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成都市双发置业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4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单位 成都市双发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翟双华 联系人 吴毅通讯地址 成都市双发置业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18782403555 传真 邮政编码建设地点 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立项审批部门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川投资备510100131119010123号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房地产开发经营(K7210)净占地面积(平方米) 7326.31 绿化面积(平方米) 1835.12总投资(万元) 13504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87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38%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7年3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成都市双发置业有限公司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拟在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新建开发“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项目”。项目投资13504万元,规划净用地面积为7326.31m2,规划总建筑面积43761.76m2,整个项目包括商业、住宅和三层的地下建筑:地上14层为商业裙房,商业裙房上部为三栋1428F的住宅楼;地下三层为设备用房和停车场。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和休息场所,还能提升成都市锦江区的形象,对成都市锦江区商业和经济的发展大有益处。综合来看,项目的实施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成都市双发置业有限公司特委托成都宁沣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即派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现场进行“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踏勘和资料收集,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本项目属于 “房地产开发经营(K7210)”类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第十三条相关规定,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属允许类项目。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投资备510100131119010123”文准予项目备案(见附件),允许项目建设。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三、项目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静明路以西。其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1、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所在地块为待开发的空地,项目用地取得了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以地字第510104201320084号文下达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见附件)。由规划许可证可知:项目用地性质二类住宅用地。另根据“附图2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可知,项目所在地为居住用地。因此,本项目属房地产商住小区开发,项目用地符合成都市城市相关用地规划要求。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附图4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噪声监测布点图”可以看出:项目东侧临静明路和大观立交,路的对面为洗车场、停车场、大观里住宅小区、大观里幼儿园、成龙街道办事处第三社区公共服务站以及军事管理区;项目东南面为待拆住宅楼(闲置);项目南面临上沙河铺街,街的对面由西向东并排着大观社区、四川益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和领域小区;项目西侧为散住住户(5户);“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3项目北面为广场,广场临国槐街,街的对面由北向南并排着在建的售楼部、面粉厂宿舍楼、驿都大道七线桥堆场和大观苑小区。因此,项目所在地周边主要为住宅小区和办公用房,周边外环境相对简单,没有明显的环境制约因子,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环境相容性。综上所述,项目拟建地块无环境遗留问题,其周边200m范围内的外环境情况相对简单,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环境相容性,与区域环境相协调,与区域建设规划相容,项目选址合理。四、项目规模、组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总投资13504万元,规划净用地面积为7326.31m2,规划总建筑面积43761.76m2,整个项目包括商业、住宅和三层的地下建筑: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9290.26,地上14层为商业裙房,商业裙房上部为三栋1428F的住宅楼,其中1单元为14F住宅楼(H=48.7m),其3F为物管用房,4F14F为纯住宅;2单元为16F住宅楼(H=58.8m),其5F16F为纯住宅;3单元为28F住宅楼(H=95.8m),其5F28F为纯住宅;地面还设有1835.12的绿化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4451.5,设有三层地下室,包括地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工程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一、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 7326.31m2二、规划总建筑面积: 43761.76m2(一)、地上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 29290.26m2(1)住宅建筑面积 23279.75m2(2)非住宅面积 6010.51m2商业用房建筑面积 5804.02m2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物管用房面积): 206.49m2(二)、地上不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垃圾用房面积) 20m2(三)、地下建筑面积及层数 14451.5m2(3层)(1)、地下机动车库面积 13490.5m2(2)、地下设备用房面积 961m2三、总容积率 4.0“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4四、基底面积(一)建筑基底总面积 1819.35m2五、总建筑密度 24.83%六、总绿地面积 1835.12m2七、绿地率 25.05%八、地下机动车位 280辆八、地上非机动车位 582辆九、全民健身场所 150m2十、总户数 283户(二)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根据项目设计:a.