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报批 件) 项 目 名 称 : XX(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 评价单位(盖章): XX 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编制日期: 2014 年 2 月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部 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 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 1 - 目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2 环境质量状况 . 15 评价适用标准 . 20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21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24 环境影响分析 . 2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63 结论与建议 . 70 附件附 图 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登记表 附件 1 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黔重大办 20137 号 关于确认 2013 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贵州省 110kV 以上电网工程 建设内容的函 ; 附件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附件 3 贵州电网公司文件,黔电计 2013435 号 关于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批复 ; 附件 4-1XX 县人民政府对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的批复(岑府函 2013153 号); 附件 4-2XX 县国土局对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的批复(岑国土资函 201320 号); 附件 4-3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的批复(岑建函 201318 号); 附件 4-4XX 县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对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的批复(岑旅函 20132 号); 附件 4-5XX 县交通运输局对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的批复(岑交函 201333 号); 附件 4-6XX 县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的批复(岑环函 201337 号); 附件 4-7XX 县林业局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1XX 县人民政府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2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3XX 县国土局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4XX 县林业局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5XX 县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6XX 县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5-7XX 县交通运输局对本项目线路路径的同意意见; 附件 6XX 县环境保护局和人民政府关于本项目与下溪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关系的说明; 附件 7 建设项目辐射环境监测报告;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平面布置、外环境关系 及 监测布点图; 附图 3 本项目线路路径、外环境关系、 监 测布点 及与下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关系 图; 附图 4 杆塔一览图;附图 5 基础一览图; 附图 6 现场照片 。 - 1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XX 供电局 法人代表 许良柱 联 系 人 杨杰 通讯地址 XX 市宁波西路 3 号 联系电话 13908551002 传真 邮政编码 556000 建设地点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 位于 XX 县大有乡西北部上巴茅冲村; 新建线路位于 XX 县境内 立项审 批部门 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批准文号 黔重大 办 20137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 扩 建 .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 D4420 占地面积 (hm2) 变电站: 线路: 绿化面积 ( hm2) 总投资 (万元) 12604 其中:环保 投资 (万元 ) 56.6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45%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 日期 2014 内容与规模 一、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背景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站址位于 XX 县工业园规划区内,截止 2012 年底, XX县最大负荷为 198MW。随着 XX 工业园的建设发展,预计 XX 县 2015、 2017 年最大负荷分别达到 442、 498MW。目前该区域仅依靠 XX220kV 变电站( 1 240MVA)供电,而 XX 变最终规模只有 2 台 240MVA 主变,且无扩建可能性,其 #2 主变预计 2014 年投产。