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食品公司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XX食品公司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XX食品公司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XX食品公司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XX食品公司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XX食品公司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I 前言 XXXX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XX 食品)是以奶业为主,兼营麦当劳快餐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 XX 食品产品涵盖屋型包装鲜奶系列、超高温灭菌奶系列、酸奶系列、袋装鲜奶系列、奶粉系列、干酪系列及各种乳饮料、冷食、宫廷乳制品等百余品种。 鉴于国内乳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出,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日渐失去信心,洋品牌奶粉乘机占领市场并提高价格,国外对国人实施乳粉限购。国务院对此形式高度重视,并委任 XX 市市长王安顺同志亲自督办并成立 “ XX 市做优做强做大 XX 乳品领导小组 ” 。按领导小组要求, XXXX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奶粉五年发展规划,做好奶粉等生产布局。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做为 XXXX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乳粉及液态奶生产基地,其生产线源自于 2009 年收购的 XX 三鹿,直到现在已经使用多年,设备设施也开始出现老化。虽然这些年也在不断进行生产线改造 ,但还是改变不了生产线整体落后的局面。加上行业内新建加工厂新理念的灌输,公司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方式已难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体验需求。公司急需改变现有生产线落后状况,投入新技术、新设备,以此带来产品升级换代,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和保证食品安全需要。因此 XXXX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在新乐市新建年产 4 万吨乳粉、各类液奶 25 万吨生产线,同步建设乳粉配套产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该项目位于新乐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符合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09 年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XX 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单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II 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踏勘,并对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资料收集,根据环境特征和项目工艺特点,对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识别和筛选,确定了评价工作原则、内容、重点及方法,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编制了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审版 )。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 XX 市环保局、新乐市环境保护局、 XXXX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1 - 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2.28;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4.29;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12.29;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6.29;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10.28;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8.29;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1998.11.28;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44 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1.26;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 (2000)36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 (2005)39 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 (2005)30 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 2011 35 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 16)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经贸资源 (2000)1015 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 17) 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 2002125 号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2 - ( 1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 2013 修订本); ( 19)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 2010第 122 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2010 年本); ( 2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5152 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 2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628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2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65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9.12); ( 23) 环境保护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 年第 1 号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2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1199 号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25)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 26)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2009-2013); ( 27)奶业整顿和振兴 规划纲要 ; ( 28)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09 年修订); ( 29)国发 2007 31 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 1.1.2 省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 25) XX 