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锌酸浸渣贮存 库 建设项目 ( 报批 稿 )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 0 一 四 年 一 月 2 单位地址 : 湖南省吉首市新桥路 87 号 邮政编码 : 416000 电 话 :( 0743) 8263164 传 真 :( 0743) 8263093 仅限于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 库 建设 项目 , 我单位对本环评文件的内容 、 数据和结论负责 , 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仅限于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 库 建设项目 , 我单位对本环评文件的内容 、 数据和结论负责 , 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锌酸浸渣贮存库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赵纯辉 联系人 麻志明 通讯地址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3974329398 机构代码 71210049-9 建设地点 湖南省花垣县团结镇湖南三立集团群沣尾矿库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 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N7724 危险废物治理 占地面积 30000 m2 绿化面积 1000 m2 总投资 1800 万元 其中 : 环保投资 109 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6.1 评价经费 8万元 运营日期 2013 年 12 月 4 项目编制依据 : 1 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1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 修订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4.29 修订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12.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8.2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修订 ) 2011 年 3 月 1 日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1988.1.2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6.29; 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 2008.10.1; 13)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1第 38 号令 , 2011.4 2 技术导则 、 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 -2011;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T2.3 -93;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2 -200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 2.4 -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19-2011;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2004; 8)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国环发 200628号 ; 5 3 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 GB5085-2007); 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 年 8 月 1 日施行 ); 3)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 制标准 ( GB 18597-2001); 4)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2007 年 7 月 1 日实施 ); 5) 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 ( HJ2025-2012) 6)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 )场 ( GB l5562.2-1995); 7) 湖南省环保厅 “关于对湘西自治州电解锌酸浸渣 、 电解锰渣突出问题进行整治的函 ”( 湘环函 2013253 号 ) 8) 湖南省环保厅 “关于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监察通知 ” ( 湘环监 2013 15 号 ) 9)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 湘西自治州电解 锌酸浸渣场 ( 库 ) 环境风险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 ( 州政办函 201390 号 ) 10) 花垣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技改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盐勘察设计院 2010.3; 11)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锌尾矿库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湖南正和勘察设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2010.6; 12) 花垣县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核工业郴州工程勘察院2009.8; 13) 湖南花垣县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工程补充初步设计说明书 湖南正和勘察设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2009.9; 14) 花 垣县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湖南煤业集团白沙众一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2010.12 15)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群沣电解锌酸浸渣贮存库工程地质勘察 6 项目 内容及规模 1 、 项目由来 2013 年 5 月湖南省环保厅就酉水流域镉 、 锰浓度连续出现异常对酉水流域涉锰 、 镉污染的企业进行排查 , 经查 , 花垣县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的电解锌酸浸渣属危险废物 , 堆存量达 100 余万吨 , 存在未按照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规定暂存 、 转运 、 处置等问题 , 为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 保障水质安全 , 省环保厅要求湘西州人民政府对州内电解锌酸浸 渣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 要求湘西自治州环保局严肃查处电解锌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 2013 年 6 月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了湘西自治州电解锌酸浸渣场 ( 库 ) 环境风险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锌酸浸渣库在本次整治范围内 , 三立股份有限公司现有酸浸渣场位于公司冶炼厂内 , 渣库坝体下游 68 米为花垣河 , 坝体修建有渗滤液收集池 , 渗漏液经收集后泵送至车间回用 , 渣库现有酸浸渣堆存量达 30 余万吨 。废渣未按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相关要求堆存 , 未采取 “ 三防措施 ” 露天堆放 , 环境隐患突出 。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 对其酸浸渣渣库采取整改措施 , 针对现有渣库存在的问题 , 提出整改方案 , 重新选址新建酸浸渣 贮存库 , 将现有渣库中的堆存渣转运至新建 贮存库 , 新的酸浸渣 贮存库 按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 2001) 要求进行选址修建 。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接受委托后 , 环评课题组在实地踏勘调查和资料收集基础上 , 按照环评技术导则要求 , 结合工程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 , 编制完成了 湖南三立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7 2 、 工程内容及规模 2.1 现有酸浸渣堆存库情况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电解锌酸浸渣尾矿库位于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厂内 , 有一条水泥路通往尾矿库 , 在职工食堂处有一条阶梯水泥路至初期坝底 , 该尾矿库原设计初期坝为弧形拱坝 , 坝顶标高 497.6m , 坝底高程为 481.4m , 坝高 18.6m , 坝顶宽 2.5m , 底宽 5m , 尾矿库达到原设计标高后 ,由于生产需要 , 业主沿原初期坝弧形断面用钢筋混凝土自行加高坝体 2.4m , 2010年在自行加高坝体且库容再 次饱和后 , 业主委托湖南中盐勘察设计院对其尾矿库技改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 委托湖南正和勘察设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对其电解锌尾矿库技术改造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 技改设计沿初期坝原有弧形断面用钢筋混凝土加高 5m 。 