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 元坝273-1H井钻井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编制日期:2014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 制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印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3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项目名称 元坝273-1H井钻井工程建设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法人代表 甘振维 联系人 候肖智通讯地址 阆中市较场路2号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联系电话 0817-6962327 传真 0817-6962327 邮政编码 637400建设地点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立项审批部门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 批准文号 元坝气田201415号建设性质 新建 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B0700)占地面积(平方米) 临时占地:12890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元坝273-1H井为拟部署于元坝气田内的一口开发井,*。目前该区已有多个获气钻井工程,显示出开发潜力巨大。为进一步评价*储层含气性及气藏规模,开发*提供技术储备以及验证*,同时建立钻遇地层岩性、岩相、电性、含油气性及地层压力剖面,取全取准地质及工程所需的各项基础参数,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编制,开展*组气藏大斜井和水平井开发技术试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拟在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进行元坝273-1H井,本项目基本概况见表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对本项目井位进行了立项。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要求,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考查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为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以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委托中国气象2科学研究院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制完成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开发建设项目部元坝273-1H钻井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为项目环保设计和环境管理的参考依据。本次评价仅包含钻井工程,后续的集输工程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二、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天然气钻井项目工程,属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鼓励类中第七条“石油、天然气”中的第一款:“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符合现行国家产业政策。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2、规划用地政策本项目所在的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处于农村区域,工程不在当地城镇规划区内,临时占地12890m2,主要用于建设钻井井场和井场公路的建设以及钻井辅助工程的建设,钻井完工后恢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3】1836号文“关于2013年下半年四川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建设项目预审意见的复函”批复了本工程的用地,“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42号令)规定”同意通过用地预审,该项目用地符合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不占用基本农田,见附件。项目属于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确定的天然气开发区块,项目建设符合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根据苍溪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出具的“关于元坝102-1H井等6口新井钻井工程选址意见的复函”(见附件)证明本钻井工程项目不在当地城镇规划区内,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同意本工程选址。因此,井场选址与当地规划相容。三、项目外环境关系1、项目周边外环境简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5组,周边生态环境属农村环境,井口高程502m,井口周边500m主要分布着陵江镇*4组、5组和6组的散居农户。项目临近连接G212国道的乡村公路,交通较为方便。项目井口方圆500m区域属丘陵地貌,多呈山脊沟槽状,井口周边500m范围内海拔一般在370550m,相对高差较大。井口周边100m范围内无人居住,满足钻前工程及3井场布置技术要求(SY/T5466-2004)的相关规定,井口周边100500m范围内分布着居民67户223人。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拟建井场位于一座低山山腰的平坦台阶地上,场地表面主要为耕植土。井场用地范围内种植有蔬菜等农作物,拟建井场四周为耕地和荒地,井场周边地势相对平缓。