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K2013042HP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110kV 马沥输变电工 程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 司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编制 A : jtiitft J;ffIfjyrpIUbltiiE: 0003355 12iiE: B26360011200 if 111 A JJ1 lit *t ?5G JUl:=E.ttf y IR;f$ J:rHiE-,% 91 J;fifMiiE*l!fEt J;f f jljIfYrp mffE 9/,19 Y) B26360004 -% J;ffMiiE_;t;ft J;f f jljIfjijrp $ B26360005 -% J;ffMilE J;f f Ifjijrp 3B26360013 :6Lk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 ,无主管部门项目 ,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 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110kV 马沥 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甘 工 联系人 王 工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南二路 2 号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510620 建设地点 变电站 : 广州市 白云 区 钟落潭镇五龙岗村 输电线路:广州市白云区 立项审批部门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 /D4420 占地面积 (m2) 变电站占地: 8321.1 输电线路占地:约 480 绿化面积 (m2) 990 总投资 (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10kV 马沥 变电站 站址位于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 简 称 “ 广药集团 ” )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发地块内,建成后主要向该区域供电。目前该区域主要由近区的钟落潭站、汉田站支援供电,即将投产的凤尾站也将成为该区的重要电源之一。 随着广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 基地 、钟落潭商贸区和钟落潭高校园 区的深度开发建设,现有供电电源已不能满足其需求,需要建设 110kV 马沥站,以满足该地区负荷发展的需要。另外,目前白云区北部 110kV 变电站布点较少,从而造成 110kV 钟落潭站、九佛站部分 10kV 馈线线路长度过长、末端电压偏低等问题。 综上所述,为满足 广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钟落潭商贸区和钟落潭高校园区 的需求, 优化调整周边 110kV 站点的供电范围,改善该区域中压配电网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经济运行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计划建设 110kV 马沥 输变电工程(以下称 “ 本工程 ” )。 2 工程进展情况及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过程 2013 年 8 月, 广州电力设计院 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受广州供电局 有限公司 委托(见附件 1),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我公司)承接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13 年 8 月,我公司对本工程周围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并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并委托 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进行了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之上,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与技术规范,结合本工程的项目特征,进 行了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开展了公众参与等工作,编制了 110kV 马沥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 审 批 。 3 评价依据 3.1 法律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执行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执行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6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起执行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法 (1997 年 3 月 1 日起执行 );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通过修改并公布施行);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 );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2 年 11 月 19 日起执行, 2007 年 12 月修订);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3.2 法规 ( 1)自 然保护区条例( 1994 年 10 月 9 日起执行); ( 2)风景名胜区条例( 2006 年 12 月 1 日起执行); ( 3)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1987 年 9 月 15 日起执行, 1998 年 1 月 第一次 修 正,2011 年第二次修正 ); (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起执行); ( 5)国务院国发 200038 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 6)国务院国发 200539 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 7)国务院国发 201135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 8) 国务院国发 201142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 3 知。 3.3 部委规章 ( 1)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 环办 200465 号 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 (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发 200628 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4)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 18 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5)环境保护部 环发 201277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 险的通知; ( 6)环境保护部 环发 201298 号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 7)环境保护部 公告 2012 年第 51 号 关于发布 的公告; ( 8)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环办 2012131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 。 