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机场东路(顺平路李天路)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 建设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市政市容建设服务中心 (公章) 编制日期 2014 年 3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机场东路(顺平路李天路)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 建设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市政市容建设服务中心 法人代表 岳伟晶 联系人 岳伟晶 通讯地址 顺义区府前西街9号 联系电话 69427983 传真 81497893 邮政编码 101300 建设地点 顺义区机场东路顺平路至李天路路段 立项审批 部门 无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市政设施管理 N781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0 总投资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10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近年来,随着机场东路沿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顺平路、顺平南辅路、顺平南线、西环路、南环路、龙塘路、四纬路等均已实现市政道路规划,且机场东路道路东侧住宅小区也已陆续建成,沿线非机动车辆及行人逐渐增多。因此,为解决东侧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避免安全隐患,本项目在有建设条件的路段,在道路东侧增设人行道及部分路段增设辅路。 机场东路是连接顺义城区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的主要道路,沿线还有澜西园小区、苏活小区、头二营村等居民聚集区,每天有约2万余人次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机场东路两侧现有 18 个简易公交车站,仅设置公交站牌,乘客候车时不仅没有躲避烈日、雨雪的地方,而且站在非机动车道候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机场东路公交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使在沿线就业、居住的群众乘车十分不便,且与周边高端装备制造、商务办公及国际枢纽空港形象极为不符,影响对外形象。因此为方便在沿线就业和居住的群众乘坐公交车,利用机场东路边沟建设公交港湾及站台,并安装候车亭、太阳能照明设备,提升车站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群众出行, 提升地区形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受北京市顺义区市政市容建设服务中心的委托,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3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第21号)中,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第4项为“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建设建设,故项目的建设与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相符,为鼓励类项目。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中,鼓励类“十九、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第 3 项为“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建设,为鼓励类项目,本项目的建设与北京市当前产业政策相符。 三、地理位置及周边概况 本项目拟于机场东路顺平路至李天路路段进行施工,主要进行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机场东路位于顺义区西部,为顺义区西部规划南北主要干线公路,道路设计等级为平原一级公路,北起顺平路,跨越六环路,终于李天路,道路全长 9.27 公里。道路西侧有小中河。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周边为居民、厂房、道路及绿地,评价区域内无重点保护文物古迹和珍贵动植物、风景名胜,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东侧约30米处的澜西园、东侧约25米的苏活小区、东侧约45米的三四营村、东侧约40米处的头二营村。 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主要建设内容 顺平路(K0+000)至龙塘路(K6+760)路段,在道路东侧增设2米宽绿化带+3.5米宽的人行道。 龙塘路(K6+760)至小中河(K8+310)路段,在道路东侧增设2米宽绿化带+7米宽辅路+3.5米宽人行道。 顺平路(K0+000)至李天路(K9+271)路段,道路两侧21处公 4 交车站进行公交港湾改造。 2、工程方案 (1)新建人行步道及辅路工程方案 在机场东路东侧增设人行道(或辅路及人行道),为东侧小区居民提供出行方便。其中,为了保留现状路树,在新建人行道(或辅路及人行道)和现有路面之间建设绿化带,绿化带宽度为2米。 顺平路至龙塘路段,在道路东侧增设2米宽绿化带+3.5米宽的人行道。绿化带及人行道设计横坡为 1.5%,均坡向内侧。绿化带内侧采用123549.5厘米甲1(L型)砼立缘石,绿化带外侧(或人行道内侧)采用102049.5厘米乙3型砼立缘石,人行道外侧采用8/103049.5厘米乙2型砼立缘石。绿化带缘石顶面与人行道齐平,高出现状油面15厘米。 龙塘路至小中河路段,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顺义新城第29街区 D组团四纬路等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本路段按照批复中的规划断面实施,即在道路东侧增设2m宽绿化带+7米宽辅路+3.5 米宽人行道。绿化带内、外侧均采用 123549.5 厘米甲 1(L型)砼立缘石,人行道内侧采用123049.5厘米乙1砼立缘石,人行道外侧采用8/103049.5厘米乙2砼立缘石。绿化带缘石顶面及人行道均高出油面15厘米。 其中,沿线部分路段因现状已具备行人出行条件,本工程不再增设人行道,如K2+270K3+000路段。另外,K3+000K4+580路段,为南环立交区,不考虑增设人行道。 