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XX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XX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XX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XX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XX 供电局 法人代表 谭绍鹏 联 系 人 赖斌 通讯地址 XX 市 XX 区南京路 555 号 联系电话 13985682361 传真 0852-8417223 邮政编码 563000 建设地点 XX 市 XX 区 立项审 批部门 XX 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批准文号 黔重大办 20124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 改扩建 .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 D4420 占地面积 (m2) 永久: 347 临时: 910 绿化面积 ( m2) 总投资 (万元) 1013 其中:环保 投资 (万元 ) 15.5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5%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 日期 内容与规模 一、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背景 XX220kV 变位于 XX 市老城区,从整个 XX 电网的网络结构分布来看, XX220kV变的建设主要是代替 XX 电厂的系统位置,维持原接入 XX 电厂的 110kV 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 XX 电厂于 2009 年关停,随着城市规划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根据 XX 电网城市规划, “十二五 ”期间在 XX 区新建 220kVXX 变电站,以确保现有的 110kV 变电站的供电电源。在 XX 变建成投运前, XX 电厂升压变将临时作为降压变运行。原 XX 电厂送出的 110kV 线路电源需全部转入新建 220kVXX 变电站,因此有必要建设 XX220kV变 110kV 送出工程,且争取尽快建成运行。 本工程的建成,将大大加强 XX 城区的电网结构,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增强抗灾能力,并且满足 110kV桃溪变、城中变和石佛洞变的供电需要 ,在 XX 电厂升压站退出后,解决 XX 城区的供电需求。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 XX 城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为此, XX 供电局委托四川省核 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委托书见附件 3)对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编制依据 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39 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 ( 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7)国家环境部令 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 ( 7)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 HJ/T24-1998); ( 8)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9)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7349-2002) ; ( 10)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 681-2013)。 三、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 2 号),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 四、规划和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3 XX 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确认 2012 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XX 省 110kV 以上电网改造工程 ”建设内容的函(黔重大办 20124号)对本项目的立项进行了确认,见附件 1。 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版)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五、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 本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确保送点工艺可靠,其设备选项及选 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的减少或者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六、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 1、项目建设内容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的建设内容为: ( 1) 线路工程 1)线路一: 110kV兰桃 I、 II回改接至 220kVXX变双回线路工程 本工程从原 110kV 兰桃 I、 II 回 #5 塔改接点起,止于 220kVXX 变 GIS 电缆进线柜。 新建 线路全长 20.61km,采用架空、电缆敷设方式设计,其中架空段线路长20.45km,电缆段线路长约 20.16km。架空导线采用 JL/G1A-240/30 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 ZR-YJLW03-64/110kV-1400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电力电缆 ,电缆截面 400mm2。全线新建杆塔 1 基,塔基占地面积 70.5m2;新建双回电缆沟 0.16km,电缆沟占地面积 272m2。 拆除拆除兰桃 I、 II 回 5#6#导、地线,长约 0.5km,拆除桃溪变 5#双回塔段 2根地线,长约 2.0km。 2)线路二: 110kV 兰城线改接至 220kVXX 变线路工程 本工程从 110kV 兰城线 #2 塔改接点起,止于 220kVXX 变 GIS 电缆进线柜。 