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XX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XX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XX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XX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登记编号:EHP2014-013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二一四年三月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2前言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垃圾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以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还可能引起堆放或简易填埋场所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此外也有一部分建筑垃圾混在生活垃圾中被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由于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相差很大,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会造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性质发生改变,有可能使渗滤液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不达标;不可避免的加剧填埋场表面沉降的非均匀性,大大加剧填埋场封场后其场地恢复再利用的难度,降低场地复原再利用的经济效益,所以针对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建设专门建筑垃圾填埋场队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无论从环境保护方面,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逐步西移,西部资源富集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康巴什新区作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开发区,其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工程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为了彻底治理建筑垃圾乱倒、偷倒行为,维护新区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局拟在康巴什新区东14km处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康巴什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局委托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勘查、调研、咨询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审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1总则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1)在对项目工程特征、环境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论证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填埋工艺过程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政策。(2)通过调查了解项目区及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对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3)通过对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项目区污染源情况及排污环节对环境影响破坏的方式、程度,分析项目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是否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4)针对可研设计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并明确提出技术上可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经济和布局上合理的最佳污染防治方案和生态环境减缓、恢复、补偿措施,提出必须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使拟建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5)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角度,明确项目的可行性,为决策部门、设计部门及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科学依据。1.1.2评价的指导思想根据我国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结合项目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要求,评价遵循的指导思想如下:(1)严格执行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坚持可持续发展,严防项目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3)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尽可能避免或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预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完善项目大气、水、噪声以及生态破坏对保护区的影响防治措施。1.1.3评价重点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本次评价的重点是依据项目的方案设计,分析项目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2成后的主要污染源,提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重点论述本次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影响及项目封场后的环保措施。1.2编制依据1.2.1项目文件(1)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方案设计(鄂尔多斯市天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委托书及委托方提供的工程技术参数。1.2.2法律法规1.2.2.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05年4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发布实施;(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0)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令,2009年3月1日起施行;(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12)产业结构和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2011第9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3的决定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21 号令公布);(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1.2.2.2地方性法规、规定及规划(1)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修正),内蒙古环境保护局,2002年3月21日;(2)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11年3月;(3)鄂尔多斯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9月;(4)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2.2.3采用的规范和环评技术导则(1)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国家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年12月;(7)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1998年2月。