3.4 地方法规 ( 1) 原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粤环 2007 99 号 关于印发 的通知; ( 2)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粤府 200516 号 关于印发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4 2020 年 )的通知; ( 3)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 2011 14 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 4)广东省人民政府 粤府函 2011162 号 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的批复; ( 5)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穗府 1993 59 号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六日); ( 6)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5 58 号 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1995 年 5 月 26 日 ; ( 7)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9 23 号 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 1999年 4 月 5 日 ; ( 8)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 2008 年 9 月 1日起实行); 4 ( 9)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01 年修订)。 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1)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7)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 3.6 行业 规范 ( 1) 35 110kV 变电所设计规程( GB50059-2011); ( 2) 35kV 110kV 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5103-1999); ( 3) 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 ( 4)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DL/T988-2005)。 3.7 评价标准 ( 1)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4)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 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7)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 DB44/26-2001)。 3.8 评价范围 (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变电站:以站址为中心、半径 500m 范围区域内,重点为 1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外两侧各 30m 带状区域范围内。 ( 2)无线电干扰: 变电站:围墙外 2000m 范围内,重点为 1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各 2000m 带状区域 范围 内。 5 ( 3)噪声 变 电站:围墙外 2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 ( 4)生态环境 工程扰动区域。 4 工程概况 110kV 马沥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 110kV 马沥变电站和 配套 输电线路工程。 本工程组成及评价工作范围见表 1。 表 1 项目规模及环评工作范围 项目组成 建 设 内容 评价工作范围界定 110kV 马沥 变电站 工程 本期新建主变 2 台,无功补偿电容器 2组,变电站拟征地面积 8321.1m2。 属于本次评价范围 配套输电线路工程 新建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 本期 110kV 出线 2 回, 分别 T 接 110kV汉田 -竹料 -钟落潭线路(现汉钟线)和110kV 汉田 -白沙 -民营 -大沥线路。 新建段线路长 2 1.7km。 属于本 次 评价范围 220kV 空汉甲乙线 #37-#41 号塔段改造工程 升高改造空汉甲乙线 #37-#41 号塔段,拆除并新建 3 基杆塔,改造线路长 2.1km。 属于本 次 评价范围 4.1 110kV 马沥 变电站工程概况 4.1.1 站址概况 110kV 马沥 变电站位于广州市 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 。 目前拟建站址用地为农用地,主要为荔枝等经济作物,地形平坦。 110kV 马沥变电站所在 地块规划属于白云广药集团开发用地,广药集团已启动征地工作,同时在编制规划时预留了马沥变电站的站址。 根据 马沥变电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 ,拟建变电站站址周围的土地利用性质规划为 城乡建设用地 ,周边的具体规划并未完善,因此本次环评暂不考虑未知的规划环境敏感点 。 本站站址区域无通讯、导航和军事设施,无可开采矿产资源,无文物。 本工程 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土地利用规划图见附图 2。 6 4.1.2 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 110kV 马沥 变电站本期建设规模为: ( 1)主 变压器容量: 2 台 。 ( 2) 110kV 出线: 出线 2 回。 ( 3)无功补偿: 2 组 。 4.1.3 变电站给排水 ( 1)给水 变电站施工期间及短期用水从站址东北面广从路市政给水管网接入,长度约1500m。待站址西南面规划路建设完成后改接站址西南面市政供水管网。 ( 2)排水 110kV 马沥 变电站 采用生活污水及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 站址内屋面雨水经雨水管排至地面排水明沟或雨水口,站内雨水排至检查井再排入排水沟;站内生活污水和废水排至化粪池进行处理后定期清掏。待站址西南面规划路建设完成,站内雨、污水排水系统分别接入规划路市政 雨、污水排水管网,污水最终排入竹料污水处理厂。 4.1.4 变电站事故油池 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在发生事故或者检修失控时有可能引起变压器油泄漏,因此本站设有地下总事故油池一座,容积约 40m3,可以满足一台变压器的变压器油泄漏时不外溢。 4.1.5 变电站主要经济指标 110kV 马沥 变电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2。 表 2 110kV 马沥变电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征用地面积 m2 8321.1 2 围 墙 内面积 m2 4147.8 3 总建筑面积 m2 2961 4 绿 化 面积 m2 990 5 站内道路面积 m2 950 6 进站道路面积 m2 111 7 计算容积 率建 筑面积 m2 2193.1 8 绿化率 % 23.87 9 容积率 / 0.529 7 10 建筑密度 % 27.02 4.2 配套 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4.2.1 工程规模 本期工程新建 2 回 110kV 架空线路, 分别 T 接 110kV 汉田 -竹料 -钟落潭线路(现汉钟线)和 110kV 汉田 -白沙 -民营 -大沥线路,新建 110kV 双回共塔线路长约 1.7km。 