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地点 项目名称: 山西(姚村)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山西省中小企业基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赵晋波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枣元头村西侧 (二) 建设单位简介 山西省中小企业基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 1994 年,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拥有资产约 10 亿元人民币,职工 370 人,其中在岗职工 175 人,党员 90 人, 是省政府授权对省级乡镇企业 ( 中小企业 )发展基金进行管理、投资及资产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集团 现 拥有全资、控股、 参股 等子公司 10 家,业务范围涉及投资、创业投资、融资担保、资产经营、典当、储运、宾馆、贸易等领域。经过十多年的运营,集团在投资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对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锻炼出一支较高素质的投资经营管理团队 , 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省直文明和谐单位”、“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省直文明和谐单位”等荣誉称号。 山西省中小企业基金发展集团致力于成为省内一家领先的投融2 资公司 。 2010 年与 英国洛克利基金 合资成立了山西省首家 中外合资创业投资企业 山西中盈洛克利创业投资有限公 司,专注于 省内外循环经济、绿色环保、高科技及高成长产业的投 资; 2011 年集团公司与科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典银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山西省第一家私募股权投 资基金,专注于 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同年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经过研究 , 确定了通过激活资源促进发展的经营思路,为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成立了 房地产公司 ; 2013 年集团 设立了 山西省首支小微型企业扶持基金 ,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注册资金为 5000 万元 , 围绕全省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 。 集团公司积极寻找切入点,开拓转型发展新路径,委托中小企业投资管理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搭建山西省中小企业统贷平台,首期放贷规模为 3 亿元。 二、编制原则、依据与范围 (一)编制原则 1、 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结合当地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尽可能做到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综合效益高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 3、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 根据市场预测和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做到方案 合理,产销两旺。 4、坚持 绿色引领、低碳节能 的原则,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正3 确处理好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充分体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5、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做到新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以较少的投入带来较好的经济回报。 6、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积极稳妥,规避风险,扎扎实实地安排好各项基础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7、项目施工过程充分发挥专业化的施工优势,做到标准化作业,坚持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完成工程建设。 8、环保 、安全和卫生 “ 三同时 ” 设计和建设原则,选择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设备,且应便于操作、易于管理。 9、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工程建设的同时重视管理队伍和科技信息的建设。 (二)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号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 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7、“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4 8、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 9、关于加快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0、 山西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1、关于加快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12、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13、太原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14、晋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 其它 相关资料 (三)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 ,本可 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范围主要包括 总论、项目建设背景 及 必要性、 项目 区位 及建设条件、发展思路与功能定位、 建设 内容 与工程方案、 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 与卫生消防 、 运行机制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 进度、工程招投标 方案 、投资估算、 经济评价、研究 结论与建议等。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规模 山西省中小企业基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 “山西(姚村)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项目,以 “创业创新、企业孵化、 产业集聚、 示范带动、协调发展、综合服务” 为发展方向,重点构建 七大主导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 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配件业、绿色食品业、绿色印刷业以及电子信息业,共 占地面积 3300 亩, 总5 投资 507919.7 万 元,分二期 进行。 项目共分为 三个板块 : 工业生产板块、商业服务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 。其中, 工业生产板块 致力于 中小型 企业的创业培育 以及成熟企业的生产壮大 ,占地面积 2250 亩,主要建设有科技楼、研发楼、中试车间等共 11 栋, 总部基地 20 栋,标准化厂房 310 座 , 建筑面积 1522300m2, 空留订制厂房(预留地)面积 150000m2; 商业服务板块 以综合服务大楼为主体建筑,集行政管理、便捷服务、商务洽谈 、人 才技术培训 等综合性服务于一体, 占地面积 390 亩,建筑面积 264200m2;生活服务 板块 是为入驻基地的企业专家、职工提供休闲居住的场所,占地面积 660 亩,主要建设职工宿舍、 公寓楼、 专家 楼 、餐厅、幼儿园、便民超市、文化会所、医疗服务站点等,建筑面积为 792300m2,可入住约 2 万户。项目投产后,将吸引 700 户中小企业落户,孵化 300 户微型 企业,年 培养技工3000 余 名,年培养企 业家近 300 余人,年 孵化项目 约 1000 个,可 实现年产值 100 亿元、新增税收 7 亿元左右,解决近 20000 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 物流、餐饮等相 关行业的发展,带动间接从业人员 30000人。 (二)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 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枣元头村西侧。 