井口高程502m,整个场地横向左侧低、右侧高,相对高差约5m,纵向前场低、后场高,相对高差约1m。本项目井口东北面约180m处为当地乡村公路,项目拟建地通过新建进场道路与当地乡村公路相连接,交通较为便利。2、周边植被及地表水现状本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地貌主要为耕地,现场踏勘时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为蔬菜。井场附近的民居处分布着少量人工种植的柏树、毛竹等,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天然林地。本项目井口周边500m范围内的地表水主要为井口南面约70m处的石河埝沟渠,该沟渠为季节性溪沟,溪水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拟建地水面宽约3m,水深0.4m,平均流量约0.2m3/s,溪水水位相对废水池高程低约1.5m。经现场踏勘及向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得知,石河埝沟渠的主要水体功能为农灌,无饮用水功能。苍溪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点位于苍溪县陵江镇三清村的嘉陵江取水口,本项目位于该取水点上游约9.3km处,直线距离约5.2km。本项目拟建地处下游8.5km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项目拟选址位于苍溪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并且根据苍溪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元坝102-1H井等6口钻井工程选址情况的说明(苍环函20143号文),本项目不在苍溪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之内。因此,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3、项目周边人居现状项目井口周边500m范围内共分布有67户农户共计223人,项目井口最近一处民居点位于井口西南方向,同井口的距离为128m,地面高程约513m,共居住1户4人。从方向上看,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的居民大部分分布于井口北面和西面,少量农户分布在东面。从距离上看,距离本项目井口100300m范围内分布有14户居民,共49人;300500m范围有53户,共174人。从高程上看,井口周边500m范围内的居民高程均高于井口高程,高程差约为452m。项目井场500m范围内无集镇、人口集中地,无学校、医院、油库、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点和特殊保护目标,满足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SY/T5466-2004)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外环境关系示意图见附图3,500m范围内人居分布情况统计见表1-2。*4、项目周边人畜用水现状4项目周边农户及牲畜用水主要以自打水井作为日常用水及饮用水水源,本项目500m范围内分布着约21口水井,这些水井均为浅井,水井深度约10m,水井水面距井口约78m,均分散于农户家附近,其水位高程相对废水池高程差约为-6+42m。主要分布在项目西面、北面和东面,该区域内地下水流向为自北向南。同项目废水池最近的水井位于东南面距离井口128m的农户处,该水井与废水池的距离约为72m,中间有石河埝沟渠相隔,其水位高程相对废水池高程低约3m。项目井口500m范围内水井分布见表1-3。*5、项目放喷池周边植被现状项目设有两条双管道放喷线路,放喷管线末端均设置有放喷池,距离井口100m外。根据现场踏勘,两座放喷池分别位于井口西面180m和东南面103m外的耕地上,两座放喷池之间的夹角约为130,放喷池周边50m范围内均无民居分布,放喷池周边耕地内种植有蔬菜等农作物,均无高大树木。四、项目建设内容概况1、建设内容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5组,*。钻井采用空气钻+常规钻的方式。工程主要内容为:修建1座井场(130m60m),1座废水池(3000m3),1座清水池(1000m3),1座岩屑池(1300m3),泥浆罐基础10个,2个放喷池各300m3。另外还有井场道路、发电机房、井架搭设和临时宿舍等。钻井周期约为12个月。本工程废水池、岩屑池均修建于井场西面,清水池修建于井场东面,废水池按照排污流向和功能要求将总容积为3000m3的池体分为沉砂池1500m3、隔油池1500m3。沉砂池用于分离钻井泥浆中的废水和钻井废水中的沉淀物,隔油池用于隔离钻井废水中的废油,在废水池中经过隔油沉淀后的钻井废水进入清水池中暂存,回用于钻井作业之中。岩屑池用于贮存钻井岩屑,放喷池用于完井后的天然气测试放喷储存残酸液。本项目详细建设内容如下所示。本工程包括了钻前工程和钻井工程。1)钻前工程钻前工程内容包括新建井场、新建井场公路、废水池、岩屑池、放喷池等工程以及临时房屋、设备基础、给排水、供配电等。a.井场道路工程新建公路部分5本项目新建公路0.276km,路基宽度5m,路面宽4m,采用60cm手摆片石作为基础底层,20cm厚泥结石面层作为路面。主要是修建从当地乡村公路至井场的道路,新建公路主要在耕地中敷设。维修公路部分本项目利用连接G212国道的地方乡村公路进行钻井设备的搬运,由于该乡村公路路况条件较好,其纵坡、宽度能满足钻井车辆的正常行驶要求,不需对该公路进行改建维修,故本工程不涉及维修公路工程内容。b.井场建设和废水池、岩屑池工程钻井前将在井口区域新建井场,井场规格为130m60m,主要包括平整井场、建设方井、挡水墙、各类设施设备基础、雨水、污水沟等设施,并进行井场设备的安装。钻井前期将在井场西面建造3000m3废水池一座、1300m3岩屑池一座,在井场东面建造1000m3清水池一座,废水池、岩屑池和清水池均修建在耕地内,建筑方式均采用地陷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建。c.放喷池工程本工程放喷池分别设计在井场西面和东南面距离井口100m外的耕地上,主要为建设本项目测试放喷所使用的放喷口,各个放喷池的容积均为300m3。放喷池内壁采用耐火砖建造,外侧采用标准砖和水泥建造。d.附属设施工程钻井前期将建设临时房屋、设备基础、给排水、供配电等工程。2)钻井工程钻井工程组成部分包括钻井、油气测试、完井,*。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4。*3、工程建设设备设施*4、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5、天然气组分*6、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钻井队一般40人,钻井期间在井场周围临时生活区内食宿。