新建线路全长 1.7km,采 用架空、电缆敷设方式设计,其中架空段线路长 0.3km,电缆段线路长约 1.4km 。架空导线采用 JL/G1A-240/30 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ZR-YJLW03-64/110kV-1400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电力电缆 ,电缆截面400m2。全线新建电缆终端钢管杆 1 基,塔基占地面积 2.25m2;电缆沿 XXXX220kV 4 输变电工程建成的电缆沟敷设,本工程无电缆沟建设内容。 拆除兰城线 1#2#导、地线,长约 0.35km。 3) 线路三: 110kV 兰石牵线改接至 220kVXX 变线路工程 本工程从 110kV 兰石 牵线 #2 塔改接点起,止于 220kVXX 变 GIS 电缆进线柜。 新建 线路全长 1.7km,采用架空、电缆敷设方式设计,其中架空段线路长 0.3km,电缆段线路长约 1.4km。架空导线采用 JL/G1A-240/30 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ZR-YJLW03-64/110kV-1400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电力电缆 ,电缆截面400m2。全线新建电缆终端钢管杆 1 基,塔基占地面积 2.25m2,电缆沿 XXXX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的电缆沟敷设,本工程无电缆沟建设内容。 拆除兰石牵线 1#2#导、地线,长约 0.35km。 ( 2)光缆通信工程 沿新建兰桃 I、 II 回改接至 220kVXX 变 110kV 线路同塔架设 1 根 24 芯 OPGW 光缆(长约 0.45km),更换桃溪变 5#双回塔 1 根地线为 24 芯 OPGW 光缆(长约 2.0km),并沿新建电缆沟敷设 1 根 24 芯 ADSS 光缆(长约 0.16km),最终形成 XX 变至桃兰变1 根 24 芯 OPGW 光缆,长约 2.61 km。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项目组成和主要设备选型分别见表 1-1 和表 1-2。 2、工程概况 ( 1)项目组成 表 1-1 XXXX220kV变 110kV送出工程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 工程 线路 线路一 线路二 线路三 扬尘、 噪声、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噪声 线长(km) 总长 20.61 1.7 1.7 架空 20.45 0.3 0.3 电缆 20.16 1.4 1.4 永久占地面积( m2) 342.5 2.25 2.25 架空导线排列方式 垂直逆相序 垂直排列 垂直排列 导线型号 JL/G1A-240/30 电缆型号 ZR-YJLW03-64/110kV-1400 电压等级 110kV 5 拆除工程 拆除兰桃 I 、 II 回 5#6#0.5km 长导、地线,拆除桃溪变5#双回塔 2km地线 拆除0.35km导、地线 拆除0.35km导、地线 辅助工程 公用工程 办公及生活设施 绿化 光缆通信工程 沿新建兰桃 I、 II 回改接至 220kVXX 变 110kV 线路同塔架设 1 根 24 芯 OPGW 光缆(长约 0.45km),更换桃溪变 5#双回塔 1 根地线为 24 芯 OPGW 光缆(长约 2.0km),并沿新建电缆沟敷设 1 根 24 芯 ADSS 光缆(长约 0.16km) ( 1) 主要设备选型 表 1-2 主要设备选型 设备 型号 线路一 导线 JL/G1A-240/30 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 OPGW-24B1-100、 ADSS 电缆 ZR-YJLW03-64/110kV-1400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电力电缆 绝缘子 U70BLP-1 型防污玻璃绝缘子 杆塔 塔型 导线排列方式 基数 铁 塔基础 双回 1B2W2-J4 垂直逆相序 1 掏挖基础 线路二、线路三 导线 JL/G1A-240/30 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 LBGJ-100-27AC 型铝包钢绞线 电缆 ZR-YJLW03-64/110kV-1400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电力电缆 绝缘子 U70BLP-1 型防污玻璃绝缘子 杆塔 塔型 导线排列方式 基数 铁塔基础 单回 110DLZD 垂直逆相序 2 灌注桩基础 3、本次评价内容 ( 1) 线路一: 110kV兰桃 I、 II回改接至 220kVXX变双回线路工程。 ( 2)线路二: 110kV 兰城线改接至 220kVXX 变线路工程。 ( 3)线路三: 110kV 兰石牵线改接至 220kVXX 变线路工程。 4、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工程情况 XXXX220kV 变电站位于 XXXX 市 XX 区 XX 居委会六组,该站为拟建变电站,变电站属于 XXXX220kV 输变电工程的组成部分,建设单位已经委托有资质单位对该工程进行了环评,并取得 XX 省环境保护厅批复(黔环辐表 2013134 号)。 6 六、项目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 1、线路路径拟定原则 按照系统规划安排,在变电站进出线范围要考虑线路走廊统一规划。 尽可能缩短线路长度,使线路路径走向经济合理。 尽可能避让森林风景区、保护区、减少林木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尽可能避让或缩短通过严重覆冰地区和不良地质地段,提高安全可靠性,降低工程造价。 尽可能避让主要厂矿企业,城镇人口密集地区和重要通信设施。 尽可能避让拟建或规划中的工程项目。 尽可能靠近现有公路,以改善施工、运行条件,同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 综合协调、兼顾好,本工程与沿线已建、规划的电力线路及其它设施关系。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 2、线路路径 本工程 110kV 新建输电线路路径较短,并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障碍物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建设的经济性以及建成后安全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可研报告对本工程输电线路只提出了一个路径方案。本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唯一。 本工程方案已取得 XX 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同意本项目的意见,详见附件 4,项目实施符合地方电网规划要求。 本项目线路工程基本情况见表 1-3。 表 1-3 线路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 110kV兰桃 I、 II回改接至220kVXX 变双回线路工程 110kV 兰城线改接至220kVXX 变线路工程 110kV 兰石牵线改接至220kVXX 变线路工程 线路长度 20.61km 1.7km 1.7km 涉及保护区 不涉及 不涉及 不涉及 林木砍伐及拆迁 本工程新建部分主要为电缆部分,新建架空部分路径与原线路路径基本保持一致,不存在树木砍伐及房屋拆迁情况。 