本期工程新建 2 回 110kV 架空线路 穿越 220kV 空汉甲乙线时需升高改造空汉甲乙线 #37-#41 号塔段,沿原有线行拆除并新建 3 基杆塔,改造段线路长 2.1km。 4.2.2 线路路径选择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线路路径选择原则如下: ( 1)避让各类生态敏感区、居民密集区。 ( 2)线路尽量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布设线路。 ( 3)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维护的方便,充分利用现有市政道路,减少新建或改建公路并减少线路长度,减少线路转角、方便施工和运行。 ( 4)避免地质不稳定地区对输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 ( 5)采用多回线路同塔架设,压缩并预留线路走廊,路径选择时征询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综合协调线路路径与沿线其它设施及已建线路、规划线路之间的矛盾,统筹考虑线路路径方案。 4.2.3 线路路径走向及其合理性分析 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 新建 架空线路采用同塔双回的架线方式, 改造线路利用原有线行架线, 减少了线路走廊范围; 线路路径尽可能避让了经济作物区,采用跨越设计,减少通道砍伐 ,减少了对现有植被的破坏,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同时线路避开了环境敏感地形, 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线路尽量避开了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厂房, 尽量少占用耕地和 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减少了对公众的影响。因此,线路路径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合理的。 4.2.4 杆塔、基础及导线对地距离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按照 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进行控制,具体取值如表 3 所示。 8 表 3 不同地区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最小允许距离 序号 项 目 110kV 线路 最小距离 220kV线路 最小距离 备 注 1 导线对 居 民区地面 7.0 7.5 最大弧垂 2 导线对 非 居民区地面 6.0 6.5 最大弧垂 3 导线与建筑 物 之间最小垂直距离 5.0 6.0 最大弧垂 4 边导线对建 筑 物之间的最小距 离 4.0 5.0 最大风偏 5 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筑 物 之间的水平距离 2.0 2.5 无风情况 6 导线与树木之间 的 垂直距离 4.0 4.5 最大弧垂 7 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净空距离 3.5 4.0 最 大 弧垂 8 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及城市街道行道树距离 3.0 3.5 最大弧垂 9 导线对公路最小 直距离 7.0 8.0 最大弧垂 10 导 线对公路最小水平距离 5.0 5.0 最大弧垂 11 导线对 电 力线最小垂直距离 3.0 4.0 最大弧垂 12 导线对电力线最小水平距 离 5.0 7.0 最大弧垂 4.2.5 220kV 空汉甲乙线 改造 工程 分析 本工程 220kV 改造段 利用原有 220kV 空汉甲乙线线路路径,在原有线路基础上升高改造 #37#41 段, 改造线路不新增线行,不新增塔基占地 ,线路改造完成后不会改变现状。 4.2.6 工程拆迁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 告及现场踏勘, 线路尚需拆迁流溪河左干渠边的少量棚房,建设过程中需给予补偿,无需另外安置 ;同 时根据本工程变电站和线路投运后的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预测结果,本工程投运后变电站环境敏感点和线路附近的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均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因此,本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 。 4.2.8 线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线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4。 9 表 4 配套输电线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名称 新建 110kV 输电线路 工程 220kV 空汉甲乙线 #37-#41 号塔段改造工程 起 止 点 110kV 马沥 站 110kV 汉 钟 线、汉白线 T 接点 220kV 空汉甲乙线 #37-#41 段 回 路 数( 回 ) 2 2 设计电压( kV) 110 220 新建线路长 度 ( km) 2 1.7(架空) 2 2.1(架空) 沿线地形情况 平原 平原 4.3 工程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 本工程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 9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 中的 “电网改造及建设 ”类项目,为 “鼓励类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 110kV 马沥输变电工程属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 “十二五 ”期间计划建设的 110kV 输变电工程 , 建成后主要解决白云区钟落潭镇广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供电负荷,其供电范围西邻广从高速、东邻京珠高速、北邻钟港大道(规划),供电面积约 1.64km2。因此 110kV 马沥输变电工程符合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的规划要求。 因此符合行业规划。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穗发改 能源 20127 号关于 2012 年广州地区输变电项目预备计划的复函(附件 2) 下达了 110kV 马沥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投资计划 。 广州 市 规划局以穗规选 2012351 号文件批复了本工程变电站站址方案(附件 3),广州市白云区规 划局 以穗规 函 20126529 号关于 申请 110 千伏马沥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 方案 的复函 (附件 4)批复了本工程 110kV 线路路径方案,因此,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建设变电站时,条件许可的,应当实施地下或者半地下建设方案。除因技术和规划原因难以实施外,下列地区新建电力管线应当采取地下埋设方式进行: (二 )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行政区域内 西二环 、 北二环 、东二环以内以及番禺区市桥街、花都区新华街、 白云区中心镇镇区范围内的 110 千伏电力线路 。 上述范围内现有的架空管线应当逐步下地埋设。” 本工程新建线路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属于 白云区中心镇镇区范围内的 110 千伏电力线路 ,属于该规定中线路下地范围,但由于站址附近规划路尚未建设, 因规划原因难 10 以实施地下埋设, 暂时采用架空建设方式。本环评要求待马沥站周边规划路建成后 临时架空线路 与路网建设同步下地 埋设 。