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 目 名 称: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温州市燃气有限公司 评价 单位(盖章) : 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编制日期:二一 四 年 三 月 项目名称: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价单位: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法人代表:朱彬 项目编号: 2014171 号 项目负责人: 薛行飞( 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 B20140100400) 姓 名 专 业 职 称 环评上岗证号 工程师登记证号 分工内容 签 名 薛行飞 环境工程 工程师 B20140041 B20140100400 负 责 胡书毕 化 学 / 参 与 郑 新 环境保护 高 工 B20140013 B20140020900 审 核 高必登 环境保护 高 工 审 定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 环境质量状况 14 评价适用标准 20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3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25 环境影响分析 26 环保审批符合性分析 40 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1 结论与建议 42 附件: 附件 1: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准 文件 ( 温发改立 20148 号 ) 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温州市水 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3: 温州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 附图 4: 龙湾区 生态 环境 功能区划图 附图 5: 温州市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附图 6: 温州市区天然气输配管网规划总图 附图 7: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总平面图 附表 : 附表 1: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审批登记表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1 - 联系电话: 8898158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建设单位 温州市燃气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汤燕刚 联系人 房艳立 通讯地址 温州市下吕浦南浦住宅区海鸥 12 幢 联系电话 15067807430 传真 / 邮政编码 325000 建设地点 北 起龙湾 分输站, 南 至经三西路市区东门站 立项审批部门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 批准文号 温发改立 20148 号 建设性质 新 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D4500 管线全长 1.246km 绿化面积 / 总 投 资 1350 万元 其中 :环保投资 17 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26% 评价经费 / 预期投产日期 / 1、项目由来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能源,以其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等优越特性而被广泛采用。城市管道天然气工程是一项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天然气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浙江省天然气管网的建设进度来看,温州市引进管道天然气气源的时间将在2014 年 6 月。温州市区天然气输配工程“三站”,“一线”项目已于 2013 年建成。“三站”是指东向门站、惠民调压站、站西调压站,“一线”是指三站之间连接的次高压管线。 “三站”,“一线”建成后,东向门站可接收省网龙湾分输站来的天然气,经调压进入城市次高压管线,然后经惠民调压站、站西调压站调为中压后 进入城市中压管网,向温州市主城区供气。 为确保近期温州市区总体供气方案顺利实施,必须建设省网至门站的联络线工程。本次实施的为 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本工程功能为:衔接丽水 36-1 气田与温州市用气市场,承担温州市从省网甬台温管道下载天然气的重要任务,满足温州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2 - 联系电话: 88981582 市近中期城市供气需求。 项目总投资 1350 万元, 天然气 高 压管道(设计压力 4.0MPa),管径为 DN600, 线路长度 1246m。 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和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受 温州市燃气有限公司 委托,我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编制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 22 号, 1989.1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 77 号, 1997.03);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 32 号, 2000.09);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 , 2002 年 11 月 1 日 ;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 4 号, 2003.01);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 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 72 号, 2003.01);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主席令第 77 号, 2003.09);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 , (国家主席令第 28 号, 2004 年 8 月 28 日 ;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 31号, 2005.04);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 87 号, 2008.06);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土保持法 , (国家主席令第 39 号, 2011 年 3 月 1 日 ; (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 253 号, 1998.11); ( 