届时, XX 县内 220kV 变电站容量为 480MVA,无法满足该区域负荷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贵州电网“十二五”系统设计、贵州“十二五”输电网规划优化、 XX“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经充分论证分析,适时开工建设 XX(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以缓解 XX220kV 变下网压力,满足该片区负荷发展,提高供电可 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 XX 供电局委托 XX 省核工业 辐射测试防护院 (委托书见附件 2)对 XX( XX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 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编制依据 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 - 2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39 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 ( 6)电磁辐射环境保 护管理办法; ( 7)国家环境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2.1-2011) ;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8-2008) ;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 HJ/T2.3-93) ;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19-2011) ; ( 6 ) 辐 射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导 则 电 磁 辐 射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方 法 与 标 准 ( HJ/T10.3-1996) ; ( 7)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 HJ/T24-1998) ; ( 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 9)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7349-2002) ; ( 10)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 HJ681-2013) 。 三、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 2 号),确定本工程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 境影响报告表。 四、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以黔重大办 20137 号 关于 确认 2013 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贵州省 110kV 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 对本项目的立项进行了确认, 见附件 1。 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 年本) ( 2013 年修正版) 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 - 3 - 符合国家 现行 产业政策。 五、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 1、项目的建设内容 XX(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 : ( 1)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新建工程 主变容量:终期 3 240MVA,本期 1 240MVA; 220kV 出线:终期 6 回,本期 2 回(至 XX 变和铜仁变); 110kV 出线:终期 14 回,本期 1 回(至天马变)。 10kV 出线:终期 30 回,本期 11 回; 10kV 并联电容器:终期 15 8MVar,本期 5MVar。 本次评价按照本期规模进行评价。 ( 2)岑铜回“”接 XX( XX 北变) 220kV 线路工程 新建 2 回岑铜回“”接 XX( XX 北变) 220kV 线路,新建线路长约 2 8.3km,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 其中双回段长 2 7.8km,导线呈垂直逆相序排列,单回段长0.5km+0.5km,导线呈三角排列;单回段位于“”接点附近,方便线路“”接;导线选用 2 JL/G1A-400/50 型钢芯铝绞线,全线共设杆塔 24 基(其中双回塔 20 基,单回塔 4 基);本工程输电线路位于 XX 县境内 。 由于 500kV 施铜回 #121#122 塔间地线不满足 500kV 线路跨越 220kV 线路要求,需要更换原施铜回 500kV 线路地线长约 2.2km。 由于地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不对其进行专门评价。 拆除 岑铜回“”接点 #24#25 塔间导线、铁塔及地线。 线路拆除及更换地线工程,共计产生废旧导线 0.58t,废旧地线 0.22t,废旧金具 0.1t,废旧铁塔 2 基。 ( 3)光缆通 信工程 沿 新建双回线路 同塔架设 2 根 24 芯 OPGW 复合光缆, 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 2、工程概况 项目组成和主要设备选型分别见表 1-1 和表 1-2。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 - 4 - 表 1-1 XX(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 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XX( XX北)220kV变电站 主体工程 该变电站为 室外 变电站, 主变、 220kV 配电装置和 110kV 配电装置均采用室外布置 扬尘、 噪声 生活污水 、 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等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 噪声 项目 本期 规模 终期 规模 主变( MVA) 1240 3240 220kV 出线(回) 2 6 110kV 出线(回) 1 14 10kV 出线(回) 11 30 10kV 无功补偿 5 8MVar 15 8MVar 辅助工程 给、排水系 统,站内道路,化粪池( 2m3) 事故油池( 40m3),进站道路长 579.8m,宽 4.5m 同上 生活污水、事故废油 办公及生活设施 主控 楼 通信综合楼、值班传达室 、厕所 等 生活污水 、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绿化 适当绿化 岑铜回“”接 XX北变220kV线路工程 主体工程 线路 双回段 单回段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扬尘、噪声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废旧铁塔 废旧导地线 废旧金具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 噪声 线长 (km) 2 7.8 0.5+0.5 排列 方式 垂直逆相序 三角 导线型号 2 JL/G1A-400/50 (分裂间距 400mm) 更换地线 更换原施铜回 500kV 线路地线长约 2.2km。 