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试 行 ) (附: 污染防治专项) 项目名称: 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 建设单位: XX穿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盖章) 编制日期: 2014 年 1 月 国家环境保护 部 制 责 任 表 项目名称: 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 环评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表 (附: 污染防治专项 ) 委托单位: XX穿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评价单位 : XX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评价证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 3302 号 院 长: 张维(研究员) 分管副院长: 涂志江(高级工程师) 审定: 王永红 ( 工程师 ) 技术审查: 付向阳(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徐玮(工程师) 职业资格证书编号 : 0000504 登记证编号 : A33020011000 登记类别 : 社会区域类 单位地址: XX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 217号 联系信息: 0851-5502404(办) 0851-5522278(兼传真) 评 价 人 员 情 况 姓 名 从事专 业 职 称 证 书 号 职 责 签 名 徐玮 环境咨询 工程师 A33020011000 主 持 朱克勇 环境咨询 工程师 A33020034 编 写 付向阳 环境咨询 工程师 A33020038 技术审查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 建设单位 XX穿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法人代表 罗 超 联系人 邵 阳 通讯地址 XX省紫云自治县城墙路老运管所 3楼 联系电话 13709477013 传真 0853-5235550 邮政编码 550800 建设地点 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 内 立项审批部门 紫云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紫发改字 2013 103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其他公共服务业 -7590 占地面积 (m2) 5000 绿化面积( m2) 总投资(万元) 140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668.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7.77%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5年 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XX穿洞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项目,位于 XX穿洞风景名胜区内,景 区地处XX 省西南部,距贵阳市 161km、安顺市 76km,总面积 56.8km2。“格凸”一词为苗语,意译为“圣地”。风景区包括大穿洞景区、大河景区、小穿洞景区、妖岩景区及多处独立景点。共有特级、一级景观 5个,二级景观 11个,三级景观 14个。自然景观中有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洞厅(面积 12万 m2),有全国唯一的保存最为完好最高的古河道遗迹盲谷。全景极富神秘感,具有极高的旅游,科考价值。 2006年 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预选地。是 XX省文明风景区, XX省攀岩运动基地, XX十 大影响力景区,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鲁王苗族英雄史诗的发现地,是世界少有的喀斯特自然与民族文化公园。 XX穿洞风景名胜区地处 XX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水土易流失,石头漠化严重,急需进行保护。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紫云县是一个农业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利用程度较低,景区内的供电、给排水、通讯、道路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可持 续发展。 紫云自治县,耕地面积少,资源缺乏,脱贫难度较大。