13)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 200539); ( 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2008.10); ( 15) 关于 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 办 200870号, 2008.9.18; ( 1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1 号, 2011.3) ; ( 17) 关于 进一步加强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号 , 2012.7; ( 18) 关于 切实加强 风险防范 严格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298 号 ) ,2012.8; ( 1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修正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2013.5.1; ( 20) 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1 号, 2003.09);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3 - 联系电话: 88981582 ( 21) 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54 号,2006.06); ( 22)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 2006.08); ( 23)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 通知 (浙环发 200711 号,2007.02); ( 24)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 号, 2007.12); ( 25)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 200870号, 2008.09); ( 26)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5 号, 2009.01); ( 27)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 200976 号,2009.10); ( 28) 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 2010 年 1 月 1 日实施); ( 29)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 288 号 ) 2011.12.1; ( 30) 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2012 年 2 月 24 日; ( 3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 2012132 号, 2012 年 12 月 1 日; ( 32) 关于印发浙江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 2012 年本)的通知,浙淘汰办 201220 号; ( 33) 温州市环保局关于进一步严格内河流域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温环发 2010 73 号, 2010 年 6 月 28 日 ; ( 34) 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总量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温环发 201088 号), 2010 年 08 月 30 日; ( 35) 温州市人民政府第 123 号令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 2011年 3 月 1 日; ( 36) 市区建筑工地建筑扬尘、垃圾处置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温住建发2011257 号;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4 - 联系电话: 88981582 ( 37) 温州市人民政府第 130 号令温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12 年 1 月 1日; 技术规范 (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纲 HJ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 , HJ19-2011; ( 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 HJ/T169-2004;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 HJ/T 349-2007); ( 8)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 功能区划分方案 (2006.4); ( 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订版),浙江省环保局,( 2005.4); ( 10)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HJ/14-1996),( 1996.10.1) ; ( 11) 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8 年 2 月) ; ( 1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 50028-2006)( 2006.11.1); ( 13) 建筑 设计 防火 规范 ( 50016-2006); ( 1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 GB5058-92)。 项目技术文件 ( 1) 温 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温发改立20148 号 ); ( 2)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温州市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4.01; ( 3) 业主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及环评合同。 3、工程 规模及选址 本 工程燃气管线总长 为 1.246km, 由龙湾分输站出站后 敷设路由主要沿瓯江路、纬二路敷设 至市区东门站 , 天然气 高 压管道(设计压力 4.0MPa),管径为 DN600。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1。 表 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管道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5 - 联系电话: 88981582 1 线路管道 D61012.7mm m 1246 1.1 直埋敷设 D61012.7mm m 486 1.2 定向钻穿越河流 D61012.7mm m 760 1 处 二 附属工程 1 保护管沟 米 120 2 标志桩 个 76 3 警示牌 个 4 4 警示带 宽 300 厚 0.2 米 1000 双排 5 施工借地 亩 20 项目管线走向 见 下图 1-1。 