 2015 年莆田市 110kV 电网地理接线 示意 图 图 2.8 2017 年莆田市 110kV 电网地理接线 示意 图 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4 莆田风电规划 莆田市东南 沿海属于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可供风力发电的场址较多,发展风电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根据目前初步选址规划的风电场以及相关风电场接入系统审定文件,目前莆田已建、在建和规划有 12个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约 693.60MW,其中,莆田市区已建并投运有 3 个风电场(南日岛一、二期和石城、石井风电场),装机容量 96.15MW,在建和规划有 7 个风 电场,规划装机容量约531.45MW,仙游县规划有 2个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约 66MW。 秀屿区目前已投产的 风电场有 石城、石井风电场 、 南日岛三期( 48.45MW)、 南日岛 四 期( 48MW) 、 后海风电场( 48MW)及东峤风电场( 48MW)。 结合电网现状及规划, 220kV上庄变投运后,秀屿区和荔城区的北高镇可划分为两个供电片区:上庄变主要供电片区为埭头半岛、南日岛以及黄石镇、大坵镇和东峤镇部分负荷,另荔城区的北高镇部分负荷也为上庄变供电范围,本报告称为上庄片区;笏石变主要供电范围为忠门半岛、湄洲岛、东庄镇以及东峤 镇和笏石镇部分负荷,本报告称为笏石片区。 项目所在 风电场位于 上庄 片区。 线路建设必要性 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远离居住区,不占地,不破坏防护林、适合兴建大型风电场且装机利用小时高等优势。 XX 省闽江口以南至厦门湾受台湾海峡“峡管效应”的影响,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莆田 XX海上风电场位于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目前莆田电网主要靠省网供电。 XX 莆田 XX50MV 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后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5 主要送电方向为莆田主网,部分需送往邻近省网缺电区(泉州电网)消纳。风电场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绿色风能资源,直接向当地负荷供电, 作为区域负荷发展的补充电源,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推进 XX风电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XX 海上规划容量 1200MW,存在不同的开发商,升压变电站终期规模最大按 1200确定 。且 XX 海上风电开发时间跨度长,开发的不确定性大,最终开发容量及接入本升压变电站的风机规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升压变电站远期送出电压等级不确定。 XX 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编制的莆田XX 风电场试验项目接入系统研究报告中,升压站电站的远期接入系统的送出电压等级采用 220KV或 500KV 尚未确定。 根据闽电函 2013289 号国网 XX 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 XX 莆田 XX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审查意见的函的审查意见,本次原则同意风电场暂以 1回 110KV线路“ T”接至石井风电 埭头 110KV线路接入电网,今后再过度到 220KV电压等级送出。所以本线路工程作为 XX试验风电场项目的配套工程,虽只是临时过渡项目,也是必要的。 接入系统和进出线间隔 接入系统 根据区域电网规划,本工程建设线路接入系统示意图如 2.9 所示。 图 2.9 线路接入系统示意图 平海升压站出线间隔布置 平海升压站终期是 220KV 或 500KV 送出,作为临时 110KV 出线间隔,XX 莆田 XX50MW 海上风电项目 110kV 送出线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16 只有一个出线,西南方向。 图 2.10 平海升压站变 110KV 出线构架排列图 T 接点 根据系统审查意见,本工程临时 T 接在 110KV 石井线上,通过石井线送至 1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