横断面设计图见下图1。 5 图1 道路设计标准横断面图 (2)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顺平路-龙塘路(K6+760)路段,增设盖板方沟 因增设人行道占用现有边沟、对现状排水系统造成了破坏,本工程在人行道下增设盖板方沟,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恢复。 设计盖板方沟净跨2.0米,净高2.0米;盖板方沟尺寸可根据现场边沟大小进行调整;沟底高程及纵坡以现状沟为准,不做调整。 盖板方沟基础采用 C20 砼现浇,盖板采用预制 C30 钢筋砼板,墙体采用MU10砖砌筑。具体做法参见市政标准图集PT09砌体方沟通用图集。 盖板方沟出口为沿线各处横穿顺平南辅线的主涵,通过主涵将雨 6 水引入小中河。 龙塘路(K6+760)-小中河路段,增设雨水管道 K7+210-小中河路段,在道路东侧距离现有路面边缘25米处,现状有一道雨水暗沟,规模为1.8米1.5米-2.7米2.4米,且排水通畅。经与北京市顺义区市政设计所(该雨水暗沟的设计方)核实,本工程路面属于该雨水暗沟的流域范围。因此,K7+210-小中河路段可利用现状暗沟进行排水,出水排入小中河北侧的调蓄水池。 其中,龙塘路(K6+760)-K7+210路段,现状无排水设施,故考虑在K6+770-K7+210路段道路东侧距离现有路面边缘25米处新建管内径D=1000毫米的钢筋砼企口圆管,收集路面雨水后,接入K7+210-小中河路段的现状雨水暗沟内,最终排入小中河北侧的调蓄水池。 雨水检查井 雨水检查井采用MU10砖砌筑,井筒直径统一为800。盖板方沟段检查井做法参见市政标准图集 PT10砌体方沟附属构筑物通用图集,圆管段检查井做法参见国标06MS201-3排水检查井。井圈及井盖采用具有多防功能的地下设施检查井双层井盖(重型、球墨铸铁),踏步采用球墨铸铁。 雨水口及雨水口管 顺平路-龙塘路(K6+760)路段,雨水口设置于现状路面边部、绿化带内侧;龙塘路-小中河路段,雨水口设置于主路及辅路外侧边部。雨水口采用 MU10 砖砌偏沟式双篦雨水口,井圈和篦子材料为球墨铸铁,详细做法参见国标 06MS201-8雨水口。雨水口管连接雨水口及主管道,采用D=300毫米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360度砼管基。 (3)绿化工程 新建机非隔离带以绿篱(紫叶小檗和金叶女贞)相结合,运用立面 7 曲线的效果,避免了单调的直线型绿篱的形式,色调上紫叶小檗叶子由春到秋颜色逐渐变深、变艳,与金叶女贞金黄的色彩形成明暗对比,营造出春秋艳丽多彩的道路景观。 (4)公交车站改造工程 调整公交停靠站间距 针对公交停靠站间距较短的问题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正确划分各公交停靠站点位置,根据机场东路沿线村庄分布情况,结合现况道路实际地形,调整公交停靠站位置及间距,详见下表。 表1 公交车站调整一览表 序号 桩号 公交站名称 方向 停靠站形式 1 机场东路起点以北90米处 玉泉营桥东站 上行 直接在非机动车道旁设置公交站台 2 K0+725 下行 直接在非机动车道旁设置公交站台 3 K0+880 澜西园西站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4 K1+530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5 K1+705 杨家营站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6 K2+190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7 K2+330 汽车基地站 上行 直接在非机动车道旁设置公交站台 8 K4+650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9 K4+745 苏活小区站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10 K5+170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11 K5+330 三四营北站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8 12 K5+890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13 K6+030 三四营站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14 K6+630 下行 直接利用加宽渐变段末端设置公交站台 15 K6+810 头二营站 上行 直接利用加宽渐变段末端设置公交站台 16 K7+100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17 K7+290 国门商务区北站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18 K7+910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19 K8+090 国门商务区站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20 K9+010 上行 港湾式停靠站 21 K9+010 国门商务区南站 下行 港湾式停靠站 调整公交停靠站类型 本道路大部分公交停靠站利用非机动车道停靠,机非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本次设计结合现场地形,在有条件的位置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其中下行方向为绿化带+人行步道的路段采用人行步道外展,设置港湾式停靠站;下行方向主辅路隔离的路段(K6+766K8+280)采用主辅路隔离带外展,设置港湾式停靠站。这种港湾式停靠站的优点:乘客在上下公交车时不影响机动车道车辆通行,减少机非冲突,设计人性化。 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场 本道路公交车不具备通到村里的条件,居民步行到车站费时费力,骑自行车又没有存车的地方,非常不方便。本次设计在有条件的路侧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解决村民存放自行车的问题。同时在非机 9 动车停车场设置自行车地锁、监控摄像头,保障自行车停放的安全。 公交停靠站设计 a.玉泉营桥东公交停靠站 现况玉泉营桥东站上行公交车停靠站位于机场东路K0+000处,距离路口 30 米。本次设计将玉泉营桥东站上行公交车停靠站位置调整至机场东路起点以北 90 米处。无条件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本设计维持原有停靠站形式,直接在路侧设置停靠站台。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 b.澜西园西公交停靠站 现况澜西园西站上行公交车停靠站位于机场东路K0+900处,距离路口 30 米。