景区群众地处喀斯特地区,生产、生活不便,生态如不加予保护,石漠化较进一步严重,景区农户将难以脱贫,实施景区自然遗产保护项目,能防止石漠化,同时通过自然遗地的旅游发展, 2 对于贫困人口脱贫,增加地方财税,带动区域经济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 目前,由 XX省安顺市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 XX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 XX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黔建景复 201324号“关于 XX穿洞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选址的批复”,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紫国土资函 201327 号“关于同意 XX 穿洞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函” 同意改项目的立项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幅度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现状,提高景区服务面接待能力,有力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预测该项目实施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 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 XX 风景名 胜区管理处特委托我院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加污染防治专项评价,报 XX 省环境保护厅审批,作为该项目的建设和环境管理依据。 二、工程内容及规模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本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如下: 1、规划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以景区的自然遗产保护为主 , 包含安全监控、公厕、垃圾点及污水处理设施、整治疏通河道、景区内步行游路、景区附属设施等,主要集中在大穿洞景区、小穿洞景区、大河景区选择急需建设的部分自然遗产保护内容。 根据 XX穿洞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及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按分期实施 的方案, 可研 确定本项目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开发建设工程项目共计 8项,分别为:看护管理用房 、 安防监控设施 、 民族村寨环境整治 、 垃圾收集转运、 污水 收集 处理 、 坝仰村步行街道 、 河道治理 、 公厕。 建设地点详见附图2、附图 3。 2、建设内容 ( 1)景区入口坝仰服务村步行游路 本项目建设主要坝仰村的步行路,主要分布于坝仰村内,全长 5km,按实际宽度根据地形、地貌布设,铺多种材质、多种形式路面。按平均 1.6m 宽 2500m,平均 2.4m宽 2500m进行建设。 ( 2)坝仰村游客服务村建看护管理用房一幢,面积为 820m2。 ( 3)安防监控系统:包含大穿洞及小穿洞景点两处。 ( 4)民族村寨环境治理 景区民族村寨保护已纳入景区建设规划,本项目建设主要选择已对外开展旅游服务的村寨进行治理、保护。包含小穿洞的中洞,大穿洞的格井村及大河苗寨村。 A、建设的内容包括村寨内主要街道及活动广场整治及环境治理,配合供水、供电及污水管网建设进行。 B、垃圾收运及垃圾箱 a.垃圾转运 点 根据景区规划,在大穿洞景区格井村建一个垃圾 收集 转运 点 ,在大河苗寨建一个垃圾 收集 转运 点 。 3 b.垃圾箱根据景区规划,结合景区的需要,拟在大穿洞景区格井村设 20个、小 穿洞景区的中洞苗寨设 10 个,大河苗寨景区的主要步行道上设 20 个,共计 50个,外观造型应与景区生态协调一致,并便于收运。 C、垃圾收运小车 景区垃圾收运小车以便于环卫工人收集垃圾箱内垃圾运至转运站(或定点密封式垃圾车专用垃圾箱内)造型应与景区协调、适用、方便,拟在大穿洞景区设 8设辆、大河苗寨配置 5辆,小穿洞景区配置收运小车 6辆。 ( 6)主要景点的污水处理及环境卫生 景区污水处理及环境卫生均按规划进行建设,本次建设分别在大穿洞景区、入口处坝仰村及大河景区进行建设。 A、大穿洞景区格井村 格井村污水处理设施 (日处理污水 80t) 1套; B、 小穿洞景区 小穿洞景点服务点 小穿洞污水处理设施 (日处理污水 50 吨 )1套 ; C、大河景区大河苗寨村 大河苗寨污水处理设施 (日处理污水 50t)1套。 ( 7)河道治理及河岸生态保护 燕子洞至天星洞河段 6.8km河道治理,便于两岩的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内容包括:除险石、人工挖泥、运泥砂、局部河段采用绿化、固土、按生态河堤建设,以保护原生态,特别是两岸的原生态环境保护。 ( 8)公厕 本项目建设根据景区规划,结合景区的情况进行建设 5个 节水型生态 公厕。 分设于坝仰服务村、大穿洞格井村、小穿 洞 、中洞及大河苗寨,均为 12 个蹲位的 节水型生态厕所 ,含男女残卫各 1个。 3、建设单位及人员编制 建设单位: XX 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XX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编制 15人,设处长 1人,副处长 2人,下设办公室、建设管理部、前后外联部等机构。 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 1400万元,含直接工程费用 1204.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135.4万元、基本预备费 60万元。 资金筹措: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1000万元,实施单位自筹 400万元。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及主要建 ( 构 ) 筑物 工程量,详见表 1。 