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内服务体系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创新党内服务体系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党内服务体系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行政区划调整后 ,越秀区委紧密结合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抓手,以建设 “一家一站一中心 ”党内服务网络为载体,以实现党建工作 “五个提升 ”为目标,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构建平安和谐新越秀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创新党内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 (一)创新党内服务体系是解决党建面临的新问题,实现党内和谐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 “单位人 ”变成 “社会人 ”,使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越秀区东山区合并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区的摸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表现为 “两个极不平衡 ”:一是党员数量与质量的极不平衡。目前,我区党员人数庞大,近 4 万人,而且仍然以每年10.6%的幅度增长,但在职党员人数只有 11000 多人,社区党员总数有 20196 人,除了 600 多名专干 党员外,其他大都是国有企业离退休、失业下岗、流动和因病致困的党员,仅离退休党员就有 15297 人。他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不仅缺乏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平台,而且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面临着不少困难。共有下岗失业党员 742 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 500 元的有 321 户,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 300 元的特困党员有 273 户。这部分党员因生活贫困已成为弱势群体,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先进性,而且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了不和谐的因素。 二是投入与需求的极不平衡。社区党组织的资源缺乏,全区 278 个社区党组织活动场地不足的情况突出,党建经费 人均不到 50 元 /年,从事社区党务工作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投入与需求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如何切实加强我区 2 万名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搭建体现先进性的平台,使他们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党内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的专门机构,真正实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为群众服务的目的,以党内的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 (二)创新党内服务体系是扩大党的覆盖面,加强党对构建和谐 社会领导的需要 近年来,我区 “两新 ”组织迅猛发展,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全区 “两新 ”组织已达 5.3 万多家,从业人员约 24 万人,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区 GDP 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实践证明 “两新 ”组织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虽然我区在加强 “两新 ”组织党建方面做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提前实现了从业人员在 50 人以上的企业 100%有党员,从业人员在 100 人以上的企业 99%单独建立党组织的目标,在 “两新 ”组织中组建的 188 个党组织已经覆盖了 1758家 “两新 ”组织,但相对于全区 5.3 万多家 “两新 ”组织来说覆 盖率仅为 3%。虽然我区目前已有 “两新 ”组织党员 2369 人,但相对于 24 万从业人员来说仅占1%。如何进一步在 “两新 ”领域加强党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建立集咨询、指导、扶困和培训为一体的党内服务网络,为 “两新 ”组织党员提供更加人性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城区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有效地动员起来,在城区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扩大我们党在 “两新 ”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二、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党 内服务三级网络 面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越秀区委提出 “分三步走,全力打造 一家一站一中心 党内服务三级网络 ”的战略目标。 “一中心 ”,即区级建立集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党务服务、扶贫解困、教育培训和管理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党员管理中心,不断拓宽党内服务领域,提高党员管理社会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 “一站 ”,即各街道党工委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党员服务站,为各社区党组织和辖内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提供阵地;为党员提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供就业、职业培训、文化学习、信 息交流服务;组织社区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和管理党员义工队伍,为有需要的党员和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等。 “一家 ”,即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的 “党员之家 ”,充分利用社区党组织与党员联系密切的特点,以服务为纽带,将社区党员维系、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及时了解党员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党员增强党性的原动力和对组织的归宿感;引导党员走出家门走出楼道,积极参与服务群众,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工作。 “三步走 ”即:第一步,从 2019 年 4 月至 9 月,用半年的时间,建成并启用区级党员管理中心 。第二步,从 2019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用一年时间,力争 22 个街道党员服务站、 90%的社区党员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党内服务和社会化管理功能全面启用。第三步,从 2019年 10 月至 2019 年 3 月,用半年时间,全区党内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不断开拓党内服务的功能,提高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并力争培育出 23 个党内服务品牌。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目前我区已顺利完成第一步战略目标,正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在 “七一 ”前夕,建筑面积达 400 多平方米的区级党员管理中心以及 13 个街道党员服务站和 146 个社区党员之家相继建成 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 “中心 ”、 “站 ”、 “家 ”三级的纵向联接,党内服务三级网络已初具规模。 