项目所有建筑物内均未设置中央空调;b.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号和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规定:“城市居民住宅或者以居民居住为主的商住楼内不准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本项目商业用房均为商业裙房,商业裙房上部为三栋住宅楼,因此,本环评要求:本项目商业用房不能引入可能产生油烟的饮食服务业。c.由于项目商业用房内拟引入的服装、干果、超市等商业项目具体经营内容和规模目前无法确定,故本环评仅对其施工期及配套公辅设施进行评价,其今后引入商业项目时须向相关及时部门申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环评。因此,结合项目以上实际情况,本次评价中涉及到的项目组成情况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详见表1-1。“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5表1-1 工程项目组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建 设 期 营 运 期主体工程 地上建筑 商业用房5804.02m2 地上14层为商业裙房(H=1224m)施工扬尘施工废气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施工噪声建筑垃圾施工弃土 废水、废渣、废气、噪声住宅楼23279.75m2 商业裙房上部为三栋1428F的住宅楼,其中 1 单元为 14F 住宅楼(H=48.7m),其 3F为物管用房,4F14F为纯住宅;2单元为16F住宅楼(H=58.8m),其5F16F为纯住宅;3单元为28F住宅楼(H=95.8m),其5F28F为纯住宅地下建筑 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14451.5m2 地下用房一、二层,设机动车停车库、非机动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汽车尾气、停车场冲洗余水、机动车噪声、设备噪声辅助工程 停车位 共设地下机动车停车位280辆,地上非机动车位582辆 废气、噪声公用工程 排风机房、进风机房 设于地下一层、二层、三层 噪声发电机房 1个,设于地下一层,内设1台750kw快速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 废气、噪声低压变配电房 1 个,设于地下一层,内设 2 台1000KVA变压器 噪声消防水池 2个,位于地下三层,有效容积为629m3 /消防水泵房 1个,位于地下二层 噪声生活水泵房 1个,位于地下二层 噪声水处理设施 污水预处理池(总容积不小于80m3) 污水、污泥垃圾房 1个,干、湿垃圾分开收集,位于项目南侧,建筑面积20m2。 废渣、废水、恶臭全民健身场所 1个,位于项目南侧,150m2 /绿化 主要为集中绿地和临街绿地,分布于小区中部和四周,总绿地面积为1835.12m2 /“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办公及生活设施 物管用房 位于1单元楼3F,建筑面积206.49m2 废水、废渣仓储及其它 发电机储油间 1个,位于地下一层,配有独立的1m3的储油罐。 环境风险五、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静明路以西。该项目充分考虑了小区周边的环境状况,以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为城市打造一个崭新的地标,为大众奉献开放式现代城市空间。力图将阳光健康、生态环保、高尚优雅的生活方式全面置入小区的物质空间。总平面设计:整个项目地上14层为商业裙房,商业裙房上部为三栋1428F的住宅楼;地下三层为设备用房和停车场。项目平面布置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追求简洁、注重功能的原则,形式与结构相统一,其土地利用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组织协作良好,注重了点线面的结合,整体规划稳中且富有生气和变化。商业建筑设计:商业采用临道路布置的形式,方便购物,提升商业价值。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组织:车道出入口共两个,车辆进入小区后可立即进入地下车库口,方便车行出入;小区人行出入口1个,方便住户出入。日照分析:项目采光和通风良好,且对周围住宅无光遮挡影响。项目主要产噪设备均设置于地下室,各主体建筑内的总平布置均在满足各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卫生、防火及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组织协作良好,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干扰、污染,主体建筑内部平面布置较为合理。因此,项目总平面布置简洁适用,其总平布置基本合理。项目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六、公辅工程1、给水项目供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从市政自来水管道上接二根DN150的给水引入管,在用地红线内形成环状管网,使本工程的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本工程生活给水分为三个区:地下室至4层为低区,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5层到16层为中区,17层到28层为高区,中区和高区采用水箱式泵站加压供水。“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7最高日用水量206.5m3/d。2、排水1)雨水系统阳台雨水、空调冷凝水,屋面雨水排至室外散水暗沟;室外地面雨水经室外雨水管有组织排至市政雨水管网。2)污水处理系统项目营运期外排污水主要来自住户生活污水、商业营运污水、物管用房办公污水和垃圾房清洗废水,其污水排放量约为149.4m3/d,合计约为5.45万m3/a。项目所在区域目前的市政污水管网布设完善,本项目办公、生活和商业营运废水经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就近排至东侧静明路市政污水管网,再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成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最终外排进入锦江。3、电气设计(1)供电电源:项目用电由市电网提供一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埋地引入本工程地下室一层变配电室供本项目所有用电负荷。应急电源:为了保证变电所、消火栓泵、喷淋泵、防排烟设施、事故照明、消防电梯及普通电梯等重要负荷的供电,本工程在地下一层柴油发电机房内设置一台750KW快速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2)本工程住宅的燃料采用天然气,天然气由城市天然气管网供给,城市中压燃气经调压箱调压后接至用户。人均用气量按0.5m3/人d计,用气人口按居住人数849人,则项目居住用气量约为424.5m3/d,合计约15.5万m3/a。4、暖通设计项目无中央空调,其营运期间均由业主自行安装分体式空调。