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2019 年 03 月 07 日 建筑 增持(维持) 建材 中性(维持) 鲍荣富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5120002 研究员 021-28972085 baorongfuhtsc 方晏荷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7080007 研究员 0755-22660892 fangyanhehtsc 陈亚龙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7070005 研究员 021-28972238 chenyalonghtsc 1建材 : 税改影响中等,利好区域及渠道建材龙头 2019.03 2建筑 : 税改影响较小 ,大型建企优势或增加 2019.03 3建材 : 长三角复工良好,期待 19 年基建发力 2019.03 资料来源: Wind 政策暖风频吹, 两主线 掘金装配式建筑 “见微知筑 ”建筑细分行业深度解读系列之四 政策红利释放叠加新区规划落地,装配式建筑迎来暖春 2014 年以来,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相继出台,规划目标更为明确。近期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新区规划推动下,装配式建筑有望在政府类建筑外获得更多商业应用。若 2020/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30%,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208/16158 亿元, CAGR 为 30%/22%,是建筑细分行业中成长性较好的子行业。在当前成本假设下,重点推荐智能制造(中国建筑 /鸿路钢构 /上海建工 )和高端板材(北新建材)。 国内装配式建筑历经波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三种基本形式,目前以前两者为主。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有助于推动建筑绿色节能化,而且有助于消化上游水泥和钢铁产能, 2017 年 全国 PC 预制构件设计产能 年消耗混凝土约 3600 万方, 钢结构用钢量占全国粗钢产量 7.4%。 工业化 发达国家钢结构高速发展期一般持续 20-25 年, 稳定期 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重维持在 20%-30%。国内 2017 年 新 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仅 8.4%,低于发达国家快速发展期 20%以上的比例。 政策规划目标清晰, 2020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7000 亿元 根据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和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 到 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 面积的 比例达到 15%以上,2025 年 达到 30%,我们测算 2020/2025 年装配式建筑市场 将分别达到7208/16158 亿元。根据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2020 年), 2020年钢结构用钢量占粗钢比例达到 10%, 建筑钢结构 占全国建筑用钢比例达到 25%以上, 2020/2025 年 钢结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774/4848 亿元 。其中,棚改预计贡献装配式建筑市场的 18%,长租公寓市场预计拉动行业产值约 2000 亿元,雄安新区装配式建筑市场中期有望突破 500 亿。 钢结构 龙头市占率仅 2%, PC 结构建安成本相对占优 PC 结构和钢结构施工行业高度分散 , 前者规模小且参差不齐,后者上市企业多,市场化程度高。 2017 年 龙头企业中建钢构 /鸿路钢构市占率仅分别为 2.1%/1.6%。由于 PC 结构中材 料费随预制率的升高而升高, 结构成本高于现浇 9-25%,但 PC 结构人工费占比 12-20%,高于 钢结构人工费占比 8%,导致 目前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建安费用比 PC 结构高约 8%28%。 投资建议:智能制造 /高端板材两条主线挖掘机会 ( 1)装配式建筑施工 集中度低,龙头 市占率仅 2%,在行业 预期 2018-2025年年复合 增速超 20%的基础上,钢结构 智能 制造龙头 中建钢构和鸿路钢构有望超越行业增长,重点推荐中国建筑和 鸿路钢构 ,以及装配式建筑推进较快的上海本地龙头上海建工 ; ( 2)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有望带动石膏板销售,重点推荐市占率 60%的龙头北新建材。 风险提示:装配式建筑政策落地慢导致需求不及预期 ,钢材 和混凝土成本大幅上升导致装配式建筑增量 成本无法下降等 。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收盘价 (元 ) 投资评级 EPS (元 ) P/E (倍 ) 2017 2018E 2019E 2020E 2017 2018E 2019E 2020E 601668.SH 中国建筑 6.36 买入 0.78 0.91 0.99 1.10 8.15 6.99 6.42 5.78 002541.SZ 鸿路钢构 8.27 买入 0.4 0.75 0.89 1.11 20.68 11.03 9.29 7.45 600170.SH 上海建工 3.74 增持 0.29 0.31 0.36 0.41 12.90 12.06 10.39 9.12 000786.SZ 北新建材 19.77 买入 1.31 1.52 1.59 1.89 15.09 13.01 12.43 10.46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28)(20)(11)(3)618/03 18/05 18/07 18/09 18/11 19/01(%)建筑 建材 沪深 300重点推荐 一年内行业 走势图 相关研究 行业 评级: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正文目录 行业概述:我国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期 . 5 PC 预 制和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 5 助力建筑产业化,协助化解上游产能 . 6 海外装配式建筑成熟,国内迎来创新发展 . 9 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 9 国内装配式建筑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13 需求分析:政策加码,万亿市场需 求开启 . 15 政策春风频吹, 2020 年达成 15%装配化目标 . 15 2020 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七千亿元 . 19 装配式建筑实验田:棚改 /长租 /新区共同发力 . 20 2018-2020 年棚改贡献装配式建筑市场预计 18% . 20 长租市场有望拉动装配式建筑约 2000 亿产值 . 20 雄安新区装配式住宅中期有望突破 500 亿 . 21 供给分析:行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各具特色 . 24 行业高度分散,施工龙头企业市占率 2% . 24 2018 年北新建材占据石膏板 60%市场 . 