海拔高程 800 900m 交通情况 位于城中,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小运为 0.3km,汽运 1km。 地形情况 丘陵 70%、平地 30%。 丘陵 40%、平地 60% 丘陵 40%、平地 60% 地质情况 粘土 40%、松砂石 50%、 粘土 30%、松砂石 40%、 粘土 30%、松砂石 40%、 7 岩石 10% 岩石 30% 岩石 30% 本项目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 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 线路经过区域均位于 XX 市城市规划区内,属于人口、房屋密集区域,对于线路需要跨越房屋的区域应保证线路高度符合规范要求并留足安全距离, XX 市城乡规划局对该线路路径进行了确认(附件 4),符合城乡总体发展规划; 本项目输电线路电缆部分利用其他拟建工程电力通道进行敷设,可降低工程施工土石方量,减少 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线路位于城中进行建设,靠近公路,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安全运行。 从环保角度,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合适。 ( 3)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根据调查了解及收集资料可知,本工程线路全线在 XX 市 XX 区境内。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 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规定执行,见表 1-4。 表 1-4 110kV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 序号 被交叉跨越物的名称 最小允许垂直 距离( m) 备注 1 建筑物 5 线路位于城市规划区内有跨越建筑物情况 2 居民区 7.0 线路均位于城市规划区内 3 公路路面及机耕道 7.0 4 电力线路 3.0 5 通信线路 3.0 6 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 4.0 7 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 3.0 线路跨越公路、送电线路等按设计规程保留足够的净空。 由于本工程线路位于 XX 市城市规划区内,区内人口、房屋密集,在设计线路路径时,已尽可能避让成片民房。在不能避让的情况下,跨越房屋需保证导线高度符合规范要求并留足安全距离。根据 本项目可研报告,本项目 110kV 兰城线改接入XX220kV变线路工程 、 110kV 兰石牵线改接入 XX220kV 变线路工程需在海风桥附近跨越 XX 市 XX 区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维修厂)及其宿舍,跨越区域建筑占地面积 600 m2。本工程新建线路在跨越 XX 市海风路、剑江路时已按 110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定( GB50545-2010)规定保留了足够的净空,不会对海风路、剑江路造成影响。本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表 1-5。 8 表 1-5 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 被跨越物 110kV兰桃 I、 II回改接至 220kVXX变双回线路工程 110kV 兰城线改接至220kVXX 变线路工程 110kV 兰石牵线改接至220kVXX 变线路工程 公路 1 1 1 110kV 电力线 0 0 0 35kV 电力线 0 0 0 10kV 电力线 0 1 1 河流 1 1 1 电缆线路对平行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按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 GB50217 94) 规定执行,见表 1-6。 表 1-6 电力电缆对平行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 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 平行 交叉 控制电缆之间 - 0.5 电力电缆之间或与控制电缆之间 10kV 及以下电力电缆 0.1 0.5 10kV 以上电力电缆 0.25 0.5 电缆与地下管道 油管或易燃气管道 1 0.5 其他管道 0.5 0.5 电缆与建筑物基础 0.6 电缆与公路边 1.0 电缆与排水沟 1.0 电缆与 1kV 以下架空线电杆 1.0 电缆与 1kV 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 4.0 本工程输电线路电缆段与区域内其他平行及交叉跨越物已按照设计规范留足安全间距。 ( 2) 林木砍伐及房屋拆迁 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路径较短,不涉及 林木砍伐及房屋拆迁 。 七、工程占地情况 本工程全线设杆塔 3 基,塔基占地面积约为 75m2, 新建电缆沟长度为 0.16km,电缆沟占地面积为 272m2,塔基、电缆沟占地属永久占地。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约为110m2。架空线路路径较短,不单独设置紧线场,紧线施工共用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线路拆除施工量较小,拆除施工临时占地共用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电缆沟施工临时占地约 800m2。 九、施工组织措施 1、交通运输 9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运输量少,线路位于城中,交通运输条件情况较好。 2、施工工序 架空线路施工工序为施工便道建设、材料运 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等; 电缆线路施工工序为土方开挖、电缆沟砌筑、敷设电缆; 线路拆除的施工工序为原有线路拆除、杆塔拆除及材料的材料运输回收。施工期需临时占用土地、土石方开挖破坏地表等。 施工周期约需 2 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 10 人左右,民工 10 人左右,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 3、土石方平衡 线路塔基挖方 40m3,填方 25m3, 产生弃 土 15 m3;电缆沟挖方 1000m3,填方 462m3,产生弃土 538m3,塔基弃土在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平衡,无 多余弃土,电缆沟多余土方运往 XX 区政府指定的弃土场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十、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7。 