4 表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建(构)筑物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及费用名称 单位 规格等级 数量 单价(元) 投资估算 (万元) 备注 一 直接工程费用 1204.60 1 坝仰服务村观光步行道 m2 石板路面步 行道 10000 200 200.00 2 坝仰服务村看护管理用 房 m2 820 1400 114.80 3 安防监控设施 套 安防监控设 施 120.00 3.1 大穿洞景点 套 1 60000 60.00 3.2 小穿洞景点 套 1 60000 60.00 4 民族村寨环境整治 363.80 4.1 大穿洞格井村 155.00 4.1.1 公共场所 m2 4500 300 135.00 4.1.2 垃圾转运 点 ( 30t/日) 个 1 150000 15.00 4.1.3 垃圾收运小车 辆 8 2500 2.00 4.1.4 垃圾箱 个 仿生态造型 20 1500 3.00 4.2 中洞苗寨 93.30 4.2.1 公共场所 m2 3000 300 90.00 4.2.2 垃圾收运小 车 辆 人工推车 6 3000 1.80 4.2.3 垃圾箱 个 仿生态造型 10 1500 1.50 4.3 大河苗寨 115.50 4.3.1 公共场所 m2 3200 300 96.00 4.3.2 垃圾转运 点 个 仿木结构建 筑 1 150000 15.00 4.3.3 垃圾收运小车 辆 5 3000 1.50 4.3.4 垃圾箱 个 仿生态造型 20 1500 3.00 5 污水处理设施 套 180.00 5.1 大穿洞 套 日处理污水 80t 1 800000 80.00 含污水收 集管网 5.2 小穿洞景区 套 日处理污水 50t 1 500000 50.00 含污水收 集管网 5.3 大河苗寨 套 日处理污水 50t 1 500000 50.00 含污水收 集管网 6 燕子洞至天星洞河道治 理及两岸生态保护 km 6.8 200000 136.00 7 公厕 90.00 7.1 坝仰服务村( 12 蹲位) 座 节水型生态 厕所 1 180000 18.00 7.2 大穿洞格井村( 12 蹲位) 座 节水型生态 厕所 1 180000 18.00 7.3 小穿洞( 12 蹲位) 座 节水型生态 厕所 1 180000 18.00 5 7.4 中洞( 12 蹲位) 座 节水型生态 厕所 1 180000 18.00 7.5 大河苗寨景点( 12 蹲位) 座 节水型生态 厕所 1 180000 18.00 二 其他费用 135.40 三 基本预备费 60.00 四 合 计 1400.00 五 建设工期 月 12 四 、供电、 给排水 1、 供电 : 由小穿洞电站的电网就近解决; 2、 给、排水方案 ( 1) 给水方案 : 紫云县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格凸河小穿洞风景名胜区内水质好,距离近,易利用的水源较多,管网敷设量不大,只需配以小型净化处理设施,便可顺利建成。各风景点就近选择水质好且容易实施的水体,设置水池、泵房、管道和小型净化处理设施,水质要达到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要求,供水定额为人均每日 100升,可供游客用水。 ( 2)排水方案 污水处理规模 A.大穿洞景区格井村: 80m3/d 格井村人口: 400 人 150L/d人(综合用水量) =60m3;游客容量: 3000 人 5L=15;用水量; 60+15=75m3;污水量: 75m3 0.85=63.75。选 80m3/d污水处理设备。 B. 小穿洞景区小穿洞景点服务点: 50m3/d 小穿洞人口: 300 人 150L/d人(综合用水量) =45m3;游客容量: 1500 人 5L=7.5;用水量; 45+7.5=52.5m3;污水量: 52.5m3 0.85=44.62 。选 50m3/d污水处理设备。 C.大河景区 : 50m3/d 大河苗寨人口: 350人 150L/d人(综合用水量) =52.5m3;游客容量: 1200人 5L=6;用水量; 52.5+6=58.5m3;污水量: 58.5m3 0.85=49.7 。选 50m3/d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管最大设计充满度、最小管径及最小坡度 : 最小管径 管径( mm) 设计充满度 最小设计坡度 污水支管 DN200 0.25=0.005 污水主管 DN300 >=0.004 干管 DN500 0.25=0.003 本项目污水管道布置充分考虑具体地形坡度状况,并尽可能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污水管道根据地形分别归入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管道系统;污水管道管材可采用混凝土排水管或新型塑料 排水管;所有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污水管道干管管径采用 DN300,支管管径采用 DN200。 污水处理工艺 :地埋式一体化 ( WSZ-5型) 污水处理工艺。 6 厕所:景区内使用节水型生态厕所, 就是 粪便 用塑料袋盛装, 粪便经消毒灭菌后用于农肥。 这样既卫生又节水 ,用于景区内可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 本次分别在大穿洞景区 格井村 、 小穿洞景区小穿洞景点服务点 及大河景区 苗寨村各 建设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2005)(水作)标准后,用于农灌、绿化等,严禁外排。 五 、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 主要为工作人员 及游客 产生的生活垃圾 。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按人均产生量为 1kg/d,年产垃圾约 6t; 格凸河 风景名胜区每年可分为旅游淡季和旺季,一般旺季可持续 180天左右,其余则为旅游淡季约 180 天。在旺季可接纳游客 3000 人 /天,而淡季则 50 人 /天,按游客每人每天产生 0.15kg 固体废物,由此可计算游客旺季每天产生固体废弃物为 0.45t/d,淡季每天产生固体废弃物为0.0075t/d,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82t/a。 