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乙字第 2225 号 国道 205 线上杭县临城至湖洋 (城区过境段 )公路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本 ) 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二 O 一四年二月目 录 I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1.1 项目由来 .1 1.2 评价目的 .2 1.3 项目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 .3 1.4 报告主要结论 .3 第二章 总则 .4 2.1 评价依据 .4 2.2 环境功能区划 .7 2.3 评价等级与范围 .8 2.4 评价内容和重点 .10 2.5 环境保护目标 .10 2.6 评价标准 .15 2.7 评价预测时段 .17 2.8 评价方法与评价工作程序 .17 第三章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19 3.1 工程概况 .19 3.2 工程施工方案 .38 3.3 工程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主要环境影响 .45 3.4 工程环境污染源 .48 3.5 工程非污染影响分析 .58 3.6 工程环境可行性分析 .59 第四章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69 4.1 工程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69 4.2 社会环境概况 .75 4.3 相关规划 .77 第五章 环境现状评价 .82 5.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2 5.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3 国道 205 线上杭临城至湖洋 (城区过境段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II5.3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6 5.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8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01 6.1 生态景观影响分析 .101 6.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6 6.3 水环境影响分析 .118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24 6.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24 6.6 社会与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129 6.7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39 第七章 水土保持方案 .142 7.1 水土流失现状 .142 7.2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情况 .142 7.3 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 .143 7.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 .143 7.5 水土保持措施 .149 第八章 环境风险分析 .154 8.1 风险识别 .154 8.2 事故风险分析 .155 8.3 风险防范措施 .157 第九章 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69 9.1 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及建议 .169 9.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173 9.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181 9.4 环保投资估算 .187 9.5 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要求 .188 第十章 清洁生产 .190 10.1 施工工艺的清洁生产分析 .190 10.2 施工设备的清洁生产分析 .190 目 录 III10.3 原辅材料与能源消耗分析 .191 10.4 清洁生产对策措施和建议 .192 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 .194 11.1 公众参与目的 .194 11.2 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及方式 .194 11.3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195 11.4 公众参与调查 .199 11.5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207 11.6 调查小结 .207 第十二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209 12.1 项目建设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及评价 .209 12.2 已采取和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210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及监理要求 .212 13.1 环境管理 .212 13.2 环境监测计划 .215 13.3 施工期环境监理 .216 第十四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24 14.1 国民经济效益 .224 14.2 社会经济效益简析 .224 14.3 环境影响损失分析 .225 14.4 环境工程投资估算及其效益分析 .227 第十五章 评价结论 .228 15.1 项目概况 .228 15.2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228 15.3 环境风险 .236 15.4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37 15.5 公众参与 .237 15.6 环境保护验收 .237 15.7 综合结论 .239 国道 205 线上杭临城至湖洋 (城区过境段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IV附件一、委托书 .240 附件二、标准确认函 .241 附件三、立项会议纪要 .244 附件四、水土保护方案批复 .248 附件五、监测报告 .250 附件六、林业用地初审意见 .266 附件七、用地预审意见 .267 附件八 规划选址意见 .268 附件九、公参调查表 .270 附件十、专家意见 .273 附件十一、修改说明 .276 附件十二、复审意见 .277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由来 “十二五 ”时期是龙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海西、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机遇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扶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龙岩地处东部区位又享受西部政 策的优势将更为凸显。目前,龙岩围绕“构建三大体系、发展两大经济 ”,振奋精神,比学赶超,大力实施 “五大战役 ”。已经初步构建起由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领军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城市和小城镇的三级城市体系,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推动龙岩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 “十二五 ”时期,龙岩市仍将着力构建枢纽,完善现代基础设施。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接长汀县、连城县,南接永定县和广东省蕉岭县,东临新罗区,西与武平县接壤。改革开放以来,上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 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产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一五 ”时期上杭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农村公路通建制村水泥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至 2011 年底,公路里程由 “十一五 ”初期的 1685.759 公里增加到 1840.645 公里,建成由 G76(厦蓉高速公路 )和 G26(永武高速公路 )为主干线,国道 G319 线、 G205 线、省道 S308 线、 S309 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和城市道路为辅的区域性公路网络,路网环境逐步改善,等级结构日趋合理,技术等级不断提高,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 本项目为龙岩市上杭县境内 G205 线上杭临城至湖洋 (城区段 )道路改造工程,既有 G205 线主要经过上杭县境内的南阳镇,经通贤、才溪、旧县、临城,终于湖洋乡。 既有 G205 线路段全长 78.27 公里,是上杭县公路网中一条主要的干线公路,为上杭县串联下属各乡镇,提高各乡镇通行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上杭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上杭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有 G205 线通过的集镇路段已经严重城镇化,交通行车安全问题突出,制约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G205 通过各集镇路段的改线迫在眉睫。 国道 205 线上杭临城至湖洋 (城区过境段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受上杭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委托,中 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 2013 年 3月完成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将现有线路外甩,与城市规划结合设线路走向,路线起于富古大桥 (新建 )(水西大桥桥头沿既有 G205 往西北方向 1.07km 左右,上杭龙岗轧钢厂附近 ),与既有 G205 衔接,起点桩号 K0+000=G205 桩号K2470+000,经富古、上村、庵子塘、圆下齿、雷锋山、 新建深陂水库大桥跨越水库旁的鱼塘地带、之后顺山势前行,经过湖洋观音井、四口塘,终于湖洋公路站,终点桩号 K11+916=G205 桩号 K2484+880,路线里程 11.916km。本次工程属改线工程,工程区现状并无老路存在,工程本身 属新建工程。