25 装配式建筑成本较传统现浇仍高 10-30% . 27 投资建议:智能制造 /高端板材两主线掘金 . 30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3 图表目录 图表 1: 装配式建筑相比现浇建筑的优点 . 5 图表 2: 装配式建筑三种结构对比 . 5 图表 3: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流程 . 6 图表 4: 我国钢结构主要应用领域及市场特征 . 6 图表 5: 绿色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标准 . 7 图表 6: 我国水泥产销量和新增产能情况 . 7 图表 7: 2010-2018 年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情况 . 7 图表 8: 某年产 10 万件混凝土预制构件项目物料年消耗(单位: t/a) . 8 图表 9: 水泥产量、预拌混凝土产量增速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 . 8 图表 10: 我国钢结构产量及占比情况 . 8 图表 11: 2011-2017 年建筑钢结构产量及占比 . 9 图表 12: 2011-2017 年钢结构产值及占比 . 9 图表 13: 不同层数建筑物主要构件单位用钢量( kg/m2) . 9 图表 14: 美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 10 图表 15: 美国新建私人住宅预制化率 . 10 图表 16: 美国预制房屋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11 图表 17: 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 11 图表 18: 2017 年日本已开工建筑面积按建筑结构类型划分 . 12 图表 19: 近十年日本建筑结构呈稳定态势 . 12 图表 20: 日本住宅新开工户数结构及预制房屋开工户数 . 12 图表 21: 日本新建住宅预制化率 . 12 图表 22: 日本预制住宅及新屋开工户数同比增速 . 12 图表 23: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 13 图表 24: 2015 年以来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迅猛增长 . 14 图表 25: 2015 年以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迅速扩大 . 14 图表 26: 2017 年我国一定规模钢结构工程项目中不同建筑类型占比 . 14 图表 27: 我国装配式建筑总规划目标(到 2020 年) . 15 图表 28: 建筑产业化发展主要目标 . 15 图表 29: 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规划一览 . 16 图表 30: 各省 /市 /自治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规划目标一览 . 17 图表 31: 各省 /市 /自治区装配式建筑补贴措施一览 . 18 图表 32: 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建安费用估计 . 19 图表 33: 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测算 . 19 图表 34: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市场规模及占比 . 20 图表 35: 装 配式建筑钢结构市场空间敏感性分析 . 20 图表 36: 棚改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估计 . 20 图表 37: 2012-2017 年我国房屋租赁行业供需情况 . 21 图表 38: 长租市场带动装配式建筑市场和家装市场规模情况 . 21 图表 39: 雄安新区定位及任务 . 22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4 图表 40: 雄安新区装配式住宅市场规模估计 . 22 图表 41: 雄安新区建成后对石膏板的需求拉动 . 23 图表 42: 2018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分布 . 24 图表 43: 主要上市钢结构企业市占率 . 25 图表 44: 截至 2018 年 6 月末鸿路钢构主要在建工程项目 . 25 图 表 45: 北新建材石膏板现有产能不断扩充 . 26 图表 46: 北新建材产线分布广泛 . 26 图表 47: 北新建材在全国多省份生产线情况(不完全统计) . 26 图表 48: 2016 年以来国废、美废价格走势 . 27 图表 49: 北新建材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 27 图表 50: 中国建材服务雄安新区的产业集群 . 27 图表 51: “雄安新区” 300 公里范围内石北新建材膏板生产线 . 27 图表 52: 上海 PC 预制主要构件含税价 . 28 图表 53: 江苏 C30 泵送预拌混凝土价格 . 28 图表 5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成本情况 . 28 图表 55: 每 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成本构成 . 28 图表 56: 人工费和材料费占建安费用比重 . 28 图表 57: 建筑业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上升但人数逐年下降 . 29 图表 58: 钢结构板块指数与钢价指数走势 . 29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5 行业概述:我国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期 PC 预制和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装配式建筑 是指用工厂预制 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广义的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等 。 预制装配式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装配式建筑 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建筑, 建造方式一般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现场装配。 装配式建筑强调的是施工技术手段 创新 ,即 采用装配式(施工装配化)而非传统的现浇、湿作业或手工 作业 为主 的建造方式。相比于现浇建筑, 装配式建筑 具有建造速度快 、 受气候条件制约小 、节省材料、 节约人员配备 、 安全环保、构件可循环利用等 优点,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 有明显优势,对 助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 生活 品质和内涵、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 作用。 