图 1-1 本项目 管线走向 及四至 关系 图 项目所在地 瓯江 蓝蒲河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6 - 联系电话: 88981582 4、工程方案 ( 1)管道设计参数 管道设计压力: 4.0MPa 输送介质:天然气 管道设计输气量 : 5.31108Nm3/a 燃气管管径: 管径为 DN600, 线路长度 1246m。 ( 2)管位及管道敷设 敷设方式 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1-2003)的规定,并结合管道沿线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本工程管道一般地段均采用埋地敷设的方式。 埋设深度 管道埋深根据管道稳定性要求,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情况等确定。管道埋深视沿线地质情况确定,管顶埋深约 1.5 米,一般不小于 1.2m,管沟底部如有岩石应超挖 0.2m,并回填土至管顶上 0.3,防止外防腐层破坏。土方地段管沟边坡坡度一般为1: 0.330.5,特殊地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纬二路段因有较多市政管线交叉敷设,管道埋深较大,埋深约 3m,本项目处于软土地基段,管沟视开挖情况适当设置钢板桩支护,另纬二路段在现状道路车行道下敷设,全线设钢筋混凝土盖板防护,过厂区路口处设管沟保护,施工后需修复路面。 管道转角 管道改变方向时优先采用弹性敷设,以减少局部阻力损失和增强管道的整体柔韧性,弹性敷设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钢管外直径的 1000 倍 。因地形限制无法实现弹性敷设时,或虽能施工,但土方量过大时,应采用曲率半径为 40D 的冷弯管或曲率半径为6D 的热煨弯头连接。 ( 3) 穿越工程 本工程管线所经瓯江路段周边地形地貌复杂,管线众多。同时有丽水 36-1 管线、甬台温进、出站管线及本工程管线等多条管线定向钻穿越蓝蒲河,管位按胜利油田设计院的总体布置进行设计,各管线之江间距较小,施工时需要精确控制管位。 本项目需穿越河流 (蓝蒲河) 1 处,拟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 ( 4)管材选用 适用于本项目高压天然气输送的钢管主要有直缝双面埋弧焊接钢管和螺旋缝双面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 7 - 联系电话: 88981582 埋弧焊钢管 两大类型。目前国产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可满足管线要求,其钢管成型精度高、成型应力分布均匀、预焊后管体残余内应力小,较螺旋缝焊管质量稳定、可靠,且表面防腐涂层比较平整,绝缘效果较好,在尺寸精度、消除内应力、屈服强度方面有较大优势。本项目管道管材均采用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考虑采购方便, D610mm 管道的管道壁厚采用 12.7mm,管道的设计压力 4.0MPa,根据输送气质、环境使用条件、制管质量和现场组焊等因素,选用国产 L360M 钢级钢材,管材质量符合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系统用钢管 GB/T9711-2011 标准的要 求。 ( 5)管道防腐 目前,我国常采用的埋地钢管外防腐材料有石油沥青、煤焦油瓷漆、环氧煤沥青、环氧粉末( FBE)、双层环氧粉末、聚乙烯防腐胶带(简称粘胶带)、聚乙烯防腐层(简称三层 PE)等,结合本工程管线沿线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情况,考虑到本工程高压管线经过城市中心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本工程高压管线的外防腐材料确定如下: ( 1)直埋段、顶管、定向穿越、河流开挖段及山体穿越段管道采用加强级三层聚乙烯防腐层。 ( 2)线路用热煨弯管采用双层环氧粉末或液体环氧涂层外缠热收缩带的防腐方式。 ( 3) 直埋段补口采用 搭接式三层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套)带。定向钻穿越段管道补口采用定向钻专用补口带。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状况。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8 联系电话: 88981582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等 ): 1、地理位置 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于北纬 27.03'28.36'、东经 119.37' 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 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2。 2、气候气象 温州市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0.95m/s。据温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 19.14 度,最高月份为 7 月,平均气温29.15 度;最低月份为 1 月,平均气温 8.44 度;极端最高气温 40.9 度(出现在 2003 年7 月 15 日 14 时),极端最低气温 -2.0 度(出现在 2005 年 1 月 1 日)。年无霜期 272 天,年均日照时数 1850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894mm,年平均降水量 1717.7 毫米。 3、 地质、地震 项目所在地境内南、北、东部为低山丘陵地貌,坡面陡、台面起伏,约占全镇总面积的 70%。大罗山支脉盘亘其间,海拔 88 米至 684 米,其间峰峦起伏,溪谷错综,植被茂盛。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文件,温州市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4、水文水系 ( 1) 内河 温州市区的内河河网主要由温瑞塘河、西山河、九山河、南塘河、吕浦河等数十条大小河流组成。温州市内河河网为平原河网,枯水流量小,流速缓慢,稀释自净能力低。内河河网 的上游仙门河是由郭溪、瞿溪、雄溪三条河流汇合而成,这三条溪来水流量不大。目前,仙门河及温州市内河河网的主要水量补给源是由瓯江翻水站来水及戌浦溪的雷锋低坝引水,均由曹平隧洞经郭溪进入仙门河。 ( 2) 瓯江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 13 个县 (市 )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 388 公里,流域面积达 17958 平方公里。温州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 (温州段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9 联系电话: 88981582 流域面积 4021 平方公里。瓯江源头海拔 1900 多米,进入海滨平原后仅 6 米,上 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 径流:瓯江流域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 456.6 米 3/秒,平均年径流量为 144 亿米 3,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间分配不均匀,致使瓯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 1975年径流量为 228.6 亿米 3,而 1979 年径流量只有 65.7 亿米 3,丰枯比达 3.4 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为 26.1 米 3/秒,最枯的 1967 年只有 10.6 米 3/秒,而洪峰流量则高达23000 米 3/秒 (1952 年 7 月 20 日 )。 