通风系统:1)配电房设机械排风、机械进风系统,其通风量低压配电房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2)水泵房设机械排风、机械进风系统,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时计算;3)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设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通风量柴油发电机房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储油间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时计算。柴油发电机房运行时的废气由“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8专用烟道由2单元楼楼顶高空排放。4)屋面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系统,采用壁式工业换气扇,其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5次/时计算。5)公共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楼层卫生间设天花板管道式换气扇,排风量按不小于15次/小时计算;6)商业按照卫生防疫要求设置新风系统,每人新风量按照30m3/h设计;7)地下汽车库按防火防烟分区设置机械排风机械送风系统,其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时(层高以3m计)计算,排风口在车库内均匀布置,由风机经由竖井排出室外。排烟系统:地下汽车库共分为六个防火分区。1)地下一层汽车库机械排风系统兼作火灾时排烟系统(风机高速运行),自然补风。地下二层汽车库、地下三层汽车库机械排风系统兼作火灾时排烟系统(风机高速运行),机械补风。2)不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余压值应为4050Pa;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余压值应为2530Pa。3)地上商业自然排烟。5、消防设计(1)本工程中设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商业用房及住宅公共走廊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设悬挂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2)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按高规一类商住楼进行防火设计,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室外消防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算;喷淋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本项目一次火灾设计消防总用水量(2小时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及1小时喷淋用水量)为629m3,全部储存于地下负一层消防水池内。在1单元住宅屋顶设智能一体化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18m3,并设置喷淋稳压系统,能满足消防前期十分钟用水。项目按现行消防及防火规范进行设计,采用可靠的预防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火警的特点,设置较为完备的设施和机制,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紧急合理。6、抗震设计本项目防雷保护按照第三类防雷措施设防。建筑物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9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源问题。“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故以锦江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概括说明本工程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一、自然环境概况1. 地理位置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南部,西北与青羊区相连,西部位临锦江、府河与武侯区相望,东与成华区毗邻,东南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依。2. 地形地貌成都市锦江区属平原地区,海拔高程500米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约2。锦江区地处成都市东南部,位于东经104004,北纬30040,面积62.21平方公里。区域为川西平原腹地,区内平均海拔500米,其西北部地势平坦,为成都市的商贸繁华区域,东南多浅丘,为“两高一优”农业发达的城郊。区域西北与青羊区相连,西部隔锦江、府河与武候区相望,东与成华区毗邻,东南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依。3. 气象气候整个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带性气候分布较广,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秋长夏短;全年霜雪少,风速小、阴天多,日照少、气压低、湿度大,云雾多。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夏季降水集中,常有局部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连绵阴雨天气较多;冬季霜冻较少,干冬现象较普遍。主要气象参数为: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多年极端最低气温:-5.9全年无霜期:280天多年平均气压:956.3 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降水量:938.9mm全年主导风向:NNE“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1多年平均风速:1.2m/s(1-1.5 m/s)多年平均静风频率:43%(33%51%)锦江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雨量充沛;年无霜期大于300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日照时数1239小时,年日照率为28%,相对湿度82%。锦江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无大的自然灾害,适宜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产量较高。种植和饲养生物上千余种,是成都市花卉、蔬菜、肉、蛋、奶、鱼、禽等鲜活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基地1228.7公顷,花卉苗木面积381.6公顷,养鱼水面85.7公顷。重点发展“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以无公害蔬菜、精细蔬菜和优质花卉为主。其中,锦江区的三圣街道办事处鲜切花生产和鲜切花市场交易占成都市场大半份额。全区水资源丰富,河渠纵横,汛末蓄水量达110万立方米,属著名的都江堰灌溉区。全区植被多样,草木茂盛。4. 河流水系锦江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锦江、沙河,均源于都江堰,取水口位于仰天窝闸下游180米处的走江闸,锦江流经都江堰市、郫县、锦江区、双流县等市、县、区,而沙河在成都市区出城段就与锦江合流。项目区域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5. 地下水水文及地质条件成都市地下水属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基础为下陷盆地构造。