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XX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XX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XX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XX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项 目 名 称 : 横 琴 牛 角 坑 水 库 大 坝 加 固 达 标 处 理 工 程 项 目建 设 单 位 ( 盖 章 ) : 珠 海 蓝 湾 建 设 开 发 有 限 公 司编制 日期 :二 一四 年二 月国家 环境 保护 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由 具 有 从 事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工 作 资 质 的 单 位 编制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 应不超过 30个字 (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 、 学校 、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 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 论 与 建 议 给 出 本 项 目 清 洁 生 产 、 达 标 排 放 和 总 题 控 制 的 分 析 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 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 预 审 意 见 由 行 业 主 管 部 门 填 写 答 复 意 见 , 无 主 管 部 门 项 目 , 可 不填。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1建设 项目 基本 情况 项目名称 横琴牛角坑水库大坝加固达标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珠海蓝湾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林国强 联 系 人 廖汉林通讯地址 珠海市横琴新区天湖景区联系电话 13928098618传 真 - 邮政编码 519020建设地点 珠海市横琴新区天湖景区上牛角水库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建设性质 新建 改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2200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27%评价经费 (万元) 1.0预计开工日期 2014年 5月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水库建设、加固情况 佛山市顺德区曾于 2003 2005年 , 对牛角坑水库进行改造加固 , 但竣工资料未移交现管理单位 。 本次依据 牛角坑水库改造加固工程设计说明书 ( 2003年 7月 , 佛山市顺德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结合现场调查情况,简述曾经加固概况:( 1)坝体防渗处理 土坝采用粘土劈裂灌浆,浆砌石坝采用水泥充填灌浆。副坝上游坡脚采用浆砌石护脚处理。 ( 2)溢洪道加固溢流坝段净宽从 13.2m加大至 33.6m,溢流坝顶采用 50cm 厚钢筋混凝土护面,坝脚采 用4070cm 厚混凝土护坦,面铺钢筋网。溢流坝顶设置蓄水闸门,平面钢闸门,共 9孔 , 门高 1.5m,单扇门净宽 4.4m,用手电两用双吊点螺杆式启闭机操作;配套机电设施。2( 3)涵管加固发电明渠加设预制混凝土盖板。 2、 2013年安全鉴定结论与建议2013年 6月 珠 海 市 水 务 集 团 按 照 水 利 部 有 关 文 件 要 求 , 委 托 中 水 珠 江 规 划 勘 测 设 计有限公司针对水库目前现状进行安全鉴定工作。 2013年 9月 珠 海 市 横 琴 新 区 公 共 建 设 局 对 牛 角 坑 水 库 安 全 鉴 定 成 果 进 行 了 批 复 , 同意牛角坑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定为三类坝。3、水库进行加固的必要性( 1)水库大坝与防洪安全的需要 根 据 横 琴 新 区 牛 角 坑 水 库 安 全 鉴 定 报 告 书 ( 2013年 9月 ) , 牛 角 坑 水 库 被 评 定 为三类坝 。 同时提出针对本次安全鉴定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对大坝进行加固 。 