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站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电站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XX电站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XX电站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XX电站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XX电站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 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 大唐得荣唐电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 I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外环境关系及监测布点示意图 附图 3: 古学水电站升压站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 4-a: 本项目输电线路使用的铁塔型式图 附图 4-b: 本项目输电线路使用的铁塔型式图 附图 5: 本项目输电线路使用的铁塔基础型式图 附图 6: 公众参与现场照片 附图 7: 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 8: 项目区域土壤侵蚀分布图 附图 9: 项目区域植被覆盖分布图 附件 附件 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甘孜州得荣县古学水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复核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川电发展2013542 号) 附件 2: 得荣县建设规划局、国土局、林业局、旅游局对本项目路径的书面认可 附件 3: 甘孜州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古学电站- 茨巫 22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甘环函2013366 号) 附件 4: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川辐环监字 (2013)第 EM0029号) 附件 5: 公众意见调查表 附件 6: 环评委托书 II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大唐得荣唐电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任铭 联系人 刘正强 通讯地址 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 联系电话 13508149737 传真 邮政编码 627900 建设地点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 立项审批部门 四川省电力公司 批准文号 川电发展2013542 号 建设性质 新建5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D44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04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20121 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 474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2.4%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甘孜州得荣县古学水电站接入系统推荐方案:古学电站出一回 220kV 线路接入奔都电站,奔都再出两回 220kV 线路,分别串接扎杂、得荣电站后接入茨巫 220kV 变电站。从梯级电站开发时序来看,古学电站预计将于 2014 年投产,从目前进度来看,古学电站将先于奔都、扎杂电站投产,本次古学电站通过 1 回 220kV 线路送入茨巫变电站。待奔都、扎杂电站投产后,再将线 路依次开进各电站,得荣电 站建设时间最晚,待得荣电站建成后,再完善奔都得荣 茨巫的第二条送出线路,最 终实现流域规划送出方案。 大唐得荣唐电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拟建设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定曲河流域规划的电源顺利送出的需要。 定曲河又名松麦河,为金沙江上段左岸一级支流,河道全长约 226km,流域面积12213km,得荣河段位于定曲河中、下游,河段长 98.8km,平均比降 7.28。定曲河干1流乡城、得荣段采用八级开发的方 式开发,得荣段自上而下依次 为门扎、扎杂、得荣、奔都、古学五级阶梯,总装机容量 249MW。建设古学- 奔都- 扎杂- 茨巫- 得荣- 奔都的 220kV线路,将以上电源汇集至茨巫 220kV 变电站,保证各电源能够顺利送出。 2)有利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 得荣县地方经济一直以农业为 主,工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县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之一, 大力发展水电,在满足自发、 自供电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品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 优势,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 全面发展。工程建设的同时,大量的投资与人才引进必然 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和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拉动作用。同时,对改变 地方产业单一,实现以电代柴 ,防止水土流失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体思路。