1.3评价标准根据鄂尔多斯市环保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标准的批复,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以下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4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1.4.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以上各类标准摘录见表1.3-1至表1.3-8。表1.31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的标准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二级标准SO2 1小时平均 0.50 mg/m3日平均 0.15年平均 0.06TSP 日平均 0.30年平均 0.20NO2 1小时平均 0.24日平均 0.12年平均 0.08表1.32 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目 标准值 项目 标准值pH 6.58.5 色度 15总硬度 450 挥发酚 0.002高锰酸盐指数 3.0 氰化物 0.05氯化物 250 总砷 0.05硫酸盐 250 总汞 0.001氟化物 1.0 Cr6+ 0.05氨氮 0.2 总铅 0.05硝酸盐氮 20 总镉 0.01亚硝酸盐氮 0.02 细菌总数 100溶解性总固体 1000 大肠菌群 3.0表1.3-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目 标准值 项目 标准值PH 69 汞 0.0001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5高锰酸盐指数 5.0 六价铬 0.05挥发酚 0.05 氟化物 1.0氨氮 1.0 硫化物 0.2溶解氧 5.0 氰化物 0.2化学需氧量 20 砷 0.05五日生化需氧量 4 石油类 0.05总磷 0.2(湖库0.0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总氮 1.0 类大肠菌群类,个/L 10000表1.34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类别 昼 间dB(A) 夜 间dB(A)2 60 50表1.3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颗粒物 监控点 浓度(mg/m3)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表1.3-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序号 污染物 标准值1 PH 692 COD 5003 BOD5 3004 SS 4005 氨氮 -6 硫化物 1.07 挥发酚 2.08 总氰化物 1.0表1.3-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2类标准类别 昼 间dB(A) 夜 间dB(A)2 60 50表1.3-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 夜间70 55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6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4.1评价工作等级大气环境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运输车辆倾倒垃圾和填埋场堆料产生的TSP作为主要污染物进行等级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计算TSP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Pi(Ci/C0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见表1.4-1。表1.4-1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分级判据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 Pmax80%,且D10%5km二级 其它三级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HJ2.2-2008大气导则推荐的大气估算工具Sceen3System,按照上述排放参数,气象条件为模式中嵌入的各种气象组合条件,地形条件为简单地形。计算最大落地浓度见表1.4-2。表1.4-2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估算结果污染源 污染物 废气量m3/h 排放速率(kg/h) 估算结果Cmax(mg/m3)占标率(%)最大落地距离(m)运输车辆倾倒垃圾 TSP - 0.328 0.0837 9.70 351填埋场堆料 TSP 0.224 0.0177 1.97 210由表1.4-2计算结果知, TSP的Pmax=PTSPmax=9.70%10%,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有关规定,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环境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地下水环境的评价等级分级判定依据确定本项目的地下水评价等级。本工程收集的建筑垃圾主要是碎石块、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渗滤液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6-1996)进行浸出试验,其浸出液的pH值在69之间,且任何一种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的类工业固体废物,其渗滤液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地下水影响很小;本工程设置旱厕,生活区污水集中收集临时储存,定期运往康巴什污水处理厂,不外排,对地下水影响很小。本项目生活饮用水从乌兰希里村委会拉运,不在厂区打地下水井,另外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沟谷地形,只是挖出表层土,进行场地平整,不会破坏地下含水层,因此项目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故本项目为I类项目。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如下: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可知,库区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细砂,稍密密实,渗透系数为2.010-6cm/s,厚度平均约为10m,且分布连续、稳定,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工业场地包气带的防污性能为“中”级。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可知,本区域不属于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联系不密切地区,所以本项目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本项目矿区周围存在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井,本建设项目属于较敏感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本项目污水来源为管理区生活污水和填埋场渗滤液,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12m3/d,渗滤液产生量为53.15 m3/d,总量为53.27m3/d1000 m3/d,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为“小”。