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三、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党建工作的五个提升 我区的党内服务体系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活动,着力开发 “流动党员接纳地 ”、 “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 ”、 “党建资源整合平台 ”、 “广大党员温馨家园 ”、 “服务群众示范窗口 ”的五大功能,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五个 “提升 ”: (一)着力发挥 “流动党员接纳地 ”功能,初步实现流动党员管理从随机型管理向分类型管理提升,为构建和谐社区积聚力量 流动党员由于居住场所和谋生方式的不稳定,对他们的管理难度很大 ,以往是采取被动的随机的办法,发现流入党员,就把组织关系转入暂住居委的党组织。是否过组织生活、交党费就看觉悟了,流出党员则空挂在原党支部,有的半年以上不过组织生活,变成流失党员。 党内服务网络建立后,我们把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以街道为单位组建流动党员支部,依托街道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更加贴身的服务,一是通过加强舆论宣传,逐门逐户走访、发布公开信及联系函等形式积极向流动党员宣传我区党内服务项目,把流动党员紧紧吸引凝聚到服务站的周围。二是为每一名流动党员建档立卡,运 用计算机管理,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就业介绍等服务,在街道党员服务站的帮助下,不少外来党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托越秀党建网站( ./)积极探索开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实名登录、信息群发、积分管理等功能,保持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使他们不论身在何处,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都能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感受到组织的关爱。 目前,各街道依托党员服务站已建立流动党组织 12 个(其中流动党员党委 1 个、流动党员党支部 11 个),凝聚维系流动党员 1678 名。 (二)健全 “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 ”功能,初步实现 “两新 ”组织党建工作 从组建型向覆盖型提升,进一步扩大党对构建和谐社区领导的影响力 针对 “两新 ”组织党组织 “缺场地、缺经费,缺人才 ”,而且由于人员流动快、企业经营倒闭而导致党组织不断 “开关 ”的客观实际,我区提出依托 “一家一站一中心 ”党内服务网络,布点划片,实现 “两新 ”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工作思路。 “点 ”即为商厦党组织、市场党组织、商业街党组织等; “片 ”即为一个区域,原则一至两个社区划分为 1 个片,片上两新组织党组织由街道党员服务站和社区党建联络员提供日常的管理和服务,每个点和片就是一个责任区、一个网格。布点划片后,由于分工明确,责 任到人,有效地防止了新的空白点产生,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区党内服务网络成立以来,为两新组织提供发展党员、组建组织、培训和策划活动告示一条龙服务,深受两新组织党员的欢迎。目前, “两新 ”组织中有 359 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 313 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 95 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 “两新 ”组织中的党员队伍得到不断的壮大。 (三)优化 “党建资源整合平台 ”的功能,初步实现党建资源从分割型向整合型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区打牢物质基础 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针对社区党组织工作资源缺乏的问题,我区切实加大对党内服务体系的投入。一是充实社区党建 力量。今年,我区由财政开支,向社会公开招聘 188 名社区专职党建工作者,充实到党内服务三级网络中,进一步增强了党内服务的工作力量。二是建立稳定的党内服务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划拨 220 万元作为社区党建专项经费,区委组织部每年从党费留成中划拨近 100 万元作为区党员管理中心和街道党员服务站建设的专项经费,为党内服务工作提供了经费保证。 三是整合全区党建资源。区党员管理中心对全区的党建资源(包括场地资源、技术资源和经费资源)进行了摸查,登记造册,通过挖掘、整合全区党建资源,形成区域内各类党组织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格局 。现已有 400 多家单位愿意为党建活动无偿提供场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由退休党务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党务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基层党组织提供换届和党日活动策划等专业化党内服务,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质量和工作水平。 (四)开发 “广大党员温馨家园 ”功能,初步实现关爱党员工作从中心工作型向长效机制型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把 “一家一站一中心 ”打造成全区 4 万党员的共同温馨家园,我区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是设立党内互助金,建立党内互助的长效机制,出台了越秀区党内互助金管理 和使用暂行办法。目前已筹集帮扶资金 60 万元,帮扶困难党员 273 人。二是组建失业党员服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务队,引导党员失业不失志。为了给失业党员搭建一个体现先进性的平台,我区依托党内服务网络,组建了 200 人的失业党员服务队,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公益活动。每年从区党费留成中划拨 48 万元,作为失业党员服务队的工作经费,在引导失业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同时,也给失业党员必要的经济上的帮扶。 三是 24 小时开通党内求助热线(夜间通过电话录音),为党员和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区党员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来电来文访问248 人次,为党员群众 排忧解难 62 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四是建立失业党员再就业的帮扶机制。建立与区劳动局的横向联系机制,对区内下岗失业党员登记造册,通过免费培训、优先推荐、定期召开职业推荐会等方式,积极为失业党员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区党内服务体系建立 3 个月以来为 132 名党员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五)拓展 “服务群众示范窗口 ”功能,初步实现服务群众工作从活动型向阵地型的提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展示先进性的平台,我区出台了越秀区党员义工管理办法,建立了由 “大队(区) -中队 (街) -分队(社区) ”三级联动的党员义工队伍,为社区群众提供涉及帮困助学、敬老助残、义务家教、医疗保健、治安联防、环保绿化、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 16 个方面的义务服务,目前,这支已发展至 3000 多人的义工队伍,正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叫响了 “有困难,找党员义工,有时间做党员义工 ”的嘹亮口号,在群创新党内服务体系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众中树立了共产党员应有的良好形象。 区党员管理中心定期举办 “真情关爱,健康伴你行 ”社区老党员健康体检活动,为社区困难老党员进行免费体检。 22 条街道均组织了党员义工巡逻队,为维护社区治安尽一分 力。其中六榕街盘福社区 33 名退休党员组成的 “哨子军 ”,年纪最大的 73 岁,最小的 52 岁。他们全天义务巡逻,让居民安全感倍增。哨子一响全民皆动,犯罪分子 “闻哨丧胆 ”,社区的入室盗窃案比去年同期锐减八成。 我区党内服务体系建立以来 ,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今年 1 9 月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 16%;实现再就业 29143人,与去年同比增加了 583 人(增长率为 2%),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786 件,与去年同比减少了 530 件(下降率为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