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食品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食品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XX食品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XX食品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XX食品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XX食品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 ( 报批 稿) 项目名称: XX 县食品标准厂房 (中小企业孵化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 XXXX 钢结构屋业置业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食品标准厂房 (中小企业孵化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 XXXX 钢结构屋业置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冯铭 联系人 李凡 通讯地址 XX 省 XX 市 XXXX 钢结构屋业置业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 652200 联系电话 18669066372 传 真 / 建设地点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 立项审批部门 XXXX 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石发改 企业备案201047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补办)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房屋工程建筑 ( E4710) 占地面积( m2) 44784.81( 67.17 亩) 绿化面积 ( m2) 9006.98 总投资(万元) 148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25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2%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4 月 一、 项目 背景 XX 食品标准厂房(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项目,原项目名称为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工业洁净标 准厂房。当时由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于 2010 年 4 月 11 日获得了 XXXX 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工业洁净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详见附件 3) , 2010 年 5 月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委托 XX 大学对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工业洁净标准厂房建设项目 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 。 在 2010 年 7 月 XXXX 钢结构屋业置业有限公司向 XXXX 自治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提出 XX 食品标准厂房(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项目入园申请,并获得项目入园批准 (详见附件 5), 并获得“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工业洁净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 土地使用权 , 并对该项目重新规划建设 。 于 2010 年 10 月27 日重新对 该 项目变更备案,并获得了 XXXX 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投资项目备案证( 石发改 企业备案 201047 号 )(详见附件 6) 。双方协议仍委托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 2 会负责办理 正在进行的项目前期 工作 ,工作完成后办理移交手续 。 项目于 2011 年 4 月 1日获得了昆明市环保局关于对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 批复(昆环保复 201193 号)(详见附件 4)。项目于 2011 年 5 月获得了XXXX 自治县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选址意见书(详见附件 9),于 2011 年 7 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详见附件 10)并开始施工建设,于 2012 年 6月获得了建设用地土地证(详见附件 11),于 2012 年 7 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详见附件 12)。 目前项目一期 工程 已于 2013 年 10 月建设完毕,建设内容包括 14 栋标准厂房、 公共 配套设施 以及绿化工程。项目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 1 栋地上 11 层(含负一层)的综 合办公楼,目前负一层建设已经完毕,地上建筑预计于 2014 年 5 月进行施工建设。 