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外经贸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改革开放外经贸征文 当我们追溯既往的 30 年 ,当我们回望那令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 ,有一些令人震撼的数字不断跳跃到我们的眼前 ,它们勾画出中国 30 年来的发展轨迹 ,描述着中国 30 年来的沧桑巨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 改革开放 30 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我国各项外经贸事业不断发展 ,既实现了量的飞跃 ,又实现了质的提升 ,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成绩 ,而且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 ,推动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日益重要的贡献。 从 1978年 206亿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21738 亿美元 ,增加了 105倍 ,年均增长 17.4%。世界排名由 1978 年的第 32 位上升到第 3 位。这是历史用数字对中国外贸规模的描述。 国际学者还喜欢用这样的数字来看中国外贸的变化 :贸易额从千亿迈上万亿美元的大台阶 ,中国只用了 16 年。而同样这项数字 :日本是 30年、德国 25 年、美国 20年。 其实 ,规模之变只是中国外贸进步的一个侧面。还有一些事实同样令人欣慰。 我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30 年来 ,制成品出口比重从 46%提高到93.6%,机电产品从 3%提高到 56%;高技术 产品从不到 1%提高到 29%,这三个比重全都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外经贸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目前 ,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达 20%,海关税收占全国税收的17%,就业超过 1 亿人次 ;外贸已经与消费、投资一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我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不断提升 ,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从不到 1%扩大到 11%,并成为美国的第三、欧盟和日本的第二、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吸收外资连续 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顺应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促进了吸收外资大发展。短短 30 年 ,从零开始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连续 16 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63.5万家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 7700 亿美元 ;对华投资的企业来自世界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 500 强企业有 480 多家在华投资 ,设立地区总部近 40 家。 关于吸收外资 ,中国人有一些难堪的回忆。比如 ,改革开放前 ,我国引进外资充其量是处于尝试阶段 ,主要来源不过是外国政府的贷款。而经历改革开放 30 年 ,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不仅起步了 ,而且步伐很大、进展很快。 上世纪 80 年代是中国吸收外资的突 破阶段。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80 年批准了北京航空食品、建国饭店和长城饭店 3 家外商投资企业。此后 ,我国先后对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外经贸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吸收外资实行一些特殊政策 ,扩大地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限 ,发挥了各地利用外资的积极性。截至 1985年底 ,我国累计实际吸收外商投资 60 多亿美元。 1986 年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对外商投资设立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 ,推动了吸收外资的发展。 1986-1991年 ,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190 亿美元 ,年均 31 亿美元 ,是前 6 年的 3倍多。 上世纪 90 年代是迅速发展阶段。 1992 年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明确了大胆利用外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吸收外资势头大大加快。 1992 年当年全国新批合同外资金额超过前 13 年的总和 ,1993 年实际吸收外资比 1992 年增长 1.5 倍。此后 ,中央明确了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 ,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工业、农业和部分服务业 ,我国吸收外资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从 1996 年到 2019 年 ,我国实际吸收外资保持在年均 4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跨入新千年以来 ,我国进入吸收外资的质的提升阶段 ,吸收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加入 WTO 以来 ,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也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的热点。 2019 年以来 ,国家先后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鼓励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推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改革开放外经贸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通过人才流动、合资研发、联合研发、委托开发、研发外包、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研发资源共享等形式 ,外 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断增强。 仅 2019 年至 2019年我对外直接投资 (非金融类 )就增长 5.9倍 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很小 ,投资目的地局限于美、日、英、德和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投资领域主要为贸易、海运代理和餐饮等 ,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国有外经贸企业。 80 年代后半期 ,对外投资规模有所扩大。 1999 年 ,党中央明确提出 “走出去 ”战略后 ,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规模迅速扩大。根据商务部统计 ,从 2019年到 2019年 (由于受统计体系所限 ,数据自 2019 年开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非金融类 )从 27 亿 美元增加到 187亿美元 ,5年间增长了 5.9 倍。 投资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对外投资由早期的建点开办 “窗口 ”,发展到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创办境外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 投资领域和地域不断拓宽。早期的对外投资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餐饮等 ,近年来逐步拓展到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航运物流和农业合作等众多领域 ;投资区域从欧美等发达国家 ,拓展到亚太、非洲、拉美等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跨国经营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的主体 ,从初期的国有外经贸改革开放外经贸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专业公司和工贸公司为主 ,转变 为现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齐头并进。其中有的已初步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 截止到 2019 年末 ,我国境外中资企业 (非金融类 )的资产总额达到 2947亿美元 ,雇用的员工人数达到 63 万人 ,其中外方人员 26.8万人 ;实现年销售收入 2746 亿美元、境外纳税 28.2亿美元 ,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达到 925 亿美元。企业外投资合作 ,有利地配合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了原产地多元化 ,并获得了大量国内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源。同时 ,还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 ,实 现了互利双赢的追求。 互利双赢 ,这个追求不仅好 ,而且使我们对中国外经贸事业充满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