经过两次加高坝体后 , 整个库区总库容 20 万 m 3 , 现有实际堆渣量约 20 万 m 3 , 库区下游 68m 处为花垣河 , 该河段水体使用功能为工业用水 , 为 类水体 , 坝下建有渗滤液收集池 , 渗滤液经收集后泵送回生产线回用 。 库区酸浸渣露天堆放 , 且该库未按作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 2001) 进行设计 、 建设 、 运行 , 库区 没有 “ 三防 ” 措施 , 且在 2010 年湖南中盐勘察设计院对其尾矿库技改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报告中提到该库是整个山谷雨水汇集区 , 当尾矿库水位上升 、 暴雨 、 山洪或地震袭击时 , 该尾矿存在局部地质灾害的可能 。 由于其坝下临近花垣河 , 当发生地质灾害时 , 酸浸渣进入花垣河将对该河段及酉水流域造成污染 , 存在较大的环境隐患 。 2.2 工程基本情况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库 选址位于花垣县城以西的团结镇 原群沣选矿厂尾矿库 , 距县城约 10Km , 项目总投资 1800 万元 , 新建酸浸渣 贮存库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严格 按 照 危险废物贮存污 染控制标准 8 (GB18597 - 2001) 中的要求进行 选址 、 设计 、 修建 。 待 贮存库 修建完工后 , 将现有酸浸渣堆存库中已堆存的 20 万 m 3 酸浸渣及后续生产中产生的酸浸渣 5 万 m 3 /a,均运送至新 贮存库 贮存 , 原有酸浸渣堆存库要在酸浸渣清空后须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无害化处理方案 , 采取措施消除污染 。 建议贮存期限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规定的时间执行 , 暂存期为 1 年 , 业主要在规定的暂存期内对暂存的酸浸渣找到合法的处置方式 ,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转窑工程于 2008 年取得环评批复 ( 湘环评 【 2008】 26 号 ), 2010 年在州发改委备案 ( 州发改工 【 2010】 332 号 ), 2010 年开工建设 , 项目总投资 15383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509 万元 。 项目建成后可处理电解锌浸出渣 10 万吨 /年 、 净化铜镉渣 1.6 万吨 /年 。 目前 , 该工程已完成全部土建工程 , 净化综合利用部分金属镉回收已投产 , 余热锅炉 、 电除尘及锌奥氏麦特炉已安装完毕 , 已完成总投资的 80%工程量 , 经测算 , 追加投资 4000 万元后可在 7 个月内实现项目投产 。 现因改进项目工艺 , 施工建设已暂停 。 建议业主方在暂存期限内建好回转窑设施并将贮存的酸浸渣送回转窑处理 。 在业主对其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浸渣能够实现不需贮存可实现合法处置后将对该贮存库按照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中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关闭要求实施关闭 , 在关闭贮存设施前应提交关闭计划书 , 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 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污染 。 项目采用 运输工具为汽车 , 由公司原渣库装车 , 经花垣镇望城村 219 国道线环城路绕行至城北大道 , 再经花垣镇 杨家寨村 运至团结镇花垣县群沣 选矿厂尾矿库 , 项目运营过程中酸浸渣的收集 、 运输均要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收集 、 贮存 、 运输技术规范 中相关要求执行 。 根据业主提供的运输方案 , 设计转运能力能力为 5000t/d , 三个月完 成原有 40 万吨酸浸渣的转运工作 。 9 2.2.1 湖南三立集团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基本情况 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原有业主为群沣选矿厂 , 该选矿厂于 2011 年花垣县铅锌行业整合中并入湖南三立集团 , 并更名为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见安全生产许可证 ) 。 花垣县群沣选矿厂尾矿库位于花垣县城以西的团结镇杨家寨村小路坡段 , 库址距县城约 10K m , 距该库东北面的 大冲村 村民集中居住区 ( 约 60 户 、 200 人左右 )约 0.5Km 。 距该库南面的杨家寨村村民集中居住区约 1Km 。 