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XX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 ) 项 目 名 称 白塘路 XX安置区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法 人 代 表 (盖章或签字 ) 苏 育 明 联系 人 杨 文 进 联 系 电 话 13559392203 邮 政 编 码 3 5 1 1 0 0 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XX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湿地开发 ,围垦及岸线开发,农、林、牧、渔业资源开发,风景旅游开发,交通运输,输送通信管线工程以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 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 1 项目建议书批复 附件 2 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 附件 3 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 附件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 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排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 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 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 1 2项进行专项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 1 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白塘路 XX安置区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XX市荔城区拱辰街道 XX村 建设依据 选字第 350300201308009 主管部门 XX市建设局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代码 E4710 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19684m2,安置房建筑总面积 65174m2。 总规模 项目总用地约面积 19684m2,安置房建筑总面积 65174m2。 总投资 20823.97万元 环保投资 280万元 资源类型及年开发量 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 (安置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19684m2 填 写 人 上 岗 证 号 (签名 ): 环评岗证字第 B22030011 审 核 (签名 ): 环评岗证字第 B22030010 2 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拟建安置区位于城厢区拱辰街道 XX 村,安置区西侧紧邻荔园东 路 (相距 40m),南侧临规划的白塘路,东靠河流,北侧为农田,地理位置详见图2-1,图 2-2。 2.1.2 地形、地貌、地质特征 拟建项目所在的地貌属于剥蚀残丘地貌单元。拟建安置区地势东北高西北低,用地现状标高为 11.06-11.36m。项目用地区地质构造自上层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中砂、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地、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中等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场 地风化岩的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全风化岩为极岩石、强风化岩、中等风化母(石英)片岩均为软岩,中等风化花岗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和中等风化母(石英)片岩为类,中等风化花岗岩为类岩。项目附近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带,地质构造以基岩风化裂隙为主,持力层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稳定性良好。 2.1.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拟建项目抗震设防裂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s,抗震设防应按 7度设防。 根据相关 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现状调查显示,拟建场地地形较为平整,区域构造背景稳定,附近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带,地质构造以基岩风化裂隙为主,持力层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稳定性良好。场地岩土稳定性良好,可作为工程天然地基,项目施工期间基本不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本项目用地周边永久性建筑以及多层建筑物大多采用桩基础,临时性建筑一般采用浅基础,用后即拆除,因此项目施工不会引发地基失稳、周边建筑物坍塌。 1 图 2-1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图 (为大气监测点,距项目 2.5km) XX 安置区 2 图 2-2 XX安置区位置影象图(为水质监测点) XX 安置区 1 2.1.4 土壤与植被 拟建安置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植被主要为经营性花圃的观赏性植株龙眼果树植被。用地周边植被有荔枝、龙眼等,用地现状植被分布见图 2-3。 用地内的观赏性植株 河边植被 龙眼 河边荔枝 图 2-3 用地植被分布现状图 2.1.5 气象特征 XX 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 19.9, 7 8 月份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为 28.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7.9, 1 2 月份气温较低,月平均 气温 11.1。年平均日照时数 1942 2002h。多年平均降水量1255mm,最大月降水量 579.4mm,最大日降水量 281.6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 110 天;多年平均蒸发量 208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大气稳定度以 D 类为主,多年平均风向频率以静风 25.7%为最高,主导风向为北风,风频 15.5%,多年平均风速 2.5m/s。 2.1.6 水文概况 木兰溪干流全长 105Km,天然落差 784m,平均坡降为 2 0.45 ,上游河床坡降较陡,属于山溪性河流,中下游河道较宽阔,水流也较平缓。