本次设计将澜西园西站上行公交车停靠站位置调整至机场东路K0+880处。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 1-4.0*1.2 米盖板涵,长55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澜西园西站下行公交车停靠站位于机场东路K0+730处,距离路口 50 米,道路外侧为澜西园小区围栏,无条件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本设计维持原有停靠站形式,直接在绿化带上设置停靠站台。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8米。 c.杨家营公交停靠站 杨家营站上行公交停靠站位于机场东路K1+705处,距离路口35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路肩,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55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10 杨家营站下行公交车停靠站位于机场东路K1+530处,距离路口30 米,道路东侧为绿化带和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人行步道相应向外侧加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本次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于机场东路K1+505K1+555西侧,位于人行步道外侧,非机动车停车场长度为 50 米,宽度为 2.5 米,新建太阳能监控设备一套。 d.汽车基地公交停靠站 汽车基地上行公交站位于机场东路 K2+330 处,距离路口约 60米。无条件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本设计维持原有停靠站形式,直接在路侧设置停靠站台。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 现况汽车基地下行公交站位于机场东路K2+160处,距离路口约90米。本次设计汽车基地下行公交站位于机场东路K2+190处,距离路口约 60 米。道路东侧为绿化带和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人行步道相应向外拓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e.苏活小区公交停靠站 苏活小区上行公交车停靠站位置调整至机场东路K4+745处。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本次设计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55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宽度为3.0米。 苏活小区下行公交站位于机场东路 K4+650 处,距离路口约 70 11 米。道路东侧为绿化带和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人行步道相应向外加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 25 米,宽度为 2.0 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 15 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f.三四营北公交停靠站 三四营北上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5+330处,距离路口约 70 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本次设计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 1-4.0*1.2 米盖板涵,长55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三四营北下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5+170处,距离路口约 70 米。道路东侧为绿化带和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人行步道相应向外加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g.三四营公交停靠站 三四营上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6+030处,距离路口约 70 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本次设计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55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 25 米,宽度为 2.0 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三四营下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5+890处,距离路口约 70 米。道路东侧为绿化带和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人行步道相应向外加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 12 站宽度为3.0米。 三四营现有居民约228户,约667人。本次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于机场东路K5+868K5+918东侧,非机动车停车场长度为50米,宽度为2.5米,安新建太阳能监控设备一套。 h.头二营公交停靠站 头二营上行公交站位于机场东路K6+810处,距离路口约60米。直接利用加宽渐变段末端设置公交车停靠站。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 米,宽度为 2.0 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为减少占地采用 M7.5浆砌片石挡墙收缩坡脚。 头二营下行公交站位于机场东路K6+630处,距离路口约70米。直接利用加宽渐变段末端设置公交车停靠站。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25米,宽度为2.0米。 i.