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8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项目主要是常规指标污染,污染物主要是非持久性污染物和酸碱,污染物类型为2类,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确定本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I类区分级判定指标见表1.4-3。表1.4-3类区分级判定指标表区域 划分依据 本项目情况 分级情况 判定结果库区 包气带防污性能 库区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细砂,稍密密实,渗透系数为2.010-6cm/s,厚度平均约为10m 中 三级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不属于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渗透性较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联系不密切地区 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矿区范围内无饮用水水源地、矿泉水等敏感区域,存在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井较敏感污水排放量 生活污水和渗滤液产生量较少 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污染物类型有非持久性污染物和酸碱,类型为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中等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内容可知(见表1.4-4),该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1.4-4 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评价级别 包气带防污性能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污水排放量 水质复杂程度三级 中 不易 较敏感 小 中等声环境项目处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周围1000m内无噪声敏感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基本与目前一致,增加不大,依据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相关判据,确定本项目噪声评价等级为二级。生态环境本工程工程占地面积17.99万m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周边无特殊生态敏感区以及重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9要生态敏感区,根据生态等级划分表1.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确定为三级。表1.4-5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 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所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46。 表1.4-6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1.4.2评价范围大气根据评价等级,并考虑评价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本次大气评价范围为以填埋场场区中心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具体见图1.41。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场界周围2000m 范围内的水井.噪声本工程噪声源均设置在厂区内,且拟建厂址周围1000m范围内没有噪声敏感目标,故本次噪声评价以厂界200m的区域做为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建设项目场区及场界外1km以内的区域。风险评价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确定本次风险评价范围为以厂区为中心,半径为3.0km的圆形区域,具体见图1.41。1.5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的调查及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区内的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5-1和图1.5-1。表1.51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等级表1.5.1大气环境大气保护目标值大气环境的主要保护目标是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乌兰希里乡暂住村民和商品混凝土园区生活区人员,评价范围内约有41人。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1.5.2地下水环境保护评价区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保护评价区范围内地下水的现有功能不受到损害,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为保护目标值。1.5.3噪声环境保护评价区内居民正常休息和生活所需的声环境质量,以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为目标值;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见图1.41。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 相对距离 方位 保护等级大气环境 商品混凝土园区生活区(32人) 1.65km SE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商铺、饭馆(3人) 1.00km SE乌兰希里十社张存有家(2人) 1.65km WSW乌兰希里六社龚四玉家(2人) 2.39km NE乌兰希里六社白玉小家(2人) 2.5km NE声环境 厂界200m范围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地下水 乌兰希里十社水源井 0.94km NW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张存有家水源井3口 1.5km WNW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11.5.4地表生态建设项目场区及场界外1.0km以内的自然植被为保护目标。1.6评价因子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并结合工程排污特点,确定本次评价因子如下: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TSP、PM10;预测因子:TSP、PM10。地下水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pH、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氟化物、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氯化物等。地下水评价因子:pH、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砷、汞等。噪声评价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2白玉小家龚四玉家图1.4-1 敏感保护目标图图例全年(c=25.9%)0510N 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NWNW NNW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32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地点:康巴什新区东14km处乌兰什里村十二社。