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正本) ,本项目属其中鼓励类第四项“电力”第 10 条“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因此,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供电方案已取得四川省 电力公司同意,取得四川省电力公司文件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甘孜州得荣县 古学水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复核 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川电发展2013542 号,见附件 1) ;并且本项目的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已得到得荣县建设规划局、国土局、林业局、旅游局的认可(见附件 2)。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四川省电力规划和地方建设规划。三、项目建设内容和地理位置 建设内容: 新建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以及通信系统工程;茨巫220kV 变电站 220kV 出线间隔扩建工程。 地理位置: 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以及通信系统工程:输电线路全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茨巫 220kV 变电站 220kV 出线间隔扩建工程:茨巫变电站位于得荣县境内北部的茨巫乡日拥村。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2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及上报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的规定,本项目属“ E 电力”中“ 6 送(输)变电工程其他”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形式应为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此,大唐得荣唐电水电开发 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对其古学电站茨巫22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接受委托后,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对输变电项目的环评报告 编制内容要求,编制了大唐 得荣唐电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古学电站茨巫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电 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建设单位按照四川省环境 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审批程序规定上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审批。 五、项目组成及评价内容 1.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 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该线路起于古学电站 220kV升压站,止于茨巫 220kV变电站,全长约 75km,其中古学电站至奔都电站长 21km,导线选用LGJ-400/50 钢芯铝绞线,奔都电站至茨巫变电站54km,导线选用JL/G1A-300/40 钢芯铝绞线。线路采用架空形式。全线为单回线路,其中茨巫 220kV变电站 220kV出线段采用双回塔,导线为垂直排列(单边挂线),长约 1.0km;其余线路为单回三角排列,长约 74.0km。沿线路同塔架设 2 根OPGW-100 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用作系统通信。输电线路全线共计使用铁塔 221 基,塔基占地面积为 10400m2。(2) 茨巫 220kV 变电站 220kV 出线间隔扩建工程 留间隔)。间隔扩建在原站址内进行,表 1 古学 茨巫 220kV 变电工程项目组成表 在茨巫 220kV 变电站扩建 220kV 间隔一个(6#预本次不新征用地,仅增加部分一次设备和所有二次设备。 本项目的组成和主要环境问题见表 1。 输3可能产生 的环境问题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工程 起于古学电站 220kV 升压站,止于茨巫回线路,21 基,塔基占地面积为220kV 变电站,全长约 75km,其中古学电站至奔都电站长 21km,导线选用LGJ-400/50 钢芯铝绞线,奔都电站至茨巫变电站 54km ,导线选用JL/G1A-300/40 钢芯铝绞线。 线路采用架空形式。全线为单其中茨巫 220kV 变电站 220kV 出线段采用双回塔,导线为垂直排列(单边挂线),长约 1.0km;其余线路为单回三角排列,长约 74.0km。 共计使用铁塔 210400m2。 辅助工程 通信系统工程 扬尘 固体废物 工频电场 无 噪声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工频磁场 线电干扰噪声 公用工程 古学茨巫2 办公 施 及生活设 20kV 输变电工程 仓储或其它 主体工程 主变户外布置, 配电装置采用户外 GIS。初期 5 回、终期 8 回。本次扬尘 固体废物 工频电场 无 110kV 出线初期 0 回、终期 8 回。本次不扩建。 220kV 出线扩建 220kV 预留出线间隔 1 回,无土建工程,仅安装部分设备。该变电站已按其终期规模履行了环评手续。本次不评价茨巫 220kV变电站 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 噪声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工频磁场 线电干扰噪声 辅助工程 进站道路(利旧) 公用工程 事 故油池 50m3(利旧)化粪池 2m3(利旧) 茨巫 220kV 变 事故油 生 办公及生活设施 主控楼(利旧) 电站 220kV 出线间隔扩建工程 仓储或其它 围墙(利旧) 活污水生活垃圾 2. 评价内容及规模 古学水电站升压站位于得荣县,是古学水电站主体工程中发电厂房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主体厂房的北侧。