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冰山堆积层叠加组成的混合含水层,埋藏较浅(丰水期1-3米、枯水期2-4米、年变幅1-3米),水量较丰沛,开采方便,增补迅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钙型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高楼的建设增多,对地下水的阻障增加,地下水的水位大幅度下降。6. 生物多样性成都地区土壤肥沃、类型多样,是生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全市生物种类达二千多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46种。农作物、瓜果、经济林木、中草药材品种繁多;著名的植物有银杉、油桐、水彬、桦树、桤树等,著名的中草药有川芎、川郁金、乌梅、天麻、贝母、虫草、杜仲等800多种。主要的动物有200多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24种,其中以大熊猫、中羚、金丝猴等驰名国内外。本工程建设区域处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工程周围为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植“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2被以市政规划建成的绿化、草坪为主,已无农田植被生态系统。本项目评价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无特殊保护的珍稀动植物。二、社会经济状况1. 行政区划锦江区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16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督院街街道办事处、盐市口街道办事处、春熙路街道办事处、书院街街道办事处、合江亭街道办事处、水井坊街道办事处、牛市口街道办事处、龙舟路街道办事处、双桂路街道办事处、莲新街道办事处、沙河街道办事处、东光街道办事处、狮子山街道办事处、柳江街道办事处、成龙路街道办事处、三圣街道办事处。2. 经济概况“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锦江区自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首善之区”,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商贸繁华区”。辖区内有著名的春熙路、盐市口商业圈,驻有各种类型的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分支机构169家。其中,跨国公司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和代表处75家,近年来,锦江区坚持“以商务支撑商贸,经文化润色经济 ,以改造托举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创建城乡统筹和先行区、都市的优选区、商贸商务的核心区、外商外资的聚集区、人居环境区,跨入了全市第一方阵的行列。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3%,比2006年增长12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5亿元,比2010年增长21%,比2006年同口径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4亿元,比2010年增长19.3%,比2006年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317.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3%,比2006年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26元,比2010年增长17.4%,比2006年增长100.2%;农民人均纯收入15825元,比2010年增长18.8%,比2006年增长119%。全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实现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优升级。先后出台了“1+4”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及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推 进体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调整优化,高标准规划建设“198”区域,高水平推进田园城市示范项目建设,高品质打造了锦江198LOHAS绿道和白鹭溪生态公园。促进传统工业向总部经济和创意经济转型升级,“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3积极引导并逐步实现“锦江工业园”生产型工业企业调迁,大力引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出版传媒和产品研发企业,培育了博瑞创意成都、五冶大厦等一批总部经济实体。促进传统服务业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升发展,新增现代服务业企业3015家,服务业增加值由198.3亿元增加到413.7亿元,服务业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到89%。三次产业结构由0.336.163.6优化为0.118.781.2。楼宇经济成效显著。五年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仁恒广场、香格里拉大酒店等4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全区新增甲级写字楼13栋,在建24栋;新增大型商场10个,在建17个。全区现有重点楼宇66栋,其中税收上千万元楼宇31栋、上5000万元楼宇6栋、上亿元楼宇6栋;重点楼宇平均入驻率为88.5%,楼宇经济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30%。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势头强劲。中冶成工等一批大型总部企业入驻,仁和集团等一批本土总部企业发展壮大,新增总部经济型企业155家,总部经济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35.7%。现代商贸业提升发展。新增远东百货等现代商贸业企业1147家;四川首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网上春熙路”全面运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现代商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1%。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发展。新增洛可可等文化创意企业510家,“三圣花乡”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红星路35号和许燎源博物馆被命名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并顺利运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金融服务业稳步发展。新增日本三菱UFG等知名金融机构73家,成立“四川金融人才中心”等金融服务平台5个,成为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金融市场体系最完善的区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4%。