因水库下游区域是正在建设中的横琴新区 , 面积约 12km, 主要为规划的商业 、 办公用地 , 保护人口 28万 ( 根 据 珠 海 市 横 琴 新 区 市 政 基 础 设 施 工 程 专 项 规 划 , 至 2020年 规 划 人 口 规 模 为 28万 ) ,且主坝离横琴新区中心不足 1000m,水库一旦垮坝,会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水库大坝及其下游区域防洪安全非常必要。( 2)水库运行管理的需要 对水库实施加固工程有助于水库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3)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牛角坑水库下游为工业园和人口稠密的居住区 , 本次加固工程实施建设后 , 水库大坝将达到必要的安全标准 , 水库的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 为水库下游区提供一个有保障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及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况及规模: 横 琴 牛 角 坑 水 库 大 坝 加 固 达 标 处 理 工 程 项 目 位 于 珠 海 市 横 琴 新 区 天 湖 景 区 上 牛 角 水库 ( 详见图 3:地理位置图 ) 。 本次改建内容: 溢流坝坝顶拓宽至 2.5m,溢流坝改造拆除重新 , 主坝土坝段坝顶加宽 、 上游坡加固 、 下游坡加固 、 防渗灌浆 、 新建观测设施及与溢流坝段连接处挡墙加固,副坝坝体培厚(坝顶加宽 ) 、上游坡加固、防渗灌浆、新建观测3设施 , 改造库区防汛路总长 2400m , 路面宽度 5m, 路面为 20cm 厚的 C30混凝土路面等 ;本次 水库加固处理后 , 该工程仍为小 ( 1) 型 : 水库按 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 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 校核防洪标准取 30年一遇 (P=3.33%), 地震基本设防烈度为 7度 。 项目总投资额约为人民币 2200万 元 , 其中环保投资约 50万元 , 约占总投资 2.27%。 具体参数详见加固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年 9月 ) 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008年 ) 的有关规定 , 本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建设单位委托广州环发环保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后,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 ,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三 、项目现状及加固方案 :1、主坝溢流坝段加固设计1.1溢流坝坝顶宽度确定 本 工 程 为 达 标 加 固 项 目 , 经 安 全 鉴 定 复 核 主 坝 段 溢 流 坝 坝 顶 高 程 满 足 设 计 防 洪 、 挡水要求 , 考虑现状坝顶人行便桥过窄 , 无法满足日常管养和人流通行 , 故本次设计溢流坝坝顶拓宽至 2.5m。1.2溢流坝断面结构型式确定1、溢流坝改造方案确定针对现有溢流坝的改造可采取两种方案: 1)加固处理; 2)拆除重建处理。牛 角 坑 水 库 自 2004年 加 固 以 来 , 历 经 10年 的 运 行 和 考 验 , 坝 体 已 出 现 多 处 渗 漏 ,坝体岩石外露 , 勾缝脱落 ,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 因此 , 对该坝段的加固方案设计应兼顾施工安全和坝身的整体稳定。 下面对溢流坝加固处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 a根 据 现 场 踏 勘 , 现 状 溢 流 坝 坝 面 出 现 了 大 量 裂 缝 , 说 明 墙 体 内 部 结 构 产 生 位 移 并发生变形 , 砌体的砂浆强度不能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 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 , 该种情况一般不宜采取加固处理措施。4b该 溢 流 坝 建 成 年 代 久 远 , 坝 内 放 空 管 已 报 废 封 堵 、 输 水 涵 管 也 已 破 损 无 法 承 担 正常的供水任务,需拆除更换。根据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 SL319-2005) 溢流坝背水坡 坡 比 仅 为 1:0.3, 坝 身 单 薄 , 不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 且 坝 体 多 处 渗 水 、 开 裂 , 存 在 极 大 的 安全隐患,不宜均布拆除坝身后新建涵管。