表 1-7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 序号 名称 单位 输电线路 合计 架空 地埋电缆 1 占地面积 永久 塔基 m2 75 347 电缆沟 m2 272 临时 塔基施工 m2 110 910 紧线场 m2 电缆沟施工 m2 800 2 挖方 m3 40 1000 1040 3 填方 m3 25 462 487 5 总弃 /填土量 m3 15/25 538/462 553/487 6 总建筑面积 m2 7 静态投资 万元 1013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新建架输电线路架空段均利用已建线路通道进行架设,本次环评现场调查期间,在 剑江路南方花苑小区外 110kV兰桃 、回线 下及 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心宿舍外 进行了现状监测,即 1 号监测点及 3 号监测点, 其中 3 号监测点位于 110kV 兰城线、 110kV 兰石牵线下 , 监测时上述线路均正常运行。 10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在上述 2个监测点处,距离地面 1.5 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 1.41610-2 kV/m 2.38310-2 kV/m 之间,低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推荐的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 4k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在上述 2 个监测点处,距离地面 1.5 m 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在1.2510-4mT4.4210-4mT 之间,低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推荐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 频磁感应强度限值( 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在 110kV 兰桃 I、 II 回线路 线下 及 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心宿舍外 设置监测点,在0.5MHz 频率的无线电干扰现状值在 39.42 dB( V/m) 42.05dB( V/m)之间,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中的有关规定,测试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限值为 46dB( 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2、噪声 在上述两个监测点处,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 50.84dB( A) 53.4dB( 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为 45.64dB( A) 47.2dB( A)之间,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昼间: 60dB(A),夜间: 50dB(A))要求。 110kV兰桃 I、 II回、 110kV 兰城线、 110kV 兰石牵线正常运行期间电磁环境、声环境影响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无超标、扰民情况发生,没有遗留环境问题。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XX 区位于 XX 省北部,行政隶属于 XX 市,东、南、西三面与 XX 县相接,北与 XX 市 XX 区毗邻。位于东经 1064100至 1073300、北纬 273300至 274800 之间。工程所在地 XX 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0 1500 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全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 6.57,丘陵占 28.35,山地占 65.08。 水文:本区地处乌江一级支流湘江水系上游。境内发育乌江二级支流,年径流 量1800.00hm2。 地质:工程区出露地层有中生代三叠系地层和古生代二叠系地层,三叠系地层以下统 T1 地层较为发育,岩性以灰岩、泥灰岩、白云石灰岩、泥岩和泥页岩为叠系地层上统 P1 和下统 P2 地层均有发育,以灰色石灰岩、砂质页岩为主。 工程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站址地表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区域构造及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二、气候、气象条件 XX 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3 -18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宜人。 工程所在区域 的气象特征值下见表 2-1。 表 2-1 工程区多年平均气象特征值统计 项 目 XX 市气象资料 最高气温( ) 38.4 最低气温( ) -6.8 年平均气温( ) 15.1 最大风速 (m/s) 20.4 最大覆冰 (mm) 10 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年平均降雨量 (mm) 1057 年平均雷电日 (日 ) 50.5 三、植被 12 工程区域位于城中。 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 四、生物多样性 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动物以家畜为主,经常出没的动物为常见的小型野生 动物。 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 本项目所在地为 XX 市 XX 区, XX 区全区总面积 624.49km2,城区总面积 43 平方公里,辖 8 个镇 8 个街道办事处, 49 个社区, 53 个村委会,总人口约 66 万人,现为 XX 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表 2-2 工程所在地主要国民经济指标 项 目 人口 (万人 ) 面积 (km2) 生产总值 (亿元 ) 人均生产 总值 (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 计 XX 区 65.6 624.49 9.46 66.08 145.95 221.49 33058 注:以上数据为 2012年统计数据。 