(1) 与本项目有关的升压站、变电站及其环评手续履行情况古学升压站 升压站主变压器容量为 1100MVA,目前古学升压站正在土建中。4古学水电站实施建设时委托环 评单位编制了甘孜州定曲河古学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得荣县境内北部的茨巫乡日拥村。该变电站主变采用户外布置,电站已按照其终期规模履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评价内容和规模 古学升压站为室内布置升压站,主变为室内布置,容量为110止于表 2 主要设备选型 项目 设备 型号 告书,并取得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文件关于甘孜州定曲河古学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川环审批2010601 号),报告书中未对古学水电站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因此,本次补评古学水电站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 茨巫 220kV 变电站 茨巫 220kV 变电站位于配电装置采用户外 GIS 设备。变电站有 220kV 出线 8 回, 110kV 出线 8 回,本项目输电线路从茨巫 220kV 变电站的 6#间隔出线。 目前茨巫 220kV 变电站正在修建之中。该变手续,完成了甘 孜 茨 巫 220kV 输 变 电 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并取得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川环审批2012395 号)。该变电站的环评文件亦对本项目使用的出线间隔进行了评价。因此,本次环评不对茨巫 22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进行评价。 (2 古学 220kV 升压站:0MVA, 配电装置采用 220kV 室内 GIS。 本次补充评价古学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影响。 古学电站茨巫 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从古学电站 220kV 升压站出线间隔起,茨巫 220kV 变电站,全长约 75km 的 220kV 架空输电线路。 本项目三角排列输电线路经过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按照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即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7.5m、非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6.5m)评价;垂直排列输电线只经过非居民区,按照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即非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6.5m)评价。光缆产生的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评价不再单独对通信系统新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 主要设备选型 变 SSP10-100000/220GY 压器 古 220kV 置 室 学升压站配电装 内 GIS( SF6 组合电器)导线型号 LGJ-4 JL/G1A-300/40 钢芯铝绞线(奔都-茨巫) 00/50 钢芯铝绞线(古学-奔都)古学电站茨巫220 千伏线路送2根 信 出工程 地线 OPGW-100 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用作系统通5绝缘子 1 70kN 级的 U70BP 防污型玻璃绝缘子 00kN 级的 U100BP 防污型玻璃绝缘子类别 铁塔型式 基础 排列方式 基数 ZM5101 5 ZM5102 9 ZM5103 单回直线塔 三角排列 ZM5104 2 GJ5101 13 GJ5102 11 GJ5103 6 单回转角塔 三角排列 GJ5104 2 JK5101 3 单回跨越塔 三角排列 JK5102 2 铁塔型式 单回终端塔 DGJ5101 三角排列 1 古学电站茨巫共计规划掏挖基础板式斜柱基础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古学电站至奔都电站段 ) 63 人工挖空桩基础 ZM111 33 ZM112 26 ZM113 12 ZM114 6 ZM115 4 单回直线塔 三角排列 ZMK111 4 GJ111 27 GJ112 27 GJ113 10 单回转角塔 三角排列 GJ114 4 单回跨越塔 三角排列 GJK111 4 双回终端塔 SDJ2101 垂直排列 1 古学电站茨巫铁塔型式 158 规划掏挖基础板式斜柱基础220 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奔都电站至茨巫变电站段 ) 共计 人工挖空桩基础 断路器 252kV A,50kA ,3150隔离开关 s 252kV,3150A ,50kA/3茨巫 220kV变电互感器 线路型电压互 相, 252kV , 站 11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 电流互感器: 252kV ,21250/5A (2500/5A ), 0.2S/0.2S 0.2S/5P30/5P30 感器: 户外、电容式、AkV3/1.03/1.03/220 , 0.2/3P本项目输电线路使用的铁塔型式见附图 4-a、附图 4-b,铁塔基础型式见附图 5。 6六、(一)古学 茨巫 220kV 输电线路线路 1、路径选择原则 线,以降低本体造价及运行成本。 20kV变电站和后期接入的奔都、扎杂电站进出线通道、沿线乡镇规划、交通运输、地形地 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根 据线路所经地区相关政府主河后,沿着定曲河右侧山腰走 线,依次经过格拥、夏岛、去堆,至臧色桥左转跨过定曲项目总布置及选线分析 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 按照系统规划安排,在变电站进出线范围考虑线路走廊统一规划。(2) 避让沿线市县城乡(镇)规划区,尽最大可能满足市、县、乡的规划要求。(3) 尽量靠近现有公路,充分利用各乡村公路以方便施工运行。 (4) 尽量缩短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 (5) 尽可能避让 I 级通信线、无线电设施以及电台。 (6) 尽可能避让矿区。 (7) 避开成片林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林木砍伐赔偿费用。(8) 避让大的成片房屋。(9) 避免地质不稳定区域(滑坡区、塌陷区及其影响区域)。 (10)尽量在较低海拔地区走(11)避开当地“神山”等宗教敏感地带。 (12)避开重冰区地带。 2、路径方案 线路路径选择主要受茨巫 2管部门的意见,经综合分析后 ,最终提出本工程线路路径方 案,由于受交通运输影响,可为本工程线路提供运输条件的,在古学电站 扎杂电站段仅县道 X041一条公路,在扎杂电站 茨巫变段仅县道V09 一条公路,以及一些简易的乡村机耕道,线路主要沿着县道X041 、县道V09 这两条公路走线,路径变化不大,仅在局部塔位可作比较,路径方案唯一,路径方案如下: 本工程线路从古学电站升压站出线后,向西北方沿定曲河左侧山腰走线至谷日桥处,在谷日桥处右转向东北方跨过定曲河,沿定曲河左侧山腰走线至 鱼根,然后右转跨过定曲河后,再沿着定曲河右侧山腰走线,依次经过沙麦顶、司登共、保瓦顶至扎杂电站(规划),此后一直沿着县道V09 东侧山腰走线,依次经过丁拥同、顺打贡、仁门贡,最终左7转接至茨巫220kV 变电站。 本线路路径全长约75km ,曲折系数 1.17,全线位于得荣县境内。输电线路路径及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本项目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 线路沿线无重要文物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区域景观无影响; 线路尽量靠近和利用现有公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及以上的线路交叉。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距离均能够满足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主要跨越对象 跨越次数 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 降低施工各类建材运距,节省投资,有利于安全巡视; 线路走廊满足市、县、乡的规划要求,已取得了当地规划部门同意; 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本项目线路路径方案已得到得荣县规划建设局的认可。 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合理。 3、主要交叉跨越 本输电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见表 3,不与 110kV 等级50545-2010)的要求。 表 3 本项目架空线路主要交叉跨越 序号 1 1135kV 电力线2 10kV 配电线 15 3 380V 22 19 及 0V 线路4 广播线、三级通信线(缆) 25 5 公路 7 6 乡村公路(含机耕道) 20 7 河流 8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见表 4。 表 4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距离 序 最小垂直距离( m) 号 被交叉跨越物名称 1 居民区 7.5 2 非居民区 6.5 3 电力线 4.0 4 公路路面 8.0 5 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 4.0 6 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本输电线路跨越的定曲河 最为不 通航河流,跨越处导线与该河流百年一遇洪水位的8小距离能够满足 规范(GB50545-20 的要求。因此跨升压站布置 的一个组成部分。 底层为高、低压开关柜室,内有一台主变,容量 1民, 收集变压器检修本项目线路选择时已避让集中 居民,不跨越民房,不涉及民房拆迁。根据本报告预八、工程占地、土石方工程量及林木砍伐 (1) 永久占地 地为架空输电线路塔基占地。架空输电线路全长 75km,共使用铁塔221 10400m2。 、人抬道路占地、牵张场区占地、弃土点占地,临时 2. 土石方工程量 线路挖方量 8000m3,填方量 5900m3,弃方 2200m3。线路弃方平摊于塔基范围内。3. 树木砍伐 本工程尽量采用高铁塔跨越进 行设计,尽量不砍树木,以保持自然生态环境。本项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10)越点不受洪水影响。 (二)古学水电站 220kV 升压站布置及外环境关系 1、古学水电站 220kV古学水电站升压站为 GIS 楼,位于得荣县南侧,为古学水电站主体工程中发电厂房GIS 楼分四层布置,其100MVA ;第二层为电缆夹层;第三层为继电保护室、蓄电池室,第四层为中控室、通信室、继电保护室。规划 220kV 向西出线 1 回送至 220kV 茨巫变电站,即是本工程。2、古学水电站 220kV 升压站外环境关系 升压站的东面为山体、南侧为古学水电站厂房及构筑物,西面约 100m 处有一户居北面为县道 X041。外环境关系见附图 3。升压站站内修建有事故油池,或事故时排放的变压器油(由专业公司回收)。升压站目前正在土建施工中。 七、项目拆迁安置 测结果,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均能满足评价标准,无环保拆迁。1. 工程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基,塔基永久占地面积为(2) 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临时占地包括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占地共计 25000m2。9目输越设计,并采用张力放线方式以减少树木砍伐应经九、施工组织措施 1. 交通运输 ,本线路主要沿县道 X041 和县道 V09 走线,此外仅有少量与本线路平行工工序主要为: 材料运输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十、运行管理措施 日常运行人员,由建设单位定期维护。 十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能耗及技术经济指标 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工期 消耗,建成后无原辅材料消耗;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电线路均未经过自然保护区, 但部分线路段林木较多。