生活垃圾不能乱堆乱倒, 景区内设置 分类果皮箱, 回收部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 收部分 经收集后 送 清运 至 紫云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统一处置 ,不 在 遗产地和景区 内处置。 六 、通讯 有线通讯:各管理处均安装有线程控电话。 无线通讯:配备对讲机,主要解决 景区 各个管理站 点 实现有线通讯前的森林防火通讯联络问题。 七 、工作制度 管理区实行全年上班制,即 365d/a,管理人员按国家作息制度,轮作轮休。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 XX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内, 在景区及其周边 没有发现大型的工况企业,其主要污染源来源于当地村民、管理人员和游客的生活源。主要体现在: ( 1) 村民 生活 和景区入口管理人员食堂 燃煤 、餐饮 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 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进入景区道路扬尘 、汽车尾气 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 2)生活 污水 :居民皆使用旱厕,产生的粪便直接用作农肥 ,少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景区 入口和码头各 有 一 个公厕,设有化粪池, 粪便供当地村民做农肥,景区入口食堂生活污水经沉淀后 直接 外排,对当地的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 3)进入景区公路产生的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的村民有一定的影响。 ( 4)当地村民、管理人员和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7 建设项目所在地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 XX省的西南部,东邻长顺县和罗甸县,南连望谟县,西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抵西秀区。其地理坐标是东经 105 5至 10629,北纬 25 21至 26 03,东西宽约 52km,南北长为 76km,总面积 2283平方 km,县城松山镇距西秀区约 76km,距省会贵阳市 161km。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距紫云县城 28km。 其地理位置见附图 1。 1、 地形、 地质、地貌 ( 1)地形地貌 格凸河北部猛秋 、石硐、马路、双堡、干堡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海拔高程在 1300m以上,流域最高点为西北部紫云县的马鬃岭,高程 1681m,最低点为东南部罗甸县的双河口,高程 508m。北部山顶高程一般为 1300m 1200m,高差 200m 650,峰谷延伸呈南北向,与区域地质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区内由于受岩性、构造控制,河谷两岸多为山麓地貌,河谷呈“ V”字型。本次规划的格凸河库区河段位于格凸河流域中游峡谷河段。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比重大,地势大体为南北高、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南 北向呈马鞍型,东西呈台状。流域上游及分水岭地区高原面保存较好,地面较平缓;中、下游金河谷处高原面破碎,地形起伏大多形成峡谷。 ( 2)地质构造 格凸河是珠江上游红水河左岸一级支流蒙江的右源,位于 XX省中南部,地处黔中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向蒙江倾斜。格凸河流域境内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 格凸河流域位于扬子准地台内,黔南台陷之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和望谟北面向构造变形区。流域内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呈 南北向线装展布,且多局部倒转。北部褶皱较紧密,断裂炒冷饭发育,中部和南部褶皱较舒缓,断裂不发育。断裂以纵向压性、压扭性为主,多发育在褶皱的核部,走向多与褶皱轴向一致。流域内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其基本形式蒌大面积掀斜式抬升,且表现为多次反复累积,并无显著差异和应力集中现象。 ( 3)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查得该区地震烈度属于度区,属基本稳定区。项目建 设区域内无诱发地震活动的可能性,现场调查历史上无大的地震活动,除存在局部小规模的滑坡及崩塌外,无大的地质问题,能够满足停靠点横向及纵向布置需要,构造较稳定。 2、气候、气象 紫云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处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两个农业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较好、热量丰富,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 1455.3小时,居安顺市第一位;年平均气温 15.3,平均无霜期 288天,县内年平均降水量 1337.1 8 mm,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干、雨 季节之分明显,干季平均降水量为 135.2 mm,雨季平均降水量为 1201.9 mm,其中 5 8月历年的平均降水量为 880mm。