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稿) 项目名称: 义新 4 井集输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02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稿) 项目名称: 义新 4 井集输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四川天宇石油环保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 甲字第 3203 号 编制日期: 2014 年 02 月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义新 4井集输工程 建设单位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苏坦博 联 系 人 朱乃若 通讯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南路二段一号仁恒置地广场写字楼 26楼 壳牌与中石油合作项目部 联系电话 028-65304191 传真 02865300630 邮编 610017建设地点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立项审批部门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5 改扩建 技改 行业分类 天然气开采 B0720 占地面积( m2) 临时: 0.75hm2;永久: 0 m2绿化面积( m2) 总投资(万元) 335.2 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1. 项目由来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强劲,天然气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驱动和机遇。与此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开发非常规天然气也是我国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的战略选择。 所谓非常规天然气泛指依靠传统技术工艺,不能经济勘探开发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包括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类型多,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前景良好,但同时面临政策缺位、技术落后等挑战。 为了推进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国家鼓励国有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对非常规天然气进行联合开发。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壳牌公司” )因拥有对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前沿 技术及管理经验,以及与中石油在长北气田合作的成功经验,所以得以和中石油合作在四川盆地进行致密气和页岩气的开发。目前,涉及开发的页岩气区块为富顺 -永川区块,致密气区块有金秋区块和梓潼区块。其中,梓潼区块是壳牌公司以权益转让方式从加拿大皇朝能源公司接受的区块,与中石油、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三方签署了梓潼区块产品分成合同修订协议(附件 2) 。 梓潼区块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主体位于绵阳市境内,工程拟开始全面进行气田开发前对梓潼区块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根据部署,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拟在区块内实施地面集输工程。 本项目义新 4井集气站至梓绵线 T接管道属于集输工程中的管道工程,与同属于壳牌集输工程的梓潼 5 井单井站至义新 4 井集气站集气支线同沟敷设。目前,义 3 新 4 井集气站、 梓潼 5 井单井站至义新 4 井集气站集气支线建设项目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附件 3) 。目前,义新 4 井集气站已开建,梓潼 5 井单井站至义新 4 井集气站集气支线还未开建。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委托四川天宇石 油环保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附件 4)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场址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核实和分析工作,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编制完成了本报告,现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2. 产业政策及选址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 (修正) (国家发改委 2013 年第 21 号令) ,属鼓励类项目(第七类第 2 条“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 ) ;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 2011 年修订) ,本项目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第二类(采矿业)的第 9 条,即“页岩气、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 ” 。