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综合安防解决方案V2.5.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仓库综合安防解决方案V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仓库综合安防解决方案V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仓库综合安防解决方案V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仓库综合安防解决方案V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仓库综合安防解决方案V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安防解决方案   第  一   背景及需求  . 7 章应用背景  . 7 1.1业务现状  . 8 1.2需求分析  . 9 1.3业务需求分析  . 9 1.3.1系统需求分析  . 9 1.3.2总体目标  . 10 1.4第  二   系统总体思路  . 12 章设计思想  . 12 2.1设计原则  . 12 2.2设计依据  . 13 2.3设计思路  . 15 2.4第  三   系统总体设计  . 16 章总体架构  . 16 3.1系统拓扑  . 16 3.1.1系统组成  . 16 3.1.2系统功能  . 17 3.2系统特点与优势  . 18 3.3高效的人员管理  . 18 3.3.1可靠的车辆管理  . 18 3.3.2严格的环境管理  . 18 3.3.3统一的管理平台  . 18 3.3.4多方位的系统联动  . 19 3.3.5便捷的功能设计  . 19 3.3.6丰富的产品支持  . 19 3.3.7灵活的系统扩展  . 19 3.3.8系统价值  . 19 3.4第  四   视频监控子系统  . 21 章 设计思路  . 21 4.1系统架构  . 22 4.2IPC+NVR 分布式存储架构  . 22 4.2.1前端设计  . 23 4.3前端结构设计  . 23 4.3.1企业适用场景设计  . 23 4.3.2前端配套设施  . 24 4.3.3IPC 功能亮点  . 25 4.3.4传输网络设计  . 28 4.4设计思路与要求  . 28 4.4.1有线 网络 规划 设计  . 29 4.4.2网络可靠性设计  . 32 4.4.3网络安全性设计  . 33 4.4.4网络管理规划  . 33 4.4.5网络安全建议  . 33 4.4.6交换机分布表  . 34 4.4.7智能技术应用  . 35 4.5异常侦测  . 36 4.5.1特征识别  . 36 4.5.2统计分析  . 36 4.5.3Smart 265 编码技术  . 36 4.5.4超级透雾技术  . 37 4.5.5系统功能  . 40 4.6基础管理功能  . 40 4.6.1基础应用功能  . 41 4.6.2高级应用功能  . 42 4.6.3系统优势  . 45 4.7全面高清  . 45 4.7.1 整体联网  . 46 4.7.2高效集成  . 46 4.7.3智能高效  . 47 4.7.4运行可靠  . 47 4.7.5灵活扩展  . 48 4.7.6简单易用  . 48 4.7.7第  五   报警子系统  . 50 章系统架构  . 50 5.1系统设计  . 51 5.2前端布点设计  . 51 5.2.1系统架构图  . 51 5.3系统特点  . 51 5.4接处警中心设计  . 52 5.4.1出入口人员管控子系统(选配)  . 53 5.5系统架构  . 53 5.5.1系统功能  . 54 5.5.2系统优势  . 55 5.5.3系统功能  . 56 5.5.4系统优势  . 57 5.5.5第  六   系统运维管理  . 59 章统一门户界面  . 59 6.1运维监控  . 60 6.2视频设备监控  . 60 6.2.1视频质量诊断  . 60 6.2.2告警中心  . 61 6.3告警阀值配置  . 61 6.3.1告警执行策略  . 61 6.3.2告警通知  . 62 6.3.3 告警统一展现  . 62 6.3.4统计报表  . 63 6.4监控点视频诊断统计  . 63 6.4.1录像情况统计  . 63 6.4.2第  七   企业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 64 章平台架构设计  . 64 7.1平台架构图  . 64 7.1.1平台组成  . 65 7.1.2平台功能模块  . 66 7.2基础应用子系统  . 66 7.2.1数据库管理  . 66 7.2.2电子地图子系统  . 66 7.2.3事件中心子系统  . 66 7.2.4运维子系统  . 67 7.2.5视频监控子系统  . 67 7.2.6报警子系统  . 67 7.2.7生产可视化子系统  . 67 7.2.8物流可视化子系统  . 68 7.2.9视频质量诊断子系统  . 68 7.2.10平台优势  . 68 7.3全面的系统集成  . 68 7.3.1丰富的联动策略  . 68 7.3.2灵活的服务架构  . 69 7.3.3多层次的可靠性保障  . 70 7.3.4强大的扩展性支持  . 70 7.3.5优良的系统兼容性  . 70 7.3.6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 70 7.3.7便捷的操作体验  . 71 7.3.8 精细的权限设定  . 71 7.3.9高效的系统运维  . 71 7.3.10 背景及需求  第  一  章本方案介绍了企业 仓库 综合安防管理系统方案,集成了视频监控子系统、入侵报警子系统系统、基于制造类企业 仓库 内人、车管理需求提供综合管理流程优化思路,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管理中对安防系统的应用需求以及提升了企业 仓库 管理的有效性,让 仓库 更安全、让 仓库 内的人员工作生活更便捷、让 仓库 整体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应用背景  1.1近年来,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人防与物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安全需求,  “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预防为主”的安全文明生产指导方针深入贯彻到工厂企业,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是工厂企业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国有企业、私有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都把安全文明生产作为管理的首要任务。工厂企业园区内影响安全生产和管理秩序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解决这些现存问题,除了建立全面科学的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之外,还必须建设满足防范功能、可靠性需 求及高效管理性需求的企业综合安防管理系统。  国家各部门也对企业的安全及信息化方面建设提出过很多标准和规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于 2010 年 4 月 15 日公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并于 2010 年 6 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 年 1 月 14 发布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并于 2011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2016 年 1 月 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 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重视安防系统建设的同时也碰到了不少问题,长期以来各安防厂家以市场为导向,专注于自身特长的单一系统产品,造成目前在技防 领域出现的众多分项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各厂家单一业务的产品规划,给用户造成后期与其它系统的接入难度高,在资源与业务整合上产生瓶颈。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系统产品,采用专有的通讯协议实现 内部的数据传递,软件架构采用封闭模型,对外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方接口等,造成了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与联动。为了满足企业对整个企业园区的日常生活管理、生产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监管的需求,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管理高效、办公舒适、生活便利的公共环境,需要对同一项目的多个弱电分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营造一个现代化智能高效的安防体系。  我 公司 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不断扩充安防产品线,已涵盖了视频监控、报警、停车场、智能一卡通、动环等安防应用系统。通过功能强大的综合管理平台,可集成各类安防系统,为管理者 提供便捷、易用的系统管理服务。 