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虞美人 张帆欲去仍搔首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 除。 第 1 页 虞美人 张帆欲去仍搔首 宋代:陈与义 原文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赏析 这首词的写法是: “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 “张帆欲去 ”?因为 “携家作客真无策 ”、 “长乘舴艋竟安归? ”(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 “仍搔首 ”?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 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 “匆匆 ”之中,虞美人 张帆欲去仍搔首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 除。 第 2 页 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 “吟诗 ”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 ”,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 “骊歌 ”,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 “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 ”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 “歌声 ”就是歌妓所唱。 “歌声频为行人咽 ”,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 “记著樽前雪 ”。 “雪 ”为 “雪儿 ”省略,而 “雪儿 ”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 “雪儿歌 ”,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 “明朝酒醒大江流 ”,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载人而曰 “载离恨 ”, “离恨 ”而曰 “一船 ”,“一船 ”而且 “满载 ”,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 ”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 “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 ”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虞美人 张帆欲去仍搔首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 除。 第 3 页 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陈与义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 年 ),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 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