因此,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管线与梓潼 5 井单井站至义新 4 井集气站管道同沟敷设, 项目的选线满足沿线城镇发展规划。项目所在地城乡建设规划、林业、水务、交通等部门关于项目路由选线意见见附件 5-8。 3. 项目建设内容及地理位置 建设内容:新建义新 4井集气站至梓绵线管道,通过 T接方式与梓绵线相连。 建设规模:义新 4 井集气站至梓绵线 T 接集气管道长度 3.3km,设计压力 4MPa,管径 DN245,设计输量 45 104m3/d。 表 1-1 项目基本情况及主要工程量 工程名称 主要工程量 单位 长度 备注 建设地点义新 4 井集输工程 义新 4 井集气站至梓绵线 T 接集气管道 km 3.3 新建 徐家镇 图 1-1 项目及与依托集输工程的位置关系图 4 本项目整体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境内,项目区域地理位置见附图 1。 4. 项目组成 项目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1-2,项目组成见表 1-3。 表 1-2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管道长度 集气管道 km 3.3 DN150 乡村道路 m/处 32/2 开挖沟埋 2 公路穿越 机耕道 m/处 40/5 开挖沟埋 3 主要河流穿越两叉河 m/次 26/1 开挖沟埋 +混凝土封顶 表 1-3 项目组成表 可能产生的影响 类型 工程内容 单位 数量 施工期 运营期 开挖 km 3.3 生物量损失、农业损失、水土流失、占地 运营期前两年农业损失、 运营期前一年水土流失 主要河流 穿越两叉河 m/次 26/1 水土流失、水质 环境风险 乡村道路 m/处 32/2 主体 工程 管 线 公路 穿越 机耕道 m/处 40/5 水土流失 环境风险 自控系统 依托义新 4 井集气站井站配备的自动控制系统( PLC) 、紧急停车系统( ESD。 通信系统 依托义新 4 井集气站场站( GPRS 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站场扩音报警系统各 1 套) 公用工程 放空系统 依托义新 4 井集气站放空系统 5. 依托工程 一、义新 4井集气站情况介绍 义新 4 井集气站位于游仙区徐家镇安乐村 7 组, 属于壳牌梓潼区块集输工程场站建设内容之一。义新 4 井集气站场站装置包括:井口装置、电加热装置、工艺装置、计量装置、进出站阀组装置、气田水和凝析油储存装置建设、泵区、脱水脱烃装置、放空设施建设等。目前,义新 4 井集气站建设项目已经获得环评批复。 项目依托义新 4 井集气站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 ( 1)自动控制系统 义新 4 井集气站站内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PLC)和紧急停车系统( ESD) ,实现站场自动控制和管道的安全保护。站场运行参数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至梓潼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报警。义新 4 井集气站自动控制系统流程见图 1-2。 5 ESD工作站打印机CPUPLC井口截断阀 出站阀门报警装置图 1-2 自动控制系统流程见图 PLC 控制柜安装在活动房屋内,活动房屋安置在装置区边界非防爆区。 PLC 控制系统通过光纤通路将井场的数据上传至指定的控制站进行监视、报警,操作人员通过这个控制站可以远程监视井口与管道的生产运行情况,并进行数据存储和打印报表的工作,除紧急停车功能外,无远程控制功能。 场站配置井口地面安全截断系统,井口控制盘采用电液驱动,执行来自 PLC 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 ESD)的自动紧急关井命令以及人工紧急关井命令(井口控制盘上的USD 按钮)。 义新 4 井集气站出站管线设置切断球阀和压力检测,当压力超低时实现自动联锁关井并切断出站阀门。 ( 2)通信系统 义新 4 井集气站分别设置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视频图片存储在梓潼控制中心管理主机,由中心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二、梓绵线 6. 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产量 输送介质类比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观义镇的梓潼 1井气质组分,本工程集输的天然气不含硫化氢,集输的天然气气质组成见表 1-4。 表 1-4 梓潼 1 井天然气分析数据统计表 单位: v/v% 天然气组分含量 井号 CH4C2H6C3H8C5C8 CO2H2S N2He完钻层位 梓潼 1 井 92.3 5.38 0.83 1.16 0.1 0 0.23 0 须家河组须一段 7. 原辅材料 本工程原辅材料见表 1-5。 表 1-5 集输工程原辅材料一览表 序号 材料类别 单位 耗量 备注 1 焊接材料 kg 305 E4316 6 2 水泥 t 0.88 / 3 无缝管道 km 3.3 168.3 7.1( L245N) 8. 管道工程 8.1 管道选材及防腐 一、管道选材 项目管道材质采用 168.3 7.1( L245N)无缝钢管。 二、管道防腐 本工程管道经过地区的土壤电阻率在 25 130m之间,土壤腐蚀性以中腐蚀等级为主。为保证线路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抑制电化学腐蚀的发生,对线路管道采取外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井场内大部分管道、设备均为露空管道、设备,埋地管道、设备很少,因此站内管道、设备只采用外防腐层方案,不实施阴极保护。外防腐层采用三层 PE防腐,防腐层厚度为 2.5mm。防腐层均在加工厂内预制完成。 