干流自溪口至木兰陂全长 50.5Km,平均坡降 1.41 ,木兰陂至三江口长 25.8Km,属感潮河段,平均坡降为 2.0 。 2.2 社会经济概况 荔城区位于 XX 省东南沿海中部, XX 市区东南部,北接涵江区,南壤秀屿区,西连城厢区,东临兴化湾,是 XX 市的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荔城区是 2002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城区,辖西天尾、黄石、新度、北高 4 个镇和镇海、拱辰 2 个街道,共有 118 个村委会, 12 个居委会,辖区总面积 269.66 平方公里,总人口 46.38 万人。优越的自然环境,境内富饶的兴化平原是 XX 四大平原之一,耕地面积 15 万亩,肥田沃土,年可三熟。 2012 年荔城区全区生产总值 216 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26.69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6.46 亿元,财政总收入 27.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445 元。全区工业总产值 390.9 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78 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 335 亿元,比 2011 年增长 22.9%。拥有达芙妮世界名牌 1 个,三棵树涂料、才子西服、卡朱米羽绒服 3 个国家驰名商标,三棵树涂料、才子西服、卡朱米羽绒服 3 项中国名牌产品,三棵树涂料、才子西服、卡朱米羽绒服、双驰运动鞋 4 项国家免检产品及闽光 牌松紧带等13 项 XX 省名牌产品和“味三停”、“精达”等 17 枚 XX 省著名商标。 拱辰街道办事处筹建于 2002 年 4 月,地处 XX 市区北大门,东与平原大镇新度镇、黄石镇隔江相望,西邻市政中心,南接镇海街道,北倚重镇西天尾镇。总面积 29.8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 2000 亩,河道长 67.67 公里,海堤长 11.28 公里。街道下辖 7 个村 (东阳村、长丰村、张镇村、荔浦村、陡门村、七步 村、西洙村 ), 5 个社区(畅林社区、拱辰社区、南郊社区、莘郊社区、 XX 社区),常住人口 4.3 万人,流动人口 2.1 万人,总党员数1756 人,下设支 部 45 个。财政收入以工业、房地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主。 3 2012 年,财政总收入 40510 万元,其中国税完成 23710 万元 ,地税完成 16800 万元。 5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54401 万元 。工业总产值完成 273837 万元。出口创汇完成 9021 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 7998 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836 美元。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 18113 万元。 2012 年,财政总收入预计达 52000 万元,其中国税完成 31000 万元 ,地税完成 21000 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9.5 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 2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 产值 24.7 亿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数 3 家。社 会消费零售总额 7 亿元。出口创汇完成 11100 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 200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00 万美元。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 18997 万元。 2.3 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项目所在地荔城区拱辰街道,属城市近效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 IV 类标准,见表 2-1。 表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单位: mg/l( pH 除外) 序号 污染物名称 类 类 类 类 类 1 PH 69 2 溶 解氧 饱和率90%(或7.5) 6 5 3 2 3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4 五日化学需氧量 3 3 4 6 10 5 氨氮 0.15 0.5 1.0 1.5 2.0 6 总磷(以 P 计) 0.02 0.1 0.2 0.3 0.4 7 总氮(湖、库、以 N 计) 0.2 0.5 1.0 1.5 2.0 8 砷 0.05 0.05 0.05 0.1 0.1 9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0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1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2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13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14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III 类水质标准,标准值见表 2-2。 4 表 2-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单位: mg/L(pH 除外 ) 指标 类水域标准 pH 6.58.5 总硬度 450 高锰酸盐指数 3.0 NH3-N 0.2 挥发酚 0.002 石油类 据 XX 市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功能类别属二类区,现状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2016 年后执行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见表 2-3;本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带,拟建安置区用地边界临荔园东路和规划建设的白塘路,因此区域声学环境适用于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区和 4a 类区标准,见表 2-4。 