线路拆除 拆除岑铜回“”接点 #24#25塔间导线、铁塔及地线。 辅助工程 办公及生活设施 绿化 光缆通信工程 沿新建线路同塔架设 24 芯 OPGW 复合光缆 噪声、生活污水 - 5 - 表 1-2 主要设备选型 设备 型号 XX( XX 北)220kV变电站 220kV 主变压器 主变:采用 三相三绕组油浸自冷式有载调压变压器 主变型号: SFSZ11-H-K-240000/220 电压比: 22081.25%/121/10.5kV 数量:本期 1 台 ,终期 3 台 220kV 电压级设备 选用开断能力为 50kA,动稳定水平为 125kA 的国产室外 GIS 设备;额定电流:母线 4000A,母联回路 3150A,主变、出线、母线设备回路 2500A。 110kV 电压级设备 选用开断能力为 40kA,动稳定水平为 100kA 的国产室外 GIS 设备;额定电流:母线 3150A,主变、母联回路 3150A,出线、母线设备回路 2000A。 10kV 电压设备 选用金属铠装移开式中置开关柜,内配优质真空断路器。主变进线 /分段断路器柜、隔离柜采用 4000A, 40kA 型。站用变柜、母线设备柜、馈线柜、电容器柜采用 1250A, 31.5kA 型。 10kV 无功补偿 采用户外成套框架式电容器补偿装置,其中 3 组电容器配置电抗率为 12%的电抗器, 2 组电容器配置电抗率为 5%的电抗器。 岑铜回“”接 XX北变 220kV线路 导线 用 2 JL/G1A 400/50 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 OPGW-24B1-111; LBGJ-100-23AC 铝包钢绞线 500kV 地线型号: GJ-80 铝包钢绞线 绝缘子 70kN、 100kN 和 160kN 盘形悬式瓷质绝缘子 杆塔名称 塔型 导线排列方式 基数 基础 双回直线塔 2E2X1-Z1、 2E2X1-Z2 2E2X1-Z3 垂直逆相序 11 全掏挖基础,桩基础,斜柱式基础 双回转角塔 2E2X1-J1、 2E2X1-J2 2E2X1-J4、 2E2X1-JD 9 单回转角塔 2E1X1-J1、 2E1X1-J3 2E1X1-J4 三角排列 4 合计 24 3、本次评价内容 ( 1)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 主变容量: 1 240MVA; 220kV 出线: 2 回(至 XX 变和铜仁变); 110kV出线:本期 1 回(至天马变); 10kV 出线: 11 回; 10kV 并联电容器:本期 5 8MVar。 ( 2)岑铜回“”接 XX( XX 北变) 220kV 线路工程 六、项目总布置 及选址选线的 合理性分析 1、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 ( 1) 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拟选站址位于 XX 县大有乡西北部上巴茅冲村。距 XX县城约 11km。该站址已取得 XX 县国土资源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同意意见,该站 - 6 - 址地势开阔,站址在五十年一遇洪水水位之上,不受山洪威胁。站址地质构造简单,场地稳定。站址附近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沿途道路桥梁满足主变运输要求。站址的具体位置见附图 1。 站址周围的外环境关系见附图 2。拟建站址所在区域为工业园区规划用地 (站址已取得 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同意意见) ,不涉及基本农田。拟建站址处无居民居住,不涉及拆迁。该选址具有如下特点:站址符合 XX 县城市规划要求;站址附近无军事设施、飞机场等重要无线电保护设施,地势开阔;站址附近无重要文物区、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施工和运行管理;站址附近无地下矿藏、管线及文物,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站址高程满足 50 年一遇洪水位要求;站址周围评价范围内没有电磁辐射影响源。综上所述,该区域外环境关系、交通、地质、水文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均较好,满足变电站选址的环保要求。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站址选择是合理的。 ( 2)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 XX( XX 北) 220kV 变电站布置方式为室外布置,变电站总占地面积 2.81hm2,围墙内占地面 积为 0.98hm2。主变压器、 220kV 配电装置和 110kV 配电装置为户外布置。220kV 和 110kV 配电装置呈“一列式”布置, 22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内的东北侧,向东北出线; 110kV 配电装置室布置在站内西南侧,向西南出线; 220kV 和 110kV 配电装置中间布置三台主变压器和 10kV 配电装置楼; 10kV 电容器布置于站区西北侧,进站公路从站区东南方引入变电站。变电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2。 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具有以下特点:平面布置整齐紧凑,进出线方便,功能分区明显,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利用已有乡道,尽可能减少 进站道路的长度,减少运输距离,维护方便;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现行规程规范要求;站区入口、主要建筑入口附近,以及围墙边应适当绿化。从工艺和环保角度分析,该总图布置合理。 ( 3)竖向布置 整个站区占地较小,场地高差较小,站区竖向规划按平坡式规划布置。 ( 4)给排水 站区给水:本工程用水引接自城市自来水。 站区排水:本变电站站区排水包括有生活污水、地面雨水、事故油等。