按照 电力设计规程要求,为确保线路运行安全,需对不满足净 距要求的树木进行削枝,对位 于塔基位置无法避让的树木进行砍伐。树木砍伐按以下原则执行: 对集中林木尽量避让,不能 避让的按跨;对地势低处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净空距离大于 4.5m 的树木,不影响施工放线时可不砍伐,灌木一般不砍伐; 保证导线对树木的垂直净空距离和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满足规程 4.5m 的要求。对生长高度较高、树木倒下后会危及线路安全的树木应砍伐。本工程线路通道内砍伐杂树约 2000 棵,砍伐果树约 30 棵,损伤果树约 50 棵。砍伐当地林业部门或农户同意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根据现场调查或交叉的乡、村道 可以利用。古学电站 奔都电站段汽车运距 9km,平均人力运距1.6km,奔都电站 茨巫段汽车运距 25km,平均人力运距 1.4km。 2. 施工工序 输电线路的施安装调整等。线路施工约需 910 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 25 人左右,民工60 人左右。 输电线路建成后,无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在施见表 5。 10表 5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表 来源 名称 耗量导线(t ) J-400/50 钢芯铝绞线 JL/G 0 钢芯铝绞线 12 市场购买 LG1A-300/424.17 2.15地线(t ) OPGW -140 104.1 市场购买 绝缘子(片) U7 P 10BP、U100B 17750 市场购买 金具(t ) 213.75 市场购买 钢材(t ) 2343.75 市场购买 主( 辅)混凝土(m 市场购买料 3) 29469.64 施工期用水(t ) 2.4 自来水 9 水 运行期用水( - 量 t/d) -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标见表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间隔扩建 合计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表 6 本项目单位 输电线路 1 占地面积 2m 10400 不新增 10400 挖方 m38000 8000 填方 m35900 5900 2 土石方量 外 购方 m30 0 0 3 伐 2080 0 砍 量 株 4 总投资 万元 20121 2012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在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输电线路及古学 220kV 升压站为新建,不存茨巫 220kV 变电站目前处于施工阶段,亦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 因此,本项目不存在遗留环境问题。 1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得荣县地处东经 9907-99 34,北纬 2809-2910。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北部与 本州巴塘、乡城县相连,东南 与云南省中甸县相邻,西南与云南省德钦毗邻,距成都市 1024 公里。 古学 茨巫 220kV 输电线路全线位于得荣县境内。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得荣县地处川西高山高原区, 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由于第四纪以来受各种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逐渐抬升 ,切割形成了典型的封闭式高 山峡谷地貌。境内角峰刀脊、沟谷狭窄,山高坡陡,山脉和河流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 5599 米(下拥后山山峰),最低海拔 1990 米(金沙江边)相对高差为 3609 米。 本工程线路所经地段地貌以构 造侵蚀高中山地形、侵蚀、剥蚀堆积地形为主。按计经标准,地形划分为:峻岭:高山:山地=45% : 45%: 10%。路径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区域稳定性较差。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线路区域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砂板岩、绿片岩、灰岩、中基性 火山岩,三叠系砂岩、板岩、 玄武岩及第四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具一定物理力学性能, 可作塔基持力层。下伏基岩物 理力学性能好,是良好塔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三、气象和气候 得荣县的气候按地理地带性划 分属亚热带,按中国气候区划分属高原气候区(即康滇气候区)。从得荣县局部气候条 件来看,由于受西风环流的南 支急流和印度洋气候控制,以及青藏高原和重重高山屏障的作用,太平洋气候影响极小,蒸发量大、日照充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气候类型 多样、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 其气候垂直带普通常为125 ,最冷月均温 5-8,最热月均温 22,大于或等于 0积温 5300,大于或等于 10积温 4458,年降水量 308mm,暖温带,海拔 2500-2750m,年均温 13-15,最冷月均温 1-5,最热月均温 20,大于或等于 0积温 3880-4400,年降水量 314mm, 年蒸发量 2443mm,年相对湿度 54%。240 天;中山温带,海拔 2750-3250m 年均温 9-13,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3.2 ,最热月均温11.2 ,年相对湿度 67%,年日照时数 2512 小时,年无霜期 126 天;高山亚寒带,海拔 4250m 以最冷月均温-9.1 ,最热月均温 7.1,年降水量 540mm,年蒸发量987m四、水文及水资源 部和南部,境内流长8 次;定曲河在本线路所经区域内为 III 类水域,为不通航河流。