2013年 11 月 项目对(一期)工程进行试运行申请,并对项目所属权进行了变更 (附件 7) ,并获得了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工业洁净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试运行申请的批复 (附件 8) 。根据批复内容要求建设单位在试运行期间,对发生变更的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补充评价 。 项目建成后,以 原环评报告评价内容以及批复内容作比较, 现项目建成后工程内容及规模、平面布局等均发生了 重大变动 (可对照现方案的平面布置图(附图 1)和原方案的平面布置图( 附图 2)所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为此, XXXX 钢结构屋业置业有限公司向昆明市环保局提出申请, 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并委托 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立即开展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 。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和要求,本项目建设方 案变更后,仍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评单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完成了 XX 食品标准厂房(中小企业孵化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的 编制工作,供建设单位 重新 上报审批。 本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厂房、仓储,服务区。并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相关中介服务等,为中小型企业快速崛起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标准厂房主要引进小食品加工,其污染物类型少、污染物浓度低、无重大危险源,或以食品末端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品展示服务平台。 本项目禁止引进 酿酒、饮料制造、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涉及屠宰、冷冻、粮食储存的项目。 标准 厂房建设完成后,将通过对外出租或出售的方式引进企业入驻。经与建设方核实,目前项目厂房内未有企业入驻。 将来 入驻企业 3 的具体性质和生产规模尚不明确,今后入驻企业将按照相关规定另行办理环保手续。 本项目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为旅游商品加工产业、绿色保健产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与制药产业。该工业集中区已于 2007 年 2 月委托 XX 环境科技服务中心编制了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获得环评批复 (详见附件 2) 。 二、 工程内容及规模: ( 1) 工程内容 及规模 XX 生态工业集中区食品标准厂房 ( 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 项目 净用地面积 44784.81m2( 67.17 亩) , 总建筑面积 80592.048 , 其中地上 建筑 面积为 79553.248m2,地下面积为 1038.8m2。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 建设 主要包括 14 栋标准厂房、公共配套设施以及绿化工程。项目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 1 栋地上 11 层(含负一层)的综合办公楼,目前负一层建设已经完毕。 项目内不设置专门的食堂、宿舍用房、 锅炉、 冷库和工业垃圾堆 场等 附属工程 。 整个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如表 1-1 所示, 工程组成如表 1-2 所示 。 表 1-1 整个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一 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单位 备注 1 净用地面积 44784.81 67.17 亩 2 建筑总占地面积 17248.23 3 总建筑面积 80592.048 3.1 地上建筑面积 79553.248 3.1.1 厂房 70564.49 项 目 共 设 有14 栋厂房,其中 6#厂房分为 6-1# 和6-2#;栋号中没有 14# 厂房。 其中 1#厂房 8643.8 5F 2 栋厂房 3021.79 4F 3 栋厂房 6079.61 4F-5F 4 栋厂房 6079.61 4F-5F 5 栋厂房 5130.09 4F-5F 6-1 栋厂房 3322.56 4F 6-2 栋厂房 6263.56 5F 8 栋厂房 8739.51 5F 9 栋厂房 3740.76 2F-5F 10 栋厂房 2701.44 4F-5F 11 栋厂房 2701.44 4F-5F 12 栋厂房 2701.44 4F-5F 13 栋厂房 5589.99 4F-5F 4 15 栋厂房 3622.73 4F 16 栋厂房 2418.16 4F 3.1.2 7#综合办公楼 8829.358 地上 11F 3.1.3 值班室 159.4 1F,共两间 3.2 地下建筑面积 1038.8 为综合办公楼 的负一层 4 道路广场区 18529.6 5 绿化面积 9006.98 6 绿化率 20 % 7 建筑密度 38.51 % 8 容积率 1.8 / 9 机动车停车位 84 个 地上 表 1-2 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 类别 期数 项目名称 建筑内容及规模 备注 主体工程 一期 1#厂房 共 5 层, 1 层为产品 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东南部,南临园区规划路,建筑面积8643.8 ,总体高度为 24.81m。 一期共建设 14 栋厂房,目前已全部竣工。 