其中管理人员有队长、6副队长、钻井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泥浆工程师、动力机械师、安全环保顾问、环保员;下设钻井班、一个地质资料组、一个后勤组,外加炊事人员、医疗人员、勤杂人员等。钻井队为24小时连续工作,本项目钻井时间约为12个月。五、公用工程1、供电本项目所属的元坝气田内已布设了较为完善的工业电网,本项目钻机、空压系统主要通过工业电网供电,同时在站场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2、供水本项目用水在陵江镇场镇取水,通过罐车拉运至井场。由于本项目新鲜水用水量较小,钻井用水不会对当地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影响。六、项目占地与井口定位1、项目占地本工程所在地为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5组,井口高程*,处于农村区域。本项目涉及的占地主要为耕地,其次为田坎地、机耕道等荒地,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耕地内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蔬菜,荒地内仅有杂草分布。根据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规定,本项目涉及用地采取先租后征的模式,故本钻井工程不涉及永久占地。本项目全部为临时占地,面积为12890m2,主要用于钻井主体、辅助工程的建设,钻井完工后,若本井不产气,则灌入水泥封闭井口,同时对废水池用地外的所有临时用地进行恢复;若本井产气,则根据集输工程需要进行征地工作,集输工程征地工作通常限于井场工程和道路工程用地范围内,岩屑池、油水罐、临时房屋、放喷池等临时用地通常均用于复耕,项目后续的集输工程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13年下半年四川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建设项目预审意见的复函(川国土资函20131836号)文件的说明,该地块作为本项目井场建设、进场公路等建设用地,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占地类型一览表及统计表分别见表1-8和表1-9所示。表1-8 项目占地类型一览表 单位:m2项 目 永久占地 临时用地 备注新修公路 0 1380井场工程 0 7800 含储备罐废水池、岩屑池 0 1150 含截水沟清水池 0 520临 时 房 屋 0 1500放喷池 0 2807井场边角用地 0 250合计 0 12890表1-9 占地类型统计表 单位:m2性质类型 耕地 荒地 小计永久占地 0 0 0临时占地 11360 1530 12890合 计 11360 1530 12890由表1-9可知,本项目涉及的占地主要为耕地,其次为荒地,均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天然林地。项目所占用的耕地主要种植有蔬菜等农作物,荒地内仅有杂草分布。建设单位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毁坏棵树对当地农户进行赔偿,妥善与当地农户进行协商解决,避免因项目施工发生扰民现象。2、井口定位合理性(1)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和现场调查,本项目目的层为*组,距离项目井口100m范围内无民宅,200m范围内无铁路、高速公路,500m内无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本项目井口定位符合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SY/T5466-2004)中“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的要求。经现场踏勘表明,井口所在位置地势较为平缓,周边居民以散户为主,无集中式居民区,同时项目的建设不涉及受保护的文物、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因此本项目井口定位合理。(2)项目周边农户自打水井作为日常用水及饮用水水源,本项目井口高程500m,井口周边500m范围内分布着约21口水井,这些水井均为浅井,水井深度约10m,水井水面距井口约78m,均分散于农户家附近,其水位高程相对废水池高程差约为-6+42m。主要分布在项目西面、北面和东面,同项目废水池最近的水井位于东南面距离井口128m的农户处,该水井与废水池的距离约为72m,中间有石河埝沟渠相隔,其水位高程相对废水池高程低约3m。本项目废水池和岩屑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陷式建造并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避免池内物质渗入地下水环境之中;池体四壁高出地面约30cm,可有效避免周边雨水进入废水池进而造成污水溢流等事故,减小了废水池垮塌、泄漏的风险。因此,本项目废水池、岩屑池选址合理。(3)本项目元坝273-1H井位于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5组,根据现场踏勘调查了解得知,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目标,位于当地城镇规划区外。工程项目建设地属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分公8司确定的天然气开发区块,项目建设符合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本项目选址满足上述要求,因此井口定位合理。七、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建设拟建地块简介拟建井场位于一座低山山腰的平坦台阶地上,地势相对平缓。井场由东向西摆放,井场北面地势相对较高,南面地势相对较低。井场用地范围内的耕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蔬菜,无天然林木、果林和经济林,也无电线、通信光缆、输气管线通过井场拟建地。场地内的项目建设场地内环境较为简单,适合项目的开展。2、项目总平面布置简介本项目各设备设施按照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进行布置,并结合了项目地周边居民的分布情况,本项目主要的产噪设备钻机、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场地中央,振动筛、泥浆泵布置在场地西面。