花垣县群沣选矿厂 于2006 年 1 月选择该厂北面的天然沟谷 新建 了 一座铅锌尾矿库 , 以储存选厂排出的尾矿 , 尾矿采用渣浆泵输送 。 尾矿库已建构筑物有尾矿坝 ( 主坝 、 1# 副坝 、 2#副坝 )、 排水设施等 , 尾矿坝主坝为粘土坝 , 位于库区的东面 , 坝体中心地理位置 : 东经 1090 24 39.4 , 北纬 280 34 56.3 , 1# 副坝为浆砌石重力坝 ,位于库区的南面 , 轴线长 1 13.7 m 、 坝高 11.0 m 、 坝顶宽 3.1 m ; 2# 副坝位于库区的西面 , 尾矿库于 2006 年 6 月建成投入使用 , 运行 2 年后于 2008 年 6 月停产 ,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 600T 。 厂区有简易公路与花垣 毛沟的公路相连 , 距离200m 左 右 , 交通便利 ( 参见花垣县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地理位置图 )。 该尾矿库 2010年 12 月由湖南煤业集团白沙众一安全评价有限公司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 尾矿库的重要设施有如下结论 : 通过对尾矿库初期坝的实际施工及规范符合性进行评价 , 主坝初期坝和 2# 副坝初期坝在坝体基础 、 坝体清基 、 坝体各个部分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 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 尾矿库坝体单元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尾矿库排洪系统单元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职业卫生单元符合规范要求 , 且通过对项目建设各项法律手续的现场检查 ,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 10 2.2 .2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库 基本情况 三立集团委托中盐勘察设计院新建酸浸渣 贮存库 进行地堪工作 , 根据业主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 拟选场地位于原群沣尾矿库库尾靠南侧支沟内 , 新建酸浸渣 贮存库 内原有铅锌浮选尾砂全部清除 , 回填至 贮存库 占地以外的浮选尾矿库区内 ,并在 贮存库 与铅锌浮选尾矿库之间修建隔档设施 , 确保原有的浮选尾矿与新建的酸浸渣 贮存库 不互相影响 。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 1 。 该酸浸渣贮存库及配套设施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 。 表 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 项目 内容 酸浸渣 贮存库 该 贮存库 用 于暂存三立集团原有 20万 m3酸浸渣及现有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浸渣 , 年产生量为 5 万 m3, 故要求新建酸浸渣 贮存库 设计贮存能力为 25 万 m3。 根据项目业主方提供的资料 , 新建贮存库有效堆存面积为 2.2 万 m2, 有效堆存高度为 11.5m。 有效堆存库容为 25.3万 m3, 满足贮存需求 。 清污分流 截洪沟 排水管 为了防止库外山坡雨水会流 , 造成 贮存库 失稳 , 同时为了减少生产废水处理量 , 以清污分流为设计原则 。 场外设置截洪沟 , 排泄未被污染的山坡雨水 。 库 内设置排水井 -管 , 库 外设置收集池 , 贮存库 贮存单元设排 水 管 , 积水经 收集泵 入 场外收集池收集后运回厂区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回用 。 防渗 基础必须防渗 , 防渗层为至少 1 米厚粘土层 ( 渗透系数 =10-7cm/s), 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 , 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 , 渗透系数 =10-10cm/s。 防风 、 防雨 、 防晒 贮存库 配套建设防风 、 防晒 、 防雨设施 , 防雨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 堆存方式 由于贮存库面积较大 , 建议分区堆存 , 分区方式建议设计单位按照新老渣量及三防要求设计 。 11 2.2.3 工程地勘概况 根据中盐勘察设计院 2013 年 10 月编制的 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群沣电解锌酸浸渣贮存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项目库区地质勘察报告主要结论及建议如下 : a、 贮存库 场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单元 , 地质岩性的构成为寒武系的白云岩 ,岩石的节理裂隙较发育 。 b、 场地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 , 节理裂隙较发育 , 场地工程稳定性较好 。 