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蝶恋花 泪湿罗 衣脂粉满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李清照 原文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长山 一作 长水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译文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 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 “别作 泪搵征衣脂粉暖 。 ”满:同 “漫 ”。 蝶恋花 泪湿罗 衣脂粉满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 “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 萧萧:一作 “潇潇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方寸:即 “方寸地 ”,指人的心。 把:四印斋本自注: “别作有。 ” 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赏析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 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 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蝶恋花 泪湿罗 衣脂粉满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妹妹的万种离情。 “千千遍 ”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 “山断 ”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李清照( 1084 年 3 月 13 日 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蝶恋花 泪湿罗 衣脂粉满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