8.2 线路走向 管线起于义新 4井集气站,出站后在沙堰湾穿越乡道 Y101后向东南方向敷设,在后头坝穿越两叉河后继续向东南方向敷设。管线在水洛河穿越竹林村至宣化村村道后,于大林湾与梓绵线 T接。义新 4井集气站至梓绵线 T接管道走向见附图 2。 8.3 穿越工程 一、公路穿越 本工程乡村公路和机耕道穿越方式采取开挖沟埋加套管保护通过, 套管顶距路面埋深不小于 1.2m。 乡道穿越 村道穿越 图1-3 公路穿越 公路穿越工程统计量和穿越方式见表 1-6。 7 表 1-6 公路穿越工程量统计表 管道名称 穿越公路名称 穿越次数 穿越方式 乡村道路 2 开挖沟埋 义新 4 井 梓绵线 T 接管道 机耕道 5 开挖沟埋 二、河流穿越 项目穿越河流两叉河 1次。根据现场调查,两叉河穿越断面水体功能为农业灌溉和一般景观用水,穿越断面下游 8.5km、上游 500m没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分布。 河流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然后采用分段组装、整体碰口或采用整体组装就位。河流穿越工程统计量和穿越方式见表 1-7。 表 1-7 河流穿越工程量统计表 管道 河流名称 穿越次数规模 穿越长度(m/次 ) 穿越方式 水体功能义新 4 井 梓绵 T 线接管道 两叉河 1 小河 26 开挖沟埋 +混凝土封顶农灌项目河流穿越位置见图 1-4。 图1-4 两叉河穿越 8.4 管道焊接与焊口质量检查 本工程管线焊接一般采用沟下焊接,通过“两木搭”沟下均匀吊装、组对、焊接;对于地形较平坦,机具能够进入的地段可采用沟上焊接。工艺管道焊接时,对于任何初次使用的钢种以及异种钢,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都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应按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 ( SY/T4103-2006)有关规定执行。 无损探伤必须在外观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无损探伤按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 SY/T4109-2005)相关内容执行。集气管道环焊缝进行 100 X 射线探伤,并按每天焊口数的 10%进行超声波探伤复验,均达到级为合格。 9. 外环境关系 一、管道沿线集中居民区分布 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管线通过的地区主要二级地区(沿管道中心线两侧 8 各 200m 范围内,任意划分长度为 2km 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的户数在 15 户以上、 100 户以下的区段) 。 表 1-8 管道两侧 0-200m 民居分布情况 保护目标 位置关系 规模 清辉村 项目管道距最近民房约 15m 25 户, 116 人 安乐村 项目管道距最近民房约 35m 56 户, 278 人 合计(散户) 81 户, 394 人 二、管道沿线地表水分布 经现场调查,项目管道两叉河穿越点上游 500m 及下游 8.5km 范围内无集中式取水口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道的河流水体功能为农灌。 表 1-9 管道两侧 200m 地表水分布情况 保护目标 位置关系 规模 两叉河 管道穿越 小河 三、管道沿线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分布 结合项目管道走向设计,经实地调查,管线中心两侧 200 m 范围内经现场调查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项目不会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敏感保护目标。 10. 组织机构与定员 本工程由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梓潼项目部管理, 梓潼区块气田远程监控中心设置在梓潼县城。梓潼区块气田站场共配置有 15 名现场操作技工, 1 名安全管理人员, 2名现场工程师, 4 名检维修人员,并在远程监控中心基地配置了 6 名远程监控员。 10. 拆迁工程 项目不涉及拆迁工程。 9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无原有污染问题。 1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理位置、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县、中江县、绵竹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 30423303,东经 1034510543。全市呈西北东南向条带状,东西宽约 144 公里,南北长约 296 公里,面积 20249 平方公里。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山区占 61.0%,丘陵区占 20.4%,平坝区占18.6%。 2地质构造与地貌 绵阳市地势为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形起伏很大。西北部面对四川盆地的首列山脉为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脉,海拔 1000 米至 3000 多米;其西面的岷山山脉和北面的摩天岭山脉,海拔多在 3000 米以上。最高点为平武县与松潘县接壤的岷山山脉第二峰(松潘县境雪宝顶之东南侧峰) ,海拔高达 5440 米。东南部属四川盆地盆中丘陵,一般海拔400600 米,最低点位于三台县建中乡郪江河谷的短沟口,海拔 307.2 米。市境南北约300 公里距离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竟达 5092.8 米。 地貌明显受控于地质构造。西北部因分别受龙门山北东向褶皱断裂与岷山南北向构造、摩天岭东西向构造的影响,山脉走向呈北东南西向、与南北向和东西向;山地的形态亦与地质构造和岩性有关。