国门商务区北公交停靠站 国门商务区北上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7+290处,距离路口约 80 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本次设计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80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50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国门商务区北下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7+100处,距离路口约70米。道路东侧为2.0 米宽绿化带+7.0米宽辅路+3.5 米宽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辅路和人行步道相应向外加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 80 米,宽度为 2.0 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j.国门商务区公交停靠站 国门商务区上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8+090处,距离 13 路口约 70 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80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 50 米,宽度为 2.0 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国门商务区下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7+910处,距离路口约70米。道路东侧为.0米宽绿化带+7.0米宽辅路+3.5米宽人行步道,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辅路和人行步道相应向外加宽。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 50 米,宽度为 2.0 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式停靠站宽度为3.0米。 k.国门商务区南公交停靠站 国门商务区南上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9+010处,距离路口约 70 米。道路西侧为土质边沟,有条件向外加宽。本次设计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80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50米,宽度为2.0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国门商务区南下行公交停靠站位置位于机场东路K9+010处,距离路口约 70 米。道路东侧为土质路肩,有条件向外加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保证排水通畅,设置1-4.0*1.2米盖板涵,长80米。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为 50 米,宽度为 2.0 米,公交港湾两侧渐变段长度为15米,港湾停靠站宽度为3.0米。 公交站台 面层:61020cm防滑步道砖 2cm 1:3水泥砂浆卧层 基层:15 cm二灰稳定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7MPa) 公交站台高出路面15cm,公交站台外侧采用123549.5cm路 14 缘石。 港湾停靠站 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8 cm ATB-25(掺4抗车辙剂) 改性乳化沥青透层 基层:16cm二灰稳定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16cm二灰稳定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16cm二灰稳定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 底基层:20cm 掺 5%水泥处理路基(处理后弯沉不大于 230(0.01mm) 厚度: 61cm 港湾停靠站与路面同高,外侧采用123549.5cm路缘石。 候车亭 候车亭为钢结构候车亭,面宽 12m 共四跨,雨篷进深 2 米,以钢柱支撑顶蓬板。顶蓬蓬缘至站台地面高度不低于2.6米。候车亭座椅采用不锈钢座椅,站台两端设有广告牌。 非机动车停车场 非机动车停车场结构: 面层:6cm1020透水防滑步道砖 2cm干拌1:3砂浆 基层:15cm二灰稳定碎石 非机动车停车场周围设置不锈钢栏杆,围栏高度为 1.1m。不锈钢栏杆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J003室外工程:B 台阶、栏杆中金属栏杆条款第B11页图示。在非机动车停车场内设置自行车地 15 锁,地锁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为防止村民非机动车丢失,便于停车场管理,在停车场外侧设置太阳能监控设施,视频存放于本地硬盘中,要求至少能保证单路图像保存一个月以上,太阳能供电系统须满足连续5日阴雨情况下设备正常运行。 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提供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交通标志设计,应主要以完全不熟悉本路段的司机为对象,其主要作用是在为驾驶员提供适时、准确的诱导的同时通过禁令、警告、指示等标志保证必要的行车安全。交通标线是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等,其作用是用以引导、管制和渠化交通。标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标志配合使用。标线应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并与标志相配合,诱导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合适的车道,加强行驶纪律和秩序,减少事故。标线应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并应做到车道分界清晰,线形清楚,轮廓分明。 本路布设以下标志、标线: 公交港湾停靠站前应设置公交港湾标志; 在路段中的人行横道两端设置人行横道标志; 人行横道线及预告标识; 在普通路段有行人过街需求的地方设置相应的人行横道线与预告标识,其中第一组菱形预告标识距人行横道线 50 米,第二组距前一组15米;公交港湾停靠标线及非机动车导流线。 五、施工条件 1、道路 本项目作业地点位于顺义区机场东路顺平路李天路段,交通便 16 利,运输条件良好。 