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XX 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3.25; ( 26) XX 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XX 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10.25; ( 27) XX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XX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11.3; ( 28) XX 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XX 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6.12.17; ( 29) XX 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XX 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 2009.5.27;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3 - ( 30)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06)65 号关于贯彻 的实施意见; ( 31)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07)82 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 32) XX省人民政府令 (2008)第 2号 XX省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 ( 33)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0810 号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若干意见; ( 34)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0811 号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2008.1.25); ( 35) 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字 (2009)36 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划分的通知; ( 36)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0989 号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区域禁 (限 )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 (试行 ), 2009.4.24; ( 37) XX 省人民政府冀政 2012 24 号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 38) XX 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项目名录 (2005 年修订版 ); ( 39)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办发 200765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40)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办发 200617 号关于加强化工、石化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 41)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办发 200770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要点; ( 42) XX 省环境保护局冀环办发 2007163 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 ( 43) XX 市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2013-2014 年); ( 44) XX 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006 修正版) ( 45)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见(市政【 2002】 17 号)。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4 - 1.1.3 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 4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4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4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 4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 HJ2.4-2009); ( 5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5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52)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298-2007); ( 5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1.1.4 项目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 54)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申请报告; ( 55)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环评委托书。 1.2 评价目的 ( 56) 通过调查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现状,为项目的建设提供现状材料; ( 57) 通过工程分析,查清拟建工程的污染类型、排污节点、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规律和治理情况,确定污染因子、环境影响要素,分析生产工艺的先进性,论证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 58) 通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了解项目和周围环境质量状况,并预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项目排污情况和所在区域 环境条件,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 59) 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替代方案,使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 60)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项目进行公众参与,分析厂址选择的可行性,对项目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提出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 61)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环保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该项目的污染特点、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5 - 污染防治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为设计单位项目设计、环境管理部门决策、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价原 则 ( 62) 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经济建设、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注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63)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工作。 ( 64) 以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 ( 65) 以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正确、结论可靠,确保评价工作质量。 ( 66)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满足项目需要的基础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4 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 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扩建项目实施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中各类污染因子的识别筛选,确定本次评价的现状及影响评价因子见表 1-1。 表 1-1 评价因子一览表 类别 项目 评价因子 大气环境 现状评价 PM10、 SO2、 NO2 污染源评价 烟尘、 SO2、 NOx 影响评价 PM10、 SO2、 NOx 地表水 现状评价 pH、 SS、 BOD5、 CODCr、氨氮、 TP 污染源评价 pH、 SS、 BOD5、 CODCr、 TP、氨氮 影响评价 pH、 SS、 BOD5、 CODCr、 TP、氨氮 地下水 现状评价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 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挥发性酚 污染源评价 COD、氨氮、 SS 影响评价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声环境 现状评价 Leq 污染源评价 Lp 影响评价 Lep 续表 1-1 评价因子一览表 类别 项目 评价因子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6 - 类别 项目 评价因子 固体废物 污染源 污泥、生活垃圾 环境影响分析 风险 风险评价 液氨 1.5 评价内容与重点 1.5.1 评价内容 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论、区域环境概况、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公众参与、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和厂区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等。 1.5.2 评价重点 本环评以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为评价重点。 1.6 评价等级 1.6.1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染管网,最终排入新乐市升美水净化有限公司,不直接进入环境,因此仅进行排入管网可行性分析和污染处理厂容纳能力分析。 (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本项目为 I 类建设项目,项目的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 1-2。 表 1-2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等级划分指标 建设项目情况 分级情况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包气带厚度 10 15m m,属第四系地层, 岩(土)层单层厚度 Mb1.0m,评价区域包气带以亚粘土为主,渗透系数 10-7cm/s7.0 时, PpHpHpH is 7 07 0. .m a x 式中: PpH i 监测点的 pH 评价指数; pHi i 监测点的水样 pH 值; pHsmin 区间标准的下限值; pHsmax 区间标准的上限值。 ( 4)结果分析 将现状监测数据,按确定的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出各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结果列于表 5-12。 表 5-1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浓度单位: mg/L(pH 除外 ) 项目 标准值 1#县城 2#厂址 3#北城西村 04.04 04.05 04.06 04.04 04.05 04.06 04.04 04.05 04.06 各因子标准指数 pH 6.58.5 0.43 0.41 0.40 0.47 0.47 0.45 0.55 0.57 0.57 续 表 5-1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浓度单位: mg/L(pH 除外 ) 项目 标准值 1#县城 2#厂址 3#北城西村 高锰酸盐指数 3.0 0.197 0.23 0.21 0.18 0.21 0.21 0.42 0.45 0.41 总硬 450 0.64 0.637 0.64 0.633 0.624 0.629 0.238 0.233 0.231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71 - 度 硝酸盐 20 0.935 0.915 0.925 0.96 0.95 0.935 0.016 0.019 0.015 亚硝酸盐 0.02 0.075 0.075 0.075 0.075 0.075 0.075 0.075 0.075 0.075 氨氮 0.2 0.063 0.10 0.10 0.25 0.2 0.3 0.6 0.5 0.5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0.371 0.369 0.366 0.381 0.390 0.383 0.293 0.308 0.308 硫酸盐 250 0.152 0.148 0.148 0.152 0.156 0.152 0.08 0.084 0.088 总大肠菌群 3.0(个/L) 由表 5-12 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所有的监测因子 的标准指数均小于 1, 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 类标准要求,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 5.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3.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 1)监测布点 共设四个点位,在项目厂址边界外 1m 各设一个监测点。 ( 2)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 3) 监测时间及频次 2014 年 4 月 3 日 4 月 4 日 , 连续 监测 2 天, 每天 昼间、夜间各 监测 一次,每次测量 10min。 ( 4) 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进行 。 ( 5)监测结果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详 见表 5-13。 表 5-13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A) 检测时间 检测点位 04 月 03 日 04 月 04 日 昼间 Leq 夜间 Leq 昼间 Leq 夜间 Leq 1# 厂区 东厂界 61.5 53.9 56.8 53.8 2# 厂区 南厂界 51.6 50.0 52.0 49.5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 72 - 3# 厂区 西厂界 51.0 49.1 51.1 48.4 4# 厂区 北厂界 53.1 52.0 53.1 50.4 5.3.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1)评价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 2) 评价标准 声环境现状评价标准采用 声 环境 质量 标准 ( GB3096-2008) 3 类标准 。 ( 3)评价方法 采用现状监测结果与相应标准比较的方法进行。 (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表 5-14。 表 5-14 声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 单位: dB(A) 项 目 时 段 东厂界 南厂界 西厂界 北厂界 04.03 04.04 04.03 04.04 04.03 04.04 04.03 04.04 监测值 昼间 61.5 56.8 51.6 52.0 51.0 51.1 53.1 53.1 夜间 53.9 53.8 50.0 49.5 49.1 48.4 52.0 50.4 评价标准 昼间 65 65 65 65 夜间 55 55 55 55 评价结果 昼间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夜间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由表 4-14 可以看出, 项目厂区四 厂界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3 类 标准 ,评价区域内声环境质量良好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3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扬尘、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产生废气、施工废水和建筑垃圾。