东南部处在扬子准地台川北台陷、川西台陷和川中台拱的接合部位,由于地台基底坚硬,地质历史时期地壳以升降运动为主,地层受各时期水平运动的影响较轻,有一些舒缓宽阔的褶皱,地层一般倾角不大,形成岗岭起伏的丘陵、台地、方山地貌。 3气候气象 绵阳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 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 、多雨、潮湿。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地 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形成 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绵阳市气候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长,为 95115 天;春、夏季次,为 8191 天和 82118 天;秋季最短,为 7176 天。夏、秋雨水充沛,虽冬春时有干旱发生,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 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绵阳市一年中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 24.227.2,历 11 年极端最高气温,除盐亭为 39.5和梓潼为 38.9外,其余各地在 36.137.7之间。 4水系 游仙区境内流域面积在 100 km2以上的河道有 3 条,属长江水系。其中:涪江干流全长 675km,区境内长 39.25km,游仙境内区间流域面积 1012.63 km2;芙蓉溪干流全长84.7km,区境内长 59.95km,区间流域面积 311.5 km2;魏刘河全长 73.81km,区间流域面积 417.00 km2。另外还有百胜河、松垭河、观太河等六条小河流纵贯全区。 项目所在区域水系见附图 3。 5水文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项目管线工程建设所在地地下水类型为风化带基岩裂隙水。红层风化带裂隙水广 泛分布于境内丘陵、低山区 。丘陵、低山地带。水文地质特征表现为砾岩、含砾砂岩、 砂岩、泥岩等岩系组成的不 等厚韵律互层。上部以泥岩为主,风化裂隙发育不深,富水性不强,井泉流量为 0.012 升 /秒,季节性变化大,单孔涌水量为 1050 吨 /昼夜。风化带裂隙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地下水埋深 30m 左右。因而受气候因素制约极大,动态不稳,约有 20%的井泉在枯水季节断流。 工程所在区域水文地质见附图 4 6土壤 区境内土壤分为三类:河谷平坝新冲积潮 沙泥土和水稻土,侵蚀阶地为黄褐土及黄壤土, 中浅丘陵为石灰性紫色土。 土壤耕层厚 12-18cm, pH 6.8-7.1, 有机质含量 1.2-2.3%。7植被及动植物资源 绵阳市境内的植被类型复杂,其中游仙区 属于东南平坝低丘亚热带常绿与阔叶林植被区,乔木有马尾松、柏树、 青杠等,灌木有是麻栎、栓 皮栎、马桑、黄荆等。在森林遭到破坏的地方,则为禾本科 的黄茅、白茅、巴茅、蓑草 、铁线草、狗尾巴草所覆盖,植被良好。主要经济林木是油桐、乌桕、桑、柑橘等。 游仙区属丘陵平坝区,受人类干扰历史悠 久,大部分地域已辟为农耕地或住居地,在低山、丘陵、谷地尚存次生 林,靠森林生态环境生存的 大型动物早已灭绝,只有少数中、小型动物尚有遗存。因而 区系代表动物的哺乳纲,成 了以鼬科和鼠类为主,且鼠类最多,诸如田鼠、水鼠、黄鼠狼、松鼠、家鼠等等,其次还有草兔、狐狸、獾、黄麂等。鸟纲以白鹭、斑鸠、家燕、杜鹃、麻鹊、白头翁鸟、八哥等居多。爬行纲主要是蛇、鳖、龟、壁虎。两栖纲有田蛙、蟾蜍(癞蛤蟆) 。鱼纲有鲫鱼、鲤鱼、鲢鱼等系种类属。 12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 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社会经济结构 2012 年,游仙区现辖区 GDP135 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 181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2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9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 亿元,财政总收入 9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475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931 元。 2教育、医疗及文化 游仙区内科研院所众多,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西南计算机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重要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人才 8 万余人。区内有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中物院工学院、绵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 10 余所。有普通高中 2 所,初级中学 15 所,小学 40 所,幼儿园 63 所,在校学生人数 4.65 万余人,教职工人数 3200 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 100%;有全民所有制中等职业学校 -游仙职业教育中心,在校学生人数万余人,教职工人数 200 余人。游仙区内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站(所)共 25 处,有儿童乐园 22 处,老干部活动室 25 处,市级艺术特色学校 2 所。