项目井控设备安装在井场的北面靠近井场大门处,值班房建于井场大门处,临时房屋置于新建的井场公路两旁,距离井口100m以外,处于井口侧风向处;新建废水池、岩屑池置于井场西面的耕地上,在项目井场和废水池之间有排水沟相连。清水池位于井场东面,泥浆罐布置于井场内东北面;油罐和水罐布置于井场北面的耕地上;放喷池按要求分别位于项目地西面和东南面的耕地上,周边50m范围内均为耕地,无居民居住,周边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蔬菜等农作物,无天然林。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废水池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废水池拟建于井场西面,为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地陷式池体。废水池周边500m范围内除东南面的的水井外,其余民居的水井均处于相对井口、废水池和岩屑池较高的位置。距离项目废水池最近的水井位于东南面距离井口128m的农户处,该水井与废水池的距离约为72m,中间有石河埝沟渠相隔,其水位高程相对废水池高程低约3m。经现场踏勘得知,本项目废水池拟建位置地质结构良好,没有位于滑坡区和河滩地等地质结构较差的位置。同时,本项目拟在废水池四周设置挡水墙和导水沟、并对池体采取防渗措施,可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废水池中、降低发生污水外溢事故和污水渗漏事故的可能性;同时本项目废水池池体采用地陷式钢筋混凝土构造,也可避免发生废水池垮塌的事故。采取了上述措施之后,尽可能的确保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废水池布置合理。(2)油罐布置合理性分析项目油罐所储存油料为柴油,安全性较高。项目油罐布置于井场北面的硬化地面上,油罐布设位置满足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9(SY5225-2012)“油罐距离井口距离高于30m;距离放喷管线最近距离高于3m,基础顶面按规程要求高于井场平面1.5m以上”的要求,油罐基础周围设置有收集槽,评价认为,由于本项目油罐周边环境简单,并且均位于硬化地表上,四周建有围堰,能有效防止柴油泄漏,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油罐设置合理。(3)发电机房布置合理性分析发电机房布置于井场西面,发电机房距离井口约48m,满足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5225-2012)的相关要求。同时发电机房的设置也远离了居民点,降低了发电机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4)生活区布置合理性分析项目生活区布置于井口东面100m以外的新建井场公路两侧,生活区处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侧风向,从劳动保护的角度考虑有利于井队员工身心健康。(5)放喷池及放喷关系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气井为含硫化氢气井,故项目设有两条双管道放喷线路,放喷管线末端均设置有放喷池,距离井口100m外。根据现场踏勘,两座放喷池分别位于井口西面180m和东南面103m外的耕地上,两座放喷池之间的夹角约为130,放喷池周边50m范围内均无民居分布,放喷池周边耕地内种植有蔬菜等农作物,均无高大树木。各放喷池内壁铺设防火砖,外部设置3m高的水泥墙。本项目放喷池、放喷管线的设置满足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SY/T5087-2005)中关于含硫气井放喷池、放喷管线布设要求和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SY/T5466-2004)中的相关要求,故本项目放喷管线、放喷池布置合理。本项目选址符合规划,且油罐、废水池、岩屑池、发电机房、放喷池和放喷管线等设置可满足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SY/T5466-2004)、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SY/T5087-2005)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5225-2012)的相关要求,因此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合理。1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项目拟建地内不存在原有污染源及环境问题。1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山区,地处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中游。东与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接壤,西与剑阁县相邻,北与广元市元坝区、旺苍县交界,南与阆中市相连。地跨东经10543-10628、北纬3137-3210,南北宽61.1km,东西长70.5km,幅员面积 2330.28km2。苍溪县现辖22个镇,17 个乡,人口 79.03万。二、地形、地貌苍溪县在大地构造上属杨子准地台之四川中台坳。从地质力学观点看,苍溪属我国东部巨型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的川西褶带和川中褶带。以苍溪向斜为界,其西北为川西褶带,其东北南为川中褶带。总的看来,构造较为简单,由宽缓的褶皱背斜和向斜构成,以北东和北东东向为主。苍溪县域受米仓山、大巴山构造控制,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横亘着海拔1000m以上的黑猫梁、九龙山、五凤山、龙亭山和龙干山。山岭呈北、北东弧形走向,最高处九龙山主峰1377.5m。回水、石门、歧平乡一线以南为低山深丘区,山区多呈现桌状及台附状,沿江可见冲积阶地,最低处八庙涧溪口海拔353m。三、水文地表水:本工程位于苍溪县境内,苍溪县境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0.11亿m3,年均径流深437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239.07亿m3。县境嘉陵江迂回曲折纵贯南北,东河蜿蜒菌曲横穿东西,境内2330.28km2均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属长江一级支流,从县境西北鸳溪镇水晶坪入境,经城南流至八庙镇涧溪口出境,境内流长103km。