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 论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 概况 恩施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于 2004 年 12 月在宣恩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金 500 万元,坐落在湖北省宣恩县县城所在地珠山镇建设路 63 号。现以山野食品加工、销售及自营进出口贸易业务为主。公司为民营企业,设总经理 1 人,副总经理 2 人,下设综合管理部、基地管理部、工厂管理部、客户服务部等 4 个部门。公司现有员工 21 人,其中技术人员 12 人(高级农艺师 1 人,工程师、农艺师 6 人,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 5 人)。 公司 2006 获湖北省国 税局、地税局颁发的“纳税信用等级 A 级纳税人”, 2007 年被评为 “恩施州 农业产业 化重点龙业 企业 ”及县政府颁发的“十佳诚信纳税人”。 1.1.1.2 财务状况 恩施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2007 年末,资产总额 88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191 万元,流动资金 446 万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679 万元,销售利润 66 万元。 1.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公司法人代表李兴华,男, 1967 年 7 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 1987 年毕业于恩施州农业学校特产专业; 曾任利川市福宝山莼菜开发公司经理、宣恩县外贸局副局 长、宣恩县武陵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造就了他较高的市场开总 论 2 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1994 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利川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推销能手、恩施州外经贸先进个人、恩施州第一个绿色食品产品主要推动人,是恩施州为数不多的高级农产品生产销售人才。 2008 年被宣恩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 “十佳创业能手”,并获恩施州“首届十大创业青年”提名奖。 企业及本人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合法经营,无不良借贷行为,亦无有损自身和社会形象的行为,更无破产史。 1.1.2 项目建设条件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山区, 2007 年末全县农业人口 近 30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6.4%。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又以水果、茶叶、烟叶、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全县现有 山野菜基地面积 20000 亩, 计划 2010 年 全县山葵基地达到 3000 亩 。水电资源丰富,年装机容量 17 万千瓦。 1.1.3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恩施州宣恩县 400 吨山野菜加工改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湖北省宣恩县珠山镇建设路 63 号 规模:年产 400 吨 技术来源:山葵植株保鲜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为 1 年,即 2008 年 6 月至 2009 年 5月。 2008 年 6-7 月可研性分析; 2008 年 8 月完成厂房及生产工艺设计; 2008 年 9 月 -2009 年 2 月完成标准厂房 施工 ; 2008 年 11-2009年 3 月完成设备购置、安装、调试,达到生产要求 ; 2009 年 4 月 -5总 论 3 月试生产; 2009 年 6 月,正式投产运行。 组织管理方案: 县人民政府成立 恩施州 宣恩县 400 吨 山野菜 加工改扩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由 恩施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与协调,研究决策与项目相关的重大事宜;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控管项目资金; 恩施西部现代农业 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实施,按项目计划、实施进度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确保实施效益目标,负责新技术引进推广、资金物资管理、技术培训、开拓市场,构建营销网络。 1.1.4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768 万元,其中:建设资金 235 万元,流动资金 499.6万元,其他 33.4 万元。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 1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50 万元(省级财政配套),建设单位自筹资金 468 万元,银行贷款 150 万元。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是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 ,优化农业生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 2007 199号、 2008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1.3 综合评价 总 论 4 该项目技术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能有效促进我县山野菜(特别是山葵)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同时 能促进 山野菜 行业的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 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实现地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保护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种植,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 。项目原材料取自于公司发展的基地,其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市场,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可靠保障。项目投资受益后,直接受益农民 3 万人,为当地农户增收 270 多万, 同时每年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230 人,增加收入 280 万元 ,安排季节性农民工 1000 人。存在的问题: 一是 我县山野菜 面积大,但是开展 山野菜出口加工贸易的 厂 家仅有 1 家,尚需通过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二是 400 吨 山野菜 加工 改扩建 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县级财政拮据,急切需要国家项目资金支持。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产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经营模式好,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国家、省、州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予以立项,尽快投资实施该项目。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5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计划( 2006 2010 年)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宣恩县特色水果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是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生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 2007 199 号、 2007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随 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消费市场。 