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 2007168 号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附件 5)对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 本工程与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见表 5。 表 5 本工程与电网规划及报告书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序号 电网规划及报告书的 审 查意见 本工程情况 执行 情况 符合性 分析 备注 1 广州城市高压电网规划覆盖广州中心城区、番禺片区、花都片区分近期和远期两 个 阶段。 属于广州市 白云区 中的远期建设项目。 / 符 合 2 在报告书确 定 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新建输电线路应沿已有的城市道路采取地下敷设,在城市规划道路未完善区,临时 采 用架空 输电方 案 ,待路网完善时同步下地。 本工程 110kV 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新建架空输电线 路在报告书规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但是工程所在地规划路未建设,临时采用架空输电方案,待路网完善时同步下地 。 已按要求执行 符合 3 在报告书确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新建 110 千伏变电站避免采用户外式, 新 建 110 千伏变电站 采用户外六氟化硫组合电器( GIS)式或户内式。 本工程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kV,采用全户内 GIS 布置。 已按要求设计 符合 4 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 用 和植被破坏。对工程 建设中破坏的 用 地,在异地进行恢复。 已按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的原 设计。 已 按要求执行 符合 5 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 工 作,涉及与产业政策 及 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噪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相关内容 可以适当简化。同时,应注意强化公众参与、居民拆迁和景观影响评价等内容。 涉及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噪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 等相关内容可以适当简化。同时,强化公众参与、居民拆迁和 景 观影响评价等内容 已按要求执行 符 合 由表 6 可知,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已落实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环审 2007168 号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和电网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本工程与国家产业政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 、 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 和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相 符的。 4.4 工程建设计划 本工程计划于 2015 年 建成 投产。 1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 110kV 马沥输变电工程属新建项目,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 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主要环 境问题 本工程为新建项目,不属于改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搬迁项目,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主要环境问题。 1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 自然环境简况 1.1 地形地貌 拟建站址位于花都盆地东侧,为河谷平原区,站址处为果园。站址征地范围内地形标高约为 23.123.8m(广州高程)。 本工程 110kV 马沥出线段新建线路平行于流溪河灌区左干渠架设,地势平坦,沿线有部分池塘,所经区域以农田、荔枝林等植被为主。 220kV 空汉甲乙线改造段线路途经区域均地势平坦,以池塘和人工植被为主。 本工程拟建站址 、 输 电线路实景现状照片详见图 1。 图 1 拟建站址、输电线路实景现状照片 1.2 地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 位于广从断裂带的西北侧,处于花都复式褶皱构造带的东部 。 在白云区钟落潭一带范围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其中北东向有广从断裂,北西向有西塘断裂。站址内有溶洞、土洞,属岩土体稳定性较差的地段。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广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 类场地地震特征周期为 0.35秒。 110kV 马沥变电站站址地形地貌 (从东向西照 ) 110kV 马沥变电站站址地形地貌 (从北向南照 ) 110kV 架空线路所经流溪河左干渠现状 110kV 架空线路 T 接点附近现状 13 经过勘察, 本场地内未发现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站址区及附近范围的构造稳定性方面属较为复杂地块。由于场地内发育有软土、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属较差的地块,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地段,必须采取适宜的基础形式和基础方案方可建站。 1.3 水文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温差较小、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光温水条件优越。当地气候详细特征见表 6。 表 6 气候特征一览表 项 目 特征值 多年平均气温 () 22.2 多年最高气温() 39.1 多年最低气温() 0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77 多 年平均 降水量( mm) 1737 多年平均风速( m/s) 1.8 多年主导风向 春夏: SE 秋冬: N 1.4 植被 本工程站址植被现状为农用地,主要种植有荔枝等作物。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灌丛等自然植被。 110kV 马沥变电站周围及输电线路沿线植被覆盖情况参见 图 2。 14 图 2 站址周围及输电线路沿线植被覆盖情况 1.5 水土保持现状 本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方式 以降水及地表径流冲刷为主,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以微度、轻度为主。 2 社会环境简况 110kV 马沥 变电站位于广州市 白云区钟落潭五龙岗村 ,属 白云 供电区范围。 白云 区位于广州市 区的北部 , 东邻萝岗区,西界南海,南连荔湾、越秀、天河 3 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 辖区内有 景泰 、 松洲、同德、黄石、棠景、新市、三元里、同和、京溪、永平、均禾、金沙、石井、嘉禾 14 个街道和 人和、太和、江高、钟落潭 4 个镇 ,总面积 795.79km2。 2012 年 末白云 区 户籍 人口为 85.78 万人。 2012 年 白云 区 全 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91.73 亿元 ,同比增长 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1.19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272.59 亿元,增长 13.2%;第三产业增加值 887.95 亿元,增长 10.5%。 