c建 管 单 位 珠 海 市 横 琴 新 区 蓝 湾 建 设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于 2013年 09月 组 织 对 牛 角 坑 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 , 并通过了鉴定审定部门 珠海市横琴新区公共建设局 的审批 , 鉴定报告书认为主坝左坝段浆砌石坝的块石均匀性差 , 砌体的空隙率较大 , 砂浆体填充欠饱满 ,强度偏低,坝体与坝基均存在较强的透水现象。可知坝体存在较大险情,影响工程安全 ,工程总体质量不合格,应该拆除重建。 因此,本次大坝溢流坝改造将采用拆除重建方案进行设计。1.3工程布置因 水 库 为 小 型 工 程 , 溢 流 坝 采 用 开 敞 式 宽 顶 堰 型 式 , 原 堰 顶 高 程 经 复 核 满 足 水 库 调洪、蓄水要求,故堰顶高程仍为 79.75m。溢流坝由 C25埋石砼挡水坝、下游消能段、放空管、输水管 组成。( 1) C25埋石砼挡水坝 : 坝顶宽 4.55.8m,上游设启闭平台 , 宽 2m3.3m, 下游设人行 便 桥 , 宽 2.0m; 结 合 库 区 流 域 面 积 及 水 库 运 行 管 理 , 对 溢 流 坝 泄 流 能 力 进 行 复 核 , 现状泄流孔调整为 3孔,净宽 5m,闸墩宽 1m,高 2.75m;溢流堰堰顶宽 5.3m,迎水面坡 比1:0.2,背水面坡比 1:0.6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坝体不同部位结构要求的差异,对坝体砼进行适当分区,以节省工程投资。本工程坝体材料分区如下:1)坝身: C25埋石砼结构(埋石率 25%) ;石料 : 采用质地坚硬 、 新鲜 、 完整的块石 , 石料抗压强度在 1000MPa以上 , 块重 25kg以上; 2)混凝土防渗分区:迎水面防渗面板 : C25、 P8; 溢流坝防冲面板 : C25、 P8; 其余部位混凝土防渗等级均用 P6。( 2) 下游消能段 : 溢流坝消能方式为底流消能 , 其中消力池长 30m, 宽 18.5m20.4m。由于溢流坝下游经长年的冲刷 , 两岸及渠底岩基均已裸露在外 , 故消能设施断面尽量维持现有渠道断面 , 清基后铺设碎石 、 C15素砼垫层 , 浇筑 0.6m厚 C25钢筋砼护面 ; 海漫段5(二级陡槽 ) 长 15m, 宽 20.4m, 渠底采用 0.6m厚 C25埋石砼护面 ( 埋石率 25%) , 下部铺设垫层,海漫段末端设 7.5m宽倒梯形抛石防冲槽。( 3) 放空管 、 输水管 : 大坝现有放空管已报废封堵 、 输水管破损严重 , 本次达标加固对两管进行拆除更换,均采用 DN400无缝钢管,启闭平台均设置手动启闭阀。输水管外接下游输水渠,现状输水渠经现场踏勘,较为完好,故不做修整。 1.4溢流坝人行便桥设计 根据大坝总体布置和管理单位需要,原溢流坝顶人行便桥过窄,仅 1.5m,不利于上下启闭平台,以及日常养护管理。故根据需要拓宽至 2.5m。考虑施工简便及节省造价的原则 , 桥梁孔跨组成为 4跨 6.0m钢筋砼简支桥梁 。 桥梁全长为 24.0m 。结构型式及结构设计 1、 横断面布置 : 0.25m ( 栏杆 ) +2m ( 人行道 ) +0.25m ( 栏杆 ) , 总宽度 2.5m, 设计横坡为 1.0%。共有 4块实心桥板,板厚 200mm 。2、主要高程:桥面高程为 82.70m ,梁底高程 82.50m。2、主坝土坝段加固工程方案2.1现状主坝土坝段情况 水 库 主 坝 土 坝 段 坝 顶 长 度 42m , 坝 顶 实 测 高 程 83.24m , 最 大 坝 高 16.00m , 坝 顶 宽3.03 3.73m,设浆砌石防浪墙,墙顶高程 84.02m。坝顶为混凝土路面,但状况较差。上游坡 临水坡坡比为 1:1.93及 1:1.17,上部为浆砌石护坡 ,在裂缝处长有杂草,情况较差 。下游坡为上部土坡 , 坡脚为浆砌石挡墙 , 坡比为 1:2.55, 草皮护坡 , 长有杂草 , 情况一般 。主坝土坝段坝与溢流坝段连接处为一垂直坝轴线浆砌石挡墙 , 该挡墙块石均匀性差 , 砌体的空隙率较大,砂浆体填充欠饱满,强度偏低,存在较强的渗水现象。 2.2加固方案 ( 1)坝顶加宽6根 据 安 全 鉴 定 结 论 和 本 次 复 核 , 主 坝 土 坝 段 坝 顶 宽 度 不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 需 要 加 宽 坝顶。 坝 顶 加 宽 通 过 培 厚 下 游 坡 , 使 坝 顶 宽 度 达 到 5.5m( 含 防 浪 墙 0.5m) , 坝 顶 高 程 统 一为 83.50m,防浪墙顶高程 84.10m。拆原有坝顶混凝土路面、浆砌石挡墙,重建混凝土路面、浆砌料石挡墙。加固后坝顶轴线长 43m。( 2)上游坡加固现 状 主 坝 土 坝 段 上 游 坡 坡 度 为 1:1.93及 1:1.17, 高 约 为 13.30m, 坡 度 偏 陡 , 因 此 本次 加 固 在 保 持 坝 顶 上 游 侧 边 线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 对 上 游 坡 进 行 培 厚 , 使 上 游 坡 坡 比 达 到1:2.50。大 坝 培 厚 后 整 理 坝 坡 , 再 新 建 100mm 厚 中 粗 砂 垫 层 、 200mm 厚 C30砼 护 面 的 护 坡结构,同时在坡脚埋建压脚,在坡脚较陡的地方新建挡土墙。 加固后上游坡坡度为 1:2.50,高约 13.30m,为 C30砼护面结构。