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年3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 建设单位 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赵玉华 联系人 李响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160号 联系电话 13811639720 传真  邮政 编码 102300 建设地点 海淀区环保园3-3-299-2地块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5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310.5 绿化面积 (平方米) 51 总投资 (万元) 1238.35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2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 评价经费 (万元) 2.5 预期投产日期 2014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内容 1、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的背景 北京市海淀区依据“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及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三年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五年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将北部地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用地集约、设施配套、产业集群、城乡统筹”的世界领先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根据北京海淀北部地区3-3街区3-3-187、189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市规函20131255号),将3-3-189地块与3-3-299-2地块进行等量置换调整,即将3-3-189地块调整为公共绿地,3- 3-299-2地块调整为燃气用地,原3-3-189地块 2 的燃气次高压调压站迁至3-3-299-2地块。 为尽快落实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政府的批示,完善海淀北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燃气调压站的建设,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拟建设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 拟建项目用地规划南临翠湖科技园八街,西临翠湖科技园一路,北临3-3-299-1号规划绿地。项目建成后主要为海淀北部地区3-3街区供应生活用气、冷热电三联供用气等。 (2)项目建设内容 本次拟建的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占地面积约3310.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6.7平方米,绿化面积为51平方米,容积率为0.11。站内设有调压间、过滤区、通讯塔等。设计规模5万Nm3/h。 拟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3)建设用地 本项目拟规划用地性质为供燃气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土地使用规划图见图1。 (4)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建设调压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发20119号令)和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京发改(2007)2039号),拟建项目属于上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中“城市基础设施”中所指的范围,符合国家和北京市产业政策的要求。 本项目已于2014年1月24日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函复【2014规(海)函复字0001号】。 (5)有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及北京市有关规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委托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对拟建项目现场进行了勘察及现场监测,并收集了必要的资料。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环保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特点, 3 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海淀区环保局审批。 图1  土地使用规划图 2、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状况 本项目位于海淀区环保园3-3-299-2地块。项目东侧距离上庄路2.5公里,南侧紧邻东埠头路,西侧距离稻香湖路200米,北侧距离北清路1.5公里。地理位置见附图1。 本项目东、西、北均为林地,南侧紧邻东埠头路,再向南为林地。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项目南侧800米的福溪家园。项目周边关系见附图2。 二、建设规模 1、建设内容 本次拟建的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占地面积约3310.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6.7平方米,包括调压间、过滤区、通讯塔。绿化面积为51平方米,容积率为0.11。 2、主要经济指标 本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 本项目位置  4 表1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 建设用地面积 m23310.50 合4.96亩 2 建筑基底总面积 m2356.70 3 构筑物占地面积 m225.00 4 总建筑面积 m2356.70 5 站内道路、广场占地面积 m21058.18 6 建筑系数 % 11. 53 7 建筑容积率 0.11 8 绿化面积 m251.00 9 绿化系数 % 54.08 10 围墙长度 m 232.56 包含大门 表2  项目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基底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调压间 266.89 266.89 地上一层 2 过滤区 90 90 3 通讯塔 25 25 构筑物 3、总体布置 (1)设计规模 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设计规模5万Nm3/h,次高压A进线管径为DN400,中压A出线管径为DN700。 (2)设计压力 次高压A进口:1.0MPa; 中压A:出口:0.4MPa。 (3)供气方案 拟从稻香湖路现状DN500次高压A管线引DN400次高压A管线,沿纬十三路(又名:东埠头路)向东敷设约240米,进入拟建次高压A调压站;在站内进行过滤、计量、调压;调压站出线为DN700中压A管线,沿纬十三路向西敷设约240米与稻香湖路现状DN500中压A管线连通,输送至周边管网。 (4)调压站工艺流程 天然气进入调压站后经过滤、计量,进入1.0MPa至0.4MPa调压流程,经过调压后输入地区周边中压A管网。  5 (5)主要工程量 本项目主要工程量为建设次高压A调压站一座,设计规模5万m3/h。 