2#厂房 共 4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3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4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东部偏南位置,建筑面积为 3021.79 ,总体高度为 18.56m。 3#厂房 共 4-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 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南偏东位置,东临 2#厂房,南临 1#厂房,建筑面积为 6079.61 ,总体高度为 19.95m。 4#厂房 共 4-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南偏东位置,东临 2#厂房,南临 3#厂房,建筑面积为 6079.61 ,总体高度为 19.95m。 5#厂房 共 4-5 层, 其中 ,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北偏东位置,东临 6-1#厂房,南临项目区景观绿化带,北临 6-2#厂房,建筑面积为5130.09 ,总体高度为 19.95m。 6-1#厂房 共 4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3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4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 5 地块东北角偏东位置,南临 2#厂房,西临 5#厂房,与 6-2#厂房相连,北临园区规划路,建筑面积为 3322.56 ,总体高度为 20.18m。 6-2#厂房 共 5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东北角偏北位置,东侧与 6-2#厂房相连,南临 5#厂房,北临园区规划路,建筑面积为6263.56 ,总体高度为 21.6m。 8#厂房 共 5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西南部,东临 1#厂房,南临园区规划路,西临园区规划路, 建筑面积为 8739.51 ,总体高度为 21.63m。 9#厂房 共 2-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2 层,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 5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部偏西南位置,南临 8#厂房,西临 16#厂房,建筑面积为 3740.76 ,总体高度为 20.5m。 10#厂房 共 4-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 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部偏西位置,南临 9#厂房,西临 15#厂房,建筑面积为 2701.44 ,总体高度为 19.44m。 11#厂房 共 4-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部偏西位置,南临 10#厂房,西临 15#厂房,建筑面积为 2701.44 ,总体高度为 19.44m。 12#厂房 共 4-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 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中部偏西北位置,南临 11#厂房,北临 13#厂房,建筑面积为 2701.44 ,总体高度为19.7m。 13#厂房 共 4-5 层, 其中,部分区域为 4 层,局部为 5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4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5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西北角,东临 12#厂房,西临园区规划路,北 6 临园区规划路,建筑面积为 5589.99 ,总体高度为 22.12m。 15#厂房 共 4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 务区; 2-3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4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西侧,东临 10#和 11#厂房,西临园区规划路,北临 13#厂房,建筑面积为 3622.73 ,总体高度为 19.32m。 16#厂房 共 4 层, 1 层为产品展示服务区; 2-3 层为产品生产加工区、包装区、储存区等; 4 层为企业办公区(具体布局由企业自行安排)。 位于地块西侧,东临 9#厂房,西临园区规划路,北临 15#厂房,建筑面积为 2418.16 ,总体高度为 17.13m。 二期 7#综合 办公楼 地上 共 11 层,位于地块中部,东临 4、 5#厂房,南临 8#厂房,建筑面积 8829.358 。解决厂区各厂办公用房及附近无办公室的小企业的办公用房,预计可容纳 200 人办公。 目前负一层建设已经完毕,地上建筑预计于2014 年 5月进行施工建设。 地下 开挖一层,约 4m,作为 7#综合办公楼的负一层 ,建筑面积 1038.8 。地下层内主要设置有公厕、物管用房、会议室、休息室、设备用房等。 公用工程 一期 公厕 设置 1 座公厕,布设于 7#综合办公楼负一层,建筑面积 32.6 ,为水冲式。 供水 XX 生态工业集中区规划 了专门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用水总管按埋地管网接驳至项目西侧的市政主干道供水主管上,管材选择 PE 管,生产用水给水总管管径按 200mm 250mm 规划;生活用水给水总管管径按 100mm 规划。 排水 项目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 地面雨水由雨水口及管道收集, 直接排至 项目区南侧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的 雨水管网。 