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1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3 1.2 编制依据.3 1.3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5 1.4 评价对象及评价重点.5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6 1.6 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预测时段.8 1.7 评价标准.9 1.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2 1.9 报告书章节设置.13 2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5 2.1 项目起点、终点、投资及走向.15 2. 2 老路段道路现状.15 2. 3 建设方案.16 2.4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18 2.5 工程组成.20 2.6 临时工程及占地.30 2.7 项目永久占地.30 2.8 土方工程.31 2.9 建筑材料来源、运输条件及用量.32 2.10 交通量预测.33 2.11 污染源分析.33 2.8 项目污染源汇总.39 3 区域环境概况.41 3.1 自然环境.41 3.2 社会环境.44 3.3 城市发展规划.47 4 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51 4.1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 4.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5 4.3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57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0 5.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60 5.2 水环境影响分析.64 5.3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67 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0 5.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0 5.6 社会影响分析.88 5.7 工程施工对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影响.90 6 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分析.93 6.1 环境空气影响防治措施.93 6.2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94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2 6.3 声环境保护措施.96 6.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98 6.5 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分析.98 6.6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1 6.7 项目环保措施汇总.102 7 环境风险评价.104 7.1 现有交通情况.104 7.2 环境风险识别.104 7.3 危险品运输污染风险的概率估算.104 7.4 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106 7.5水环境风险分析.107 7.6交通事故.107 7.7环境风险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108 7.8 风险评价小结.111 8 公众参与.112 8.1 公众参与的工作过程及方式.112 8.2结果与分析.113 8.3 小结.117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8 9.1 环保投资估算.118 9.2 环境损益分析.119 9.3小结.122 10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23 10.1 环境管理.123 10.2 环境监测计划.126 10.3 工程环境监理.127 10.4 环保工程竣工验收的建议.131 11 结论和建议.133 11.1 评价结论.133 11.2 评价建议.137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3附件目录 附件1 荥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本项目工程用地预审意见的函 附件2荥阳市发改委对本项目的可研批复 附件3 委托书 附件4 执行标准意见 附件5 南水北调位置确认函 附件6 搬迁安置方案 附件7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对本项目建设方案的复函 附件8 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9 座谈会签到表 附件10 会议纪要 附件11 关于采纳公众意见的承诺 附件12 公参调查表 附图目录 附图1 行政区划图 附图2 路线走向图 附图3 项目周边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4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附图5 监测布点图 附图6第一次网上公示照片 附图7第二次网上公示照片 附图8公参座谈会照片 附图9 等声级线图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1 前言 为配合“郑州都市区建设”,进一步推进荥阳市“三化”建设,荥阳市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了荥阳市新型城镇化路网建设实施方案荥办【2012】25 号(见附件1)。“实施方案”从荥阳市全局着眼,规划了“二轴三环六纵九横众分支”的新交通路网格局。本项目是荥阳市与广武镇之间的快速通道,也是通往郑州城市快速路的一部分,更是荥阳市的一条南北重要道路,也是规划城市东北区的主轴。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荥阳市城市总体骨架和城市路网的完善,有力促进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荥阳市荥广路(寨河桥-车庄)改建工程位于荥阳市北部,也是荥阳市规划城区的主干路,路线呈南北走向(项目行政区划图见附图1,线路走向图见附图2),起点位于荥阳市寨河桥,跨索河,在寨河村附近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尔后北经军张村、定觉寺,定觉寺村北侧下穿既有连霍高速通道、经三官庙折向正北经薛店、茹固村,向北跨枯河,过车庄村西,终点止于新 S314。路线全长9.590355km(其中改建路段长7.460280km,新建路段长2.130075km)。 本项目按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 60km/h。本项目K3+385.070K10+845.35段(即寨河桥-老S314段)为改建路段,红线宽度为84m,双向六车道;本项目K10+845.35K12+975.425段(即老S314段-新S314段)为新建路段,红线宽度56.5m,双向四车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规定,项目属于二级公路,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四 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的“13、城际快速系统开发与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要求。荥阳市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关于本项目工程用地预审意见的函(详见附件 1),表明本项目用地符合国家土地政策。荥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荥发改【2012】31 号”文件对项目可研予以批复,允许工程建设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2(具体见附件 2)。环评介入时,项目刚开始施工建设,目前项目改建路段已建成通车,新建路段尚未开工建设,本次环评属补做性质。 受建设单位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委托书见附件 3),我单位认真研读了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并做了进一步的现场勘测与调查,本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精神,编制完成了荥阳市荥广路(寨河桥-车庄)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荥阳市文物管理中心对本项目的复函(见附件 7),本项目穿越两处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车庄遗址、任河遗址。荥阳市文物管理中心原则同意本项目选址选线方案,项目实施前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根据荥阳市文物保护规划,本项目选址不与荥阳市文物保护规划冲突,符合荥阳市文物保护规划。本项目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但不涉及南水北调桥梁施工,根据南水北调办公室文件(见附件5),本项目位于南水北调二级保护范围内,在认真落实南水北调办公室文件及本评价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项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小。 根据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所在区域没有重大废气排放源,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也不存在较大的噪声污染源。在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可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环境保护角度讲,该项目的选址和建设是可行的。