表3  项目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项    目 压力级制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3-3-299-2地块次高压调压站项目 PN1.6MPa 座 1 5万m3/h, 占地3310.5m2(6)主要设备材料 表4  项目主要设备材料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双管电动阀室 PN1.6 DN400/DN700 座 1  2 DN400/DN700双管直埋阀室 PN1.6 DN400/DN700 座 1  3 卧式过滤器 DN400 Class150 台 2 单台5万Nm3/h (1用1备) 4 涡轮流量计 DN400 Class150 台 1 单台5万Nm3/h 5 调压器组 DN150 Class150 套 3 单台2.5万Nm3/h (2用1备) 3估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约为1238.35万元,包括工程费992.8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32.90万元,预备费112.58万元。全部由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自筹。 本项目环保投资约21万元,主要用于施工期的降尘、降噪治理措施以及施工固废、废水的处理,运营期的建排污池,固废外运处理等。 4、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拟定2014年7月开工,2014年12月底竣工。 5、经营管理 本项目调压站内无人值守,工作人员定期巡检。调压站24小时运行,年运营365天。 6、平面布置 本项目调压站内设有调压间附属用房,包括值班室、控制仪表间等,位于厂区内东北侧,此外还配合次高压A调压站工艺流程的需要设有调压间,位于东北侧;过滤区位于调压站内西侧,过滤区用于燃气调压前去除燃气中的杂质;进出站阀门区位于西南角;通讯塔位于东南角,用于传输调压站相关的控制和流量等数据,通讯塔发射机功率为5W,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可豁免的电磁 6 辐射体要求。 本项目设1个出入口,位于厂区南侧东埠头路。调压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 三、公用工程 1、给水:项目的用水水源来自市政提供的新鲜水和中水。根据北京海淀北部地区3-3街区3-3-187、189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项目新鲜水近期由中心城区供水管网供水,水源来自北清路现状供水管线,远期由3-1街区温泉水厂供水。新鲜水用于过滤器清洗用水,用水量为2m3/a。中水由规划稻香湖再生水厂供给,主要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用水,用水量为6m3/a。 本项目总用水量为8 m3/a,市政供水可满足本项目建设及运营用水需求。 给水、中水工程规划图见图2、图3。 图2  给水工程规划图 本项目位置  7 图3  中水工程规划图 2、排水:项目对产生的污水统一收集后排入集水池,经集水池沉淀预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内绿化。 3、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提供,年消耗电能为65.09万千瓦时。 4、供暖和制冷:本项目冬季采暖根据北京海淀北部地区3-3街区3-3-187、189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由规划3-3街区的规划的能源中心提供。制冷由单体式空调提供。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原址上的设施将在新址建成后拆除,无原有污染源。 本项目位置 8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区西北部,地理位置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边界线长约146.2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 二、地形、地貌 海淀区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以百望山为界,山南称山前,山北称山后。聂各庄、北安河一带,山势较巍峨陡峭,海拔较高。最高峰为阳台山,海拔1278米,南部诸山海拔在200米600米之间。平原残丘有玉泉山、万寿山、荷叶山、田村山。西山东部为向东微倾斜的平原,属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山前平原微永定河冲积扇,山后平原为南沙河、北沙河冲积扇。位于东升地区办事处东北部的黑泉村海拔35米,为境内最低处。 三、气象条件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12.5,1月份平均气温- 4.4,极端最低气温为- 21.7,7月份平均气温为25.8,最高气温为41.6。年日照数2662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8.9毫米,集中于夏季的6-8月,降水量为465.1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的12-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 四、水文 1、地表水 海淀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主要水系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南长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及人工开凿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水面,占北京市湖泊总数的20%;水域面 9 积4平方公里,占北京市水域面积的41.28%,湖泊数量和水域面积均列北京市各区县之首,昆明湖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1.94平方公里。 2、地下水 海淀区为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脊部,地层为简单的二元结构,上部覆盖较薄的粘土层,下部为巨厚的砂砾层,地下水属第三纪Q3沉积层中的地下水,水流方向自西向东,地下水补给靠大气降水与地下侧渗补给。根据海淀区水利局1992年的测定,2月份地下水平均流速为1.51.6km/a,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9.88m,平均水位30.55m。本区地下水由于连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下降速度为0.51.0m/a,且本地区地下水埋藏浅,覆盖层薄,所以易遭受地表的污染。 五、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受地貌、气候、土壤等备件的影响,海淀区内植被呈垂直性分布规律。海拔800米的中山地区,一般生长着刺玫等野生植物,覆盖率达60-70%;海拔300-800米的低山地区,主要为油松、山杨等人工栽培的林木,覆盖率达30-40%;海拔70-300米之间,多为人工栽培的苹果,梨、杏等果树和油松、侧柏等;平原地带主要是农田栽培,以蔬菜、水稻、小麦为主,此外还种植有杨、柳、槐、榆等树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环境现状 海淀区占地面积 430.77 平方公里,辖 22 个街道办事处、 7 个乡镇,户籍人口 184.1 万,常住人口约 300 万。海淀区是著名的高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区。区内山清水秀、古迹繁多,属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 舒适的生活环境,使生活在海淀区的人们倍感便利。