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月 2021 日,市经信委调研专班深入市风机生产和配套企业,对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风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自 2019 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市风机产业现有企业 92 家,其中风机制造企业 8家,配套企业 84家;拥有总资产 29.6 亿元,其中风机制造企业 15.6 亿元,配套企业 14 亿元。2019 年,风机产业实现总产值 106.2 亿元,上缴税金 1.07 亿元,从业人员 1.03 万人。风机产业是市支柱产业。截止 2019 年,其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在市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 27.3%、 36.7%、14.6%,对市工业经济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一是行业地位日益凸显。 2019 年,风机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位次由 2019 年的第 10 位前移到第 6 位。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机电已成为全国风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其中省风机厂是全国风机行业协会理事单位。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机电 3 家企业综合实力跻身中国风机制造企业前 10 强,被列为省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部分风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如造气风机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化铁炉风机占全国市场的 90%以上,并出口到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9年 1 月,市被中国机械联合会授予 “中国风机名城 ”称号。 二是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近年来,风机产业规模迅速扩张,风机制造企业由 1 家发展到 8家,配套企业由 3家发展到 84 家,风机年生产能力达到 2 万台,铸件年生产能力达到 3 万吨,具备开发和生产 80多个系列 1000 多种型号产品的能力,与风机企业裂变之初的 2019年相比,产值增长 31 倍,销售收入增长 26 倍,利税增长 29 倍。配套企业华鑫冶金年产值突破 20 亿元,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机电 3 家企业产值均突破 5亿元。连续五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产业集群。 三是技术研发实力雄厚。风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三峰 ”、 “双剑 ”两个商标被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 ”。双剑风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投资 2019多万元建立了武大工业园、大连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节能环保产品二氧化硫鼓风机获得国家二级效能标准,市场占有率达 70%,耐高温风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正准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向军事工业领域进军;省风机厂为国家级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风机技术中心、风机工程技术中心、省博士后产业基地,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拥有多名行业专家,具有自主研发各类通风机、鼓风机模型级能力,取得了 12 个发明专利,总专利达 78 件。其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循环风机和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的 HTD 化铁炉离心鼓风机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项。 四是市场环境趋于优化。为避免风机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市风机行业协会积极引导调整产品结构,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各风机企业都按照作业分工,将高、中、低档生产成本要素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围绕各自的产品定位,分别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培育精品名牌,延伸产业链条。如省风机厂主要向环保型方向发展,双剑风机主要向节能型方向发展,微特风机和天桥机械主要向小 、精、特型方向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 “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和谐竞争 ”的风机产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小微型企业由于周转资金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产品销售市场相对疲软,产品库存增加,生产能力不饱和,抗风险能力差。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二是技术装备亟待提高。风机企业主要生产通风机、鼓风机等中低端产品,还不能批量生产压缩机等高端产品。企业设备档次较低,先进工艺装备不多,数控设备仅限于省风机厂和双剑风机等少数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 售等环节应用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三是规模总量仍然偏小。风机产业虽然形成集群规模,但与国内沈阳、陕西、上海等风机产业基地相比,差距还很明显, 8 家龙头企业生产总值还不及其他地区 1 家龙头企业。与风机生产配套的上游产品生产能力还不强,尤其是铸件和电机供给不足,据专家测算,未来 2-3 年,风机产业每年需求的配套铸件、电机缺口分别在 2 万吨、 3 万台左右。 四是 “瓶颈 ”制约矛盾突出。风机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要在高精尖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市风机产业资本积累还不 够充足,被调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科技投入资金不足;金融部门放贷手续复杂,条件苛刻,加之融资平台尚不健全,贷款难、融资难仍然制约着风机产业发展。 五是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受年青人向往大城市生活、企业工资待遇不高等因素影响,大量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成为普遍存在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的问题。同时,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调查发现,高级技术人员、一线熟练技工和营销人员缺口均在 1 倍以上。 三、发展建议 我国共有五大风机生产基地,风机企业 5000 多家,其中规模会员企业 150 家,产品涵盖 200 多个系列、 2019 多个品种,年产能 1700 亿元左右。风机产业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省一系列优惠政策文件出台,为机械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风机产业大发展。然而,我国企业生产力只有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士等国际高端企业的十分之一,而风机 10 亿元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国整个风机市场的 2%,国内市场正被外企抢占;高耗能高污染又警醒着产业须加快转型升级。这些对于风机产业,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加快技术创新力度,不 断开发新产品。在省风机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省级监测、信息中心等平台建设,提高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和综合服务能力。引导技术落后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进行重点项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在高端压缩机研发和生产上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有新突破,要大力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抢占节能环保潜在市场。加快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引导企业家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省风机厂、双剑风机等龙头企业建立由企业主导的面向各个 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学校,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育。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奖励制度,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实行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奖励,让本土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重点项目引进、重大项目投资、国家品牌和相关示范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鼓励政策。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培植风机产业标杆企业的政策,在供电、土地、融资、税收、人才、上市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引进国内 500 强集团企业与风机企业合资合作,重点培植一批 在全国有影响、在行业内有份量的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示范带动和聚集引导作用,促进风机产业做大做强。 (三)着力提高职工待遇,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建立 “环境留人 ”机制。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职工生活服务体系。在住房、购物、子女教育、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物流、休闲娱乐等方面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和高新人才短缺问题。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针对风机产业配套率不高的实际,通过产业招商,引进与风机生产配套的冶炼、铸造、轴承、电机、电器等配套企业,加快高品质、大 批量、规模化生产项目落地投产,构建上下游链条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致力做大主业、做全品种、做精产品,形成分工精细、功能多样、要素资源配置合理的良好发展格局。 (五)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 “瓶颈 ”制约。加快推进省风机厂和双剑风机上市步伐,尽快从资本市场融资。建议政府性投资公司对企业实行打包担保贷款。金融机构要通过在产业园区增设营业网点,成立 “风机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建立 “风机产业绿色服务通道 ”等方式,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为企业争取扩大授信额度、降低授信标准、差异化利率等更多金融优惠政策;加大流动资金贷 款力度,不断开发票据理财、优质账款质押等金融新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