标准厂房内企业生产产生的生产废水若污染物浓度过高,需经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三级标准后,通过项目 废水排污口 外排 ;若企业产生的生产废水污染物类 型简单、污染物浓度低 、或经简单预处理后,再 经化粪池处理,方可达到三级标准的,可排入 标准厂房配套的化粪 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经 废水排污口 外排 ;项目区内产生的生活废水 经 化粪池 处理 后 , 经 废水排污口 外排。项目区内产生的所有废水经 废水排污口 排入项目区南侧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的污水管网, 再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 XX 县城市污水处理厂 处理 。 本项目设置 4 个规范化 废水 排污口 ,分别沿项 7 目区南侧厂界靠园区规划道路依次间隔布设。(本项目污水排口设置及污水接纳协议见附件 13) 供电 项目用电由 XX 生态工业集中区配置的 35KV区域变电站供 电。 配电室 设置于 7#综合办公楼负一层 ,项目不设置备用发电机机组。 供热 本项目区的天然气管道已经接入,供热采取天然气为燃料。本标准厂房没有规划建设锅炉,入驻企业若需要使用锅炉,建议使用电锅炉,严禁使用燃煤锅炉。 通风 地下层设置通风 装置 (包括排风井和排风口) 消防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的要求进行 厂房内外的消防设施规划。 通讯 标准厂房内每一楼层统一安装有线电视线、网线、电话线。通讯光缆已经敷设到地块西侧的次干道边缘,入驻企业可根据需要申请安装。 广场 道路区 共 18529.6 ,围绕厂房四周布设 。 在项目区西 侧 设置三个次出入口 ; 北侧和 南侧 分别设置一 个 主出入口 ; 南侧靠西位置设置一个次出入口。 机动车停车位 共设有 84 个地上停车位,分成四个小停车区,分别位于 11#与 12#厂房之间绿化带内、 7#综合办公楼北侧的绿化带外围、 4#与 5#厂房之间绿化带内以及项目区西北角绿化带外围。 绿化 共 9006.98 ,绿化率为 20%。主要绿化集中在项目区南侧入口处,西南角和中部环绕二期分布,其余每栋厂房四周成环绕厂房四周布设。 环保工程 一期 化粪池 本项目 标准厂房共配套 4 座化粪池,分别设置于项目区西南角绿化带下、 8#厂房东侧地下、3 号厂房西侧地下以及项目区东南角绿化带下。用于处理厂房内产生的生活废水以及污染物类型简单、污染物浓度低的生产废水。其规模分别为 6m的两座, 20m的两座。 本标准厂房主要引进小食品加工,污染物类型少、污染物浓度低、无重大危险源、或以食品末端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 垃圾桶 在厂内分散布设一定数量的垃圾桶。 绿化 绿化面积为 9006.98m2,绿化率为 20% 8 ( 2) 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占地 44784.81m2( 67.17 亩) ,在地块南 北 边界 分别 设置一道主大门, 在地块西南面设置两个次大门, 在地块的 西 边界分别还 设置 两个 次大门。在 67.17 亩厂区内交通道路分为主干路( 16m)和支路( 10m)两个等级。厂区主干路及支路直接与厂房各个出入口相连,主干单路与支路的宽度完全能够充分保证交通顺畅,而且也能够满足消防车辆进出的要求。 厂区内通过纵横道路将各栋 厂房贯穿在一起,厂区内的主要集中绿化布置在地块中心位 置,从而保证厂区内各个位置点的视界,可尽量最大化 地 直观的分享公共绿化景观资源,达到较高的和谐性和均好性,尽量形成较为丰富的生产环境。 项目在厂区西南角绿化带下、 8#厂房东侧地下、 3 号厂房西侧地下以及项目区东南角绿化带下,已修建 4 座地埋式化粪池。在综合办公楼南侧绿化带内,预留了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供入驻企业自行修建污水处理设施。综合办公楼配套的化粪池规划设置于楼栋南侧绿化带下。 本项目设置 4 个规范化排污口,分别沿项目区南侧厂界靠园区规划道路依次间隔布设,分区域收集厂区内的污水就近排入园区污水管网。 (本项目污水 排口设置及污水接纳协议见附件 13) 根据 XX 地域经纬度的光照特点,为了使所有的厂房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线,结合项目地块形状, 尽量按坐北朝南稍偏东(约 15 度)的理念进行了布局 , 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1 所示 。 ( 3) 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 1480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55 万元,占工程投资的 1.72%。 本环评报告所提的环保措施,是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以及所处区域的环境条件 以及 环保 要求 ,提出的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其中投资明细表见表 1-3。 二期 化粪池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 位 ,对化粪池进行设计、施工。建议规模为 40m3。 综合办公楼配套化粪池 9 表 1-3 项目环保投资的分项估算表 时间区段 项 目 投资(万元) 分项比例 ( ) 施 工 期 沉淀池 2 0.8 施工建筑物立面的草席及安全网 10 3.9 施工垃圾收集装置及清运装置 1 0.4 施工场地洒水设施 5 2.0 合计 18 7.1 运 营 期 一期 化粪池( 两座 6m(已建)、两座 20m(已建) 40 15.6 雨污分流系统、排污管道、 4 个规范化排污口(已建) 100 39.2 厂区内的垃圾收集桶(已建) 2 0.8 标准厂房内设置一般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 5 2.0 隔声降噪 30 11.8 绿化(已建 ) 30 11.8 二期 综合办公楼配套化粪池( 40m) 25 9.7 排污管道 5 2.0 合计 237 92.9 合计 / 255 100.0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 环境 问题: 本 项目为 新建项目 , 无原有环境问题和污染情况。 