休闲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四星级以上酒店7家,在建五星级酒店14家;成功打造兰桂坊特色文化街区,新增美国多利萝玛等休闲服务业企业330家,休闲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招商引资持续领先。坚持招大引强择优。引进摩根大通、丰田通商和三星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38家,总数达93家;引进跨国公司251家,总数达298家,成为全市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集聚度最高城区。推动产业能级提升。累计引进79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其中九龙仓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投资上百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4个;“红照壁盐市口春熙路”国际品牌商圈初步形成,汇聚一、二线国际品牌268个,成为西部最大国际品牌聚集区。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省外到位资金486亿元,连续四年居五城“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4区第一。3、文社会发展作为成都市“首善之区”的发祥地,锦江区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商业传统。首先,“锦江”二字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诗情元素,就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金字招牌;其次,集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酿酒文化、藏书印刷文化、蜀锦文化、陶瓷文化等多种文化单元为一体的锦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锦江区文化内涵丰富,人文资源层次多样,有以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以印刷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条完整、关联产业比较集中的传媒产业聚集的产业集群;有以春熙路、盐市口两大商圈为中心,以金融、商务、商业、餐饮、娱乐、通讯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的商贸经济带;有以中国古董、古籍图书、书画、手工艺制品等为代表的物化传统文化的文化区域东大街的“古玩城”以及大慈寺、水井坊等文化品牌,在全市乃至全国独树一帜。锦江区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多彩,这里是中国古老的烧酒之乡、商贸之乡、壁画之乡、纸币之乡、藏书印刷之乡、蜀锦之乡、陶瓷之乡、川剧之乡、川菜之乡、书院之乡。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的诞生地交子街、号称“天线丛林”的著名千年古刹大慈寺、有展现四川千年酒文化历史的“水井坊”、号称“中国的左拉”的著名现代作家李劼人的故居,还有“成都市艺术中心”、“锦城艺术宫”、“川剧艺术中心”、川剧博物馆、西南影都、王府井影城等全市闻名的文化艺术重地。这些是全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锦江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其数量应颇可观,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两位数;而从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类来看,应是工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业(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业(艺术中心、影剧院等)在增加值中三分天下的局面。当然,在时装设计、互动休闲软件、出版、软件等创意产业的行业,锦江区的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城市更新力度加大。引入社会资本近70亿元参与旧城改造;积极推进耿家巷自主改造和大慈寺、红照壁地块、东大街盈嘉地块、滨江中路等模拟拆迁;加快推进三圣220 KV、成龙110KV、琉璃110 KV、东大路110 KV、糠市街110KV变电站和成龙路电力隧道等能源设施建设;投入1850余万元,对全区破损路面和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维修整治,区管道路好路率达97以上;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劼人路全面竣工,新成仁路改扩建(锦江大道外环路段)形成通车能力,菱窠路南延线、机场路东延线等道路建设“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5进展顺利;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垃圾收集中转站(点)18处、标准化菜市场2个,改造院落公厕43座。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了全国唯一的物业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项目;启动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以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开展主街干道、绿化景观、“198”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成龙路、锦江大道生态带和13处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建设,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06万平方米,新植树24万株;拆除违法建设12万平方米,对人民南路二段、锦兴路等15条示范街道以及153个示范院落进行了提升改造;完成人民南路、蜀都大道、滨江路等86栋(处)既有建筑物光彩工程;基本完成滨江路、耿家巷、红星路35号片区等特色街区风貌整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区域环境监控,推进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目标任务,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第二次监督审核,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6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结果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为了反映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环评收集评价区内离本项目最近的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沙河铺子站2013年2月14日2月20日的大气监测资料,对项目所在地大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监测和分析因子为SO2、NO2、PM10三项,监测结果见表3-1。表3-1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m3监测项目 监测日期(2013年) 监测值(24小时均值)SO2 2月14日 0.0572月15日 0.0472月16日 0.0392月17日 0.0782月18日 0.0602月19日 0.0432月20日 0.056NO2 2月14日 0.0232月15日 0.0272月16日 0.0412月17日 0.0372月18日 0.0422月19日 0.0182月20日 0.035PM10 2月14日 0.1042月15日 0.0702月16日 0.1092月17日 0.1342月18日 0.0902月19日 0.0512月20日 0.078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7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见表3-2。