本线路所跨越河流处线路影响 范围内均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 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等无取水口等水 利设施;跨越处采用一档跨越 ,跨越处定曲河宽度约20m带,即:干旱河谷亚热,海拔 1990-2500m,年均温 14-16年蒸发量 2360mm,年相对湿度 45%,年日照时数 1967 小时,年无霜期 245 天;半干旱年日照时数 1739 小时,年无霜期-2-3,最热月均温 16,大于或等于 10积温 2400-3800,年降水量360mm,年蒸发量 1813mm,年相对湿度 54%,年日照时数 2092 小时,年无霜期 170 天;亚高山寒温带,海拔 3250-4250M,年均温 4.5-8.8,大于或等于 10 积温 930-2400,年降水量 510mm,年蒸发量 1135mm上,年均温 -1,m,年相对湿度 76%,年日照时数 2023 小时,年无霜期 120 天。 得荣县有“一江四河”,均为 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由北向南经过县境西104 公里。县境内有 4 条主要河流、11 条山溪、 9 个高山湖泊和 200余处泉水。 4 条主要河流即定曲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长 70 公里;玛依河,由东向西流入定曲河,境内流长 22 公里;岗且河,由东向西流入金沙江,境内流长 14 公里。全县主要河道 224 公里,径流总量(不含金沙江)52.28 亿立方米,电力理论蕴藏量达34.31 万千瓦。全县有灌溉渠道 243 条、总长 389 公里,其中“三面光”水渠 110 条、101.3 公里,“混凝土”水塘 78 口、容量 17561 立方米,保灌面积 1.06 万亩,解决了 1.87 万人、85671(只)的人畜饮水问题。 本输电线路跨越定曲河特殊生态敏感区,也。根据同类工程调查,在跨越处线路设计阶段塔 基位置均尽可能远离河岸位置,施工期间禁止将弃土及施工废水排河 。因此,本项目的施工不会对 所跨越河流功能产生影响。跨越处导线与该河流百年一遇洪水位的距离为 6m,满足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的要求;因此跨越点不受洪水影响。 13五、矿产资源、植被、生物多样性 得荣县有天然草场 200 万亩,森林 70 万亩,水域面积 1.96 亩,有各类牲畜 113578头只),其中牦牛、犏牛和山羊占 70%,肉类、毛绒、皮类产品价廉质高,深受经营者和消费者青睐 有熊、豹、獐、鹿、羚羊等 50 多种珍稀动物和松茸、木耳、香菇、虫草、贝母、丹皮、黄芪、野枸杞等 100 余种高维菌种与药用植物,还有多种鱼类和水獭等水生动物。其中,松茸年产量达 150200 吨。县内基本探明的矿种有 16 种, 30 个矿点,主要有金、银、铜、铁、水晶、玉石等。但还需探明其储量、品位及开采价值。 工程所在区域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农 田和杂树,植被覆盖分布图见附图 9。项目工程区域内的动物主要为人工喂养的猪、狗等,野生动物资源很少,无珍稀动物分布。 六、水土流失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侵蚀现状见附图 8。由附图 8 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轻度水力侵蚀。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得荣县总人口 2.6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0.3 万人。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 99%,其他如汉、蒙古、回、彝、纳西等 10 个民族人口仅占 1%。县境东西最大距离 44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 112 公里。总面积 2869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3.53 万亩,人均耕地 1.5 亩,人口密度 8 人 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松麦镇。 二、社会经济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 29775 万元,较上年增长 1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8万元,较上年增长 25.42% 49196 53.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较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1000 万元,较上年增长 17.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058.2 万元,较上年增长 25.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70 元,较上年增长 12.0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98 元,较上年增长 23.66%。农牧业稳步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支农资金 20604 万元;兑现农民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 367 万元,粮食产量连续 5 年实现增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发展,建成青稞、蔬菜、林果基地 万亩,培育农村专合组1.4织 2 个,覆盖 140 户,培训农民工 6.8 万人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农业机械化水平14从“十五”末的 15%提高到 2010 年的 40%,户均农机占有率位居全州第一。牲畜总增、出栏、 商品“三率”分别为 48%、 44%、 25%,较“十五”末分别提高 8 个、 6 个、 5 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农村合作基金收缴工作。 三、基础设施 交通邮电: 有乡(城)得(荣)公路连接理塘、乡城与国道 318 相通,松麦到云南中甸交界伏龙桥公路与云南省公路相连。全县已有 4 乡通公路。有邮电局(所)4 处,电话 124 部,乡乡通电话,农村邮路长 89 公里。 