2、水、电条件 本项目作业地点位于顺义区机场东路顺平路李天路段,水、电等外部配套条件良好,可满足项目施工需求。 3、物资供应 本项目施工所需的管线、混凝土等原材料从市场直接采购,供应充足。 九、项目投资及实施进度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5755.76万元。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拟投入 87 万元作为环保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5,主要为工程施工临时噪声治理(临时声屏障安装等)、施工污水治理(地下水防渗工作等)、扬尘治理(洒水抑尘、设置围挡等)及固体废物收集清运费用。 本项目工程计划工期为: 2014 年 5 月正式开工建设,至 2014年10月底项目竣工验收,达到使用条件,施工期约为6个月。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无。 1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区中心距北京市区30公里,地处东经11628至11658,北纬4000至4018。东邻平谷,北连怀柔、密云,西接昌平、朝阳区,南接通州区、河北三河市。区境东西最大距离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30公里,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 仁和镇是顺义新城的交通枢纽,地处临空经济功能核心区、顺义新城核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核心区,与首都国际机场零距离对接,地铁M15号线、机场高速、六环路、顺平快速路、顺通快速路穿境而过。 李桥镇位于顺义区南端,距北京市区 20 公里,镇域总面积 75平方公里。东依潮白河,西临首都国际机场,南接通州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顺通路、机场东路、六环高速路以及京承铁路等极大的方便了李桥镇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机场东路位于顺义区西部,为顺义区西部规划南北主要干线公路,道路设计等级为平原一级公路,北起顺平路,跨越六环路,终于李天路,道路全长9.27公里。道路西侧有小中河,东侧有七分干渠。本项目拟于机场东路顺平路至李天路路段进行施工。 二、地形地貌 顺义区处于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平原北缘,属潮白河冲积扇下段。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最高点海拔637米,平均海拔35米。 18 顺义境域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坐落在潮白河中上游的冲积扇上。平原区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缓慢下降,海拔在2545米间变化,坡度平缓,约为0.6。顺义区内平原占总面积的 92.9%,山区仅有 72.8 平方公里,主要是北部茶棚、唐洞一带的山区和东部呈带状分布的20里长山区。 顺义区地貌是由西北山地和东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在古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外营力长期影响和作用下,决定了顺义区地貌的基本轮廓,其特征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有四个山峰的高度接近或超过2000米。平原海拔一般不超过100米,绝大部分为30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区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2295米,这为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地貌基础。 按地貌形态分类,又可把顺义区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等类型。顺义区这些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决定着顺义区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和物质的迁移,为农业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地貌条件。 三、气候气象 顺义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 四、水文特征 (1)地表水 顺义境内河流分属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 3 个水系,河道总长232公里,径流总量1.7亿立方米。全区天然地表水总量约为12.6 19 亿立方米。地表水可用量年平均为43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年平均可开采量约为 4 亿立方米,为北京市区每年提供生活用水 2 亿立方米。潮白河是北京地区东部第一大河,纵贯顺义南北,汇流面积达 446 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 45%。地下水位较高,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 境内的小中河和温榆河属北运河水系,潮白河属潮白河水系,金鸡河属蓟运河水系。小中河发源于怀柔区,是一条排水、灌溉两用河,设计流量为58m3/s,一般年份平均水流量约0.4m3/s。城北减河以北为上游,长20.6公里,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城北减河至李桥镇小葛渠村为下游,长17公里,流域面积91.7平方公里。潮白河是顺义区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在顺义区北部入境,境内流长3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为446平方公里。 (2)地下水 顺义区地下水资源年平均可开采量约为 4 亿立方米,地下水含水层平均厚度2535米,地下水位1.52.5米,水质优良。北京水源八厂建在境内,每年向市区、机场等地区供应优质饮用水 2 亿立方米。 顺义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 3.39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总排泄量为 3.65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情况下,总排泄量比实际总补给量多0.26亿立方米。