c、 场区范围内没有发现可导致滑动 ( 滑坡 、 崩塌 ) 的软弱土层 、 软弱结构带 , 没有发现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 未发现有可开采的矿产 。 d、 场区内的地层为尾粉砂 、 尾粉土 、 尾粉质粘土 、 素填土 、 粉质粘土 、 强风化白云岩 、 中风化白云岩 。 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 , 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 土对混凝土具 微腐蚀 。 e、 场区未发现其它人工洞穴 、 人工抽排水等对场地稳定有影响或破坏的人为地质作用 。 f、 该场地的抗震基本烈度小于 度 , 属弱震区 。 g、 老尾矿库库区内适宜做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库 。 h、 钻孔中未见地下水 , 地下水为白云质灰岩中裂隙水 。 酸浸渣 贮存库 的地下水的流向为从拟建截污坝流向下游的厂房和农田区 。 建议储存库库底及截污坝应做防渗处理 , 并在截污坝的下游做净化池 。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问题 原有酸浸渣堆存库污染情况 1.1 固体废物 原有堆存库堆放的电解锌酸浸渣属于 2008 年 6 月 6 日由环境保护 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 号发布的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中 HW48 有色金属冶炼废物 、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331 - 004 - 48 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常规浸出法产生的浸出渣及 331 - 005 - 48 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热酸浸出黄钾铁矾法产生的铁矾渣 , 危险特性为 T( 毒性 ) 。 现有堆存量为 20 万 m 3 , 现有堆存场不符合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 2001) 要求 , 对坝下花垣河存在较大的环境隐患 。 1.2 废水 坝下设有渗滤液收集池 , 2013 年 10 月 22 - 24 日 , 委托花垣县环境监测站对此渗滤液取样分析 , 分析结果 见表 2 。 渗滤液经收集后泵送至车间回用 , 没有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 , 渗滤液收集池紧邻花垣河 , 渗滤液事故排放将造成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排入花垣河 , 造成环境风险事故 。 表 2 原有酸浸渣堆存场渗滤液监测结果 单位 : mg/L ( pH 除外 ) 监测日期及监测结果 监测点名称 分析项目 10 月 22 日 10 月 23 日 10 月 24 日 pH 6.65 6.72 6.60 铅 2.6600 2.9300 3.4430 锌 981.3600 1153.2400 1006.2900 镉 114.7500 167.5100 125.3400 铜 0.1220 0.0980 0.1150 砷 0.00053 0.00041 0.00049 渗漏液 汞 0.000028 0.000022 0.000026 13 2、 新建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锌酸浸渣 贮存库 原有污染情况 拟选场址原为铅锌浮选厂尾矿库 , 拟建地北面 500m 为三发铅锌浮选厂及尾矿库 , 选厂现已停产 , 尾砂库现有尾砂约 40 万 m3, 主要污染情况为固体废物污染和尾矿库永久性占地对周围生态 、 植被的破坏 , 尾矿库占地 7 万 m2, 尾矿库堆积范围 内 , 主要为荒山和少量旱地 , 旱地主要种植玉米 、 红薯等杂粮 , 荒山主要生长小灌木 、 杂草等 。 尾矿的堆积造成了库区范围内植被数量及可耕种旱地的减少 。尾矿库设计有效库容为 83.71 万 m3, 现有实际堆存面积为 70817.8m2, 约 60 万 m3。铅锌浮选尾矿渣 其 主要成分为 SiO 2、 Al2O3、 F 及浮选药剂和未选净的铅 、 锌 、 镉等重金属 。 铅锌浮选尾渣主要成分及浸出试验结果如下 : 表 3 浮选尾渣成分分析结果 ( 单位 : mg/Kg, pH除外 ) 固体废弃物名称 监测项目 监测值 锌 10023.72 镉 153.96251 总砷 0.9912 铅 375.45243 总汞 1.2308 铅锌浮选 尾渣 铜 8.724 表 4 浮选尾渣浸出试验监测结果 ( 单位 : mg/L, pH除外 ) 固体废弃物名称 监测项目 监测值 超标倍数 GB 5085.3-2007 标准限值 锌 0.021 0 100 镉 0.001 0 1 总砷 0.0005 0 5 铅 0.023 0 5 总汞 0.0033 0 0.1 铜 0.05 0 100 铅锌浮选 尾渣 镍 0.01 0 5 14 由浮选尾渣浸出试验监测结果可看出 , 与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 比较 , 各监测项目浓度均低于标准要求 , 说明 铅锌 浮选 尾矿 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 15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 地形 、 地貌 、 地质 、 气候 、 气象 、 水文 、 植被 、 生物多样性等 ): 1、 地形地貌 本尾矿库库区为一近于北东向发育的天然侵蚀 、 溶蚀沟谷之缓坡带 , 向北东倾斜 。 