翠微、双安等大型商场以及4万多个遍布全区的商业网点,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国家图书馆、海淀图书城、海淀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场所;众多著名的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展览等场所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名胜古迹,首都体育馆等体育场所以及众多的社区健身场所,又为人们的健身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各种全科、专科医疗机构合理布局,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与保障。全区十分重视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清洁环境,治理污染,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创造着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海淀区具有领先的智力资源。海淀区中关村是全国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的地区,其智力密集度在世界亦属罕见。中关村地区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 10 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9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数千项。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中关村建立。10年多来,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高新企业已达100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另外留学归国人员810人,博士、硕士占10.5,大专以上占70。高薪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海淀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淀区科研院所林立,经济发展迅猛,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中央、军队机关众多,拥有首都政治和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以及文化、自然地理优势等明显的区位功能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其中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环渤海地区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发展的“龙头”和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正在加速建设中的海淀新区包括温泉镇、西北旺镇、上庄镇和苏家坨镇,面积约 226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53% ;区域范围内有人口 10.31 万人。海淀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区,也是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 是海淀区实施“推进历史性新跨越、建设现代化新海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淀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为辅具有海淀特色的“二三一”产业格局,到“九五”末,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次为60.2%、39.3%、0.5%。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稳定增长,使其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重组转制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传统工业传统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海淀区境内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城市铁路、地铁4#线、10#线和西北三环、四环、五环等逾千公里的道路。城市客运交通有国营公共客运交通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租汽车公司。 二、项目所在地社会环境简况 项目所在地位于海淀区温泉镇。温泉镇位于北京城区的西北郊,海淀北部新区的南部。2011年11月,温泉镇正式挂牌成立地区办事处。目前,设有高里掌村、白家疃村、东埠头村、杨家庄村、太舟坞村、温泉村和辛庄村7个村民委员会和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899人,其中农业人口9159人,城镇居民22740人,农业劳动力5176人,另有暂住人口约27220人。温泉地区是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所在地。  11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环保园")位于海淀北部新区,隶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组团,连续三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环保园北至北清路、南至京密引水渠,东至春阳路、西至温阳路,东西长约2.14公里、南北宽约2.09公里,总用地面359.77公顷,规划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园区计划建设周期7年(2003年- 2010年),预计建成后将有300家企业入驻,可形成年产值400亿元左右,年实现税收15亿,解决就业人口3万左右。 环保园定位于集科研、中试、生产、商贸、技术交易、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具有完整绿色环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园区;以绿洲湿地景观系统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科技园区;环保产业研发、孵化、展示交易的专业园区。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园中园、两个基地、两个中心、三个服务区"共8大功能区(一个园中园即仪器仪表园、两个基地指研发基地和中试孵化产业基地、两个中心指科普教育中心和展示交易中心、三个服务区分别是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活休闲区和商务区)。  12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次评价根据2012年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北京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以及噪声现状监测数据。评价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一、环境空气 根据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中的统计数据,2012年北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28毫克/立方米、0.052毫克/立方米、0.075毫克/立方米、1.4毫克/立方米和0.109毫克/立方米。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值标准限值9%,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下降1.5%、5.5%和4.4%,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持平。