10 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北纬 24 46 39 ,东经 103 16 26 。XX 县 位于昆明市东南部,距昆明市区 78 km,全县总面积 1725 km2,东北部与陆良接壤,北部和西部与宜良相连,东南及南部与红河州的泸西县和弥勒县毗邻。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面积 10 km2,位于 XX 景区至县城的中间地带,东起 XX 中路,南接 XX县城,西连昆河公路,北至小坡头村,石蒙高速公路纵贯全区。 项目建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项目区交通位置 如 图 2-1 所示,卫星示意图 如 图 2-2 所示。 2、 周边环境 目前项目周边地块均为未开发的地块, 为工业用地待建区域。 项目地块南侧隔园区规划道路为 XX 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 公楼(未建)、距 146m 为巴江;地块西侧紧邻园区规划道路,道路另一侧为绿地;地块北侧紧邻园区规划道路,道路另一侧为空地;地块东侧为空地。 项目东面 距 175m 为 XX 锐力 生物 工程有限公司 (在建) , 距 302m 为金恒公租房项目 (已建) ; 东北面距 211m 为 XX 种子公司 (已建) 、距 314m 为 XX 飞舵汽车工贸有限公司(已建)、距 320m 为 XX 易通电缆桥架公司(已建)、距 380m 为 XX 九晟建材集团(在建)、距 500m 为 XX 久久电缆桥架有限公司(在建);北面距 230m 为 XX 骏驰汽车用品旗舰店(已建)、距 271m 为 XX 机动车检 测站(已建)、距 295m 为派出所办公楼( 在建 )。 项目区 周边 环境示意 图 如图 2-3 所示。 11 图 2-3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 3、地形、地貌、地质 特征 XX 县地处滇东高原的南部,高原面起伏缓和、切割轻微,夹在起伏丘陵间的鹿阜、板桥、螺蛳塘等较大坝子为 XX 县的主要农业区。县境内河流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西部及东部受南盘江及其支流巴江、普拉河的切割,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峰。全县大部分地区被石灰岩所覆盖,受地下水的长期溶蚀,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县内 90%以上的土地分布在海 拔 1600 2100m 之间,地面高差 550m左右,属浅丘地貌,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 80%左右。 XX 县大部分地区北石灰岩所覆盖,由于地下水的溶蚀,形成比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其中以溶蚀洼地、石芽、高石芽及峰林孤峰较为普遍。 XX 县位于滇东岩溶高原的核心部位,地质发育较为典型,构造复杂,断层节理发育。全县面积按地表地质分为:地表起伏平缓的岩溶地形带和以东部的杨梅山、圭山的中低山山地。其中出露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及灰岩的地层约 1427.5km2,占总面积的 84.2%,其次是老三系紫砂岩,约 249.3km2,占总 面积的 14.7%。 评价区位于路南断坳向盆地北侧,区域内沉积很厚的下第三系碎屑岩建造,无区域性断裂形迹,地层产状 S-N/5 W,稳定、平缓,构造简单,区域稳定性较好。 4、 气候、气象 项目区位于 XX 县, XX 县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高原季风气候。 12 由于受高原地势海拔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空气清新、湿润,终年气候温和,年均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多大雨和暴雨,冬季受昆明静止锋控制,常阴雨连绵。年平均降雨量 962.6mm,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5 9 月为雨季,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80%,最大年降 水量为 1122.90mm,最小年降水量为 657.30mm,日最大降水量为 120.4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2195.38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85%,年均日照 1685 小时,年平均气温15.6,其中最低气温为 1 月,平均气温 6.1,最高气温为 7 月,平均气温 21.2,年均无霜期为 254 天, 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 WS) ,频率约 12.5%;春季 ( 2-4 月 ) 风速最大 , 平均 3.0m/s, 秋季 ( 8-10 月 ) 风速较小 , 平均小于 2.0m/s;冬季东风较强,冬季最大风速 1.9m/s,多年平均风速 2.7m/s,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7.6 天,静风频率 30%。项目区 具有干湿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及十里不同天等气候特征。 根据 XX 县 气象站的实测暴雨资料统计,项目区 20 年 一遇 最大 1、 6、 24 小时的暴雨量分别为 65.66mm、 119.23mm 和 140.57mm。 5、 水文、水系 XX 县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南盘江干流自陆良坝子流入 XX 县,经 XX 县境内15.5km 长的狭谷流入宜良县境。境内的巴江、甸溪河(普拉河)为南盘江的一级支流,分别由北向南汇入南盘江;大可河、 麻 料河、西河、几弯河属巴江支流,分别为大可河由南向北、 麻 料河由 东北向西南、西河、几弯河由西北向东南汇入巴江;其次还有木凹子、路花、芭茅、紫处、西街口、松子园、路星村、大哨、水尾等小河直接汇入南盘江。 项目区评价范围内无河流流经,距离项目区最近的水体为位于项目区 南 面的巴江,距离项目区约 146m。 