1987 年 3 月 30 紧水滩电站建成并发 电,该电站为调节水库,电站下泄洪流量不少于 34 米 3/秒,使瓯江干流的枯水径流大为增加。 潮流:瓯江下游受潮汐影响,河口呈现喇叭型并有拦门沙,属强潮河口。潮区界位于圩仁,感潮河段长 76 公里,特大潮可达圩仁,一般大潮可达温溪。潮区界以下,温溪至梅岙是以山水为主,称河流段,长 30 公里,平均潮差 3.29 3.38 米,河床偏陡较稳定,潮流影响较小,径流塑造为主;梅岙至龙湾段,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称为过渡段,长 31 公里,平均潮差 3.38 4.59 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 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 15 公里,年平均潮差 4.59 米。过渡段和潮流段 流速较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期平均流速 1.2 米 /秒,涨潮量平均 0.7 亿米 3,平均涨潮 (流量 )3700 米 3/秒,灵昆岛南、北江道,涨潮量达 3.7 亿米 3,平均流量 19600 米 3/秒,落潮平均流量 16000 米 3/秒,涨落潮平均流速 1.0 米 /秒,可见温州以下河段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稀释自净能力。沿程潮流特征值详见表 2-1。 表 2-1 瓯江沿 程潮流特征值表 断 面 龙湾 杨府山 江心寺 梅 岙 山根 圩仁 (m3/s) 涨潮量 (103m3) 大 2.43 1.37 1.13 0.40 0.06 456 中 1.97 1.11 0.71 0.27 0.04 小 1.67 0.95 0.60 0.12 0.02 涨潮平均流量(m3/s) 大 12000 7600 6000 2200 370 中 9700 6150 3700 1480 270 小 8000 5270 3200 660 125 涨潮平均流速(m/s) 大 1.0 1.30 1.50 1.20 0 80 中 0.9 1.10 1.25 1.00 0.7 小 0.8 0.95 1.00 0.8 0.6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10 联系电话: 88981582 潮汐:东海潮波进入浅海及河口区,受底和边界摩擦影响,呈浅海前进潮波型。潮汐特性为正规半日浅海潮。潮差、历时不等现象明显,河口龙湾站潮差最大,平均为4.52m,最大达 7.21m,潮汐沿江上溯时,潮差与潮量 沿程递减,涨落潮时差增大,瓯江沿程潮汐特征见表 2-2。 表 2-2 瓯江沿程潮汐特征 项目 潮位 (m) 潮差 (m) 历时 高潮 低潮 站名 最高 平均 最低 平均 最大 平均 涨潮 落 潮 花岩头 7.69 2.76 -1.25 -0.32 3.94 3.08 3:55 8:30 梅岙 4.61 2.39 -1.62 -0.77 5.208 3.16 4:23 8:02 温州 4.58 2.55 -2.40 -1.36 6.06 3.91 4:45 7:40 龙湾 4.50 2.52 -3.49 -1.99 7.21 4.52 5:26 6:59 由上可见,瓯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作用相当明显。入江污染物主要在潮汐、潮流作用下迁移、稀释、扩散。龙湾的平均涨潮流量是圩仁平均流量的 21 倍, 江心屿是圩仁 8.1倍,山根是圩仁的 0.6 倍,因此瓯江 (温州段 )下游对污染物稀释降解主要是潮汐、潮流作用,而上游山根断面径流作用明显增加。 社会环境概况 1、温州市 温州是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东南部, 瓯江 下游南岸,为 中国 浙江 省辖市 ,简称“瓯 ”, 别称 鹿城。全市陆域面积 1178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11000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鹿城、龙湾和瓯海三个区)面积 1187 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 912.21 万人( 2010)。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 3 区,瑞安、乐清 2 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 6 县。全市有 65 个镇、 6 个乡, 60 个街道办事处, 5405 个行政村, 322个社区、 210 个居民区。 2012 年 3 月 2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 温州市是 浙江省的地级市,中国首批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 五中心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经济中心之一,浙东南第一大都市,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 中国东部 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 宁德 市,西与 丽水 市相连,北与 台州 市毗邻。 温州 2011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3350.9 亿元,同比增长 9.5%;财政总收入 485.6 亿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11 联系电话: 88981582 元,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 270.9 亿元,分别增长 18%、 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3243 元,分别增长 13.5%、 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 3.8%、 3.6%、 4.6%、0.8%(摘自 2012 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 龙湾 区 龙湾区于 1984 年 12 月 27 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浙江省温州市直辖的三个城区之一。龙湾区濒江倚山,地理位置在东经 12042-12051和 2754-281之间,位于瓯江南岸温 州港入口处,大罗山脉横亘境内,蜿蜒而向东北,渐趋平伏,延抵江滨,犹如巨龙潜入港湾,龙湾以此得名。 2011 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龙湾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 201132 号)精神,调整后,龙湾区辖蒲州、永中、海滨、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永兴、星海等 11 个街道办事处。 本区属瓯江下游冲积平原,依江负山裹水,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隔江与乐清市的七里黄华区(系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第三片市区)遥遥相望,地理条件优越,兼有山海之利 。 区内基础设施完备。