( 3)下游坡加固下游坡为上部土坡 , 坡脚为浆砌石挡墙 , 坡比为 1:2.55, 草皮护坡 , 长有杂草 , 无排水沟 , 无反滤体 , 情况一般 , 同时坝顶加宽需要对下游坡培厚 , 因此需要对下游坡进行加固。现状下游坡为两级台阶 , 其中下部为浆砌石挡墙 , 高 0 5m; 中间平台高程为 77.65m,宽 9.00m;上部坝坡坡度为 1:2.55,高 5.63m。由 于 坡 脚 处 浆 砌 石 挡 墙 的 堵 水 作 用 导 致 土 坝 渗 润 线 逸 出 点 较 高 , 不 利 于 坝 体 安 全 稳定 。 因此本次加固拆除坡脚平行坝轴线的挡墙 , 新建排水棱体 , 到达 “ 上堵下排 ” 的效果 。同时新建坝坡排水沟、集渗沟、量水堰及坡面植草皮护坡。 加固后下游坡为两级台阶,其中下部(排水棱体)坝坡坡度为 1:2.50,高约 4.00m;中间平台(排水棱体)高程为 77.65m,宽 5.00m;上部坝坡坡度为 1:2.75,高 5.85m, 草皮护坡。( 4)防渗灌浆根 据 安 全 鉴 定 的 建 议 和 地 质 勘 探 成 果 , 主 坝 土 坝 段 坝 体 、 坝 基 土 层 渗 透 系 数 ( 坝 体填 土 为 2.5 10-3cm /s, 坝 基 土 层 为 1.16 10-3cm /s) 较 大 , 不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 小 于 110-4cm /s) ,因此对坝体及坝基进行防渗灌浆处理。 灌浆范围7考 虑 到 主 坝 土 坝 段 坝 体 填 土 及 坝 基 土 层 渗 透 系 数 较 大 的 问 题 , 因 此 对 主 坝 土 坝 段 全段, 0 15m深度范围内进行劈裂灌浆处理。 灌浆孔布置主坝土坝段灌浆布设两排灌浆孔 , 轴线距 1.5m, 孔距 3m, 孔深 15m。 灌浆时沿现状坝轴线上游侧 0.75m处布置一排灌浆轴线,在下游侧 0.75m处布置另一排灌浆孔轴线 , 轴线总长 43m。 灌浆材料灌 浆 材 料 选 用 粘 土 水 泥 浆 , 坝 体 部 分 水 泥 的 掺 入 量 暂 定 为 干 料 量 的 15%, 坝 基 部 分水泥掺入量可适当增加 , 灌入量按 1.5t/m 干料量控制 , 具体灌入量应根据现场吸浆情况确定。 ( 5)新建观测设施由 于 主 坝 土 坝 段 缺 少 观 测 设 施 , 因 此 在 主 坝 土 坝 段 集 渗 沟 出 口 处 新 建 薄 板 三 角 量 水堰,在桩号 AK0+025及 AK0+037处新建两排,共 10根测压管。( 6)与溢流坝段连接处挡墙加固主坝土坝段坝与溢流坝段连接处为一垂直坝轴线浆砌石挡墙 , 该挡墙块石均匀性差 ,砌体的空隙率较大 , 砂浆体填充欠饱满 , 强度偏低 , 存在较强的渗水现象 , 因此本次加固拟采取灌浆加固的处理方式。 3、副坝加固设计3.1现状副坝情况水库副坝坝顶长度 65m ,坝顶实测高程 84.09m ,最大坝高 9.6m ,坝顶宽 3.55m ,无防浪墙 。 坝顶为混凝土路面 , 但路面开裂破顺较为严重 。 上游坡为混凝土护面 , 护面开裂破顺较为严重,在裂缝处长有杂草,情况较差。下游坡为土坡,杂草重生,情况较差 。 整体来看副坝无排水沟 , 无反滤体 , 无观测实施 , 坝体 、 坝基渗透系数较大 , 整体情况较差 。3.2加固方案 ( 1)坝体培厚(坝顶加宽)8根 据 安 全 鉴 定 结 论 和 本 次 复 核 , 副 坝 坝 顶 宽 度 不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 坝 顶 路 面 开 裂 破 顺严重,因此需要培厚坝体,使坝顶宽度满足要求。 现 状 副 坝 上 游 坡 坡 度 为 1:2.50, 上 游 坝 高 约 为 5.5m, 满 足 稳 定 要 求 , 因 此 不 对 上 游坡进行培厚,只对下游坡培厚处理。下游坡培厚时 , 首先清除坝坡杂草然后清基 , 再填土培厚 , 最终使坝顶宽度达到 6.5m。坝 体 培 厚 后 , 拆 除 现 状 坝 顶 混 凝 土 路 面 , 然 后 新 建 混 凝 路 面 , 路 两 侧 埋 设 路 沿 石 。加固后坝顶宽度为 6.5m,高程为 84.10m,轴线长 84m。( 2)上游坡加固由于副坝上游坡护面开裂破顺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需加固处理。 现状上游坡坡度为 1:2.50,高 5.5m,基本满足稳定要求,因此重建坝坡护面即可。加固时 , 先拆除上游坡护面 , 然后整理坝坡 , 再新建 100mm 厚中粗砂垫层 、 150mm厚 C30砼护面的护坡结构,同时在坡脚埋建压脚。加固后上游坡坡度为 1:2.50,高 5.5m,为 C30砼护面结构。( 3)下游坡加固由 于 下 游 坡 杂 草 重 生 , 无 排 水 沟 , 反 滤 体 , 情 况 较 差 , 同 时 坝 顶 加 宽 需 要 对 下 游 坡培厚,因此需要对下游坡进行加固。现 状 下 游 坡 为 两 级 台 阶 , 其 中 下 部 坝 坡 坡 度 为 1:2.36, 高 8.55m; 中 间 平 台 高 程 为81.55m,宽 6.24m;上部坝坡坡度为 1:2.65,高 2.54m。本 次 加 固 拟 在 下 游 坡 坡 脚 处 开 挖 , 然 后 新 建 棱 体 排 水 体 、 集 渗 沟 及 量 水 堰 。 在 坝 坡面设排水沟,上部坝坡植草皮护坡。