我 公司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在业内多年的安防工程项目实施经验,能够为实现企业用户建设先进实用的技防体系的目标提供最佳的综合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业务现状  1.2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是以劳动密集型、牺牲环境以及低附加值等特征的工业化标志着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作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场所 企业园区,受到了企业高度关注,并对企业园区的安全、以及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从当前的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一是系统管理效率低。  多个安防子系统相对孤立,独立运行,软硬件资源无法共享。多孤立安防子系统导致运维成本、人员培训成本增加。  2)  二是事件管理时效性差。  大量视频图像靠人工 24 小时监看,主客观因素导致 24 小时监看约等于无人监看。而且海量视频数据,人工查询费时费力。对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提醒,不能快速处理。  3)  人员控制管理能力低:  生产禁区、高危仓库等特定区域无有效限制访问,无法掌握无关人员接 近情况。无法管理访客人员流动情况,访客进入研发区等特殊区域也不能及时发现。甚至某些企业还在使用人工登记的方式来管理访客和车辆,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  需求分析  1.3业务需求分析  1.3.1企业园区的 管理略带半封闭化,周边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增大 。通过企业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园区人、车、物的安全管理,提升园区内人员工作生活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企业园区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业务需求:  1)  实现对整个企业园区(包括周界、人车出入口、公共区域、道路、厂房、办公楼、研发楼等)的人、车、物的安全防范管理。  2)  实现企业园区内人、车运行的有序可靠可管理。  3)  实现园区内各地的人员进出权限管控、工作秩序有条理可管理。  4)  员工管理科学高效,考勤、进出权限、食堂消费等智能便捷。  5)  访客管理科学高效,可 控可查可管。  6)  建立监控中心,通过监控中心大屏等形式,监控管理园区运行并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出现异常状况和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7)  对分散的车间、仓库进行远程统一管理,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检查,减少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8)  实现总部与各分厂的统一视频管理。  系统需求分析  1.3.21)  系统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2)  系统设计以增强其科技功能和提升应用价值为目标,以其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以结构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实现组 合,应集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健康的办公生活环境。   3)  系统可由若干个相关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报警 及其它特殊要求安防系统等。整个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适用的设备,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  系统可通过一套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将不同功能的安防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可实现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具有对各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可生成优化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5)  系统应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结合显示系统可为指挥调度、紧急疏散与逃生、事故现场紧急处置提供可视化导引,并与消防火灾报警系统实现系统互联,可实现综合安防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效的辅助手段。  6)  集成的通信协议,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系统具有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具有良好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提供高效、便利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适应人们舒适度的要求。  7)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等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提供长效的应急辅助机 制。  总体 目标  1.4建设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采用一套软件管理平台,对各个安防分项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统一数据库对所有分项系统前端的采集数据进行存储与分发,并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实现各系统的资源共享、业务整合与联动等。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园区安全防范功能,提高企业 仓库 运行的便捷性和有序性,加快对企业 仓库 异常事件处理的速度,提高企业园区的综合管理水平。  本方 案以海康威视企业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为核心,综合集成视频监控、报警 ,通过上层综合管理平台的统一协调实现各应用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从而 达到管理便捷性、数据直观性,实现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智能化联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   1)  一体化集成应用  考虑到综合安防各类技术防范系统联动化、集成化的需要,系统架构应考虑跨系统、跨平台互连通用,将原本独立运行、信息屏蔽的诸多应用子系统进行横向协同,实现多个系统业务的综合管理,包括智能化联动等,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应用价值。  2)  业务实用化  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以提升安保管理工作人员监控效能为立足点,面向安保管理,不断向业务实用化迈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  3)  便捷的操作体验  系统交互界面设计人性化,使系统维护更方便快捷,界面设计友好,能够让用户快速掌握操作方式,用户可通过 Web 页面、客户端 对系统进行访问与控制,方便远程管理。  4)  智能运维  系统的稳定性是实现安防目标的基础,而综合安防涉及的系统及设备较多,布点零散,系统应实现智能网管维护功能,对系统内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5)  智能化分析应用  综合安防系统应考虑融合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以实现“无人值守”、缩短操作时间等,可有效降低值班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增强综合安防的整体安保能力,真正实现向科技要效率。   系统总体思路  第  二  章设计思想  2.1贯彻习近平主席对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讲话精神,依照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方针,遵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等国家对企业安全及信息化的相关规范,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为主题,以加强企业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主线,以推进科学化管理主攻方向,强化制造业基础安防及管理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在面向中国制造 2025 的目标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设计原则  2.2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先进、集成、安全、可靠的技术,同时考虑功能需求的变化和应用技术的 快速发展,要求整个系统性能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可扩展、性价比高,以此确保系统建成为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