交通、通信发达,电力充足,淡水资源丰富,防灾抗灾能力强,发展工商业条件优越。龙湾区是全国较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之一,温州永强机场坐落在本区, “市门第一路 ”机场大道贯穿全区;区内建有温州港最大的码头 龙湾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直通龙湾港区,并在状元设客货站;北连沿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温州大桥,状元设有目前全省最大的互通立交;龙湾交通中心已被列为全国 45 个交通主枢纽站场之一。通信事业蓬勃发展,通信网络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化、数字化,宽带网铺设已全面展开。龙湾区电网纳入华东大电网,自行建设 的水电站 3 座,机组装机容量 1930 千瓦。自来水厂 10 个,日供水能力 15.5 吨,排污工程 6 个,日排污能力 6.5 吨。 2012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282.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财政总收入 30.32 亿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收入 13.88 亿元,比去年增长 0.7%和 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7.56 亿元,进出口总额 32.24 亿美元,下降 1.9%;其中出口总额 27.36亿美元,增长 2.6%;全区工业企业总产值 411.83 亿元,同比增长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25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 18868 元,同比分别增长 8.8%和 9.6%。 3、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8 年 2 月),本项目天然气管线所经区域 为 蓝田特色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40303C09) ,属 重点准入区 。 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12 联系电话: 88981582 ( 1)基本特征 该区位于温州市东部海滨街道,即龙湾区临时标准厂房园区,北起沿江路,南至经一路,西靠蓝田河,东至滨海大道,总面积约 2.56 平方公里 。 小区内共有重点排污企业 2 家,主要行业为五金, COD 排放总量为 45.7 吨。小区是规划中的龙湾区电镀基地,目前已建成合成革固废(残液)处理中 心。区内在建温州市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能力 10 万吨 /日。区内河流主要是蓝田河、哨所河,现状水质为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 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工业发展。 生态环境敏感性:土壤保持敏感性轻度,水环境污染轻度敏感,酸雨敏感性一般。 环境保护目标:近远期保护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 2 类标准,主要河道水质近期比现状提高一个类别,远期达到功能区要求。 (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要求:进一步完善区内环境基础设施,做好接收电镀企业入园工作,入园电镀企业必须上规 模、上档次,生产容量达到 2 万升以上,采用节能电镀装置,新鲜用水量低于 0.3 吨 /平方米,并有一定污水处理能力,严禁排放不达标、不具备处理能力的小电镀企业进入。新建电镀企业六价铬排放浓度不得高于 0.1mg/l,总氰化物浓度不得高于 0.2mg/l。 污染控制: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温州市电镀工业园区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要求,在电镀企业中实施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并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对现有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改进。对园区内企业实行标准化精细管理,加强对企业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做好污染源监督监测 工作。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合成革固废(残液)处理中心,将 DMF 残液、合成革固废及其他化工、工业废弃物集中后进行焚烧和综合利用处理。 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展蓝田河、哨所河等内河河道整治,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加强园区绿化建设,提高绿地覆盖率。 本项目为 天然气管道建设,属于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 不会和生态功能区规划冲突。 4、温州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20112020 年)相关内容 温州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2011 2020 年)于 2012 年 4 月 16 日获得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规划天然气供应对象为城市居民、商业、工业企业 、空调及燃气汽车用户。温州市龙湾分输站至市区东门站联络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 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栋 7 楼 13 联系电话: 88981582 规划范围为温州市城市规划建成区,规划期限为近期 2011-2015 年,远期 2016-2020 年。年供气规模 2015 年为 2.18 亿 Nm3, 2020 年为 7.54 亿 Nm3。 规划气源及供应方式为:在 2013 年前尚无具体的天然气来源,在此前提条件下,近期气源应由管道液化气、液化天然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等三个部分所组成。 2013 年后,将浙江 LNG、丽水 36-1 气田和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作为温州城市燃气的主力气源。液化石油气成为辅助气源。中心城区技术经济合理的可行区域内应实现天然气化,零星小区的供应 方式依照条件选择液化石油气气化管道供应或液化天然气气化管道供应两种方式,同时瓶装液化石油气会继续成为分散用户的主要气源。 温州市区城市输配系统采用两级压力级制。即采用高压管道输气,由高中压调压站向中压配气管网供气。温州市区用气时调峰由市区高压管道、次高压管道、 LNG 站联合解决,可承担温州市区时调峰的高压管道主要包括东向门站、西向门站之间的高压管道、次高压管道以及东向门站、海城调压站之间的高压管道。 温州市区规划供气方案为:温州市区在城西和城东各建设天然气门站一座,东向门站接收省网龙湾分输站来气,分为两路,一 路调压至 1.6MPa 接城市次高压管道至主城区,一路出站沿沈海高速敷设至滨海园区加气母站、海城调压站,东向门站内兼设高中压调压站与藤桥调压站共同向龙湾区中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