缓坡最低处高程为 346m。 库区山顶高程一般 391.0m 417.0m, 相对高差45 71m。 缓坡 坡低高程 346.0 370.0m, 全长约 400m, 平均纵坡降 6%左右 ,沟谷两侧均为连绵低山 , 山势平缓 , 为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 , 厚度不大 , 一般0.2 0.5m, 坡上植被不发育 , 多长满野草 , 局部基岩裸露 。 北东向谷底地势平坦 , 为大片稻田 。 尾矿库主坝坝址为不对称的 “U”型沟谷 , 谷底宽约 25m。 左岸山体浑厚 ,山顶浑圆 , 山顶高程 391.1m, 边坡坡度 100 300 ; 右岸山体浑厚 , 山顶平坦 ,呈长条形 , 山顶高程 400.5m, 边坡 300 450 。 2、 气象水文 本区属亚热带温暖潮湿的山区气候 , 四季分明 , 雨量充沛 , 年平均 降雨量1373.19mm, 其中 4 9月雨量较集中 ; 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 1818.7mm( 1980年 ),最小年降雨量为 1026.3mm( 1996年 ); 日最大降雨量 153.4mm( 1980年 8月 4日 ),任意 24h最大降雨量 178.3mm, 小时最大降雨强度 80.3mm。 历年平均蒸发量1141.73mm, 年平均气温 170C左右 , 极端最高气温 39.30C, 极端最低气温 -15.50C,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 5.35m3/s, 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 6.9 m3/s。 库区为天然侵蚀 、 溶蚀沟谷地段 , 地表水系不发育 , 库区 范围内冲沟较发育 ,仅大雨或暴雨期间有暂时的地表水迳流 , 流量随降雨强度和历时长短而相应变化 ,勘察期间无地表水流 。 16 3、 工程地质条件 1 地层岩性 库区地层较单一 , 岩性简单 , 主要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的碳酸盐类岩石 , 在冲沟中及斜坡地表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层 。 地层自上至下叙述如下 : ( 1) 第四系残坡积层 ( Q4el+dl) 主要分布于库区缓坡地带 、 沟谷及其两侧 , 部分被开垦为水田 。 上部为耕作层 , 其下为残坡积的褐红色 红色粘土 , 可塑状 , 隔水性好 , 含强风化白云岩残块碎石 , 松散 中密 , 稍湿 , 无光泽 , 无摇振反应 , 干强度中等 , 韧性中等 。地势较低的部分水田因常年积水 , 呈沼泽状 , 浅部耕作层呈淤泥状 。 该层厚度较小 , 厚 0-5.7m, 与下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 ( 2) 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 ( 2-3ls) 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白云岩 , 灰白色 浅灰色 , 粗粒结构 , 厚层状构造 。近地表为强风化层 , 灰黄色 、 灰红色 、 灰白色 , 节理裂隙发育 , 碎裂 散体结构 ,RQD指标为 0, 厚 3.5-6.1m, 厚度变化较大 。 中风化层呈灰白色 , 厚层状 , 致密 、坚硬 、 性脆 , 较完整 , 局部裂隙面见铁质渲染及方解石脉充填 , RQD指标一般 ,属硬质岩石 类 。 2.地质构造 库区内岩层产状为缓 倾斜 , 向库外偏主坝左岸倾斜 , 岩层走向 1450 1550,倾向 550 650左右 , 倾角 150 200 左右 , 为单斜构造 。 库区未发现断裂构造 , 岩体风化 、 溶蚀节理裂隙很发育 , 被切割成碎裂状 、碎块状 , 节理间距小于 0.3m, 杂乱分布 ; 库区地表浅部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密集 ,风化层厚 3.5 6.1m。 优势裂隙为走向南南东的陡倾角裂隙 , 在有利于地下水活动的地带沿裂隙溶蚀明显 , 呈现溶沟 、 溶槽等地貌形态 。 节理裂隙一般呈楔形 ,上宽下窄 , 延伸不长 , 一般 0 3.0m, 节理面粗糙 , 为泥质岩屑充填 、 半充填或 17 未充填 。 库区内主要发育南南东 向构造裂隙 , 裂隙面一组倾向东 , 倾向 750-800, 倾角 700 左右 , 裂隙沿走向延伸长约 1-2m、 沿倾向延伸长 0.5-1.0m, 裂面较粗糙 ,沿裂隙多具有溶蚀或方解石薄膜粘附与泥质充填 , 裂隙开口宽度 0.5-2mm, 近地表其透水性较好 , 愈往深部其透水性变差 , 线裂隙率 5-10 条 /m。 另一组倾向近西 , 倾向 2600 左右 , 倾角 800 900, 沿裂隙溶蚀较弱该组裂隙延伸一般较短 ,裂面平直 , 裂隙开口宽 1-2mm, 有泥质充填 , 透水性较差 , 线裂隙率 2-3 条 /m。为构造裂隙 , 该组裂隙不太发育 , 间距 0.3 0.5m, 裂隙呈闭合状 。 3 地震效应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01), 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 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 6 度 , 可不作抗震设防 。 