巴江源于山神庙峰(山头上附近),大致呈北东 南西向贯穿 XX 地质公园,沿途纳XX 地质公园的各地表、地下水。东山与西山岭脊线分别为巴江流域的自然分界。巴江途经乃古 XX、北大村、天生桥、路美邑、鹿阜镇、板桥,在与宜良县交界的山地处汇入南盘江。两江交汇处因一断层而形成著名的瀑布 大叠水 ,瀑布高约 87.8m、宽约 54m。巴江(包括大可河、西河、几弯河、麻料河)全长 48.2km,径流面积 717.9km2,年平均降水量 6.458 亿 m3,径流量 1.62 亿 m3,多年平均含沙量 0.006kg/m3,输沙量 96.7 万吨。 6、 土壤 XX 县地处滇中岩溶高原分布地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地域性特点。由于地形复杂,各地的成土母质、植被、气候等自然因素不尽相同,因而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土壤类 13 型有红壤、黄棕壤、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 5 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最为广泛,占 XX县总土面积的 80.02%土壤肥力状况良好,作 物宜种性广;其次为紫色土,占总土面积的11.7%,磷、钾等矿物含量比红壤高。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和黄壤。 7、植被 及 生物多样性 XX 县属 XX 高原亚热带植被区。由于地形复杂,自然植被的分布也相应呈明显的垂直带谱状。境内自然植被分为三种;以乔木为主的森林;灌木林;草本植物构成的草被。海拔 1800m 以上的山区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海拔 1800m 以下的半山区、浅丘区、坝区和低谷河槽区除人工林外,多为灌木林、疏林、草被。森林类型为半湿性的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目前多数为次生 XX 松、华山松与多种栎类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 。现有树木主要有: XX 松、华山松、栎类、桤木、油杉等,灌木主要有:楠烛、乌桕、杜鹃、野山茶、山刺槐等。全县有林地 899.16km2,森 林覆盖率为 42.7%。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 XX 镇、长湖镇、圭山镇等地。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 项目所在区域的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 ,目前周边为正在开发的工业用地, 周围没有天然 林地 ,主要的植被 为人工种植景观植被 ,植被覆盖 率 一般。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的野生动物有麻雀、燕子、蛇、刺猬等,水生动物有鱼、青蛙、蟾蜍等,植物类型是喜旱莲子草、紫茎泽兰等杂草,生物多样性组成较为简单。 据现场调查, 评价区域内 区内无国家级和省级规定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 ,项目所在区域不在 XX 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 。 8.项目排水 项目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地面雨水由雨水口及管道收集,直接排至项目区南侧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的雨水管网。标准厂房内企业生产产生的生产废水若污染物类型复杂或污染物浓度过高,需经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表 4) 三级标准及 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 表 1) A 等级 标准 后,通过 项目 废水排污口 外排;若企业产生的生产废水污染物类型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或经简单预处理后,再经化粪池处理,方可达到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表 4) 三级标准及 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 表 1) A 等级 标准 的,可排入项目区内的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经 项目废水排污口 外排;项目区内产生的生活废水经 化粪池处理 后 ,经 项目废水排污口 外排。项目区内产生的所有废水 经处理后达到 GB8978-1996 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表 4) 三级标准及 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表 1) A 等级 标准 后, 经 项目废水排污口 外排。外排废水 排入项目区南侧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的污水管网,再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 XX 县城市污水处理厂 。 (详见排水意见请示附件 13) 。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建设项目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是 XX 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 XX 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是 XX 县承接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产业的高档次平台。区位优势明显,巴江河贯穿境内,交通区位、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具有很强的城市和经济辐射能力,是中外客商和 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为旅游商品加工产业、绿色保健产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与制药产业。 