紫云县全年最多风向为 NE风,频率为 19%,年平均风速 2.2m/s,全年静风频率为 24%。 3、水文 ( 1)地表水 拟建项目位于格凸河流域, 属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 格凸河干流源头高程1390m,双河口处河床高程 508m,全长 153km,格凸河干流下游 24km 为紫云与长顺两县界河,平均比降 6.45。格凸河干流发源于长顺县马路乡红花堡,源头由南往北流再折向西进入安顺市西秀区的东屯镇,转而 南流在打扒河附近经地下暗流后与右岸支流猫营河汇合,河流流经紫云县的板当镇后接纳左岸支流板当河,以下向东南流,在悬棺(天星)洞以上附近形成地下伏流流出后,经大河苗寨向东南流约 8km进入大穿洞 3km地下伏流,经此伏流后,河流穿行于纵深峡谷中,于黔南州双河口处与北来的涟江汇合,之后始称蒙江。区内由于受岩性、构造控制,河谷两岸多为山麓地貌,河谷呈“ V”字型。本次 拟实施项目河段 位于格凸河流域中游峡谷河段,大穿洞至天星洞为峡谷河段,枯水河宽 20 40m,水流平缓,长 6.8km,落差 14cm。峡谷河段河床底质多为基岩,河 床较稳定,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床以悬移质造床为主,多年平均输沙率 61.7kg/s、多年平均含砂量 0.383kg/m3,在 XX省属低值区。滩险随每年来水来沙量变化较小。据蒙江八茂水文站和涟江惠水水文站实测径流系列,按面积比加降雨修正分析格凸河干流多年平均流量为 43.3m3/s, 11 月 -4 月平均流量为 17.0m3/s,最小月平均流量为 9.7m3/s。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格凸河大穿洞景区段, 根据 XX 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 格凸河大穿洞景区 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水体标准。 (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工程河段的地下水类型有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三类,经周围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区及上游无污染源,河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工程无侵蚀性。 格凸河流域上游平坦开阔,有部分小型灌溉水库及众多山塘,加之流域内岩溶发育,洼地溶洞众多,尤以座马河上游不远处的大伏流,以及大穿洞的天星桥、下游小穿洞的大伏流最为明显,当洪水发生时,水流受伏流阻水、漏斗、麻窝地影响,相当一部分水量深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库,当洪峰过后,缓缓注入河道。 4、土壤 及土地利用现状 格凸河流域岩 溶地貌比较发育,自然土类以黄壤、石灰土为主,其中黄壤为地带性土壤;耕作土以由自然土发育形成的旱作土和水稻土为主。 拟建 工程区域 土壤分为黄壤、黄棕壤、石灰土和水稻土 4 个土类,境内耕地多为坡耕地,土层瘠薄、植被差,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地表渗漏十分严重,土壤保墒能力差,降雨难以滞留。 紫云县现有土地总面积 1163km2。其中:耕地 18040hm2、园地 1220hm2,林地22420hm2、牧草的 5620hm2、建设用地 45230hm2、水域 15780hm2、其它用地 7990hm2。 5、 植物资源 项目所处区域位于 安顺地区紫云县,在 XX 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紫云县格凸河 9 流域隶属于中部湿润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区域内的黔中丘原盆地常绿阔叶林喀斯特脆弱生态亚区。项目区域由于沿线多城镇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扰动较大,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较弱。 . ( 1) 项目所处区域植被概况 拟建项目区域属于 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 IA.XX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 IA(4)黔中石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与马尾松林地区 IA(4)b 贵阳安顺石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石灰岩植被小区。 拟建项目所在地区植被以石灰岩植被 类型为主,仅在少数边远山区有常绿林留存,一些保护较好的石灰岩山上存在少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树种有青冈、多脉青冈、香叶树、石楠等,落叶树种主要是化香、朴、枫香、光皮桦等。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也常混生于上述林内。才外,安顺地区还存在着较大面积分布的石灰岩藤刺灌丛和山地草坡。 栽培植被:农田大部分为一年两熟的 “ 稻油 ” 、 “ 稻麦 ” 组合,豆类、马铃薯也占一定比例。安顺丘陵、河谷坝子较为集中,是省内商品量基地之一。经济作物以烟草、茶叶、油菜为主,果木林以梨、苹果、核桃等居多。 ( 2)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常见植物 拟 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常见、分布较广的乔木类有: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白栎( Quercus fabri)、楤木( Aralia chinensis)、枫香( Liquidamber formosana)等。 灌木类有:马桑( Coriaria sinica)、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小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is)、荚蒾( Viburnum sp.)、铁仔( Mysine africana)、油茶( Camellia oleifera)、悬钩子( Rubus sp.)、白栎( Quercus fabri)等。 草本、藤本类有:细柄草( 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菝葜( Smilax sp.)、芒萁( Dicranopteris pedata)、芒( Miscanthus sinensis)、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沿阶草( Ophiopogon japonicus)、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地瓜( Ficus tikoua)和蕨类等。 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 米 、马铃薯以及各类蔬菜。 6、动物资源 紫云县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归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 黔中山原丘陵省,海拔多在 1000-1200m 左右,人为干扰对于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区域内分布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种类以鸟类为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种类较少,且多 为和人类关系较为密切或适应了人类影响的种类。评价区常见动物种类有: 哺乳纲:社鼠 (Rattus niviventer)、黑线姬鼠 (Apodemus agrarius)、小家鼠(Mus musculus)等啮齿目鼠科种类占优势; 鸟纲:白鹭( Egretta garzetta)、池鹭( Ardeola bacchus)、白鹡鸰( Motacilla alba)、棕背伯劳( Lanius schach)、棕噪鹛( Garrulax poecilorhynchus)等鸟类,其中鹭科种类在农田附近及河流、池塘旁较为常见,噪鹛 等画眉亚科的种类在针阔混交林和阔叶落叶林中较为多见; 爬行纲: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王锦蛇( E. carinata)等蛇类在评价区内虽有分布但数量稀少; 两栖纲:泽蛙( Rana limnocharis)、大蟾蜍中华亚种( Bufo bufo gargarizans)、 10 饰纹姬蛙( Microhyla ornata)等生活在农田附近的常见种类,数量较多。 7、矿产资源 根据安顺市矿产资源规划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规划( 2010-2020)探明的储量及后备资源储量,紫云自治县矿产 饰面灰岩、水泥用石灰岩等具有较大发展前景,也是该县重要优势矿产,包括的矿产主要有煤、硫铁矿、汞、锑、铅锌、锰和大理石、水晶石等饰面灰岩及水泥用灰岩等矿产。 腹地内现有多个工业园区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流域矿产资源品种多。目前己经初步形成了以采煤、大理石开采加工、水泥、发电、硅铁冶炼等资源开发型项日为主的地方工业格局。紫云县大理石厂生产的不少品质独特的品种属珍稀的建筑装饰材料,远销港台、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8、旅游资源 项目区紫云县旅游资源有猫营镇高寨溶洞群、天星桥溶洞群、穿洞溶洞群等 ,名胜古迹有印山摩崖、紫云洞、猴场龙潭、白石岩神仙洞等。尤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XX穿洞风景名胜区而闻名省内外。 XX穿洞国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 9、 XX穿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XX穿洞国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 ( 1)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根据 XX穿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妖岩、大河、大穿洞、小穿洞等四个景区。其边界西北起松山镇的岜易村,东南至宗地乡的鼠场河渡口,面积为 56.8km2。其范围主要分布在紫云自治县的松山镇、板当镇、 水塘镇、宗地乡的行政区域内,另有 2.2km2的范围分布在长顺县境内。 妖岩景区:以格凸河为纽带,包括岜易河谷、妖岩寨、喀斯特裸岩、星星峡、打锣寨沙洲、红豆杉林、方竹林、天生桥洞棺葬等 8处景点,以河谷观光和洞葬探奇为主。面积为 18.2 km2。 大河景区:以大河苗寨为中心,包括天星洞、大河峡谷、苗王剑、变色湖、夹山孤峰、夹山一线天等 7处景点,以开展民族风情体验和水上游览活动为主。面积为 9.2 km2。 大穿洞景区:以大穿洞为中心,包括望天洞、穿上洞、盲谷、盲谷原始森林、竹林寨、脚杆寨、响水洞、格井洞、格井村等 10处景点,以登山游览、溶洞览胜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主。