4 不良地质作用 库区地形地貌简单 , 边坡为岩质边坡 , 为稳定的自然状态 。 库区内及附近无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 、 地面沉降 、 地裂缝及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 , 在其东南面发育一条非活动性的逆掩断层 。 库区基岩受地质应力及强烈风化作用的影响 ,节理裂隙发育 。 岩石为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 ( 白云岩 ), 根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露来看 ,库区内不存在比较明显的 溶洞和落水洞 , 但裸露基岩局部见小型溶沟 、 溶蚀裂隙及溶孔等溶蚀现象 。 5.水文地质条件 ( 1) 地表水 库区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 , 库区上游汇水面积约 0.195Km2, 其地表水系不发育 , 库区范围内冲沟较发育 , 仅大雨或暴雨期间有暂时的地表水迳流 , 流量 18 随降雨强度和历时长短而相应变化 , 勘察期间无地表水流 。 库区北面约 2.5Km处有花垣河通过 , 该河为中型河流 , 多年平均流量达 71.5m3/s。 ( 2) 地下水类型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白云岩岩溶裂隙水 , 局部含松散岩类孔隙水 。 岩溶裂隙水 整个库区均有分布 , 含水岩层为寒 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 ( 2-3ls) 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 , 岩石一般裸露地表 , 岩层产状倾向 600左右 , 倾角 150 200 左右 ,厚度 200m, 为单斜构造 , 强至中风化 。 地表岩石中发育有溶蚀裂隙 、 溶孔 , 溶孔一般沿风化裂隙和层面发育 , 地表雨水沿风化裂隙或溶孔渗入地下 。 场区基岩裂隙水不具统一地下水面 , 地下水分布受地形 、 裂隙通道 、 补给源和水文季节的控制 , 钻孔揭露地下水位埋深为 3.5m 29.5m。 根据区域资料本岩性层为弱 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 。 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 , 岩性为粘土 , 局部含风化残余岩块 、 碎石 , 浅部 富含植物根系 , 主要分布于地势平缓低洼地带 , 地表无泉水出露 , 一般透水 , 透水性弱至中等 , 局部含弱孔隙水 。 ( 3) 地下水补给 、 径流 、 排泄条件 补给条件 库区处于地下水补给区 , 上游无地表水体 ,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补给方式以沿耕植土或强风化白云岩的风化裂隙入渗补给 , 补给强度小 , 大气降水大部分随地表坡面形成面汇集沟谷补给地下水 。 径流特征 库区地下水主要沿强风化与中风化白云岩接触界面或溶蚀裂隙自山顶向沟谷槽方向径流 , 总体由西南往北东方向径流 , 坡降大 , 流速较快 , 地下水径流一 19 般以节理 、 风化裂隙和溶孔渗流型为主 。 排泄条件 库区处于地下水补给区 , 地下水排泄方式一般以节理 、 风化裂隙和溶孔渗流集中 , 向低处排泄 , 排泄条件好 。 ( 4) 岩溶发育特征 由于库区岩层产状缓倾斜 , 且以厚层结晶白云岩为主 , 岩溶不发育 , 未见大的溶洞及落水洞 , 但地表基岩中见有溶沟 、 溶蚀裂隙等岩溶形态 , 溶孔一般沿风化裂隙和层面发育 , 其特征如下 : 溶沟 库区范围内分布较广泛 , 从坡顶到坡脚可见到 。 溶沟多表现为沟脊相间的沟槽形态 , 一般发育于厚层结晶白云岩中 , 裸露于地表 , 为顺坡向 , 由地表水长期冲蚀而形成 , 长数米 , 宽 0.05 0.10m, 沟深 0.02 0.05m, 为 雨水向沟中汇集的通道 。 构造裂隙对溶沟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库区溶沟多沿南南东向裂隙发育 。 溶蚀裂隙 库区溶蚀裂隙主要系可溶岩表层的节理裂隙经较轻微的溶蚀改造而形成的一种规模较小的缝隙 , 发育深度一般在 1-2m之间 , 局部可达 5m左右 。 裂面常呈舒缓波状 , 部分裂面略呈锯齿状或平直状 。 库区溶蚀裂隙 ( 溶孔 ) 在地层中发育一般 , 尾矿库周边坡上的岩石中见有少量裂隙溶蚀孔洞 , 溶蚀孔洞长 0.100.30m, 高 0.01 0.10m左右 , 沿倾斜方向延伸 0.50 1.00m, 溶蚀裂隙多为地表水向地下深部入渗的通道 。 另外局部沿岩 石层面也有溶蚀裂隙现象产生 , 该类溶蚀裂隙空间较小 , 延伸长度不大 , 愈往深部其溶蚀规模和程度逐渐减弱 。 综上所述 , 区内属较弱岩溶区 , 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为区内含弱 中等裂隙 、 溶孔水层 , 第四系为含较弱孔隙水层 。 库区地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地 20 段 , 地表水经溶蚀裂隙 、 溶孔入渗 , 经节理裂隙排泄 。 库区汇水面积为 0.195km2,高于当地相对侵蚀基准面 , 沟谷中除季节性泉水外无其它地表水体 。 场地地下水受地形 、 裂隙通道 、 补给源和水文季节水的控制 , 地下水分水岭与地表水的分水岭基本相一致 , 不具统一的地下水面 , 地下水自西向东 , 自山脊 向北 、 向南流动 。