表 2-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 mg/m3 项目 SO2 NO2 PM10 PM2.5 取值时间 1 小时 日均 1 小时 日均 日均 日均 二级标准值 0.50 0.15 0.24 0.12 0.15 0.075 表 2-4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LAeq 单位: dB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0 50 40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55 45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 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 60 50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 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65 55 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 重影响的区域 4a 70 55 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的区域 荔园东路和白塘路均为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市政污水管道, 且 荔园路的配套已污水管道建成,因此,拟建安置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荔园路市政污水管道纳入 XX 闽中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 GB8978-1996 标准分级 4.1.3,接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GB8976-1996污 5 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三级标准,其中 NH3-N 参考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 B 级标准,见表 2-5 ;本项目施工过程粉尘(颗粒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2 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 2-6 ;施工期施工厂界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见表 2-7,安置区声环境执行 GB3096-2008 中 2 类标准和 4a 类标准见表2-4。 表 2-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 单位: mg/m3( pH 外) 序号 污染物 三级标准 1 PH 6 9 2 SS - 3 化学需氧量( COD) 500 4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300 5 石油类 30 6 氨氮 45(参考 CJ343-2010) 表 2-6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 mg/m3 项目 浓度限值 SO2 0.4 NO2 0.12 颗粒物 1.0 表 2-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 A) 昼间 夜 间 70 55 2.4 区 域环境现状概况 拟建安置区作为白塘路工程配套建设项目,因此,有关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直接引用白塘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监测数据。 2.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白塘路工程沿线共布设 1个监测( 东墩村 ), 位于项目东侧约 2.5km,监测点位置见图 2-2。监测项目 NO2、 TSP、 CO,监测时间 2013 年 5 月 4日 -5月 10日。监测结果见表 2-1。 6 表 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序号 点位名称 监测项 目 小时平均 日平均 浓度范围 (mg/m3) 浓度范围 (mg/m3) 1 东墩村 NO2 0.014-0.039 0.017-0.028 TSP / 0.082-0.11 CO 0.125 1 0.125 0.625 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调查结果,本次监测的东墩村环境空气中的 NO2、 CO 小时浓度, NO2、 TSP 的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表明本项目沿线各主要居民区的现状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4.2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白塘路工程环评报告书中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XX 村昼间LAeq: 54.0dB、夜间 LAeq: 40.2dB, XX村声环境 符合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荔园路两侧环境噪声昼间声级为 63.1dB,夜间声级 50.1dB,声环境现状尚好。符合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4a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4.3 地表水水质现状 白塘路工程在沿线地表水体共布设 8 个水质监测断面,本评价采用与本项目邻近的 1#点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点位布设见附图 2-2。监测项目水温、 pH、 CODMn、 BOD5、 SS、氨氮、石油类,监测时 间 2013年 5月 4日,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2-2。 表 2-2 木兰溪支流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点位 水温 PH SS CODMn BOD 氨氮 TP 石油类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1# 17.1 7.25 25 5.0 3.28 0.832 0.101 0.04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附近河流的水质指标均满足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V类水质标准。 2.4.4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用地范围内及其周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村庄建设用地、农田用地 。用地内主 要植被为观赏性植株,主要有松、榕等人工养殖景观树,高度在 2-3m 之间,项目用地周边主要的植被类型为农田植被,以地瓜、蔬菜地为主,林地植被主要有荔枝树、龙眼树、灌木等。荔枝树主要分布于河流两边,密度大约为 10 颗 /100m2,高度大约在 2.5-3.5m,胸径大约在 20cm 左右。龙眼树主要为新种植的树苗为主,高度大约 7 1.5-2m,胸径 10cm左右。 项目用地区人类活动较频繁,受人为影响这一区域活动大型动物的种类较少,主要是一些对人类敏感性较低的物种,如猫、田鼠、家鼠、蝙蝠等,而针毛鼠、褐家鼠、黄胸鼠、大足鼠等。农 田区域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两栖动物,如蟾蜍、雨蛙、沼蛙、泽蛙、黑斑蛙等。 3. 