据有关资料表明,自1980年以来,顺义区地下水储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1年累计亏损5.49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56米。 该区地下水是松散岩层孔隙水,砂卵石、砂砾石、砂含水组,富水性分区(降深 5 米时单井每天的出水量为 5000 立方米)。第四系浅部含水层为多层砂砾石夹少数砂层,深部含水层为砂砾石层。 20 地下水为承压水类型,化学组成是重碳酸盐,钙镁水。地下水水质无腐蚀性,地下水流向为自北向南。地下水的补给来自上游地区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及农灌水的回渗。 五、地震地质 顺义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附近无断裂带。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离该地区相距约18公里。 顺义区的地质属新生界第四系。表层岩性为黄土粘质砂土,底层地层为寒武系。项目所在地主要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 (1)表层人工堆积的填土层,厚度12米; (2)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粉细砂层,厚度10.113.9米; (3)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层,厚度5.98.2米; (4)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细中砂层,厚度4.36.0米; (5)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细中砂层、卵石层,厚度5.18.4米。 六、土壤植被 顺义区已完成林木覆盖面积33.8万亩,其中:防护林 16.07万亩,特种用途林1.32万亩,经济林7.63万亩,用材林0.22万亩,薪炭林0.01万亩,村镇四旁占地7.79万亩,灌木林地0.81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28.4%。山前地区由于距山较远,土壤颗粒较细,区内以壤性土为主,含腐殖质较多,适于耕作。 顺义地区自古以农为本,区域内基本无天然植被,现有植被均是人工栽培,主要为农作物,陆生草本植物是小麦、玉米等。所以夏季地表植被茂盛,冬季则地表黄土裸露。 陆生木本植物在整个植被中所占比例很小,其中又以乔木为主,灌木发育很差。乔木主要是杨、柳、槐树种;果木有梨、桃等;夹 21 道树主要是杨和柳;庭院树以榆、槐为主体。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顺义区社会环境简况 1、区域面积与人口 顺义区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424个行政村,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5.3万人,户籍人口59.4万人。 2、区域经济概况 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590 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4:43.5:54.1变化为2.3:44.2:53.5。 2012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实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0亿元、25.5亿元和20.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2.9%和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 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 10.4 亿元,比上年下降2.5%,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为18.9亿元和16.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17.8%和 8.3%。全区完成税收 36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6.6%。其中,国税 24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地税 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4.3%。 3、农业发展 201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3.7%。 22 其中农业产值26.2亿元,比上年下降3.2%,林业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倍。牧业产值31.7亿元,比上年下降4.8%,渔业产值2 亿元,比上年增长 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8%。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2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粮食播种面积52.4万亩,比上年减少2万亩;粮食产量20.9万吨,比上年下降1.9%。 2012年全区共有观光园58个,比上年减少11个,观光园总收入 14215.9 万元,比上年增长 6.3%。休闲观光园生产高峰期本地从业人员2510人,比上年下降8%,全年接待观光人次77.1万人,比上年减少11.1万人,下降12.3%。全年民俗旅游经营户39户,接待人次2.2万人,比上年下降 3.3%,总收入75万元,比上年下降 0.1%。 4、社会事业 (1)教育 2012 年末,全区普通中学38 个,招生 9715 人,在校生 29065人,毕业生9310人;小学39个,招生6890人,在校生35858人,毕业生5224人;幼儿园59个,招生5915人,在校生15199人,毕业生3469人。各类职业中学7个,招生746人,在校生2307人,毕业生73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31人,在校生261人,毕业生23人。 (2)科学技术 2012年末,全区年末高新技术企业95个,专利申请量995件,专利授权量777件,技术合同交易额2.9亿元。科研机构2家,科研人员96人。 (3)文化 2012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站 26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 23 69万册,比上年增加12万册。电影放映单位445个,其中农村放映单位443个。