加固后下游坡同为两级台阶,其中下部(排水棱体)坝坡坡度为 1:2.50,高 5.60m;中间平台(排水棱体)高程为 78.60m,宽 2.00m;上部坝坡坡度为 1:2.75,高 5.50m, 草皮护坡。 ( 4)防渗灌浆根据安全鉴定的建议和地质勘探成果 , 副坝坝体 、 坝基土层渗透系数 ( 坝体填土 为 5.28 10-3cm /s,坝基土层为 1.32 10-3cm /s)较大,不满足规范要求(小于 1 10-4cm /s) ,因此对副坝坝体及坝基进行防渗灌浆处理。 灌浆范围考虑到副坝坝体填土及坝基土层渗透系数较大的问题 , 因此对副坝全段 , 0 15m深9度范围内进行劈裂灌浆处理。 灌浆孔布置副坝灌浆布设两排灌浆孔 , 轴线距 1.5m, 孔距 3m, 孔深 15m。 灌浆时沿现状坝轴线处布置一排灌浆轴线,在下游侧 1.5m处布置另一排灌浆孔轴线,轴线总长 84m。 灌浆材料灌 浆 材 料 选 用 粘 土 水 泥 浆 , 坝 体 部 分 水 泥 的 掺 入 量 暂 定 为 干 料 量 的 15%, 坝 基 部 分水泥掺入量可适当增加 , 灌入量按 1.5t/m 干料量控制 , 具体灌入量应根据现场吸浆情况确定。( 5)新建观测设施由 于 副 坝 缺 少 观 测 设 施 , 因 此 在 副 坝 集 渗 沟 出 口 处 新 建 薄 板 三 角 量 水 堰 , 在 桩 号BK0+029及 BK0+059处新建两排,共 10根测压管。4、防汛路设计 ( 1) 、路线平面设计该防汛路为已有道路改造 , 在平面上尽量利用现有道路 , 减少工程量 , 不满足通行要求路段 , 拓宽至设计宽度 。 防汛路总长 2970m, 上坝防汛路 500m, 设置一处错车平台 ( 宽度为 6.50m) ,库区防汛路 2470m,设置两处错车平台(宽度为 6.50m) 。( 2) 、断面设计该防汛路所在位置地形 、 地貌均较单一 , 地质条件简单 , 无不良地质体存在 。 经实地勘察 , 原有路基基本稳定 , 部分路段宽度不够 , 本次设计充分利用原有路基 , 不满足通行要求路段在原路基靠山体侧开挖,达到设计宽度。 于路面山体侧通长布设砖砌排水沟 , 满足山体排水要求 。 上坝防汛路现状路面为水泥石 粉 路 面 , 已 建 成 多 年 并 出 现 损 坏 现 象 , 对 现 状 路 面 找 平 后 在 其 上 浇 筑 C30砼 ; 库 区 防汛路现状路面为土路面 , 考虑到日后防汛及旅游要求 , 本次设计采用对土地平整后 , 自下而 上 分 别 铺 设 水 泥 石 粉 垫 层 100mm 厚 , 最 后 浇 筑 C30砼 路 面 200mm 厚 。 路 面 排 水 坡 度设为 1%,自路缘石向山坡排水沟单向排水。( 3) 、护坡设计现状库区防汛路边坡由于多年未经养护 , 土壤裸露较严重 , 为防止水土流失本次设计10针对护坡做绿化处理。 采用方案(浆砌片石网格植草护坡 ) :本方案设计采用 M7.5浆砌片石网格植草护坡 , 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浆砌石框砖形成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种草。( 5) 、防汛路附属设施1、标志牌在叉路口设铝合金标志牌,距交叉点 60米。在转弯处,于道路右侧路肩设置转弯标示。2、公里桩设公里桩 3根,采用 C20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时埋设于道路右侧路肩。四、项目人员情况 本项目为加固项目,人员按照调用调剂原有在岗人员考虑,暂不考虑新增员工 。五、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对本项目各污染源的污染防治措施 , 预计本项目环保投资金额约为 50万元 ,详见环保投资估算表: 表 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工 程阶 段 工 程类 型 工 程名 称 投 资( 万元 )施 工期 施 工期 污水 治理 施 工污 水治 理 沉 淀池 5絮 凝池 7砂 滤池 6施 工期 废气 治理 施 工期 废气 治理 5施 工期 噪声 控制 施 工期 噪声 控制 5绿 化景 观工 程 库 区 绿 化 工 程 2合 计 50六、项目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 该建设项目符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有关条款的的决定 修正 、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07年本 ) 粤发改产业 2008 334号 、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 2004-2020年 ) 和 珠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 2013年本 ) 中的相关规定,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1本项目现状图及地理位置图如下:照 片 1: 水库大坝 照 片 :2: 水库泄洪出口图 5项 目地 理位 置图12照 片 3: 水库大坝 照 片 4: 水库大坝图 6建设项目现状图13建设 项目 所在 地自 然环 境社 会环 境简 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地理概况: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在北纬 2148到 2227与东经 1303到 1418之间,南与澳门陆地相连,东距香港 36海里,北离广州 140km,背靠拥有众多人口和经济相当发达的 “珠江三角洲 ”。