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3 1 总论 1.2 编制依据 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年12月起实施); (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第9号); (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 (13)郑州市环保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郑环办201261号); (14)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豫政办201076号) (1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90)第17号令); (1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94号文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5月27日起实施); (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年12月起实施); (18)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7年5月1日起实施)。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4(17)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 号; (18)“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交通部水保(2001)12 号文; (19)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公路铁路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国土资源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土资发2000186 号; (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2000.10.6国发200031号; (2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3日,国发200539 号; (22)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 号; (2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4)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99年9月2日起实施); (25)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1999年9月24日起实施) (26)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2006.12.1); 1.2.2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05-96);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交通部);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9)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有关问题通知(环发200394号,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0)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1.2.3 项目文件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5 (1)荥阳市环境保护局荥阳市交通运输局荥阳市荥广路(建设路-车庄)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标准的意见; (2)荥阳市荥广路(寨河桥-车庄)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荥阳市荥广路(寨河桥-车庄)改建工程环评委托书; (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与项目有关的资料。 1.3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1.3.1 评价目的 通过对拟建公路的工程分析及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在掌握公路建设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排污源强及周围环境特点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拟建公路的施工及运营后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减缓对策,其具体目的为: (1)对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2)对拟建公路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中的各种工程行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3)论证拟建公路的修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使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4)为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3.2 评价原则 体现国家和地方各项环保政策、法规,为工程建设及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的实用性;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正、负面影响;体现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1.4 评价对象及评价重点 1.4.1 评价对象 本次评价的对象为荥阳市荥广路(寨河桥-车庄)改建工程及沿线敏感保护目标。 1.4.2评价内容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6根据拟建公路所处区域环境特征,该公路建成后的交通情况及公路建设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评价内容定为拟建项目公路沿线及所有辅助设施(施工便道、取弃土场、施工临时生活营地、物料堆放场所)等,具体评价内容包括: (1)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水土流失、防洪、植被、景观、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等); (2)声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施工期和营运期);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4)水环境影响分析; (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6)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恢复措施可行性分析;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3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沿线环境的实地勘察和调查分析,结合对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和筛选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工作重点为: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营运期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建议和公众参与。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5.1 环境影响识别 荥阳市荥广路(寨河桥-车庄)改建工程项目,沿线主要为平原区,农、林业生态环境居多,兼有部分农村居住用地。线路两侧200m范围有村庄6处,需动用拆迁的2处军张村、茹固村少量住户(均已拆迁完毕),项目拆迁安置方案见附件6;另外,工程跨越河流有索河、枯河,为本项目的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和拟建公路沿线的环境特征,本项目不同建设时期对于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关系见表1-1。 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7 表1-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前期 施工期 营运期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占地 拆迁安置 路基 路面 临时场地 取土 桥涵 材料运输 机械作业 运输行驶 绿化 复垦 就业劳务 区域发展 社会发展 交通出行 农业 水利 土地利用 经济发展 通行交往 土质 地表水文 地表水质 物质资源 水土保持 陆地植被 生态资源 陆栖动物 声学环境 空气质量 居住 生活质量 美学 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挖、填方路段,尤其是桥、涵施工造成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的破坏、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会暂时性改变水流形态;本项目施工场地不设置沥青搅拌站,仅存在沥青铺设时的污染,施工期主要废气污染源为施工扬尘和汽车尾气;机械噪声将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施工车辆还会打破原来公路的交通秩序,使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可能增加;桥涵施工可能引起水体污染。 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被破坏植被恢复不好,影响生态环境和道路景观;交通设施布置不合理,可能给沿线群众出行安全带来不便和隐患;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加大;汽车尾气中的多种污染物以及路面扬尘会污染环境空气质量;危险品运输事故处理不当可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875087 8生影响等。 1.5.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项目的工程特点,周边环境特征以及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筛选本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详见表1-2。 表1-2 评价因子筛选一览表 环境要素 施工期 营运期 交通路网、交通条件 交通路网、交通条件 土地利用、通行交往、就业 土地利用、通行交往、就业 社会环境 拆迁、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农作物与动植物 防护工程及植被恢复 水环境 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pH、COD、SS、BOD5石油类、NH3-N 路面径流: COD、SS、石油类、NH3-N 声环境 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