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年末业余文艺协会8个,业余文艺演出队375个。 (4)卫生 2012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 361 个,其中医院及卫生院 168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 3202 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 5863 人,比上年末增加9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81人,比上年增加47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中西医师2.6人、拥有医院及卫生院床位数3.4张。 (5)体育 全区共有体育场馆11个。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健身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再创佳绩,第 13 届市运会获得 59 枚金牌。成功举办了全国柔道锦标赛、超级联盟汽车大奖赛顺义街道赛、第二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等大型赛事活动。 (6)文物保护 顺义区文物古迹众多,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主要集中分布在牛栏山镇、李桥镇、后沙峪镇以及潮白河沿岸村庄等,曾出土有陶井、汉瓦、青铜剑、五铢钱等汉代器物。 二、仁和镇概况 1、镇域简介 仁和镇是顺义新城的交通枢纽,地处临空经济功能核心区、顺义新城核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核心区,与首都国际机场零距离对接,地铁 M15 号线、机场高速、六环路、顺平快速路、顺通快速路穿境而过。镇域面积 54 平方公里,辖 23 个行政村、1个社区,16个村完成整建制拆迁,户籍人口5.3万人,流动人口2.5万人,城 24 市化率超过80%。2012年全镇完成GDP58.4亿元,实现属地税收19.11亿元,财政收入3.77亿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15194元。独特的区位优势、卓越的发展环境,使仁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位列全区乡镇前列,多次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全国环境优美镇”、“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全国十佳魅力村镇”、“北京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仁和镇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是财富增值的一方沃土。镇党委紧紧抓住奥运经济、临空经济、新城建设等一系列叠加机遇,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的战略目标,着力发展以汽车制造、高端商业、酒店宾馆、金融证券、总部经济等为主导的战略行业,推动了仁和镇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2、基础设施建设 仁和文体广场于2011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3.55万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建有笼式足球、塑胶篮球、乒乓球长廊、集体舞池、象棋场地等,它的前身是一处违法建材城,现在是北京市最大的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体广场。 仁和镇是位于顺义城区中心。顺义区的公路总里程达到2501公里,其中国道1条,市道11条,县道36条,路网密度达到2.44公里/平方公里,已形成“六横”、“十二纵”、“三放射”、“六高速”为骨架、“棋盘+放射+环线”的路网格局。区内机场高速、京承高速、机场北线高速、六环路、京密路、顺平路等主要公路干线四通八达。 仁和镇作为顺义中心城镇,坐落在美丽的潮白河畔,绿化覆盖率达到43.33%,园林绿地面积共582.67公顷,构建起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 25 三、李桥镇概况 1、区域面积与人口 李桥镇镇域总面积7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非农业人口1万人,户籍户数16082户,流动人口3.5万,下辖31个行政村,两个社区。 2、经济概况 李桥镇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要乡镇之一,位于机场东侧的李桥以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凸显,是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李桥镇紧紧抓住临空经济发展机遇不放松,提出了“大空间、大战略、大发展、大经济”的战略构想,不断聚集和优化各类要素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区域经济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全镇 GDP年均增幅在20%以上,财政收入保持三年翻两番的势头。2011年1-10月,全镇二三产业总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32.9%;完成属地财税收入7.49 亿元,同比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7%。全年预计属地财税收入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劳动所得11885元,全年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劳动所得14155元,同比增长10%。 3、社会事业 (1)教育 李桥镇现有中学2所,中心小学2所,在校学生2100余人,教职工近400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00余人。 2011 年,全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足额、及时拨付教育经费,保证教育经费与镇财政收入增长成正比。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添置了高标准的教学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