站内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 2m3)收集后用于站区周边绿化;站内雨水采用管道有组织排水,排 - 7 - 至站外排水沟;站区内修建事故油池,当主变压器 事故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 2、输电线路 ( 1)线路路径方案拟定原则 以已建线路和变电站方位为基准实行路线方案选择; 避让沿线城市、乡镇规划区以及风景区,尽最大可能满足市、县、乡的规划要求; 尽量靠近现有公路(高速公路除外),充分利用各乡村公路以方便施工及运行维护。 合理选择江河跨越点及跨江方案。 尽量缩短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 避让级通信线、无线电设施以及电台。 避让油气田、矿区、炸药库。 尽可能减少与已建送电线路的交叉跨越,尤其是减少交叉跨越 电压等级较高的送电线路,以降低施工时的停电损失和赔偿费用。 尽可能避开林区、自然保护区和沿线规划的森林公园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林木砍伐赔偿费用。 除上述之外,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 ( 2)线路路径 根据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XX( XX 北) 220kV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变电站位于工业园区内,出线走廊拥挤,受施铜回 500kV 线路影响,受下溪水库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影响,受接点位置选择影响,为避开沿线 民房聚集区影响,本项目线路路径唯一,如下: 线路从 XX( XX 北) 220kV 变同塔双回出线后右转,经过上茅坡 竹林窝右转经过大坡 在坉背后附近绕过下溪水库 坉上附近右转同塔双回穿越施 铜 II 回 500kV 线路 经过狮子桥,在大塝附近跨越 110kV 岑马线,然后分成两条单回路在廖家湾附近穿越施 铜 I 回 500kV 线路,接入 XX铜仁 II 回 220kV 线路,线路在 XX 县境内的长度约 2 7.8+2 0.5km(双回 7.8km,单回一侧 0.5km)。 线路经过下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内线路共长 1.19km,在一级保护区内线路长 0.52km。 - 8 -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段地形起伏不大 ,高程在 400 600m变化,相对最大高差约 50m,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以灰岩、白云岩、泥页层为主 。本工程线 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 尽可能采用双回塔架设,节约占地面积; 为避开大有镇集体居民区,受施铜 回 500kV线路影响,本工程线路只能沿施铜 回 500kV线路左侧走线, 因此 线路需 跨越下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为降低对保护区的影响,跨越点选取在一级保护区最窄处,在二级保护区内线路共长 1.19km,在一级保护区内线路长 0.52km, 线 路沿线无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文物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他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尽量缩短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充分利用线路沿线的公路以方便施工运行;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意工程 220kV线路路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工程线路路径选择是合理的。 ( 3)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本工程线路已尽量避让集中民房,不跨越民房。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照 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规定执行,见表 1-3。 表 1-3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 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 序号 被跨越物名称 间距( m) 备注 1 居民区 7.5 线路位于评价范围内有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 2 非居民区 6.5 线路位于评价范围内无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 3 公路路面及机耕道 7.0 4 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 4.5 5 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 3.5 6 500kV 电力线 6 跨越线路处 8.5 跨越杆塔处 7 220kV 及以下 电力线路 4.0 本工程输电线路 位于 XX 县 境内 。线路 在设计线路路径时,已尽可能避让民房 , 沿线没有跨越民房情况。 本工程 输电线路跨越下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不跨越下溪水库,下溪水库距本工程线路约 300m。环评要求:本工程线路采取一档跨越方式直接跨越下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档距约 600m),且不在一级保护区内设立杆塔,杆塔均位于二级保护区内,本工程未在一级保护区内建设任何与水源保护无关系的建筑,也未在二级保护区内建设排污设施,符合贵州省出台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试行办法中的要求,本工程杆塔距离下溪水库在 300m 以上,线路的施工不会对下溪水库水质造成影响。本工程交叉跨越 - 9 - 情况见表 1-4。 表 1-4 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 一览表 被 跨越物 跨越次数 备 注 500kV 电力线 2 110kV 电力线 1 35kV 及 10kV 输电线 11 / 弱电线及通信线 18 / 公路 1 / 乡道及机耕道 9 / 河流 5 / ( 4)林木砍伐 根据设计规程的相关要求,本项目树木砍伐原则是: 对集中林区尽量避让,不能避让时尽量加高铁塔,以减少树木砍伐; 对地势低处,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净空距离大于 4.5m的树木可不砍伐,灌木一般不砍伐; 应保证导线对树木的垂直净空距离和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满足设计规程 4.5m的要求。