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康巴什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局。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80万元。2.2建设内容及规模2.2.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特性本项目收集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康巴什新区范围内内的碎石块、砖瓦碎块、混凝土块,主要由硅、铝、铁、钙、镁、硫、钾、钠等元素组成,此外,尚有一定量的砷、汞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微量元素,遇水后有一部分浸出。本项目已经建成运营3年,在环评期间,鄂尔多斯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11月13日10:20、17:10对填埋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浸出试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浸出液分析结果一览表。表2.2-1 填埋垃圾浸出液分析结果一览表采样点及编号 分析项目 测定结果 单位:mg/L(特殊项目除外)11月13日10:20 11月13日17:10 标准值 是否超标垃圾填埋场固废 pH值 8.8 8.9 6-9 达标铜 0.01L 0.01L 0.5 达标锌 0.006L 0.006L 2.0 达标铅 0.01L 0.01L 1.0 达标镉 0.003L 0.003L 0.1 达标砷 2.2310-3 2.2310-3 0.5 达标汞 8.2710-5 8.1010-5 0.05 达标锰 0.001L 0.001L 2.0 达标总铬 0.01L 0.01L 1.5 达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6-1996)进行浸出试验,其浸出液的pH值在69 之间,且任何一种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一级标准排放浓度要求,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的类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4业固体废物,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本工程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类场。2.2.2建设规模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8.97hm2,工程总占地面积17.99hm2,填埋场库区总占地面积约168510.3m2;建成后每年排入填埋场的建筑垃圾量为10104m3(1.6m3/t);总库容299.2万m3;使用年限30年。2.2.3填埋场的建设情况在填埋场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贮存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采用分期运行方式,分为2期填埋,一期库区工程占地面积为56528.25m2,二期库区工程占地面积为111982.05m2,由推土机摊平固废,分层碾压,堆至分层设定标高后立即覆土0.3m0.5m,以实现在运行过程中使填埋场的暴露面最小。2.2.4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场内工程和场外工程两部分:场内工程包括管理区和填埋区两部分。其中管理区包括办公室、生活区等;填埋区包括围堤、渗滤液收集池、环境监测设施等。场外工程包括场外道路、场外供水、场外供电及通讯、运垃圾车等。表2.2-2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名称 建设内容 规模、规格 备注主体工程 填埋场库区 库区长约550m,宽约230m,总库容299.2万m3,使用年限30年防垃圾飞散网 下风向设置防飞散网370m,高度6.0m。 已建成填埋作业 倾倒后物料用推土机摊平,然后用压实机压实作业,填埋作业单元按100m100m0.4m的作业单元逐渐推进,按照作业工序依次填埋第二层、第三层,填埋高度达到自然地形高度土方清理 本项目表土量50万m,挖方量为46306m,其中表土量为两期表土,分别单独存放;挖方都作为填方,用于围堤、分区土堤及填埋层的覆土。一期表土场占地面积13000m2,位于厂区东侧,二期表土场占地面积27000m2,位于厂区中西部;挖方在填埋场东侧低洼处临时堆置,占地约5000m2。围堤(拦渣坝、挡为了使填埋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填埋坑,同时防止堆填的固废流失,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5洪坝)及分区土堤 根据填埋场周围地形修建围堤,平均高度15m,坝顶宽度3.0-4.0m,堤两侧均按照1:2.5放坡。分区土堤高度为5m,围堤或分区土堤均在原状地面清除表层土的基础上回填而成,对于需要回填的土石料,采用清库所出的土石料分层碾压而成,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围堤外侧坡体采用浆砌石网格护坡,内侧坡体铺设防渗层。渗滤液导排系统 沿填埋场场底每个填埋分区内铺设渗滤液导排主盲沟,盲沟中铺设导排花管,场底产生的渗滤液经碎石导流层收集流入主盲沟,然后自流至渗滤液收集中,填埋区场底与四周边坡交界设一道导排盲沟,渗滤液产生量1.94万m3/a,通过该盲沟后流入主盲沟,再流至渗滤液收集池中。封场工程 封场堆高为20m,中期表面覆土厚度不小于0.5m,表土层下覆0.2m粘土。填埋机械设备 有推土机、装载机、夯实机、自卸车等配套工程 给排水目前从乌兰希里村委会拉水作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拉往康巴什污水处理厂处理;填埋场渗滤液直接用于填埋场洒水抑尘供配电从乌兰希里十二社拉电供给洒水设施 洒水车1台供热 冬季取暖采用电暖气取暖储运工程 进场道路 场外进场道路长约880m,宽7m,水泥砼路面厂区道路 填埋作业临时道路宽为7m,长245m,采用碎石简易路面2.3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运输2.3.1总图设计该建筑垃圾填埋场位于康巴什城区东侧,在处理城市建筑垃圾过程中,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是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原则,在具体布置时,应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环境保护、劳动卫生、施工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场区的地形、地质和气象条件,按照规划垃圾产量,以近期为主,对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管线及运输线路等进行统筹安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紧凑,用地少,建设快,投资省,运行安全、经济和检修方便。2.3.2总平面布置根据总图布置原则和场区地理环境现状,场区按功能分为生活管理区、填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6埋库区及进场道路,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7.99hm2。管理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设有车库、工具间、宿舍、办公室和门房,总建筑面积为256.51m2,布置在填埋场的东南侧。场外道路由商品混凝土园区公路接入该项目场地,路面宽7.0m,长约880m。从库区西南侧围堤设计一条临时道路与场外道路相接,进入填埋库区底部,以满足填埋作业需要。场内道路按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车速20km/h,进场填埋作业的道路纵坡最大按3.2%、极限最小转弯半径按30m进行控制设计。路面宽7.0m,长约245m永久性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形式为:30cm水泥混凝土+25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级配砂砾。临时性道路路面结构采用简易路面,路面结构形式为:4cm细石屑磨耗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18cm级配碎石。平面布置详见图2.3-1。