流域面积642.85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7.59%,多年平均流量为619m3/s,折合年水量195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88.4mm,枯水期流量112m3/s,其主要水体功能为发电、航运、工农业用水、纳污、泄洪等。地下水:该区域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2.07108m3/a,天然排泄量,按径流模数法计为3.94108m3/a,按水文分析法计为3.07108m3/a,占天然补给量32.6或25.4;可开采量2.39108m3/a,占天然补给量19.8,已开采0.0213108m3/a,占天然补给量0.18,占可开采0.89。由于控制地下水形成和富集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水文等诸因素有差异,其地下水类型和分布亦不同。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弧形构造带内的地下水,沿江河两岸断续分布,具有红层区水文地质的基本特征,除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外,余均为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地下水的水质,水化类型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次是重碳酸钙镁型水,重碳酸钙镁水,12重碳酸钙钠水、碳酸钙镁水所占比例极小。西北部中山区,地下水埋深不等;变质岩和火成岩分布区,地下水埋藏浅,多为重碳酸钠及重碳酸钙镁水,矿化度多在0.lg/L左右,硬度29德度,PH值6.97.3;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分布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多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0.20.3g/L,硬度716德度,PH值7.38.1。南部红层广布地区,以红层裂隙水为主,多为重碳酸钙水,矿化度0.30.5g/L,硬度1023德度,PH值7.18.1。但因钠离子含量增加,致个别地点为重碳酸钙钠水。项目区地下水分布埋藏规律受自然地理及地层、地质构造控制,根据其含水介质特征,该段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类裂隙水。裂隙水埋藏于砂泥岩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途程短,多以井泉形式零星排泄或向沟谷槽田的灌渠排泄。不具备大区域循环性,地下水埋深及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地层产状、岩性控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地下水位年际变幅1.5m2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PH值6.17.3,矿化度0.3g/l0.6g/l,单井涌量0.3m3/d2m3/d,属地下水较贫乏地区。四、地质苍溪县县境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之川中台拗。以地质力学观点看,苍溪县属中国巨型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之川西褶带和川中褶带。以苍溪向斜为界,其西北为川西褶带,其东南为川中褶带。总的来看,构造较为简单,由宽缓的褶皱背斜和向斜构成,以北东或北东东向为主。勘察区主要向斜为苍溪向斜,近于直线展布,轴向北东70,两翼对称,倾角为1,东端可达3。境内长36公里,距离拟建工程区约35km,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资料,本工程线路出露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d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和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K1q)、白龙组(K1b)、苍溪组(K1c)。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dl):不连续分布于山坡及谷地,局部陡坎段基岩出露;丘坡上土体厚0.51.2m,谷地土体厚2.05.0m;岩性为粘土,紫红色、红褐色,稍湿,可塑硬塑,结构疏松。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嘉陵江两岸阶地;土体厚4.08.0m;岩性为粘土,灰色、黄灰色等杂色,偶夹砾石及植物根茎。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K1q):主要分布于起点元坝21井阀室一段。岩性为青灰色砂岩和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砖红色泥岩,大部分残留于山顶。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主要分布于韩家阀室工业园区末站段。岩性为青灰色砂岩和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砖红色泥岩,底部有一层不稳定的钙质砾岩。砂岩与泥岩之比为3:1,胶结物中碳酸盐含量约为4.521.6%。砂岩单层厚1040m。裂隙率24%。五、气候与气象13广元市苍溪县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县境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温度16.7, 日均极端最高气温17.4、极端最低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046.7mm,最大降水量年1605.1mm,最小降水量年703.4mm。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7月份降雨最多,达214.3mm;12月份最少,仅9.8mm;累年各旬降雨量最大出现在9月上旬,为86.4mm。年相对湿度73%,多年平均日照1490.9小时。县境内多静风,多年平均频率为24%,其次为西北偏北风,多年平均频率为16.1%。