对生长高度较高 、树木倒下后会危及线路安全的树木应砍伐。 据调查,本项目 线路大部分林木较稀疏,局部为林木茂盛区,林木为松、杂树,经济林木 和 灌木, 本项目线路在林区内 长度约 5km, 建设共砍伐杂树约 30棵 , 均为塔基占地处的林木砍伐,不砍伐施工通道。 七、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 本项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确保送电工艺可靠,其设备选型及选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八 、项目拆迁及安置 本项目变电站拟建站址范围内无住户,工程建设没有拆迁问题。本项目线路工 程位于 XX县 境内,在进行线路路径拟定时,已尽可能避让民房,本工程输电线路不涉及工程拆迁;从后面的预测可以看到,本输变电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 九 、工程占地情况 变电站:本项目变电站占地面积为 2.81hm2。站址位于 XX县大有乡西北部上巴茅冲村,站址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 输电线路:本工程架空段输电线路共用杆塔 24基,塔基永久占地约 0.18hm2,塔基 - 10 - 施工临时占地约 0.24hm2,牵张场临时占地约 0.04hm2。 十、运营期工作人员 XX( XX北) 220kV变电站为无人 值守变电站,变电站正常运行期间,每班仅有 1名保安值班。 十 一 、施工组织措施 1、交通运输 变电站:本项目变电站站址位于 XX县大有乡西北部上巴茅冲村 ,变电站进站道路从已有道路引接,引接长度为 579.8m,交通便利,满足大件运输的要求。 输电线路:线路沿线可利用公路及机耕道较多,交通条件较好,其运输地形为丘陵占 100%,汽车运输平均运距 1.2km,人力运输平均运距为 0.6km。 2、施工工序 变电站:新建 XX( XX北) 220kV变电站施工工序主要为场地平整、修建围墙、构筑基础、设备安装,施工周期约 6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 15人左右,民工 25人左右。 输 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工序为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线路拆除、放紧线、附件安装。施工周期约 6 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 10 人左右,民工 20 人左右,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 3、土石方平衡 变电站:变电站挖方量约 12267m3,填方量约 10575m3,挖填方不能平衡,需要的1692m3土石方量从正规砂石厂进行购买,不需设置取土场。 输电线路:线路塔基施工挖方量约 1672m3,填方量约 1672m3,挖填方平衡。 十 二 、施工组织措施 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5。 表 1-5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 序号 名称 单位 变电站 输电线路 合计 1 占地面积 永久 hm2 2.81 0.18 2.99 临时 紧线场 m2 0.04 0.04 临时占地 m2 0.24 0.24 合计 m2 2.81 0.46 3.27 2 挖方 m3 12267 1672 13939 3 填方 m3 10575 1672 12247 4 总 投资 万元 10413 2191 12604 - 11 -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为新建工 程,无原有污染问题。 - 12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XX 地处贵州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位于湘黔两省三地(黔东南、铜仁、怀化)交界处。面积 1486.5km2,辖 4 镇 7 乡,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核心区,是全国重点油桐基地县、贵州省生猪生产基地县、粮食自给县和优质大米基地县之一。居住着汉、苗、侗、仡佬、土家等 18 个民族,全县总人 口 22.73 万人 。 本工程路径位于贵州高原东部,线路由接点开断后沿高程 400600m 直到 XX 北220kV 变,总体地势两端稍低,中部稍高,相临相对高差多在 20 50m 间,最大相对高差 50100m。根据沿线地形起伏及地貌特点,属高原型低山地貌形态。 本工程沿线岩土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及寒武系白云岩、石灰岩、泥页岩等。沿线出露岩层地基承载力高,工程特性较好,满足线路塔位承载力要求。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路径区域地表水系不发育且排泄通畅,地下水多为基岩裂隙水,其储量小且相对埋藏较深,对处于山体上部地势较高的塔 基无影响。工程区域地下水和土壤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本工程沿线未见明显的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路径区 域山体稳定。 本工程区域为长江流域沅江水系舞阳河流域,线路在舞阳河左岸 走线,涉及河流均为舞阳河左岸支流,根据对线路地区进行收资和现场勘查,线路主要跨越舞阳河二级支流异溪河。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及第 1 号和第 2 号修改单的划分,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 ,地震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 二、气候、气象 条件 XX 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 13.7 -16.2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 38.9 ,最低气温 -10.8 ,多年平均积温在 5005 -5954 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300mm 之间。 三 、 植被 本工程线路在 XX 县境内走线,线路 沿线 地形地貌 主要 以 山地和旱地为主,植被以灌木和松树为主。 在评价 区域内无珍稀濒危植物。 - 13 - 四 、生物多样性 本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属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生物多样性较好。在工程线路沿线,人类活动 比较频繁,工程区域经常出没的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另外还有常见的小型野生动物,如麻雀、乌鸦、蝙蝠等。 在评价 区域内,无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 1、社会经济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5.43亿元,年均增长 13.8%,增速比 十五 期间高 3.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到 13460万元,是 十五 期末的 2.8倍,年均增长 22.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5亿元,比 十五 时期增加 5亿元。全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 4.84亿元,是 十五 期末的 2.3倍,年均增长 18.4%。 2010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0.1亿元,是 十五 期末的 4.6倍,年均增长 36.2%;实现税收 92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 68.4%,是 十五 期末的 5.5倍,年均增长 40.5%。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 58%,比 2005年提高 37个百分点。 2010年预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 5.68亿元, 十一五 时期年均增长 6.5%。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生产仍获得丰收,五年粮食总产量达 37.24万吨,比 十五 时期增加 2.63万吨。农业 产业化取得新成效,优质水果、优质烤烟、杂稻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效益明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思州 牌文旦柚在 2007年中国国际林博会上荣获金奖,为推进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抓住我县被列为全省油茶重点县和茶叶项目县机遇,大力实施茶叶和油茶基地建设, 两茶 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畜牧业较快发展,继续保持对农业发展的较强贡献力。 2、教育文化 XX教育事业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 两免一补 政策,全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2007年,全县有小学校 98所,在校学生 24317人,比 1978年的 23780人增加 537人,增长 2.26%,专任教师 1033人,比 1978年的 802人增加 231人,增长 20.8%;初级中学 12所,在校学生 11574人,比 1978年的 7442人增加 4132人,增长 55.52%,专任教师 775人,比 1978年的 367人增加 408人,增长 1.11倍;高级中学 2所,在校学生 3650人,比 1978年的 848人增加 2802人,增长 3.3倍,专 任教师 197人,比 1978年的 37人增加 160人,增长 - 14 - 5.33倍;中等职业学校 1所,在校学生 504人,专任教师 14人;幼儿园 11所,在校幼儿 5210人。小学学龄入学率 99.8%,初中入学率 114.0%。 2007年全县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人数 146人,其中:重点院校录取学生人数 82人,录取专科学生人数 323人。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 2007年,全县有电视差转台 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 1个,有线电视用户 5887户,有线电视入户率 10.03%;完成 15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 180个,电视覆盖率 95.6%,比 1978年的 5.5%增加 90.1个百分点。 二、土地利用现状 XX 县 的土地利用结构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占地、其他占地(含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地等。 三、文物古迹 本项目变电站站址周围和输电线路沿线 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点。 四 、 下溪水库水源保护区 下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位于 XX 县大有乡,距县城 12km,属水库型水源地。下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为县城饮用水水源,主要服务 XX 县新兴城区、思阳镇老城区、大有乡集镇、思州工业园区和镇远县羊坪镇集镇,规划供水人口 26 万人。 下溪水库 水源保护区 ,水源为 下溪水库 ,以 水库 为中心,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下溪水库 水源保护区总面积为 6.42km2,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为 0.81km2,二级保护区面积为 5.61km2。 - 15 -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本项目位于 XX 县境内, 因本工程投运后不涉及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无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 ,只进行了 简单现状调查。经现场调查, 项目评价范围 内 的环境空气质量 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本工程线路沿线河流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线路附近有下溪水库,属于下溪水库水源保护区,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 本次评价 重点针对评价区域开展了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