从北京是空间分布情况看,北部地区空气质量较好,南部地区较差。在4月至10月间,空气中臭氧浓度值出现局地超标情况。 2012年海淀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如下:SO2:0.031mg/m3,NO2:0.054 mg/m3,PM10:0.114mg/m3、年均降尘量为 6.2吨/平方公里月。由此可见海淀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与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环境质量日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2014年1月4日1月10日连续7天统计的海淀区北部新区监测子站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指数为33211,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空气质量为优、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或重度污染。结果见表3。 表3   海淀区北部新区监测子站空气质量数据 日期 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2014.1.4 167 细颗粒物 4 中度污染 2014.1.5 159 细颗粒物 4 中度污染 2014.1.6 211 细颗粒物 5 重度污染 2014.1.7 127 细颗粒物 3 轻度污染 2014.1.8 33 1 优 2014.1.9 36 1 优 2014.1.10 126 细颗粒物 3 轻度污染 二、地表水环境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建设项目用地南侧550米处的京密引水渠。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网站水环境管理功能区划,京密引水渠水体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水质标准。根 13 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2013年12月份河流水质状况数据,京密引水渠现状水质为类,满足水体水质标准要求。 三、地下水环境 评价区内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93)中类标准。 根据2012年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对北京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以良好区为主,第一含水层组水质最差,第二含水层组水质次之,第三和第四含水层组水质较好,反应了地下水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1993)中的III类标准评价,北京市822眼侧试井中,达标井386眼,占监测井的47.0%;超标井436眼,占监测井的53.0%,超标井主要分布在第一含水层,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氨氮和锰等一般化学指标。本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一般。 四、声环境 根据海淀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实施细则的通知,本项目所在地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中的1类标准。 环评单位在接到评价任务后,于2014年1月3日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现场踏勘,本次评价对项目全天周围噪声进行了现场监测。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规定,结合项目周边环境状况,本次评价在项目四周共设置了4个噪声现状监测点,项目监测点位置见附图2。 5、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本项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及执行标准见表4。 表4  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点 监测点位置 Leq(dBA) 昼间 标准 超标量 夜间 标准 超标量 1 项目北侧厂界 49.3 55 0 43.2 45 0 2 项目西侧厂界 51.4 0 42.7 0 3 项目南侧厂界 51.8 0 43.4 0 4 项目东侧厂界 50.2 0 42.3 0 由表4的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监测点的昼、夜间监测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中1类标准。可见,项目周边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1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周边无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珍贵动植物等环境保护目标,针对本项目的建设性质及地理位置,将该地区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作为环境保护对象,根据该项目特点,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级别见表5。 表5  环境保护对象与级别 保护 类别 序号 名称 方位 与本项目最近距离(m) 保护级别 空气 环境 和声 环境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地表水 环境 2 京密引水渠 南侧 55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类标准  15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一、大气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值见下表。 表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 平均时间 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g/m3)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小时平均 60 150 500 二氧化氮 (g/m3)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小时平均 40 80 200 PM10(g/m3)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70 150 PM2.5(g/m3)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35 70 TSP (g/m3)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200 300 氮氧化物 (g/m3)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小时平均 50 100 250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建设项目用地南侧550米处的京密引水渠,水体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功能分类为类。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7。 表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水质指标 PH    DO COD BOD5总P    NH3-N 类标准 69 6 15 3 0.1 0.5 三、地下水标准 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93)中的III类水标准,详见表8。  