区内有 1 个国家级、 2 个省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乡, 2 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 1 所省级、 2 所市级、 10 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钓鱼、象棋、桥牌、信鸽、网球等 7 个体育社团组织。区内有 22 所乡镇卫生院, 3 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95 个村卫生站,有皮肤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疾病控制中心等专科医院,辖区有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市级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辖区共有编制床位 1400 余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1900 余人。 3文物古迹等 游仙辖区内有承载三国蜀汉文化的富乐山 、唐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越王楼、全国唯一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祀的 李杜祠、全国唯一的“两弹 一星”博物馆,有蕴含科技文化的中华科学家公园、娱乐风 洞,有极富乡村魅力的“中 国乡村旅游示范点”老龙山以及郁郁葱葱的青龙山、山环水 绕的渔父村,有历经百年沧 桑的天主教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平阳府君阙、鱼泉寺 、马鞍寺、碧水寺,正致力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仙海也在游仙境内。秉承“探源汉 唐文化,走进两弹一星,体 验富乐山水,感受新村魅力”的旅游发展理念,游仙正着力打造旅游新景观、开发旅游新业态。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魅力游仙,正以别样的姿态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根据现场据调查,项目管线两侧 200m 范围无文物古迹分布。 1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 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引用了本项目有关的义新 4 井组钻井工程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数据, 监测时间为 2012年 9 月 17 日 9 月 21 日,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见附件 9。 表 3-1 义新 4 井钻井工程环境空气监测及评价结果 监测点 指标 监测时间 日平均浓度限值( mg/m3)浓度范围 ( mg/m3)最大浓度值占 标准值百分比( %) 超标率 ( %) 是否 达标 SO22012.9.179.21 0.15 0.0150.029 19.3 0 达标NO22012.9.179.21 0.12 0.0150.023 19.2 0 达标井口位置 PM102012.9.179.21 0.15 0.0760.088 58.7 0 达标由表 3-1 可知,义新 4 井集气站所在地区的环境空气中 NO2、 SO2、 PM1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二级标准。 2. 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采用收集资料方法, 收集了义新 4 井组钻井工程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资料,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见附件 9。 表 3-2 义新 4 井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A) 监测点位 2012 年 9 月 17 日 2012 年 9 月 18 日 编号 名称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井口位置 44.6 35.2 46.1 34.9 2# 43.5 36.3 44.4 35.3 3# 45.2 35.9 47.1 36.5 4# 46.3 34.5 45.5 34.3 由表 3-2 可知,义新 4 井集气站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 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013 年 7 月 15 日 -16 日,监测了义新 4 井集气站所在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见附件 9。 表 3-3 义新 4 井集气站所在地起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 监测点 指标 采样个数(个) 检出率( %) 标准值 mg/l 浓度极值( mg/l)标准指数 超标率( %)pH 2 100 6.58.5 8.12 0.75 0 CODMn2 100 3 0.6 0.20 0 氨氮 2 0 0.2 / / 0 硫酸盐 2 100 250 31.16 0.12 0 总硬度 2 100 450 358.9 0.80 0 1# 氯化物 2 100 250 1.31 0.01 0 14 石油类 2 0 / / / 0 硫化物 2 0 / / / 0 总铬 2 0 / / / 0 六价铬 2 0 0.05 / / 0 Fe 2 0 0.3 / / 0 Mn 2 0 0.1 / / 0 Pb 2 0 0.05 / / 0 Zn 2 0 1 / / 0 As 2 0 0.05 / / 0 pH 2 100 6.58.5 8.22 0.81 0 CODMn2 100 3 0.5 0.17 0 氨氮 2 0 0.2 / / 0 硫酸盐 2 100 250 32.41 0.13 0 总硬度 2 100 450 366.3 0.81 0 氯化物 2 100 250 1.56 0.01 0 石油类 2 0 / / / 0 硫化物 2 0 / / / 0 总铬 2 0 / / / 0 六价铬 2 0 0.05 / / 0 Fe 2 0 0.3 / / 0 Mn 2 0 0.1 / / 0 Pb 2 0 0.05 / / 0 Zn 2 0 1 / / 0 2# As 2 0 0.05 / / 0 由表 3-3 可知,钻井期间,义新 4 井集气站所在地地下水环境各监测项目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标准值 。