文化教育: 2010 年底,得荣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全县共有小学 40 所,在校学生 3152,小学专任教师 256 人;共有普通中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938 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101 人。乡城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6%,全县共有小学 30 所, 在校学生 3741,小学专任教师 生323 人;共有普通中学校 1 所,在校学 1270 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123人。 四、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得荣县境内有嘎金雪山风景区,距本项目输电线路的距离在10km 以上,不在本项目电线路途经区域无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 五、评价范围内。本项目拟建输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的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已 得到得荣县建设规划局、国土局、林业局、旅游局的认可(见附件2),因此符合规划。 15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 地面水、地下水、境等) 一、电磁环境现状 1. 监测布点 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评价范围环境特征基本相同,布设监测点如下。目线路沿线有分散的居住区分布。本次监测在输电线路保护目标奔都乡甲音村曲珍家、奔都乡奔色村。同时,为考察线路沿线的环境背景值、全面反映本项目建设前线路所经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监测在线路所经过的顺打贡布设 1 个监测点(6#监测点)。监测布点示意图见附图 2。 监测点布置的合理性与代表性: 在升压站、变电站在建地及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够反映拟建升压站、变电站及敏 感目标在本项目建设前的环境 现状。因此,本项目环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是合理的。 根据现场踏勘,古学升压站建地西面约 100m 处为卡日共村 1 组次仁朔朱家,属于压站的保护目标。由于目前该升压站未投入运行,站址附近环境特征基本相同;因此,处未布设监测点,其环境现 状引用古学升压站拟建地( 1#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该监点的环境现状监测值能够反映本项目升压站保护目标的环境现状,具有代表性。 本项目线路沿线居住区的分布 较为分散,线路选线时已对民房采取了绕行的避让措声环境、生态环本项目为输变电类项目,主要的污染因素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基本无影响,因此主要描述项目所在地区的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于 2013 年 10 月 2810 月 31 日日对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沿线及茨巫 220kV 变电站在建地、古学升压站拟建地处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报告见附件 4。 变电站布点: 在古学水电站升压站拟建地、茨巫 220kV 变电站在建地处各布设 1 个监测点(1#、7#监测点);监测布点示意图见附图 2。 线路布点:本项呷母定家、得荣县沙麦顶空业 家、牙古村夏央家布设1 个监测点(2#、 3#、 4#、 5#监测点)能境升该测16施 输电线路沿线的敏感目标共有 4 处,均进行了监测。本项目监测布点能够反映项目所在地及敏感目标的环境现状,具有代表性。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 编号 名称及位置 备注 。根据现场踏勘,在评价范围内,监测点的布设情况详见表 7: 表 71# 古学水电站 220kV 升压站拟建地 升压站站址 2# 奔都乡甲音村曲珍家 敏感目标 3# 奔都乡奔色村呷母定家 敏感目标 4# 得荣县沙麦顶空业家 敏感目标 5# 牙古村夏央家 敏感目标 6# 顺打贡 敏感目标 7# 茨巫220kV 变电站在建地 变电站站址 2. 监测工况 监测期间,古学水电站 220kV 升压站、茨巫 220kV 变电站在建。 3. 监测结果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详见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这里只列出监测结果。 工频电场强度: 本次监测 7 个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 210-3 kV/m510-3kV/m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奔都乡奔色村呷母定家、顺打贡和茨巫 220kV变电站在建地。 工频磁感应强度:本次监测 7 个点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在 4.410-5 mT4.910-5mT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得荣县沙麦顶空业家。 无线电干扰: 本次监测 7 个点位 0.5MHz 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值在 28.55dB(V/m) 32.49dB(V/m)之间,最大值出现在牙古村夏央家。 与评价标准相比(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强度: 0.1mT;无线电干扰:在距离 220kV 升压站、220kV 输电线路边导线投影 20m 处,频率为 0.5MHz,晴天条件下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大于 53dB(V/m)),本项目沿线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17二、声环境现状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确定的监测方法进行。 监测仪器 表 8 声环境现状监测仪器 器设备 检 检定证书编号 单位 1. 监测方法 准 ( GB3096-2008)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