主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目标 3.1 主要环境问题 现状环境问题:项目地处城市近郊区,其实现状就是农村地区,道路、河流、树木间的垃圾乱堆放现象严重,雨天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地处荔园东路边上,荔园东路的交通噪声较大。 3.2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打钻机、搅拌机、振捣棒、吊车、电锯等)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机构噪声和施工扬尘、基础挖方产生的土石方等建筑垃圾;安置区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源为居民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详见表 3-1。 表 3-1 施工期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 敏感点 与项目相对位置 距离 备注 市公安局 SW 300m 办公区 XX村 N 160m 住宅区 XX村 EES 177 住宅区 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边木兰溪北洋河网水质符合 GB3838-2002 中的 IV类水质标准。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 GB3096-2008 中的 2类标准。 生态保护目标:项目建设 不对周边果地及耕地造成影响。 8 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主要敏感目标为位于项目北侧的 XX村民房。项目用地区边界与最近的民房相距约 160m,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详见图 2-2。 4. 项目概况 4.1 项目由来 XX 市白塘路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城市北洋绿心中部,起点为中心市区东圳路与荔园路交点,相交道路荔园路,终点为涵江市区的南环城路与涵港大道交点,相交在建的向莆铁路以及规划涵港大道 ,选线途径 XX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和涵江区白塘镇,由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路线全长约 4.1km,设计时速 60km/h,为城市主干道,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路网建设、方便区域居民出行等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塘路的建设过程中,涉及 XX村、长丰村、东墩村和显应村等多个村庄居民的拆迁,其中 XX村拆迁建筑总面积约 38289.32m2,拆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白塘路工程的建设进度。为了做好白塘路的道路工程建设工作,切实保障征迁安置到位,减少白塘路工程建设带来社会负面的影响,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建设 XX村安置区能及时解决被征迁居民的正常生活、居住需要,切实维护和保障被征迁居民的合法权益,使工程建设得到拆迁户的支持,有效避免 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因此, XX 安置区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XX 安置区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用地预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可研论证。依据“工可”报告,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 19684m2,建筑基底面积 6263m2,总建筑面积 65174m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承办单位 XX 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所编制白塘路 XX 安置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接受委托后评价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和收集资料,依据技术导则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表,经环保行 政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项目环境管理的依据。 9 4.2 项目概况 4.2.1 项目 组成及建设内容 项目主体工程为 6幢住宅楼,全部是 22 层住宅楼。工程包括 住 宅楼、停车场、道路、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环保工程等;项目组成见表 4-1。 表 4-1项目组成一览表 项目组成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主体工程 住宅 共 6 幢,其中 2#、 3#、 5#包含裙楼,总建筑面积 42193.96m2 工具间 住宅配套建筑,位于 2#、 3#、 5#裙楼,共 9321.2 m2 共用工程 停车场及地下室面积 地下停车位 290 辆,地上 72 辆, 地下总建 筑面积 10906.02 m2 电气照明系统 安置区内设置一个变配电室,变配电室内设置 3 台 1250kVA 变压器。供电电源应由市政电网引来两回 10KV 线路高压电源。变配电室均置于地面上,另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高压电源失电时,消防设备及其它重要负荷的用电。 给水系统 工程水源引自市政自来水管网。小区给水引入管 DN150,给水管均布置成环状,并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分设水表。 消防系统 各类建筑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及压力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提供。 消火栓用 水量:室内不小于 40L/S,室外不小于 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 3 小时。 环保工程 绿化工程 绿地率 30%,绿地面积约 5900 m2 垃圾收集间(点) 设垃圾收集间 1 个,位于 1#楼一层,垃圾收集点 2 个,分别位于 2#、3#楼前面的花坛里。 污水工程 化粪池容积不低于 132m3 项目位于 XX市荔城区拱辰街道 XX村,整个基地呈类似多边形的形状,主出入口位于地块的西侧的荔园路,与道路相距约 40m,次出入口临近白塘路,与道路隔 20 米绿化带。安置区项目组成由主体工程(住宅楼)和附属工程(配电房、 道路、绿地、地下停车场、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组成的。 根据项目地块的地形地势和项目的规划要求,项目拟建 1#、 2#、 3#、4#、 5#、 6#六幢楼(其中 2#、 3#、 5#为安置房,包含裙楼)和 1 座门卫。门卫位于主出入口处,各栋安置楼从北向南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安置楼分布在地块四周,中部有一个小型花园,花园南部设有一个消防登高操作场 10 地。 