常年平均风速2.0m/s,月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4、5月,分别为2.4m/s 和2.3m/s。主要气象要素表见表2-1:表2-1 主要气象要素表气象要素 单位 地名苍溪县气温 年平均 16.7(日均)极端最高 17.4(日均)极端最低 15.9平均相对湿度 % 73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1046.7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318.6风速 平均 m/s 2.0最大 m/s 2.4最多风向 /地面温度 平均 5极端最高 67.9极端最低 -8.9日照时数 h 1490.9六、动植物情况(1)植被类型与分布项目所在地苍溪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盆北低山丘陵植被小区。苍溪县境内森林植被有乔木松、柏、青冈等46科122种,灌木有黄荆、马桑、花椒等39科119种,藤木猕猴桃、葛藤、葡萄等7科19种,草本芭茅、沙参、金钱草等23科87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种类繁多。根据林业部门资料,苍溪县近年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后,森林面积达14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8%,林草覆盖率37.1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4m2。通过调查,项目区广泛栽种而且长势良好的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桤木、马桑、小叶女贞,主要草种有紫花苜蓿、高羊茅及狗牙根等。(2)动物种类与分布县境内动物资源品种较多,有15类39个品种。鱼类有鲤科、鲶科、合鳃科等7目16科10亚科115种,盛产链鱼、草鱼、鲤鱼。同时有野猪、豹、狐、猴、等47科100余种野生生物资源,主要野生动物中哺乳类动物有:黄鼠狼(鼬)、野兔、野猫、蝙蝠等;14鸟类有乌鸦、燕子、竹鸡、鹌鹑、黄莺、画眉、等;爬行类有蛇、蜈蚣、蜥蜴、鳖等;两栖类有蛙类、癞蛤蟆(蟾蜍);鱼类有鲫、鳜、黄、鲢、黄辣丁、鳝、鳅等。本项目评价区域范围内无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野生珍稀保护动植物。七、自然风景点、文物古迹本项目评价区域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及文物古迹等敏感目标。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苍溪县东与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接壤,西与剑阁县相邻,北与广元市元坝区、旺苍县交界,南与阆中市相连。地跨东经10543-10628、北纬3137-3210,南北宽61.1km,东西长70.5km,幅员面积 2330.28km2。苍溪县现辖22个镇,17 个乡,县政府驻陵江镇,距广元市127km。201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9.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6万人,农业人口66.2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7.5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135人,出生率7.79;死亡人口4840人,死亡率6.14;人口自然增长率1.64。二、工农业概况改革开放以来,苍溪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总体经济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连续10多年保持10%以上的递增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0倍。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正向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迈进;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外开放、引资嫁接改 造县内骨干企业,以罐头食品、丝绸、毛麻纺织、粮油饲料加工、建筑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已建成在西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龙山果苗市场、沙参市场、元坝红桔市场,东溪兔毛市场。2012年苍溪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4.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25.3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33.36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25.68亿元,增长8.4。人均生产总值14834元,增加1912元。2012年苍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3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2元,比上年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3.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48.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建筑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30.2%、1.9%、16.0%、14.2%、15.7%,年末工商登记个体私营企业户数20562户,增长11.6%。市场物价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回落1.6个百分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小、工业质量不高、产业化15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大。三、基础设施苍溪县县境内南广高速和国道212线贯穿南北,紧接宝成、达成铁路,兰渝铁路正在建设中。人口保持低水平增长。