该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四季变化分明, 地形起伏不大, 交通 便利,水资源充足, 生态环境良好,自然 条件优越 ,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项目的建设已与政府及周边居民做了相应的对接沟通工作,也符合国家及山西省先后出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山西省6 实施 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得到了政府及人民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土建工程 项目土建工程 主要包括 研发楼 、创新楼、小试 车间 、 中试 车间、标准厂房、培训中心、职教中心、实训基地、综合服务大楼、 多功能视频展示厅 、 多媒体功能厅 、商务洽谈厅、学术交流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 职工宿舍、公寓楼 、专家 楼 、餐厅、文化会所、幼儿园、便民超市、医疗服务站点等,建(构)筑 面积为 2734200m2。 (四)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有电脑、多媒体讲台、移动式展台、 UPS 电源、信息查询系统、电梯、空调、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 , 企业生产、服务设备各自进行选购 。 (五)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共 6 年( 68 个月),分两期实施。 一期: 2013 年 5 月 -2015 年 3 月 二期: 2015 年 4 月 -2018 年 12 月 (六)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共计 507919.7 万元。 其中:工程建设投资507351.91 万元 、 铺底流动资金 567.78 万元。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 指标 见下表 1-1。 7 表 1-1 项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2200010 合 3300 亩 2 分区占地面积 2.1 工业生产板块 1500007 合 2250 亩 2.2 商业服务板块 260001 合 390 亩 2.3 生活服务板块 440002 合 660 亩 3 总建筑面积 2734200 3.1 地上建筑面积 2691600 3.2 地下建筑面积 42600 4 容积率 1.22 5 建筑密度 38.2 6 劳动定员 881 人 7 建设工期 6 年 8 项目总投资 507919.7 万元 9 销售收入 31273.2 10 利润总额 18546.6 11 盈亏平衡点 40.0% 12 营业税金及附加 1759.1 13 所得税 4636.7 14 税后利润 13910 万元 15 投资利润率 3.7% 16 投资利税率 4.0% 17 内部收益率 10.58% 18 投资回收期 7.61 年 含建设期,税后 8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 、 项目背景 建设 山西(姚村)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引导市域工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市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 是提高市域工业集聚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 (一) 山西省中小企业 发展现状 及发展目标 1、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在山西省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劳动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山西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 1) 行业分布广泛,传统产业 发展滞后 山西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掘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大多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基本属于 “ 资源型 ” 和 “ 传统型 ” 行业。工业中小企业生产范围广泛,涉及国民经济行业近 40 个,主要集中在 煤炭、冶金、化学、机械、建材等行业。从 太原市 2012 年工业运行状况 看,服务业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2012 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1239.84 亿元,增长11.3%,增速比上年加快 2.6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6.9%,比上年提高 9.9 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1%,绝9 对量达到 1129.51 亿元,占全省比重为 25.8%。 2012 年,太原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254.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5.4%,占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 32.5%,超过了煤炭行业( 22.8%)和钢铁行业( 18.1%),跃居工业第一大产业,成为拉动太原市工业稳步提速的新引擎。 2012 年,太原新兴接替产业投资增长 60.4%,高出传统产业18.9 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 51.7%,超过传统产业 3.4 个百分点。四大传统行业中仅有钢铁行业低速增长,煤炭、炼焦、电力均为负增长。 ( 2) 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山西中小企业大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初级化、技术结构低度化、组织结构分散化,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中,采掘业的比重约占到1/4,医药、化纤、电子 通讯、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仅占 3.3%。中小企业产品、产业结构与大中型企业高度同构化。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工业与大工业结构相似系数高达 0.9,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着同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市场萎缩,利润下降,在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中小企业产业组织与组织结构严重不合理,企业规模结构分散化现象十分严重。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关联度小,协作配套不普遍、不紧密,不能形成互补互利关系,阻滞了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 ( 3)地区发展不均衡,区域化特征明显 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 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山西10 中小企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较明显 : 全省拥有工业中小企业较多的地市依次是临汾、太原、运城、晋中和长治等市,五市工业中小企业单位数合计占全省工业中小企业总数的 61.6%, 从业人员占 55.5%;服务业中小企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太原、阳泉、长治等市发展较快、比重较高 , 而工业中小企业则在人均经济总量偏低、工业化水平低的地区发展快、比重高。 另外, 中小企业区域化发展特征也十分明显。目前除煤炭开采业、建材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遍布全省外,一些以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经 济发展特色。如清徐县的暖气片和食醋制造、定襄的法兰盘制造、太谷的玛钢铸造、孝义和介休的焦炭冶炼、晋城的生铁冶炼和铸造、山阴的乳制品加工、侯马的商贸流通和太原的高新技术产业等,都已成为当地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 , 有的市县还形成了 “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 的行业分布格局。 2、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目标 在近几年 发展 中 , 山西 省中小企业 发挥自身优势, 在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迈出可喜步伐 。 山西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指出,以 促进全省经济增长、解决城乡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实现 我 省经济社会发 展 为 目标, 积极引导创办小型、微型企业,不断扩大经济总量; 引导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整体素质 ; 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 到“十二五”末,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超过 8000 亿元,年均增长 17%左右;上交税金达到 1500 亿元,年均增长 17%以上,中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