2#、 3#安置楼的南部各设有一个消防登高操作场地。 项目拟建 1 座 1 层门卫,高为 3.3m; 2#、 3#、 5#为 22 层的框架 -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其中 2#、 3#、 5#安置房的 1、 2 层楼均为工具间,层高 3.6m,其余均为框架 -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层高均为 3m; 1#和 4#为 2 层的工具间及社区服务用房, 1 层楼为工具间和社区服务用房, 2 层楼为工具间,层高为 3.6m; 6#为 1 层的变配电房和开闭所,层高为 4.8m。住宅总户数共 400 套,配套建设 1 层地下室,地下室主要作为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位于西侧的主出入口东侧和地块东侧角,方便车辆出行。绿化带设在拟建场地的周边。 4.2.2 主要 经济技术指标 XX安置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4-2。 表 4-2 XX安置 区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名称 主要经济指标 备注 1 用地面积 19684.2 29.53 亩 2 总建筑面积 65174.37 3 地上建筑面积 53500.15 其中 工具间建筑面积 9321.2 安置房建筑面积 42193.96 社区服务用房面积 599.74 机动车停车库 1061.94 设备用房面积 323.31 地下建筑面积 10906.02 其中 地下室建筑面积 10906.02 4 计容建筑面积 53500.15 其中 工具间建筑面积 9321.2 安置房建筑面积 42193.96 社区服务用房面积 599.74 设别用房面积 323.31 不计容建筑面积 11674.22 其中 地下室建筑面积 10906.02 封闭阳台不计容建筑面积 768.2 5 容积率 2.72 6 建筑基底面积 6263.22 7 建筑密度 31.82 11 8 绿地率 30 9 机动车停车位 辆 362 其中 地上 辆 72 地下 辆 290 10 非机动停车位 辆 540 11 套数 套 400 结构设计方案 结构形式 项目拟建 2#、 3#、 5#楼 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框架结构体系, 1#、 4#、 6#楼采用框架结构。楼(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基础形式 由于目前尚无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基础型式待本工程勘察工作完成后根据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及地区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研究后确定。根据建筑高度及工程经验初定:拟采用桩基础。 墙体材料及主要建筑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C25; 钢筋 HRB400; 钢板与型钢 Q235B; 焊条 E43、 E50; 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中为了更好掌握地质情况,应在方案确定后进行地 质初勘,查清地下情况后方可进入施工图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地下室施工时,应进行深基坑设计,避免造成对邻近建筑的影响又可优化工程造价,同时注意大体积砼的施工控制,以克服地下室出现开裂。 4.2.3 公用工程 给水工程 给水工程系统 水源 本工程水源引自市政自来水管网。小区给水引入管 DN150,给 水管均布置成环状,并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分设水表。消防系统和生活 12 给水系统分开单独设表计量。 用水量预测 表 4-2 项目用水量预测估算表 序号 用水部分 计量单位 数量 用水量标准 最高日用水量( m3/d) 1 住宅用水 人 1400 200L/人 .d 280 2 绿化用水 m2 5905.3 1.5L/m2.d 8.9 3 道路用水 m2 7515 2.0 L/m2.d 15.0 4 未预见水量及管 道漏失量 10% 30.1 合计 334 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 334.0m3/d,污水量按给水量的 85%计取,则安置区日排污水量为 263.6m3/d。 给水系统 本工程一至三层采用市政直供,三层及以上住宅均采用变频供给,住宅用水由分户水表各自计量,水表出户设在各层水表间。 地下室用水由市 政给水管直接供应。 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系统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等相关规范。 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压制,由小区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室外消火栓布置不超过 120m,并结合水泵结合器的位置来布置。 室内消火栓系统 各类建筑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及压力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提供。 消火栓用水量:室内不小于 40L/S,室外不小于 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 3 小时。 自动喷淋 13 根据规范,在高层的公共活动空间及地下车库部分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等级:喷水强度 8( L/min.m2),作用面积 160m2,火灾延续时间 1 小时。 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不小于 40L/S。 气体灭火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及变配电室采用无管网 S 型气溶胶灭火系统。 灭火器系统及消防水池: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规定,在各建筑内设置灭火器。 消防用水储存于地下室消防水池内,室内消防系统压力均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提供。 排水工程 为了保护水环境,项目排水需要集中收集和妥善处理。项 目确定为生活排水和雨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 1)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达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C-2010)标准后,排入荔园路的市政污水管网。 ( 2)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管道根据小区地势设计。 消防给水 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压制,由小区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室外消火栓布置不超过 120m,并结合水泵的位置来布置。 各类建筑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及压力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提供。 