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引用既有监测数据, 引用了义新 4 井组钻井工程建设项目中两叉河水质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见附件 9。 表 3-4 两叉河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 取样断面 取样时间 pH 水温 氨氮 挥发酚 石油类 硫化物 BOD5悬浮物 COD2012.9.17 7.85 18.6 0.456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2.1 26.0 10.92012.9.18 7.77 17.9 0.437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2.0 28.0 9.6 两叉河 2012.9.19 7.91 18.2 0.416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1.9 25.0 10.3表 3-5 地表水环境水质参数标准指数表 取样断面 取样时间 pH 氨氮 挥发酚 石油类 硫化物 BOD5悬浮物 COD2012.9.17 0.42 0.46 / / / 0.53 / 0.55 2012.9.18 0.39 0.44 / / / 0.50 / 0.48 两叉河 2012.9.19 0.46 0.42 / / / 0.48 / 0.52 由表 3-5 可知,项目管道穿越的两叉河水质监测项目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地表水水域水质标准值。 15 5. 生态环境现状 5.1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见表 3-6,土利利用现状见附图 5。 表 3-6 项目所在乡镇土地利用现状 乡镇名称 耕地 一般农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林业 用地区 游仙区徐家镇 2098.7 408.3 522.4 22.4 1.9 52.5 1079.6 5.2 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种 项目管道沿线森林植为柏木林,林下生产有青冈、棕树、柏树、桤木等阔叶树,四旁树有桤木、悬铃木、桉树、椿树、油桐等树。农舍四周仍以竹林为主,兼有果木。 5.3 野生动物分布 项目所在地大部分地域已辟为农耕地或住居地,只有管道经过的低山、丘陵、谷地分布成片的人工林植被,大型动物早已随天然林砍伐而消失,只有少数中、小型动物尚有遗存。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项目所在地动物以鼬科和鼠类为主,且鼠类最多,诸如田鼠、水鼠、黄鼠狼、松鼠、家鼠等等,其次还有草兔、狐狸、獾、黄麂等;鸟类有白鹭、斑鸠、家燕、杜鹃、麻鹊、白头翁鸟、八哥等居多;两栖爬行类有蛇、鳖、龟、壁虎。两栖纲有田蛙、蟾蜍(癞蛤蟆) ;鱼类有鲫鱼、鲤鱼、鲢鱼等种类。 经现场调查,管道两侧 200m 范围内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也没发现有适合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觅食地分布。 5.4 生态现状调查结果 ( 1)调查区域内植被类型较简单,人工柏木林是评价区域唯一的森林植被。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评价区域天然林完全被人工柏木林所取代,评价范围总体呈现农田斑块、道路及河流廊道镶嵌分布在柏木林基底的景观格局。 ( 2)评价区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和第二批)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没有发现有符合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分级及标准的古树名木。 ( 3)项目义新 4 井集气站至梓绵线 T 接管道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等生态敏感区,项目管道穿越河流的下游没有发现有鱼类“三场”和洄游通道分布。 1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管道沿线无水土保持示范区、 农业生态示范区、 集中式取水口、 原始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工程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3-7。 3-7 管线两侧 200 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 位置关系 规模 环境功能 地表水环境 两叉河 管道穿越 小河 农灌 地下水环境 浅层地下水 管道沿线水文地质单元范围内 / 不影响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 声环境 农户 管道沿线 200m 范围内 / 2 类功能区要求 生态环境 柏木林人工林、耕地 管道穿越 / 满足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 清辉村 项目管道距最近民房约 15m 25 户, 116 人 / 安乐村 项目管道距最近民房约 35m 56 户, 278 人 / 环境风险(管线 0-200m) 合计(散户) 81 户, 394 人 / 17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绵游府函 201336 号(附件 10) ,本次评价执行如下评价标准。 