山葵,又称山嵛、山嵛菜、日本辣根、瓦沙毕,学名 Wassbi,属十字花科多年生植物,原产于日本。每株叶数枚,叶柄长 40 左右,叶心形,茎长 8 20 。其根茎一经磨碎便会产生独特的辛辣味,含在嘴里,顿感到一股刺激味,祛除鱼类的腥味。在日本主要利用山葵新鲜的根茎,做海鲜调料,此外,其叶可做山葵酱。根据资料介绍,山葵具有杀菌、防腐、利尿、发汗、清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6 增进食欲、帮助食用的调味品,被称为日本国 民的生活必需品。 宣恩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成就了山葵特有的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化学残留得到有效控制,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农产物规定的化学残留限量标准。 2010 年末全县 山葵种植 达 3000 亩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通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位于东径 10911 10955,北纬2933 3013,国土总面积 2740 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64 万亩。属 中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型季风山地气候,地球黄金分割线 北纬30线贯穿全境,造就了宣恩地理、地貌、气候、动植物多样性、古老性、奇特性,森林覆盖率高达 68%。宣恩县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07 年末全县农业人口 近 30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6.4%。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又以水果、茶叶、烟叶、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 宣恩 县 山野菜资源丰富, 现有 蕨菜、薇菜、莼菜、阳荷等 总面积 达 20000 亩,年生产 量 15000 吨,实现产值 3000 余万元。 2.2.1 本项目是使宣恩二高山、高山农民长远致富的优良项目。 目前, 在湖北省尚无一家山葵的专业生产企业,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设 IS014000 体系,符合出口食品卫生登记注册标准的山野菜加工生产系统,从而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才能有效地树立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7 客户信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投产受益后,直接受益农民 3 万人,为当地农民增收 270 万元,同时每年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230 人,增加收入 280 万元。 2.2.2 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出口创汇的需要。 山葵的需求量在 3000 吨以上,出口规模在 500 万美元以上。本项目建设,可使恩施州山野菜具有更强的市场 竞争能力,企年出口创汇可达 400 万美元以上,将成为恩施州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条件 8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该项目实施区位于东径 109 40北纬 30 9宣恩县城所在地珠山镇建设路 63 号。 3.1.2 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 宣恩县城所在地珠山镇, 距沪蓉高速公路 28公里,距恩施许家坪机场 35 公里,距宜万铁路恩施火车站 38 公里。离 规划中的恩黔高速公路、安常铁路 7 公里 ,公路、铁路、空运交通将更加便捷。 项目区覆盖全县所有 二高山地区山野菜主要产区, 资源丰富,现有 蕨菜、薇菜、莼菜、阳荷等 总面积 达 20000 亩 , 2007 年 山野菜产量 1.5 万吨,计划 2010 年 山葵种植面积达 3000 亩 。水电资源丰富,年装机容量 17 万千瓦。 3.1.3 社会经济状况 2007 年末全县总人口 34.45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29.75 万人,占 86.4%,城镇人口 4.7 万人,占 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1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439 元。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14350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7.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63976 万元,增长 4.1%;第二产业完成增 加值 27927万元,增长 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51606 万元,增长 9.7%。三次产业结构为 44.6:19.5:35.9。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建设条件 9 98095 万元,增长 4.1%。其中农业产值 57169 万元,增长 6%。 3.1.4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拟定在宣恩县珠山镇,改扩建年产 400 吨山野菜加工厂房一栋,购置配套的山野菜加工生产线,项目区气候、人文、环境条件优越。 3.1.5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属中山葵,是“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既有销售主渠道 出口日本 、韩国,创汇能力较强,又有潜在的国内消费市场,经济效益良好。同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促进贫困山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民持久致富。 对山葵的利用,目前仅限于初级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产品附加值不高。项目实施单位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创新工艺流程,研发更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作为恩施州特色优势资源的山野菜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国内市场开拓尚未起步,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加大营销力度,有效地拓展市场渠道。 国内部分地区有较成功的种植经验,已开发的山葵系列产品 有:生鲜山葵、整冻山葵、冻干山葵片、冻干山葵粉、山葵系列风味菜等。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台湾等沿海发达城市。在湖北尚属空白。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 政策环境优越。建设条件 10 发展现代农业,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贫困农户的增收渠道。本项目建设,能够促进山野菜基地的健康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完全顺应 2007 年“中央 1 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我县山野菜产业发展,鼓励科技干部、民营企业承包、租赁土地或与农民联合规模开发山野菜资源。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转变工作方法,简化有关手续,增强服务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2.2 资源优势明显。 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区, 80%的国土面积海拔在 500 1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 16,年平均降水量 1200 毫米,十分适合山葵的生长。至 2010 年,全县山葵基地面积将达到 3000 亩,为本项目设施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保障。 3.2.3 市场优势明显。 对山葵的开发和利用,国内目前才刚刚起步。还少有规模化、专业化的山葵生产、加工厂家。而出口市场对其的需求量在每年 5000 吨以上,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3.2.4 科技开发能力强。 项目建设业主 恩施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具备实施本项目所需的技术人员队伍:公司现有技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