XX 生态工业集中区共吸引 50 家企业入园投资兴业。围绕 XX 资源特质和品牌优势的新能源、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企业陆续落户 XX。当前,工业园区共引进入园的企业有华能集团、国电集团、中种集团、广东温氏等 50 家。其中,在建 25 个、已建 25 个,有 3 个中央直属企业落户园区,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13 个, 5 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 4 个, 10 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 4 个。 5 年来,工业园区项目协议 总投资达 175 亿元。经过不断积累和探索,工业园区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七个产业板块:一是以华能、云电投太阳能发电和龙源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是以群能电力塔架、华益、亚通塑胶管道加工为主的新型建材基地;三是以万家欢、建林、锐力生物科技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四是以阿诗玛珠宝、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为主的旅游商品加工基地;五是以天茂石材、建源石材为主的石材加工基地;六是以石盟大酒店、兴亚休闲会所为主的青香湖旅游服务业;七是以超裕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为主的商贸物流业。 经 环评单位现场踏勘及走访调查,在 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 ,不涉及 基本农田、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亦无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目标,不属于 XX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建设项目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内 , 项目所在地附近 200m 范围内无 学校、医院、 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 等环境敏感点 。 15 三、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 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 ,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根据昆明市环 境保护局发布的 2012 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 , XX 县大气环境质量能够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本项目区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根据现场 踏勘 ,目前工业园集中区正处于建设阶段,项目区周围场地 闲置 ,无大的污染源,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的要求 ,该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环评未对巴江水质进行现状监测。巴江水质引用 2011 年 3 月 5 日 XX 县监测站对巴江下游 XX 水厂常规监测断面数据。下游监测断面 XX 水厂,位于项目区南面,距离5.5 公里。监测结果见表 3-1。 表 3-1 巴江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名称 PH COD mg/L BOD5 mg/L 石油类 mg/L 氨氮mg/L 总磷mg/L 溶解氧 mg/L 高锰酸盐指数 mg/L 标准 69 20 4 0.05 1.0 0.2 5 6 入城断面( XX 水厂) 7.59 8.16 3.640 0.023 0.684 0.037 5.90 2.00 标准指数(下游) 0.295 0.408 0.91 0.46 0.684 0.185 0.836 0.33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 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由监测结果可知,下游 XX 水厂断面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III 类水域标准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区 位于 XX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 目前项目已开始申请(一期) 工程 竣工 验收,建设单位 委托 富民县 环境 保护 监测站对 该项目厂界 声环境质量( Leq(A))进行监测,监测 16 点位详见 附件 15 所示, 监测时间为 2013 年 12 月 3 日至 4 日,连续监测两天,昼、夜间各 两次 次,监测结果见表 3-2。 表 3-2 声环境监测结果表(单位 dB(A)) 监测 编号 监测日期 测点名 称 测量结果昼间 测量结 果夜间 执行标准 达标情况 昼间 夜间 1 12 月 3 日 1# 44.4 41.2 2 类 达标 达标 45.5 43.1 2 类 达标 达标 2 2# 45.5 41.3 2 类 达标 达标 46.4 41.3 2 类 达标 达标 3 3# 45.0 41.6 2 类 达标 达标 45.6 41.4 2 类 达标 达标 4 4# 44.7 41.4 2 类 达标 达标 45.4 42.5 2 类 达标 达标 5 12 月 4 日 1# 45.4 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