分析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可使项目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6.1.1 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源分析,施工扬尘产生的主要环节为:土方挖掘、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运输。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天气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因此本次评价采用类比现场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施工场地的扬尘情况类比 XX 市环科所对施工扬尘所做的实测资料及 XX 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施工场地扬尘进行的实测资料。扬尘情况见表 6-1、 6-2。 表 6-1 XX 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情况( g/m3) 监测位置 工地上风向50m 工地内 工地下风向 备注 50m 100m 150m 平均风速 2.5m/s 范围值 303-328 409-759 434-538 356-465 309-336 均值 317 596 487 390 322 表 6-2 XX 市施工近场大气 TSP 浓度变化表 距工地距离 m 10 20 30 40 50 100 备注 浓度mg/m3 场地未洒水 1.75 1.30 0.78 0.365 0.345 0.330 春季测量 场地洒水 0.437 0.350 0.310 0.265 0.250 0.238 由表中可见: ( 1)建筑施工扬尘较严重,当风速 2.5m/s 时,工地内的 TSP 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 1.9 倍。 ( 2)由于 项目区域 的平均风速为 4.6m/s,对比表 5-1 和 5-2 可知,如不采取施工场地抑尘措施,施工扬尘影响范围较大,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约 100m 以内。 为有效控制施工期间的扬尘影响,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严格执行XX 省冀建城 2001248 号关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 XX 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以及 XX 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 2013-2017) , 同时根据类比调查结果及其它 施工场地采取的抑尘措施,对 施工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4 场地 提出以下施工期扬尘控制要求: ( 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围挡高度不低于 2m; ( 2) 每天定时对施工现场扬尘区及道路洒水,每天洒水两次 抑尘;设置车辆自动冲洗设备,对全部运输车辆整车冲洗。所有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必须冲洗干净。 ( 3)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应停止土方施工作业; ( 4) 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存放在库房内或者严密遮盖;沙、石、土方等散体材料须覆盖;施工场地内装卸、搬倒物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 ( 5) 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及时清运; ( 6) 运输车辆避免出现超载现象,特别在运输物料时,需采取苫布覆盖等必要的遮盖防尘措施,避免沿途遗洒; ( 7) 地基挖掘产生的弃土应及时用于厂区平整,并压实,避免土方堆置过程产生二次扬尘。 ( 8),裸露地面全部绿化硬化,施工道路、出入口、作业区、生活区地面全部硬化,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降至最低。同时,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将消除。 6.1.2 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1.2.1 噪声源 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其特点是间歇或阵发性的,并具备流动性、噪声较高( 5m 处噪声值 8192dB(A))的特征,因此在考虑本工程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时,仅考虑点声源到不同距离处经距离衰减后的噪声,再利用能量叠加原理将最大声源对附近敏感点的贡献值与现状值叠加,得到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 6.1.2.2 噪声预测模式 采用的声级衰减模式为: LA(r)=LA(r0)-20lg(r/r0) 式中: LA(r)距声源 r 处的 A 声级, dB(A); LA(r0)距声源 r0 处的 A 声级, dB(A);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5 r距声源的距离, m; r0距声源 的距离, m。 采用的声级叠加模式为: xLiLA AAL 1.0)(1.0 1010lg10 式中: LA 对预测点的等效 A 声级预测值, dB(A); LA(i) 对 i 个等效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 声级, dB(A); LAx 预测点的现状值, dB(A)。 6.1.2.3 预测结果与评价 ( 1)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 6-3。 表 6-3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单位: dB(A) 设备名称 5m 10m 20m 40m 50m 100m 200m 300m 轮式装载机 90 84 78 72 70 64 58 54 平地机 90 84 78 72 70 64 58 54 压路机 86 80 74 68 66 60 54 50 推土机 86 80 74 68 66 60 54 50 挖掘机 84 78 72 66 64 58 52 48 打桩机 96 90 84 78 76 70 64 60 振捣棒 90 84 78 72 70 64 58 54 卡车 92 86 80 74 72 66 60 56 电钻 81 75 69 63 61 55 49 45 木工刨 81 75 69 63 61 55 49 45 升降机 60 54 50 48 46 40 从表 6-3 中可见,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 50m 范围内,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 300m 左右范围。 由拟建项目厂址周围居民点分布情况可知,距离厂址最近的居民点为距厂区240m 的 芦新 村。为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施工期间噪声对 环境 的影响,本环评对施工提出以下要求和建议: ( 1)将强噪声工程设备安装在远离敏感点位置,建议将强噪声工程设备布置在场地的 西南部 ,同时对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采取入棚操作。 ( 2)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并在施工中应有专人对其进行保养维护,施工单位应对现场使用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6 ( 3)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砂轮机、切割机、地泵等设备搭设封闭式的隔声棚或加盖隔声罩,使之与周围环境隔离,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隔声棚由12 24cm 的砖墙构成。隔声罩采用 1 3cm 的钢板构成。必要时也可在钢板外表用阻尼层、内表面用吸声层处理。 ( 4)运载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 的车辆要选择合时的时间、路线进行运输,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 ( 5)加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 当地环保局应加强管理监督,采取抽查方式监测其场界噪声,限制其施工时间及夜间禁止一切高噪声施工活动。