面积为 18.6 km2。 小穿洞景区:以苗厅、中洞人家为中心,包括小穿洞、下穿洞、鼠场河峡谷等5处景点,以开展溶洞探奇、民俗采风和漂流探险为主。面积为 10.8 km2。 ( 2) 拟建项目与景区规划 的关系 本次拟实施的保护设施项目,位于大河、大穿洞、小穿洞景区, 拟建项目与景区规划位置关系 ,详见附图 4。 11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本工程位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河流域中游峡谷河段。项目区涉及紫云县宗地乡、水塘镇。 紫云 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紫云自治县地处 XX 西南部,距省会贵阳 161km,安顺 76km。 处安顺、黔南、黔西南三市州交界,地处东径 105 55 106 29,北纬东径 25 21 26 3,东与黔南州的长顺、罗甸两县为邻,南与黔西南州的望谟县交界,西与镇宁县接壤,北靠西秀区。 紫云 苗族布依族自治 县 全市面积1162.92平方 km,县域总人口 35.8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22.14万人,占总人口的68.43%,全县有 18 个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为苗族、布依族、汉族。 2012 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26.49 亿元,全县人均生产总值 756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966 元,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 玉米 、高粱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等。矿产资源:紫云县大理石厂生产的不少品质独特的品种属珍稀的建筑装饰材料,远销港台、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水塘镇, 位于县境南面,镇人民政府驻地沙戈村,距县城 25km,面积 176.52平方 km,辖 15个村委会, 148个村民组, 5209 户, 22678人。其中农业人口占 97.5%。主要经济产业:养殖,蔬菜,经果林;名特产品:优质大 m,绿壳鸡蛋,无公害蔬菜。 宗地乡,位 于县境东南面,乡人民政府驻地宗地村,距县城 40km,面积 287.7平方 km,辖 22 个委会, 217 个村民组, 6446 户, 34486 人。主要经济产业:宗地大蒜,宗地花猪,核桃;名特产品:宗地花猪,宗地大蒜,核桃。 12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次评价未作环境现状监测, 根据 XX 省交通环保监测站,黔交监字 2013第034 号“格凸河库区航运建设工程环境监测报告”( 2013.4.16)监测数据显示,评价区的环境现状为: 1、 空气环境质量 XX 省交通环保监测站于 2013 年 4 月 3-9 日 , 在 G1-大河苗寨组、 G2-小穿洞停靠点选址处、 G3-金春停靠点选址处和 G4-鼠场村设置环境空气监测点 4处,分别对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总悬浮颗粒物 (TSP)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进行了监测, 监测评价结果见表 2。 表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序号 污染物 日均浓度 评价 标准 一小时浓度 评价 标准 浓度范围 Cmax Imax 超标率 (%) 浓度范围 Cmax Imax 超标率 (%) G1 NO2 0.0220.021 0.024 0.34 0 0.30 0.0250.028 0.028 0.23 0 0.12 SO2 0.0220.026 0.026 0.21 0 0.52 0.0230.029 0.029 0.19 0 0.15 TSP 0.070.10 0.10 0.40 0 0.83 PM10 0.020.04 0.04 0.47 0 0.80 G2 NO2 0.0190.023 0.023 0.30 0 0.29 0.0210.026 0.026 0.22 0 0.12 SO2 0.0120.017 0.017 0.21 0 0.34 0.0150.019 0.019 0.13 0 0.15 TSP 0.060.09 0.09 0.37 0 0.75 PM10 0.020.04 0.04 0.47 0 0.80 G3 NO2 0.0180.024 0.024 0.40 0 0.20 0.0260.029 0.029 0.12 0 0.24 SO2 0.0240.028 0.028 0.60 0 0.19 0.0210.035 0.035 0.07 0 0.50 TSP 0.080.10 0.10 0.83 0 0.33 PM10 0.030.05 0.05 0.80 0 0.33 G4 NO2 0.0230.027 0.027 0.40 0 0.23 0.0270.031 0.031 0.13 0 0.24 SO2 0.0280.032 0.032 0.60 0 0.21 0.0280.036 0.036 0.07 0 0.50 TSP 0.080.12 0.12 0.83 0 0.40 PM10 0.030.05 0.05 0.80 0 0.33 由表 2可以看出, 通过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 拟建项目的 4 处环境空气监测点的各项监测因子单因子指数均小于 1,大河苗寨组和小穿洞停靠点选址处所在区域可以能达到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和一类标准,金春停靠点选址处和鼠场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