16 表8  地下水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污染物或项目名称 III类标准 pH 6.58.5 色(度) 0.5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 硫酸盐 250 氨氮 0.2 高锰酸盐指数 3.0 氟化物 1.0 氯化物 250 硝酸盐(以N计) 20 亚硝酸盐(以N计) 0.02 四、环境噪声标准 本项目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中的1类标准。具体限值列于表9。 表9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适用区域 1类标准 55 45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一、大气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废气执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一般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时段排放限值,标准值见下表。 表1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限值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mg/m3) 颗粒物 3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氮氧化物 20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非甲烷总烃 8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2.0 一氧化碳 20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3.0  17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二、噪声排放标准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中的规定,见表11。 表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2、运营期 拟建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具体限值见下表。 表1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类别 昼dB(A) 夜间dB(A) 1类标准 55 45 三、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  本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31号文件精神,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要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技术起点高,物耗小,实施清洁生产,即对污染物排放要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尽量消除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做到既要达标排放,又要实现总量控制。 “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部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计划共有四项指标,其中: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NOX、SO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中有CODcr和氨氮。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京环发2012143号)中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污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内绿化。 故本项目无CODCr和氨氮总量控制指标。  1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一)施工期 施工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产污节点图如下:  噪声、扬尘、装修废气        噪声、固体废物    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 施工废水、建筑垃圾    施工期                     图4   施工期产污工艺流程图 (二)运营期 市政次高压A(1.0MPa)天然气过滤计量调压中压A(0.4MPa)天然气 图5   营运期产污工艺流程图 主要污染工序: 项目产生污染的阶段主要在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为2014年7月2014年12月。 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见表13。 表13  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 项目 污染来源 主要污因子 施 工 期 施工过程及物料运输过程 施工扬尘 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 施工废气 主要污染物TSP、CO、NOX、THC等 施工废水 生产废水、生活废水 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 施工噪声 生活垃圾和施工建筑垃圾 固体废物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植被破坏 管道超压时、设备检修时 安全放散阀 天然气 废水、固废 噪声  19 营 运 期 调压站 噪声 过滤 废水、固废 设备检修 废气 污染工序分析如下: 一、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 1、大气污染物 施工阶段,频繁使用机动车辆运输建筑原材料、施工设备及器材、建筑垃圾等,排出的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是THC、CO、NOx等,同时车辆运行、装卸建筑材料时将产生扬尘。 施工扬尘污染主要造成大气中TSP值增高,根据类比资料,施工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拆除及基础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进出车辆带泥砂量、水泥搬运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风速等。 2、施工噪声 施工期噪声包括各种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其中建筑机械产生的噪声十分严重,根据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得到主要噪声源声级值见下表。 表14  常规建筑施工机械及其声功率级   单位:dB(A) 序号 设备名称 噪声值 序号 设备名称 噪声值 1 装载机 91.4 4 混凝振捣机 98 2 挖掘机 90.1 5 电锯、电刨 102 3 推土机 92.3 6 打桩机 120 交通运输车辆噪声一般为90100 dB(A)。  3、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民工产生的生活污水。 施工期间进场施工人数约为20人左右。根据工期安排,施工人员分批入驻工地,高峰时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30人。 施工期间,工地设简易住宿、厕所,工地生活用水按0.1t /人d计,用水量为2t /d;排放系数以0.80计,排放量约为1.6t /d。