图表 1: 装配式建筑相比现浇建筑的 优点 建筑主要指标 装配式建筑优点 用水 节省约 50% 木材 节省约 80% 施工能耗 降低约 20% 建筑垃圾 减少 70%以上 施工周期 缩短 25% 30% 砌筑抹灰砂浆 降低约 60%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泰证券研究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 (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简称 PC 结构 ) 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的主流,也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集中应用于中高层住宅 , 典型企业如上海建工、中国建筑设计院、宝业集团、万斯达等。 钢结构建筑是 一种正在兴起的装配式建筑,其与 PC 结构的不同在于,钢结构建筑 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 , 广泛应用于场馆厂房、桥梁工程和 中低层 住宅等,典型企业如 中建钢构、 鸿路钢构、 精工钢构、 东南网架 、宝冶集团 等。 现代木结构集传统木结构建筑材料和现代加工、建造技术于 一体, 但受森林资源和建造成本制约 行业体量较小 , 典型企业 主要是板材类企业如 平潭发展 、康欣新材 等。 图表 2: 装配式建筑 三种 结构对比 结构特征 PC 结构 钢结构 木结构 工业化程度 高 最高 高 生态环保性能 较好 次之 最好 工期 较短 最短 次之 抗压强度 最高 较高 略低于超轻钢结构 导热系数 (冷热传感) 较小 最大 (采用保温、断桥解决) 最小 主材自身防火性能 好 较差 (通过防火材料包裹解决) 差 (通过防火材料包裹解决) 主材自身防腐性能 好 较好 差 主材自身防虫性能 较好 最好 差(主要是白蚁) 结构抗震性能 一般( 7 度) 很好( 9 度) 很好( 9 度) 结构隔音性能 较好 (通过多层复合墙解决) 较好 (通过多层复合墙解决) 较好 (通过多层复合墙解决) 结构主材资源 丰富 丰富 缺少 建造成本 略低 次之 最高 适应建筑类型 别墅、多层、高层 三层及以下建筑 (别墅) 三层及以下建筑 (豪华别墅) 资料来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三种绿色建筑类型比较 , 华泰证券研究所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6 装配式建筑 如同制造业,其 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与维护 等 环节。 装配式建筑的上游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咨询、规划与整体设计,中游包括构件部品工厂化生产、构件吊装与现场施工、室内外装修,下游包括市场销售、物业管理、拆除及报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每个阶段均坚持“四节一环保”的原则 。若以行业 /领域划分,装配式建筑的上游主要是水泥、钢铁、木材等生产商,下游领域 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住宅、 酒店、办公楼、电力塔、 铁路及桥梁建设等。 图表 3: 装配式建 筑全产业链流程 资料来源:基于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 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4: 我国钢结构主要应用领域及市场 特征 工程类型 集中度 市场化 竞争状况 厂房、多高层建筑 非常低 充分市场化 无序、激烈竞争 超高层、大跨度公共建筑 较低 市场化程度很高、地区垄断、技术壁垒 竞争较高 机场、港口、公路、桥梁 较高 行业垄断、市场化程度一般 竞争较低 铁路、轻轨、地铁 高 行业和寡头垄断、市场化程度低 竞争低 能源 高 行业和寡头垄断、市场化程度低 竞争低 住宅(工业化建筑) 高 技术壁垒、地区垄断、市场不完全发育 竞争低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钢结构分会 , 华泰证券研究所 助力建筑 产业化,协助化解上游产能 绿色节能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装配式建筑 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路 径 。装配式建筑 的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方式, 其采用的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建筑能耗 减少资源消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建筑产业化比例极低。发达国家早在二十 世纪 五十年代就已开始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 根据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的统计, 目前 瑞典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已达到 80%以上,英国 75%以上,日本和美国达到 70%,而 中国的建筑量约为世界总量的 50%,但工业化率 却 只有 7%左右 。 近几年来,国内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有所加速。 2014 年 4 月,住建部制定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同年 7 月,住建部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到 2020 年 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 要 达到 50%以上。2014 年 7 月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 , 也 提出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 到 2020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要 超过 40%。 2017 年 3 月,住建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要研究装配率较高的多高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施工工艺工法,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突破钢结构建筑在围护体系、材料性能、连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 瓶颈;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中高层木结构建筑研究; 推动“钢 -混”“钢 -木”“木 -混”等装配式组合结构的研发应用。此外,住建部已于 2017 年 12 月发布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自 2018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该标准对装配式建筑应满足的条件、装配率的计算、评价等级划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物业管理 市场销售 构件部品工厂化生产 构件吊装与现场施工 室内外装修 规划与 整体 设计 技术咨询 技术研发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7 与 2017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三 个 行业 标准 ,将一起 发挥引领 指导 作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图表 5: 绿色建筑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评价标准 一级项目 二级项目 评分标准 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用量比例 RPC50%, 5 分; 30%RPC 50%, 4 分; 15%RPC 30%, 3 分 建筑结构 混凝土结构 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比例 Rsb 85%, 10 分; 70% Rsb 85%, 8 分; 50% Rsb 70%, 6 分; 30%Rsb 50%, 4 分 。 