横琴岛属于广东省珠海市管辖 。 1992年 , 广东 省政府批准成立横琴经济开发区 , 作为省级经济 开发区 。建区以来,铺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建成了连接市区的横琴大桥 、 与澳门相连的莲花大桥和国家一类口岸横琴口岸 , 实现了桥通 、 路通 、 水通 、 电通 、 邮通和口岸通 , 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009年 , 国务院批准在横琴岛上建立中国第三大国家级新区 横琴新区 。 横琴位于珠江出海口西侧 ,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 , 南濒南海 , 西临磨刀门水道 , 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 。 与澳门最近处相距 200米 。距香港 41海里 。 南北长 8.6公里 , 东离宽 7公里 , 海岛岸线 76公里 。 现有陆地面积 67平方公里 。 全部开发后将达 106.46平方公里 , 横琴岛是珠海 146个岛屿最大的岛 , 横琴岛面积 106.46平方公里 , 是澳门面积的 3倍 。 岛上可供开发土地面积 53平方公里 , 现仍有 40平方公里土地未开发。 横琴毗邻港澳 , 处于 “一国两制 ”的交汇点和 “内外辐射 ”的结合部 , 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从地理位置看 , 横琴是位于中国乃至东南亚经济区的中心 , 其地缘优势 、 区域经济示范作用非常明显。横琴岛四面坏水,海湾众多,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生态坏境保存良好。 地形地貌: 横琴岛原分大、小横琴岛,两岛之间为十字门水域为天沐河 (即中心沟 ),70年 代修筑起东、西大堤,将大、小横琴岛连成一体。全岛面积 106.46平 方公里,环岛岸 线 长 76公 里 。 南 部 和 北 部 多 为 山 地 , 中 部 中 心 沟 为 东 西 向 长 条 型 养 殖 地 。 地 貌 类 型 有低山、丘陵、台地、滩涂。 本项目位于珠海市 横琴新区天湖景区上牛角水库的北岸 , 地形为 山地丘陵 , 地势 起伏较大 , 占地类型 主要为林地 、 荒草地 、 裸露地表 。 项目占地的高程在 81.2m 102.9m 之间 。地质及水文 : 珠 海市地貌复杂多样 , 有陆地 、 海洋 、 低山丘陵台地 、 沉积平原 , 表现出明显的层状地貌特征。内陆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平缓,倚山临海。陆上山地 、丘陵、台地、平原,为纵横交错的水网分划。滨海冲积平原由西江和北江冲积物聚成。14珠江口外海滨滩涂辽阔,水下滩地向岸外缓慢坡降。在构造体系上,大陆部分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地带中次级紫金博罗断裂带和莲花山断裂带的西南段 , 并被北西向的西江断裂带分割成梯形断块 , 市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 。 工程所在地的潮汐性质为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型 。 受地形及径流影响 , 本海区涨落潮历时不相同 , 平均落潮历时大于平均涨潮历时。 气候 : 横琴 新区 地处南亚热带 , 濒临南海 , 气候温和 , 阳光充足 , 雨量充沛 , 夏秋两季多台风 , 终年气温较高 , 偶有陈寒 , 但冬无严寒 , 夏不酷热 。 年 、 月温差小 , 属南亚热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候 , 四 级 温 差 变 化 不 大 , 年 平 均 气 温 22.4C左 右 , 年 均 日 照 时 数 达 2000小时以上。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800mm 2200mm ,雨季旱季分明,全年盛吹东南风,冬季盛吹东北风。 610月多台风,八级强台风平均每年有一次登录或影响本区 。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 原始森林不复存在 , 其余多为人工植被 , 人工植被类型单调 , 以芒箕及马尾松居首位 。 野生动物种类不多 , 哺乳类动物种类较少 。 项目范围内未发现受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土壤和植被 : 横琴现状用地基本是滩涂 、 水域 、 平地和山地 。 横琴土壤可分为三大类 ;水 稻 土 、 自 然 土 壤 ( 包 括 赤 红 壤 、 滨 海 沙 土 和 滩 涂 ) 、 旱 地 土 壤 ( 包 括 早 坡 地 、 堆 叠 土 、菜 园 土 忽 然 滨 海 砂 地 ) 。 