不良水文地质问题为溶蚀裂隙 、 溶孔问题 , 库区建设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小至中等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 水质类型为 HCO3-Ca2+型水 。 ( 5) 地下水水质及侵蚀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 ZK4、 ZK12中采取 2件地下水试样进行了地下水水质分析 ,根据湖南省核工业中心实验室提供的 水质分析报告 的试验结果 , 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0021-2001) 的有关水质评价标准 : 水质类型为 HCO3- Ca2+型水 ,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 21 社 会环境简况 ( 社会经济结构 、 教育 、 文化 、 文物保护等 ): 花垣县总人口 26.68 万 , 共有 21 个乡镇 ,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 86% ,是国家重点扶持的 “ 贫困县 ” , 经济 、 文化 、 教育等方面比较落后 。 该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锰 、 铅锌 、 钒 、 磷 、 滑石 、 石煤等 。 其中锰矿蕴藏量达二千三百万吨 , 位居全省第一 , 全国第二 。 铅锌矿蕴藏量一千一百多万吨 ,居全省第一位 。 全县耕地面积一百六十六万多亩 , 山下平川种植稻谷 、 包谷等粮食作物 ; 山上坡地种植花生 、 辣子 、 草烟 、 猕猴桃等经济作物 。 还有猪 、 牛 、 羊 、麻鸭等养殖业也较发达 群沣选矿厂尾矿库堆积范 围内 , 主要为荒山和少量旱地 。 旱地主要种植玉米 、红薯等杂粮 , 荒山主要生长小灌木 、 杂草等 。 尾矿库内无村民居住 。 尾矿库北北东方向大冲村一带为居民集居地 ( 60多户 、 200多人 ), 离库区最近水平直距 350m左右 。 区内村民以苗族为主 , 中 老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 少数从事商业及采矿业 , 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 。 农产品主要有水稻 、 玉米 、 红薯等 , 粮食基本自给 ,无经济作物 , 矿业为本区经济的主要产业 。 22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 环境空气 、 地表水 、地下水 、 声环境 、 土壤环境 、 生态环境等 ): 根据项目的性质 , 其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问题为大气环境污染 、 水环境污染 、 噪声污染 、 土壤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 故对区域内环境空气 、 地表水 、地下水 、 声环境 、 土壤环境 、 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 。 本环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 地表水环境质量 、 噪声环境质量委托花垣县环境监测站于 2013 年 10 月 22日 10 月 24 日监测 ;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及地下水环境质量委托湘西自治州环境监测站于 2013 年 10 月 20 日监测 , 具体情况如下 。 一 、 环境空气现状 : 1、 监测因子 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 结合区域环境特点 , 本环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为 :SO2、 NO2 和 TSP。 2、 监测点位的布设 本次监测设 3 个监测点 , 分别为 1#三立原酸浸渣库 、 2#项目拟建地 、 3#县福利院 (运输路线敏感点 )。 3、 监测时间和频次 本次监测采样时间为 2013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4 日 , 连续采样 3 天 。 SO2、NO2 和 PM10 均监测日均值 。 4、 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 二级标准进行评价 。 表 5 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 日均值 ) 单位 : mg/m3 监测因子 SO2 NO2 PM10 评价 标准 0.15 0.12 0.15 23 5、 监测结果 根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 : 3 个监测点位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 区域空气质量较好 。 表 6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 日均值 ) 单位 : mg/m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