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 50%, 10 分 钢结构 Q345 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 总量的比例达到 50%, 8 分;达到 70%, 10 分 混合结构 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分别按以上对应条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 建筑材料 混凝土材料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10 分 砂浆材料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 50%, 3 分,达到 100%, 5 分 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混凝土结构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 50%, 5 分;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 5分 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循环材料 住宅建筑中用量比例达到 6%, 8 分;达到 10%, 10 分 公共建筑中用量比例达到 10%, 8 分;达到 15%, 10 分 废弃物原料 采用一种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占同类建材的用量比例达到 30%, 3 分;达到 50%, 5 分 采用两种及以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每一种用量比例均达到 30%, 5 分 资料来源: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华泰证券研究所 在国内 经济面临转型 、人工成本不断上升 的大背景下, 此前 依靠 劳动密集 来推进的建筑产业 也将逐渐 失去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 对建筑产品质量、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能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因此,改变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 提高建筑产品水平和质量 将成为必然要求。装配式建筑以工厂生产、现场装配、设计施工装修一体化的方式实施建造 ,在“四节一环保”以及减排、提高品质、保障质量、减少人工、提高效率等方面 都有更明显的效果 , 有利于 实现 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装配式建筑 也 是 助力消化上游 水泥 和钢铁行业 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预制混凝土行业的上游是钢筋、水泥 、砂石骨料、建筑钢材及预制构件辅料等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产业,因此 通过 发展 PC 预制式建筑能够拉动 上游 水泥等非金属建材 的 消费。 2018 年 8 月, 工信部和国家 发改委 联合发布 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 ,明确要求各地省级主管部门充分认识严禁新增产能对转化发展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禁止新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工作。 2014 年以来,我国水泥产能新增情况得到严格遏制, 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 2018 年 全国新点火熟料设计产能 2043 万吨,与 2017 年基本持平,但产能利用率仍只有 71%, 低于发达国家平均 85%的产能利用率。 图表 6: 我国水泥产销量和新增产能情况 图表 7: 2010-2018 年我国水泥 熟料 产能利用率情况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水泥地理网 ,华泰证券研究所 0.00.51.01.52.02.53.03.54.04.55.005101520253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亿吨亿吨 水泥年产量 水泥年销量水泥年新增产能(右)0%20%40%60%80%1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9 年 03 月 07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8 目前全国 PC 预制件 设计产能 每年消耗混凝土约 3600 万方,钢铁约 540 万吨。 根据 装配式建筑服务平台绿智汇( zhaopc) 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18 年末 全国现有 约 120 家PC 预制构件工厂。我们 按平均每家工厂 3 条 10 万立方米产线估算,全国 PC 预制件年产能约为 3600 万方 。 若按 0.3 m/ m的含砼量 估算,能够实现全国每年 1.2 亿平米装配式建筑面积 ,与住建部统计的 2017年全国 1.5亿平装配式建筑面积基本匹配 。 若 按 150 kg/m的含钢量估 算, 全国每年预制构件消耗钢铁约 540 万吨,占粗钢年产量的 0.6%。 水泥产量、预拌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速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有强关联性,因此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尤其是 PC 结构建筑将对协助水泥 钢铁等 去产能起到积极效果。 图表 8: 某年产 10 万件 混凝土预制构件 项目物料年消耗 (单位: t/a) 图表 9: 水泥产量、预拌混凝土产量增速与 房屋 新开工面积 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 生态环境 部 , 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推动发展 钢结构建筑 有利于 钢铁产业去产能。 钢结构建筑的上游行业主要是钢铁 ,目前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大都有建筑结构用钢的品种和技术 研发,相继开发了高强钢和耐火、耐候、耐海水、抗层状撕裂、抗低温用钢,以及 H 型钢、高新更彩涂钢板、冷弯型钢等,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近年来我国钢结构产量连续上升, 2017 年钢结构产量为 6155 万吨, 占 全国 粗 钢产量 的 比例为 7.4%。 图表 10: 我国钢结构产量 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