消火栓用水量:室内不小于 40L/S,室外不小于 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 3h。 在高层的公共活动空间及地下车库部分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等级喷水强度 8( L/min.m2),作用面积 160m2,火灾延续时间 1h。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不小于 40L/S。 14 柴油发电机房及变配电室采用无管网 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 消防用水储存于地下室消防水池内,室内消防系统压力均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提供。 电气工程 设计内容及范围 本设计内容包括:低压配电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电话及宽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火灾报 警系统系统、漏电报警系统等。 高压配电系统设计由业主单位委托供电部门设计。 用电负菏计算及供电电源 根据安置区各类建筑的性质和面积,采用单位指标法进行预测。单位面积用电量参照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技术措施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并结合安置区的特点确定,本工程总建筑面积 65174.37 ,地上建筑面积 53500.15 ,地下室建筑面积 10906.02,地上建筑用电指标按 40w/m2,地下建筑用电指标按 12w/m2 计,则用电量为 2270.9kw,转化为变压器容量为 3406.4kva。 安置区内设置一个变配电室,变配电室内设置 3 台 1250kVA 变压器。供电电源应由市政电网引来两回 10KV 线路高压电源。变配 电室均置于地面上,另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高压电源失电时,消防设备及其它重要负荷的用电。 供电方式为一户一表,设统一计量表后按回路馈出,小区采用低压侧电容补偿后,使功率 cos 达到 0.9。 配电系统 a、负荷等级 根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2-2011),建筑高度为 50m100m 且 19 层 34 层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消防用电负荷、走道照明 、值班照明、安防系统、生活水泵、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阀门等消防用电为一级负荷。 15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住宅楼,因此本工程住宅建筑用电负荷等级为一级。 b、 电压等级与配电方式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项目所有低压电力设备与照明装置的电源均由配电室低压侧以三相四线或五线制 380/220V 配电,照明使用电压为 220V。 配电方式基本采用放射式配电和树干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所有消防设备和部 分重要用电设备的供电均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的方式。 工程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用采用阻燃耐火线缆,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照明系统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有关规定: 根据不同场所,设计分别采用荧光灯、节能筒灯、吸顶灯等。各住户,除阳台采用一般吸顶灯外,其余采用节能灯。安装方式为吸顶、吊装或嵌装。 各出入口、楼梯间、走廊均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 防雷系统 项目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防雷装置,在屋顶设置避雷带作接闪器,引下线利 用柱内二主筋焊接引下,防雷接地利用基础底层钢筋焊接形成的综合接地装置。 接地及等电位系统 住宅建筑各电气系统的接地应采用共用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其中电气系统最小值的要求。利用建筑物地梁及桩基配筋作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或 4 欧姆。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均使用该综合接地装置。 本工程所有建筑均做总等电位联结,在每栋楼设置总等电位端子箱,各电源进线,各专业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路及弱电设备等均须与总等电位端子直接相连。 火灾报警系统 本项目小区内各单体建筑 宜列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二级保护 16 对象,其火灾报警系统由报警、消防联动、对讲电话、消防广播组成,消防广播平时可提供背景音乐,火灾时切换至紧急广播。 漏电报警系统 漏电报警系统有剩余电流探测器、系统终端、监控主机组成,监控主机设在消控室。 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机房,安全防范中心,消防中心(含广播)集中设在小区出入口正对面建筑的一层。 建筑智能化系统由系统集成商提供智能化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建筑设计院和集成商合作进行深化设计。建筑设计院对系统电源、接地、设备机房、线路走向、垂直管井应充分考虑。 综合布线系统仅支持语音和数据,数据系统由光纤和 UTP 对绞电缆支持,语音由大对数电缆和 UTP 对绞线支持。本工程设一个电话网络机房,由外线引入一根 300 对的电话电缆及网络光纤,通信设施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电话及宽带网干线及设备均分别设置。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电力、空调、照明、给排水、车库管理设备进行监控。 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组成。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有线电视容量根据建筑面积及住宅户数进行估算(计算同电信),住宅每户安装二个终端插 座,公共建筑根据需要另外设置。 本工程在各栋楼一层各设有线电视设备房。 有线电视系统的同轴电缆宜穿钢管埋地敷设引入。 可视对讲系统 本工程于各栋楼一层梯位入口处设访客对讲门口主机,每套住宅内设可视对讲分机,同时设各种探测器(门磁、窗磁、紧急呼救按钮煤气泄漏探测器等)对住户安全进行监测。 17 暖通系统 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参数选取 XX 地区: 大气压力:夏季 967.9hPa,冬季 981.2hPa。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4.3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