表3-2 SO2 、NO2、PM10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mg/Nm3污染物 SO2 NO2 PM10二级标准 小时均值 24小时均值 小时均值 24小时均值小时均值 24小时均值0.50 0.15 0.2 0.08 / 0.15(2)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其数学模式为: SiCiPi式中:PiI种污染物的单项指数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Si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3)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见表3-3。表3-3 项目区域各大气污染物质量指数日期标准指数 2月14日 2月15日 2月16日 2月17日 2月18日2月19日2月20日PSO2 0.38 0.3133 0.26 0.52 0.4 0.287 0.373PNO2 0.2875 0.3375 0.5125 0.4625 0.525 0.225 0.4375PPM10 0.6933 0.4667 0.7267 0.8933 0.6 0.34 0.52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工程建设区域环境空气中,所有监测因子Pi值均小于1,SO2、NO2、PM10监测结果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因此,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项目产生废水通过污水收集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成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进入锦江。根据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年11月锦江永安大桥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锦江永安大桥断面水质良好,以下所测项目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限值要求。锦江永安大桥断面2012年11月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4。“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8表3-4 锦江永安大桥2012年11月水质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断面名称 评价结果 溶解氧 CODMn BOD5 氨氮 pH 挥发酚 汞 铅永安大桥 测定值 9.70 2.44 3.87 0.831 7.91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实测类别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解该区域目前的声学环境现状,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工程所在区域的昼夜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1、监测布点为了解评价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现状,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其具体噪声监测布点情况详见表3-5、附图4。 表3-5项目噪声监测布点表点位编号 位置 监测点位性质1# 项目北侧厂界 生活2# 项目西侧厂界 生活3# 项目南侧厂界 生活4# 项目东侧厂界(临大观立交和静明路) 交通2、监测指标各测点处的连续等效A声级。3、监测周期及频率2014年2月24日一天,昼夜各1次。4、执行标准本项目评价区域内声学环境质量按声学环境质量(GB30962008)中2类标准进行评价(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其中临城市主、次干线的监测点按4a类标准(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进行评价。5、监测结果监测结果统计见表3-6和附件。“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9表3-6项目声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dB(A)点位 声源种类 昼间 夜间Ld 执行标准 Ld 执行标准1# 生活(2类) 58 60 53 502# 生活(2类) 54 60 48 503# 生活(2类) 53 60 48 504# 交通(4a类) 61 70 58 556、评价方法采用直接对比法,即用实测值与相应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现状。7、评价结果分析由表3-8可以看出:除1#、4#监测点位夜间噪声值超标外,其余监测点位的昼间、夜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1#点位临国槐街,4#点位临静明路和大观立交,交通噪声是监测值超标的主要原因。四、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区域为成都市内,为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由于项目建设区域开发历史久远,开发强度大,自然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很大,自然植被已逐渐被人工植被所替代。该区域范围内现均为水泥路面和砖混建筑,植被除人行道绿化及草坪外,无农田植被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商品住宅、商业用房、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项目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观村10组,其外环境关系为:项目东侧临静明路和大观立交,路的对面为洗车场、停车场、大观里住宅小区、大观里幼儿园、成龙街道办事处第三社区公共服务站以及军事管理区;项目东南面为待拆住宅楼(闲置);项目南面临上沙河铺街,街的对面由西向东并排着大观社区、四川益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和领域小区;项目西侧为散住住户(5户);项目北面为广场,广场北面临国槐街,街的对面由北向南并排着在建的售楼部、面粉厂宿舍楼、驿都大道七线桥堆场和大观苑小区。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详见附图4。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周围200m范围内主要以商住为主,属典型的城市商住区域,无重要保护文物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保护的目标:1)环境大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项目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并进入成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入锦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