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 6)建立 “ 公众参与 ” 的监督制度 综上所述,施工期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对敏感点及 场 界昼间施工噪声影响较小,但建设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环保要求采取相应降噪措施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先建设对敏感点影响较大区域,从而减少后期施工对其产生的影响。施工期夜间 禁止出现施工噪声,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噪声对附近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6.1.3 施工废水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设备清洗和水泥养护排水,水量较小,主要污染物为泥沙,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场地设简易沉淀池,将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地喷洒降尘。 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地施工人员的进驻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杂用水。按施工人员 100 人,排水量 40L/人 d 计,生活污水产生量 4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浓度约为 400mg/L。施工期设防渗旱厕,生活盥洗水直接泼洒地面抑尘,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6.1.4 施工固 废影响分析 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弃土。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5085.3-2007),确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一般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送至环卫部门指定的渣土贮运场,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理。项目中产生的弃土将大部分用于回填地基,剩余部分用于厂内绿化用土,其余外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7 为防止外运过程中沿途遗洒及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如下措施:建筑垃圾外运用苫布覆盖,严禁沿途遗洒,并按市政有关部 门的要求,按指定路线运至指定地点,严禁乱倒乱放。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1.1 气候特征 根据区域近 20 年气象资料统计,主要气象气候特征 见表 6-4。 表 6-4 主要气象要素 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全年平均降水量 mm 468.9 日最大降水量 mm 280.3 全年平均气温 12.2 极端最高气温 42.6 极端最低气温 -23.6 冬季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 52% 夏季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 75 多年 盛行风向 东北偏东风 最大积雪深度 mm 190 全年平均风速 m/s 2.0 最大冻土深度 mm 600 6.2.1.2 大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本环评采用 EPA 的 Screen3 模式进行计算,计算参数见表 6-5。 表 6-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Screen3 模式 点源 计算参数 污染源 污染物 排放速率 ( kg/h) 烟囱高度 ( m) 烟囱出口内径( m) 排放量 ( m3/s) 烟气温度 ( k) 运行时间 燃气锅炉 烟尘 0.36 25 0.8 1.944 353 7200 SO2 0.15 NO2 0.047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结果见表 6-6。 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8 表 6-6 燃气锅炉烟气估算模式估算结果 距源中心下风 向距离 D/m SO2 PM10 NO2 下风向预测浓度 Ci1/( mg/m3) Pi1/% 下风向预测浓度 Ci1/( mg/m3) Pi1/% 下风向预测浓度 Ci1/( mg/m3) Pi1/% 10 0 0 0 0 0 0 100 0.0005684 0.11 0.001364 0.3 0.0001781 0.07 100 0.0005684 0.11 0.001364 0.3 0.0001781 0.07 200 0.001864 0.37 0.004473 0.99 0.000584 0.24 262 0.002015 0.4 0.004836 1.07 0.0006314 0.26 300 0.001931 0.39 0.004635 1.03 0.0006051 0.25 400 0.001896 0.38 0.004551 1.01 0.0005941 0.25 500 0.001886 0.38 0.004525 1.01 0.0005908 0.25 600 0.001916 0.38 0.004599 1.02 0.0006004 0.25 700 0.001806 0.36 0.004335 0.96 0.000566 0.24 800 0.001645 0.33 0.003949 0.88 0.0005155 0.21 900 0.001502 0.3 0.003605 0.8 0.0004706 0.2 1000 0.001514 0.3 0.003634 0.81 0.0004744 0.2 1100 0.001499 0.3 0.003597 0.8 0.0004696 0.2 1200 0.001466 0.29 0.003519 0.78 0.0004594 0.19 1300 0.001423 0.28 0.003414 0.76 0.0004458 0.19 1400 0.001373 0.27 0.003296 0.73 0.0004303 0.18 1500 0.001321 0.26 0.003169 0.7 0.0004138 0.17 1600 0.001267 0.25 0.00304 0.68 0.000397 0.17 1700 0.001214 0.24 0.002913 0.65 0.0003803 0.16 1800 0.001162 0.23 0.002788 0.62 0.0003639 0.15 1900 0.001111 0.22 0.002667 0.59 0.0003482 0.15 2000 0.001063 0.21 0.002551 0.57 0.0003331 0.14 2100 0.001017 0.2 0.002441 0.54 0.0003187 0.13 2200 0.0009736 0.19 0.002337 0.52 0.0003051 0.13 2300 0.0009324 0.19 0.002238 0.5 0.0002921 0.12 2400 0.0008934 0.18 0.002144 0.48 0.0002799 0.12 2500 0.0008566 0.17 0.002056 0.46 0.0002684 0.11 下风向最大 质量浓度 0.002015 0.40 0.004836 1.07 0.0006314 0.26 质量浓度占标准 10%距源最远距离 D10%/m - - - 最大落地浓 度出现距离 262m 262m 262m 由 预测结果 可知,当项目投产后, 燃气锅炉 SO2 最大落地浓度值为0.002015mg/m3,出现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 262m,占标率为 0.40%; PM10 最大落地浓度值为 0.004836mg/m3,出现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 262m,占标率为 1.07%;XXXX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乳粉 4 万吨、液态奶 25 万吨搬迁改造项目 79 NOx最大落地浓度值为 0.0006314mg/m3,出现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 262m,占标率为 0.26%。 由此可见, 本项目在采取措施后 , SO2、 NOx、 PM10 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轻,项目建设不会对周围敏感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