1. 环境空气: SO2、 NO2、 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表 4-1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单位: mg/m3项目 SO2NO2PM10日平均 0.15 0.12 0.151 小时平均 0.5 0.24 / 2. 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 表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项目 pH COD氨氨 挥发酚 硫化物 石油类 BOD5 标准值 6 9 20 1.0 0.005 0.2 0.05 4 3. 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类标准。 表 4-3 地下水质量类标准 单位: mg/L 项目 pH 总硬度 硫酸盐 氯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标准值 6.5 8.5 450 250 250 3.0 0.2 项目 六价铬 铁 锰 铅 锌 砷 标准值 0.05 0.3 0.1 0.05 1.0 0.05 4. 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表 4-4 声环境质量 2 类标准 单位: dB( A)项目 标准值 /Leq:昼间: 60 标准值 /Leq:夜间: 50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表 4-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项目 NOx 非甲烷总烃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240 120 20m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1.3 17 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表 4-6 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项目 pH COD 石油类 SS 标准值 6 9 100 5 70 3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 2 类区域标准; 4. 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 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天然气集输工艺为密闭流程,正常工况下无三废产生。建议不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1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工艺流程简述 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 施工期和运营期两种情况。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的影响,运营期对环境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管道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 1.1 施工期分析 1.1.1 施工过程分析 施工工艺过程见图 5-1。 图 5-1 管道工程施工过程图 ( 1)现场勘查,确认路由后进行作业线路的清理。在完成管沟开挖、公路穿越、河流穿越等基础工程后,将钢管运至各施工现场 。将管段及必要的弯头等组装后,用人工或自动方式焊接,然后进行防腐工艺的施工, 最后按管道施工规范下到管沟内,覆土回填。 ( 2)对管线进行吹扫试压,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 ( 3)管线试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供气。 从图 5-1 可以看出, 工程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管道敷设施工过程中的开挖管沟、管道穿跨越工程、吹扫试压、车辆人员践 踏等活动。另外,工程临时和永久性占地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1.1.2 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一、施工作业带清理和管沟开挖 19 普通地段开挖施工时,首先在 已清理的施工作业带上开挖 管沟。管沟断面一般呈梯形,管沟沟底宽度一般为管道结构外径加上 0.7m,边坡坡度为 1:0.67。管沟开挖土石方堆放于管沟一侧,另一侧为施工场地,如图 5-2 所示。 图 5-2 一般地段管道施工方式断面示意图 普通地段开挖时,为有效保护 耕作层,一般采取分层开挖 ,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原则。回填时管沟上方高出地面 0.3m,使其自然沉降。石方地段的管沟应超挖 0.2m,并采用细土垫实超挖部分,以保护管道外防腐层。 管沟开挖过程中,地表扰动剧 烈,流失强度可能达到剧烈 侵蚀以上,特别是如果遇到雨季,水土流失将十分严重。 二、管道穿越工程 本工程的穿越工程有河流穿越工程、公路穿越工程。 ( 1) 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