该 区 地 处 热 带 北 缘 地 域 , 原 生 植 被 具 有 热 带 雨 林 性 质 和 特 征 。 由于横琴开发程度较低,原生植被保存情况良好。区内多为河口与滨海沉积滩涂荒草地 , 主要是禾本科植物。15本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 4所示。表 4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序 号 功 能区 类别 功 能区 分类 及执 行标 准1 海 水功 能区 马 骝洲 三类 区 ( GB3097-197) 第三 类标 准地 表水 I类 区 上 牛角 水库 属于 地 表水 环境 质量 标准( GB38-202) I类 水体2 环 境空 气功 能区 二 类区 (GB3095-2012)二 级标 准3 环 境噪 声功 能区 1类 区 ( B3096-208) 1类 标准4 基 本农 田保 护区 否5 风 景名 胜保 护区 否6 水 库库 区 是 ,上 牛角 水库 ,上 牛角 水库 属于 地 表水 环境 质量 标准 ( GB38-202) I类 水体7城 市污 水处 理厂 集水 范围 近 期属 于 珠 海市 南区 水质 净化 厂 纳 污范 围, 远期 属于 横 琴新 区水 质净 化厂 纳 污范 围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 经济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403.24亿元,比上年增长 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值 37.70亿元 , 增 长 3.2%, 对 P增长的贡献率 为 0.7%; 第二产业增加 值 786.42亿元 , 增 长 14.4%, 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为 69.5%; 第三产业增加 值 579.11亿元 , 增 长 7.9%,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29.8%。三次产业的比例由 2.7:54.8:42.5调整为 2.7:56.0:41.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321.96亿元 , 增长 8.5%, 占 GDP的 22.9%。 民营经济增加值 345.35亿元 ,增长 1.1%,占 GDP的 24.6%。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 28.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 资256.59亿元,增长 42.9%。分城乡看,城镇投资 631.07亿元,增长 30.5%;农村投资 7.29亿元,下降 45.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 200.77亿元,增长 1.3%;非国有经济投资 437.6亿元,增长 38.2%;其中民营经济投资 169.72亿元,增长 105.3%。分产业看 ,第二产业投资 152.11亿元 , 增长 22.7%, 其中制造业投资 123.18亿元 , 增长 17.3%; 第三产业 484.35亿元 , 增长 29.9%。 全年在建项目 684个 , 新开工项目 337个 , 同比分别下 降5.9%和 30.1%。横琴岛经济原以传统型的农渔业为主 。 横琴新区成立 以后 , 经济规模逐渐壮大 , 现已初步形成以外资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 近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 。 20116年 横 琴 区 农 业 总 产 值 12878万 元 ,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10774万 元 ,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4939万 元 ,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20033万 元 , 外 贸 进 出 口 额 9852万 美 元 , 接 待 游 客 181万 人 次 。 由于横琴与澳门相邻的地理优势,加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 横琴新区实施开放型带动战略 , 吸引不少客商上岛考察和洽谈投资项目 。 目前 横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 面貌日新月异 。 在建项目有 横琴新区市政路网等基础设施和 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 横琴口岸服务区 、 多联供燃气发电 、 横琴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基础设施配套 等大批 项 目 。