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7 图2.3-1 填埋场平面布置图二期填埋区一期填埋区一期表土场 二期表土场生活管理区进场道路场外道路 临时弃土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82.3.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劳动定员为5人,其中1人为管理人员。填埋场建成后全年运行210天。2.4给排水工程2.4.1给水系统(1)水源生活用水目前从项目西侧距离填埋场1km的乌兰希里村委会拉水解决。填埋场利用库区渗滤液收排系统收集的渗滤液进行洒水降尘。(2)用水量本项目总用水量为53.33m3/d,其中包括生活用水和未预见用水的新鲜水量为0.18 m3/d,填埋场洒水降尘复用水量53.15m3/d。用水情况见表2.4-1,本项目水平衡图见图2.4-1。(3)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用水量采用20升/秒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266.0m3。2.4.2排水系统项目总排水量为53.30 m3/d,包括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12m3/d,未预见排水量为0.03 m3/d,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拉往康巴什污水处理厂处理;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为53.15m3/d,全部用于填埋场洒水抑尘。表2.4-1 用排水明细表序号 用水项目 规模 用水标准 用水量(m3/d) 日排水量(m3/d) 备注新鲜水 复用水1 生活用水 5人 30L/人天 0.15 0.122 未预见用水 0.03 0.03 按1项的20%计3 填埋场 53.15 53.154 总计 0.18 53.15 53.30消防用水量 3h 20L/秒次 266.0m3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19图2.4-1 本项目水平衡图(m3/d)2.5电气系统垃圾处理场供电电源拟由东南侧乌兰希里十二社拉电供给。2.6采暖本项目平时住宿的只有2个看管人员,其他工人都在康巴什市区住宿,所以本项目采用电暖器供暖。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71。表2.7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垃圾处理规模 t/d 297.6 476m3/d2 垃圾填埋库容 m3 299.21043 用水量 t/a 109.54 用电量 kwh/a 3650.05 占地面积5.1 工程占地面积 m2 179932.955.2 规划用地面积 m2 189700.006 年工作天数 d 2107 服务年限 a 308 劳动定员 人 5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202.8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截止到环评现场踏勘时项目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如下:(1)一期库区填埋作业已经进行3年,填埋前已填埋场地未进行场地整理、未建设渗滤液集排设施;二期库区未实施作业,截至现场踏勘前未对库区进行场地清理和建设渗滤液集排设施;(2)库区周围未建设防止填埋物和渗滤液流失的围堤;(3)库区周围未建设截水沟与排水沟。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213工程分析3.1垃圾处理工艺3.1.1工艺流程本项目主要由收集、运输、填埋等工程组成。填埋采用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机械有推土机、碾压机、挖掘机、自卸汽车及装载机、洒水车等,工艺流程见图3.1-1。图3.1-1 工艺流程图3.1.2填埋分区本项目填埋场库区分两期建设,总占地面积168510.3m2。一期库区占地面积56528.25m2,二区库区占地面积111982.05 m2,当一期填埋区即将达到设计标高时,开始二期填埋区的建设,同时做好一期填埋区的封场工作。3.1.3填埋作业进场建筑垃圾分单元进行填埋,每天一个作业单元。填埋作业过程包括场地准备、运输、倾倒、摊铺、压实及覆土。运输车填埋作业时需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运送到指定位置,有组织倾倒,倾倒后物料用堆土机摊平,然后用压实机压实作业,填埋作业单元按100m100m的作业单元逐渐推进,当第一层全部填满压实后再按照作业工序依次填埋第二层、第三层等,当填埋到高出围堤时按14的坡度向内收坡,边坡并进行临时封场,每高出5m设3m宽环形平台,当最终填埋至封场高程后,进行统一封场。在整个填埋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场区道路的清扫及场区的洒水工作,使填埋作业正常运行,同时填埋场的各项指标应达到填埋的要求。填埋单元的作业方法以下推式斜面作业法并辅以平地覆盖法。建筑垃圾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22卸车平台倾卸后由推土机向下推,其推距控制在20m以内,并将建筑垃圾分层摊铺,铺匀后用压实机进行3-5次压实,压实度不小于0.93。在每日填埋作业结束时在作业面撒水降尘,对需要临时封场的堆体进行粘土覆盖,覆盖土厚度不小于0.30.5m。然后在形成的堆体上用碎石铺设临时石渣道路和临时作业平台,以便向前、向左或右开展新一单元的填埋作业。在雨季填埋时,填埋作业车不能进入填埋作业面时,可采用钢板铺设路面卸车;冬季为防止车辆打滑,须在道路上设置防滑条或防滑链。3.2填埋场围堤及分区土石堤填埋场四周围堤高度平均为15m,围堤坝顶宽度3.5m,分区隔离土石堤高5m,土石堤坝顶宽度3m。围堤或分区土堤均在原状地面清除表层土的基础上回填而成,对于需要回填的土石料,采用清库所出的土石料分层碾压而成,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围堤外侧坡体采用浆砌石网格护坡,围堤内侧坡体及分区土石堤两侧坡体铺设防渗层,坝顶宽度能满足防渗层在堤顶设置锚固沟的要求。3.3填埋场土方清整填埋场一期表土量为16万m3,单独堆放于一期表土场,用于一期封场覆土,一期表土场占地面积13000m2;一期工程挖方量为2102m,都作为填方,临时堆放于填埋区东侧的低洼地。二期表土量为34万m3,单独堆放于二期表土场,用于二期封场覆土,二期表土场占地27000m2;二期挖方量为24204 m,都作为填方,与一期土方量一起堆放于填埋区东侧的低洼地。土方压实后平均堆高为9.2m,占地约5000m2。3.4渗滤液导排系统及处理(1)渗滤液导排系统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贮存、处置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本工程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水平导排系统铺设在场底水平防渗保护层之上,包括导流主盲沟及导排干管、导流次盲沟及导排管。将场底中渗出的渗滤液引入导排盲沟及导排管内。沿填埋场场底每个填埋分区内铺设渗滤液导排主盲沟,盲沟中铺设导排花管,导排管坡度约为2,导排花管周围覆盖4060的碎石、1530碎石和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报告书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 231020碎石的级配的反滤结构。场底产生的渗滤液经碎石导流层收集流入主盲沟,然后自流至渗滤液收集池中。填埋区场底与四周边坡交界设一道导排盲沟,沟底宽600mm,深300mm,两侧1:1放坡与场底和边坡衔接,沟内满铺4060mm碎石,该盲沟与导排主(支)盲沟连通,边坡上的渗滤液通过该盲沟后流入主盲沟,再流至渗滤液事故池中。(2)渗滤液处理根据渗滤液产生量及蒸发量的计算,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约1.94万m3/a,在填埋场东侧设置一座收集池,起缓冲调节作用,容积为200m3。收集池渗滤液可回用于填埋场洒水降尘。收集池采用柔性结构形式,事故池中设一用一备两台50YW25323液下式排污泵用于填埋场喷淋洒水。3.5雨水收集系统3.5.1场外雨水收集根据相关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本工程防洪设计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场区排水的作用是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将降落在场地汇水面积范围以内的大气降水安全排出场外,避免雨水进入填埋区,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为使雨水顺利排出场外,在填埋场围堤外侧应有排水措施,本工程在填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