第一、二和三产比重为 2.6:22.9:73.5, 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二、三次产业倾斜 。 3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保护目标 ,距离变电站南侧 20m 为流溪河左干渠 , 因此 本工程敏感点为 变电站站址及输电线路附近的居民点、 工厂宿舍楼 等 , 同时将 流溪河 灌区 左干渠 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 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土地利用 详细 规划 正在编制阶段 ,本工程 暂不考虑规划环境敏感点, 具体如表 7 表 8。 15 表 7 本工程环境敏感点汇总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行政区域 影响因子 一、 110kV 马沥变电站 1 五龙岗村钟长宁街 白云区钟落潭镇 E、 H、 R 2 五龙岗村三龙西街 白云区钟落潭镇 E、 H、 R 3 梅田村南康新庄 白云区钟落潭镇 E、 H、 R 二、 配套 输电线路 工程 4 广州日月辉家具制造有限 司宿舍楼 白云区钟落潭镇 E、 H、 R、 N 注: E-工频电场, H-工频磁场, R-无线电干扰, N-噪声 表 8 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简况 保护对象 1 流溪河灌区左干渠 变电站南侧 20m,流溪河左干渠属于流溪河灌区渠首至磨刀坑水库段,水质目标 V 类,主要功能:农业用水。 水环境 16 4 环境功能区划 4.1 环境空气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 199923 号印发 的通知,工程所在区域属环境空 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4.2 声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依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 199558 号颁发 的通知, 110kV 马沥变电站站址 及输电线路 所在区域属于 “ 2 类区 ” 中的未 划定 适用 区 域 ,其声环境评价范围应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4.3 水环境 110kV 马沥变电站北侧距离流溪河 2.6km, 根据 广州市 饮用水源保护区 区划(穗府 函 2011162 号) 本工程 建设地点 不属 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广州市水源保护区图见图 3。 本工程运行期无生产废水排放,只有变电站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在站址西南面规划路建成前,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待西南面规划路及市政排水、污水系统建成后,生活污水经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竹料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不涉及直接接纳本工程废污水的受纳水体。 表 9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 编号 项 目 类 别 1 环境空 气 质量功能区划 二类区 2 声环境功能区划 2 类区 3 水环境功能区划 无直接 受纳水体 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是否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 17 图 3 本工程与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图 18 环境质量状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 白云 区,空气环境质量可以 白云区 麓湖的空气质量状况作为参考。经查阅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信息, 2012 年, 白云区 麓湖附近空气污染指数( API)在 14 145 之间,以二氧化氮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 19 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 347 天;环境空气质量属优 90 天,属良 264 天,属轻微污染 12天,优良天数合计 354 天。 1.2 声环境质量现状 ( 1) 监测布点 针对新建变电站站址 四周 及 工程 周围环境敏感点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和评价。 ( 2) 监测时间、监测单位及 气象 条件 时间: 2013 年 8 月 27 日 。 昼夜各监测一次。 单位: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条件:温度 30.0 32.0 ,相对湿度 42,晴天 ,风速 0m/s。 ( 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 ( 4)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 :声级计,具体仪器参数 详见 附件 6。 ( 5)监测结 果 1) 110kV 马沥变电站 110kV 马沥变电站站址处噪声现状昼间值为 42.9 43.6dB( A),夜间值为 40.340.8dB( A),站址 处 噪声环境背景值较低,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110kV 马沥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现状值昼间为 46.5 47.2dB( A),夜间为 43.6 44.6dB( A),亦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2)输电线路 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点噪声现状昼间监测值为 47.9dB(A),夜间为 44.2dB( A),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 1.3 电磁环境现状 ( 1)监测布点 19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监测点位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 ( 2) 监测时间、监测单位及 气象 条件 时间: 2013 年 8 月 27 日 。 各点位晴好天气白天监测一次 。 单位: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条件:温度 30.0 32.0 ,相对湿度 42,晴天 ,风速 0m/s。 ( 3)监测方法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监测按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磁场测量方法( DL-T988-2005)和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 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 7349-2002)中推荐的方法进行。 无线电干扰监测频率为 0.5MHz。 ( 4)监测仪器 监测使用的仪器 :具体仪器参数详见附件 6。 ( 5)监测结果 1)工频电场 110kV 马沥变电站站址处工频电场为 0.9 1.5V/m,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为 0.7 4.2V/m,满足 4kV/m 的限值要求 。 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为 49.5V/m,满足 4kV/m 的限值要求 。 2)工频磁场 110kV 马沥变电站站址处磁感应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