线路建设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着力构建 “产业、基础设施、县域城市、民生 ”四大体系 的需要; 是满足上杭县公路交通量持续增长的需要;是实现上杭县 “十二五 ”交通发展目标,完善上杭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是推动上杭县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上杭县旅游规模效益的需要。项目建设完成后,暨有线路作为地方道路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 1998 年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单位上杭交通建设投资公司于 2013年 6月委托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该项目的环评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即派员前往工程现场 进行踏勘,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实施环评,在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配合下,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查清项目沿线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背景,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多渠道收集公众参与意见,提出减轻或消除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2014 年 1 月 24 日,龙岩市环境保护局于上杭县组织召开了国道 205 线上杭县临城至湖洋 (城区过境段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形成了技术审查意见,我公司根据技术审查意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补充调查,经修改补充,完成了本报告书报批稿的编制工作,供建设单位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2 评价目的 通过对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拟达到如下目的: (1)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为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第一章 前 言 3(2) 通过对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3) 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 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为该项目的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管理、 以及沿线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3 项目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据现场踏勘,沿线没 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分布。因而,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施工期对生态的破坏和运行期公路噪声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1.4 报告主要结论 G205 线上杭临城至湖洋 (城区段 )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沿线乡镇土地规划,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龙岩市上杭县境内路网结构,提升湖洋乡、临城镇的对外交通水平,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它的改造避开了上杭城区和居民集中区域,是满足上杭县公路交通量持续增长的需要;是实现上杭县 “十二五 ”交通发展目标,完善上杭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是推动上杭县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上杭县旅游规模效益的需要。 工程选线避开城区和集镇区原有路线,项目建 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 “三同时 ”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拟建公路产生的环境经济正效益占主导地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4第二章 总则 2.1 评价依据 2.1.1 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修订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修订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修订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 年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年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278 号 2000 年 ); (1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8 年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 年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6 年 ); (16)印发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交公路发 2004164 号文 );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 (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 号令, 1998 年 ); (19)关于公路、铁路 (含轻轨 )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环发 2003 94 号 ); (20)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交通部 2003 年第 5 号令 ); (2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环发 200628 号 ); (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号令, 2013 年 2 月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007 年 ); 第二章 总 则 5(24)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2 年 ); (25)福建省实施 办法 ( 2011 年修订 ); (26)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01 年修订 ); (27)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02 年 ); (28)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2005 年 ); (29)福建省森林条例 (2001 年 ); (30)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995 年 ); (31)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2000 年 ); (32)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4 年 ); (33)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 年 ); (34)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 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 (福建省环保厅,闽环保监 2010144 号 ); (35)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4 年; (36)福建省交通厅关于加强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闽交运安2003173 号文 ); (37)关于批准发布 的通知,建标 2011 124号,建设部; (38)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2012 年本) (39)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2012 年本) (40)福建省交通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手册 (福建省交通厅 );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 年 ); (43)福建省防洪条例 (2003 年 ); (44)关于发布 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2 年 第 51 号 ); (45)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发 2007184 号 ); (46) 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 (交环发 2004314 号 ); (4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2010 年修订 )。 (48)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2011.12.02 国道 205 线上杭临城至湖洋 (城区过境段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2.1.2 规划文件 (1)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012 年 ); (2)福建省普通公路发展规划 (2001-2020 年 ) (福建省交通厅, 2002 年 ); (3)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龙岩市境路线规划实施方案 (福建省交通厅,2012 年 7 月 ); (4)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2009 年 ); (5)龙岩市上杭县生态功能区划; (6)福建省水 (环境 )功能区划 (2004 年 ); (7)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龙岩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 200714 号 2007 年 1 月 28 号 )。 (8)上杭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2002-2020) 2.1.3 相关资料、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