表 2-3 工程所在地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一览表 项 目 XX 区 乡村从业人员 (万人 ) 12.64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人 ) 6970 粮食产量 (t) 62929 肉类产量 (t) 16088 油菜籽产量( t) 6601 烤烟产量( t) 45 注:以上数据为 2012 年统计数据。 二、土地利用现状 XX 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占地、其他占地 (含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地等。 三、文物古迹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 1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本项目位于 XX 市 XX 区境内,目前项目尚未开始建设。因本工程投运后不涉及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无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只进行了简单现状调查。经现场调查,线路评价范围内地表水体为洛江,洛江水质达到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在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植被良好,沿线无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本次评价重点针对评价区域开展了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的现状监测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分析。电磁环境与声环境现状监测值详见附件。 一、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及合理性分析 本次环评现场调查期间,评价人员首先根据设计、建设单位人员介绍本工程输电线路走向及沿线的居民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然后再会同设计以 及建设单位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最后根据本工程输电线路的外环境关系确立了具体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监测点位。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属于新建工程,本次评价针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四个评价因子来确定居民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踏勘的结果,在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有 3 处环境敏感目标,各设置了 1 个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其中 1 号监测点位于剑江路南方花苑小区外 110kV 兰桃线下, 3 号监测点位于 110kV 兰城线、 110kV 兰石牵线线下。 本次布设的 3 个监测点包括 了居民敏感目标处、原有线路下方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能够反映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及居民敏感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因此,监测点位布置合理。 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4 年 3 月 12 日,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 XXXX220kV 变 14 110kV 送出工程输电线路路径沿线及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掌握了该地区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具体监测方法和仪器见表 3-1。 表 3-1 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和仪器 监测仪器 仪器 设备 检出下限 有效日期 检定证书编号 检定单位 EHP50C/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 电场: 0.01V/m 磁场: 1nT 2014.01.23 2015.01.22 XDdj2014-030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多功能声级计AWA6228 28dB( A) 2014.01.26 2015.01.25 201401007170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PMM9010 干扰接收机 0.01dB(V/m) 2014.01.27 2015.01.26 XDdj2014-034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监测方法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 7349-2002);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 681-20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本次监测在输电线路沿线共布置 3 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位置详见表 3-2 及附图 2。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 表 3-2 监测布点一览表 点位序号 位 置 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剑江路南方花苑小区外 110kV 兰桃 、回 线下 E、 B、 RI、 N 2 桃溪路新加坡巷 144 号刘春生家外 E、 B、 RI、 N 3 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心宿舍外 E、 B、 RI、 N 注: E工频电场、 B工频磁感应强度、 RI无线电干扰、 N噪声。下同。 1、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各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3-3。 