施工期间本项目生活污水排入简易厕所,定期清运至污水处理厂,水质符合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 2013)中的“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对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20 施工期会产生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工程弃土除就地平衡、用于绿地和道路等建设外,还有一定量的外运弃土。弃方全部运往指定渣土消纳场进行消纳。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集中收集后,由施工方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30人,工地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产生量约为15kg/d。 5、水土流失 施工期场地开挖等活动将会使地表土松散,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而发生水土流失,施工产生的弃土处置不当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会产生扬尘、噪声、固废、废水等污染,但持续时间较短,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均会消失。 三、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1、大气污染物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设备检修过程,会有少量天然气排放; 天然气调压过程为逐步减压的物理过程,天然气的调压与传输均在密闭的管道与容器内进行,采用的关键设备与阀门均为经过测试的专用产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泄漏等现象;在意外事故状态下,天然气泄漏、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会危及周围群众的安全。 2、水污染物 (1)用水量预测 项目的用水水源来自市政提供的新鲜水和中水。新鲜水用于过滤器清洗用水,用水量为2m3/a。中水主要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用水,用水量为6m3/a。本项目总用水量为8m3/a。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拟建项目用水量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15。 表15   项目用水量统计 序 号 类别 用水标准 数 量 年用水天数 d 日用水量 m3/d 年用水量 m3/a 用水类型 1 绿化和道路浇洒 用水*  1L/m2d 51m2120 0.05 6 中水 2 过滤器清洗用水 0.5m3/台次 2台 2次 1 2 新鲜水 3 合计 / 8  注:雨雪天气下不必进行绿化、厂区洒水,用水天数按120天计。 过滤器每半年清洗一次。 根据用水情况表得出,项目年用水量共计为8吨。  21 (2)排水量预测 项目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下渗和蒸发损耗,不产生排水。排水主要为过滤器清洗废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项目污水日排放量0.85m3,污水年排放量为1.7m3。 (3)废水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绿地、道路浇洒用水下渗和蒸发损耗,不排放。过滤器清洗废水排入厂区内的集水池,回用于厂区内绿化。本项目无水污染物排放。因此,只要做好排污池的防渗工作,该措施是可行。 三、噪声 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是调压站内的球阀、安全放散阀、流量计、过滤器、调压器等设备运转及更换过滤器滤芯时气体放空产生的噪声。本项目拟选用低噪声调压器、阀门等设备,安全放散阀加装消声器。调压站设备噪声源强在6075dB(A)。 四、固体废物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更换过滤器产生的少量废渣,主要成分为集尘和氧化铁粉末,属于一般废物。2台过滤器每半年产废渣量约60 kg,年产废渣量120 kg。  22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设备检修和事故 天然气 水 污 染 物 过滤器清洗废水 1.7m3/a 回用于厂区内绿化 固 体 废 物 过滤器 废渣 120 kg/a 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和处理 噪 声 噪声源主要是调压站内的球阀、安全放散阀、流量计、过滤器、调压器等设备运转及更换过滤器滤芯时气体放空产生的噪声,其等效声压级在6075dB(A)。 其他 无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为施工期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同时会增加水土流失。施工期生态影响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期生态影响 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土方施工量较大,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土壤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土壤的剥离和堆放会造成土壤的压实,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若管理不严格,可能造成有价值的地表土和亚层土的减少。 工程施工中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土壤的结构,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垫面基础和物质来源,大大增加了土壤侵蚀量,将会破坏宝贵的土地资源,使土壤养分流失、性状恶化,生态功能下降。 对植物、植被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扬尘对周边地区的植物、植被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尘土会沉降在植物叶片上堵塞叶孔,阻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水土流失 项目施工中必然会对原地形进行开挖或回填,会有部分弃土产生。取弃土会造成新的裸露地面,经取过土后的土地直接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扬尘的影响。  23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期包括土石方施工、主体施工、装修等阶段。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建筑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 为减小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 2008)和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针对工地扬尘问题提出的“五个100%”的要求。(五个100%包括: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100%洒水压尘、暂时不开发的空地100%绿化。) 工程拟于2014年7月开工,2014年12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其中包括基础和结构工程施工,进行设备安装、室内装修、室外工程扫尾验收工作。 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污染源及影响分析 (1)扬尘 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