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64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23.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7万人,保险基本金总收入13000万元。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104人,保险基本金总收入587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工1.24万人,保险基本金总收入7235万元,为4211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6172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1.4万人,保险基本金总收入2477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参加失业保险1.4万人,支付失业保险金652万元。全县共有55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2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2.33万名农村居民纳入了农村低保。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为97.6%、农村为98.7%,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四、科技、文化苍溪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县在校学生11.45万人,有教职工7239人,专任教师6281人。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3913人,高考上线率96.9,位居全市第一。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县完成小学生招生5906人,普通中学招生17055人,小学在校学生4961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8433人。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8、99.7和99.9,保持和超过了省定标准。培训青壮年农民近6.6万人次。农村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98以下, 脱盲学员巩固率保持在99.6。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申报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8项,转化科技成果5项。申报专利29件,引进专利技术3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5项。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9.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的助推作用明显增强。16环境质量现状 (表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遂宁环境监测所)于2014年02月27日03月05日对项目所在地(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监测环境为农村环境。监测点位置见附图3,监测情况及结果现分别描述如下:(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监测点布置本次评价在项目元坝273-1H拟建井场内布设了一个大气监测点位。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采样频次监测项目:SO2(日均值)、NO2(日均值)、PM10(日均值)、H2S(小时均值)监测时间:2014年02月27日03月05日监测频率:连续7天采样。3、采样及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相关规范进行。4、评价因子、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价因子:SO2、NO2、H2S 、PM10评价方法:最大值法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H2S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相关标准执行。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1。表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mg/m3)采样点 监测项目 天数 浓度范围 标准值 超标率% 最高超标倍数元坝273-1H井井场拟建地内 SO2(日平均) 7 * 0.15 0 0NO2(日平均) 7 * 0.12 0 0PM10(日平均) 7 * 0.15 0 0H2S(小时平均) 7 * 0.01 0 0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SO2、NO2、PM10)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H2S 可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关于H2S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表明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环境空气质17量状况良好。(二)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次评价共布设2个噪声监测点进行现状监测,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下表3-2。*1、监测项目:各监测点昼间及夜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2、监测时间:2014年02月2728日3、监测工况:本底值4、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号 监测值 标准值02月27日 02月28日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