15 表 3-3 XXXX220kV变 110kV送出工程电磁场现状监测结果 测点编号 测 点位置 工频电场强度( 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 mT) 1 剑江路南方花苑小区外 110kV 兰桃 、回 线下 E 1.41610-2 B 1.2510-4 Ex 1.0810-3 Bx 7.210-5 Ey 5.5210-3 By 3.610-5 Ez 1.29910-2 Bz 9.510-5 2 桃溪路新加坡巷 144号刘春生家外 E 1.7610-3 B 4.110-5 Ex 1.910-4 Bx 1.810-5 Ey 2.310-4 By 1.110-5 Ez 1.7410-3 Bz 3.610-5 3 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 心宿舍外 E 2.38310-2 B 4.4210-4 Ex 6.8210-3 Bx 3.7510-4 Ey 1.04310-2 By 2.2410-4 Ez 2.03110-2 Bz 6.910-5 根据监测结果,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所设置的 3 个监测点中,在距离地面 1.5m 高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 1.7610-3kV/m 至 2.38310-2kV/m之间,低 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推荐的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 4k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距离地面 1.5 m 高处测得工频磁感应强度在 4.110-5 mT 至 4.4210-4 mT 之间,均低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推荐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 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 2、无线电干扰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各监测点的无线电干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4。 16 表 3-4 XXXX220kV变 110kV送出工程无线电干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 V/m) 频率( MHz) 测点 编号及位置 0.15 0.25 0.50 1.00 1.50 3.00 6.00 10.00 15 30 1 剑江路南方花苑 小区外 110kV 兰桃 、回线边导线 外 20m 43.14 43.85 39.42 44.87 40.30 42.59 42.37 45.61 39.47 24.60 2 桃溪路新加坡巷 144 号刘春生家外 40.50 36.85 34.06 32.25 31.20 28.02 31.42 41.94 29.36 24.65 3 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 心宿舍外 43.10 50.78 42.05 47.67 44.26 38.76 51.51 42.61 31.80 24.66 根据监测结果,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所设置的 3 个监测点,在0.5MHz 频率的无线电干扰值在 34.06dB( V/m)至 42.05dB( V/m)之间,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中的有关规定,测 试频率为 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限值为 46dB( 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通过现场监测,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 3、噪声 XXXX220kV 变 110kV 送出工程各监测点的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3-5。 表 3-5 XXXX220kV变 110kV送出工程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A)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量结果( dB(A)) 备注 昼间 夜间 1 剑江路南方花苑 小区外 110kV 兰桃 、回线 下 53.4 47.2 / 2 桃溪路新加坡巷 144 号刘春生家外 44.8 39.2 / 3 昌河铃木技术服务中心宿舍外 50.8 45.6 / 从表 3-5 可以看出,本次监测的 3 个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44.8 dB( A)至 53.4 dB( 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 39.2 dB( A)至 47.2 dB( A)之间,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要求(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17 三、生态环境现状 工程区域位于城中, 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 本 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动物以家畜为主,经常出没的动物为常见的小型野生动物。 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 四、环境质量状况小结 经现场监测,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低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 1998)推荐的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 4k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磁场低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 1998)推荐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 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无线电干扰均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的规定:频率为 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 V/m)。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动物分布。 工程区域电磁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五、评价因子 1、施工期评价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