2 教育2009年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3.46万人 、 在校生 8.99万人 , 分别增长 24.0%和 13.7%;毕业生 1.50万人 , 下降 5.1%。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0.79万人 、 在校生 2.10万人 、 毕业生 0.54万人 , 分别增长 2.5%、 13.7%和 17.5%。 普通中学 ( 含初中和高中 ) 招生 3.19万人 、在校生 9.09万人 、 毕业生 2.74万人 , 分别增长 4.5%、 3.7%和 5.0%。 小学招生 1.96万人 、在校生 13.15万人 , 分别下降 4.9%和 0.9%; 毕业生 2.32万人 , 增长 7.2%。 全市学龄儿童净 入 学 率 、 小 学 毕 业 生 升 学 率 均 达 100%, 初 中 毕 业 生 升 学 率 96.1%。 继 续 实 行 中 小 学 生12年免费义务教育 , 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 、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新举措 , 出台民办和学前教育促进措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3 科学技术2010年 全年申请专利 2244件,增长 1.2%。专利授权量 1797件,增长 8.4%,其中发明 专 利 授 权 量 143件 , 增 长 186%。 截 至 年 末 , 全 市 拥 有 中 国 世 界 名 牌 产 品 1个 , 中 国 名牌产品 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 38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 59个。4 文化 和卫生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7个 , 公共图书馆 4个 , 公共图书馆藏书 量55万册 。 有线电视用户 14.03万户 ,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23万户 , 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 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84%。全年发行各类报纸 5638万份,刊物 278.28万份,出版图书品种 230个。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470家,比上年增长 7.1%;实有病床 5851张,增长 2.2%;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1.03万人 , 增长 3.8%。 在卫生技术人员中 , 执业的医师 、 助理医师共计 0.39万人,增长 5.3%;注册护士 0.36万人,增长 2.9%。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 障 制 度 ,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与 城 乡 居 民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顺 利 并 轨 。 截 止 年 底 , 已 有 50个 农 村17卫生服务中心竣工。 5 体育2010年 成 功举办珠海市第七届全运会,全市 27个 代表团共 3200人 参加了 13个 体育项目比赛 。 承办突出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主题的珠海市第九届 "体育节 ", 参与人数达 66.3万人次 , 活动项目 225个 。 先后举办 2008"泛珠三角 "超级赛车节 、 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 、亚洲方程式公开赛 、 中国业余高尔夫巡回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 选派 6名火炬手赴深圳参加"奥运火炬 "传递,有 5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北京奥运会。6 环境保护环 境 保 护 成 效 显 著 。 在 全 国 47个 环 境 保 护 重 点 城 市 环 境 管 理 和 综 合 整 治 考 核 中 名 列前茅。在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全 年有 207天空气质量级别 级 ( 优 ) , 占 56.6%; 159天的空气质量级别 级 ( 良 ) , 占 43.4%。 酸雨发生率为 52.3%,比上年下降了 20个百分点。空气环境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 可吸入颗粒物均略有上升 。 降尘浓度比上年下降 。 水环境质量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