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陈后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陈后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后宫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陈后宫 唐代:李商隐 原文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译文 那丰茂的苑囿,把京城装点得像一幅画图,宫门上的屋瓦,鳞次栉比,就像不息的水流。 水光殿,在这儿观赏到水光波影,却还要再起一座月华楼,让皇上欣赏到月色的温柔。 才不过是深夜,妃子们已经打开了装饰着鸾鸟的妆镜,冬天才刚刚降临,侍臣们就献上了用雉羽制成的毛裘。 每一个侍臣都饮得半醉了,我们的皇上,也和大家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忧愁。 注释 茂苑: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宫苑。 阊( chng)门:即闯阖门,是神话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瓦陈后宫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欲流:形容琉璃瓦色泽光艳欲滴。 依:依傍。水光殿、月华楼:均泛指为游乐而建的宫殿。 侵:渐近。鸾开镜:即 “开鸾镜 ”,指梳妆。鸾镜,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 雉( zh)献裘:即 “献雉裘 ”。雉裘,即雉头襄,以雉鸡头上羽毛制成的裘。雉,雉鸡,野鸡。裘,皮衣。 正无愁:北齐后主高纬昏庸荒淫,曾作无愁曲自弹自唱,被称为“无愁天子 ”。 赏析 这首诗歌借南朝陈后主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的史实讽喻晚唐的统治者,体现 了李商隐的政治远见。 首联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总写陈后宫的外观:华美的茂苑城如画般豪奢,阊门闪耀着釉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釉彩如水般恍惚迷离。此联主要用意在于描写当初陈后宫的富丽堂皇,从侧面来暗示陈后主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 “如画 ”是实景的特点,也与最后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颔联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景物由总体到局部,由长镜头到特写镜头,对准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建筑:靠着水光殿的一旁又建陈后宫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起了供贵族们游赏玩乐的月华楼,俨然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繁华热闹的景象。 “还依 ”“更起 ”有承上更进一步的意思,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们无穷的享乐主义,表明这些统治者的欲望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也就必然导致亡国亡身。 颈联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考虑对仗平仄,使用了倒装的句式,正常语序是:侵夜开鸾镜,迎冬献雉裘。这两句从外部宫殿的高大华美精致写到日常生活的两个典型场景,由外到内,由建筑到生活,可以说更深入一步,目的是讽刺陈后主骄奢浪费,不知勤俭。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不论昼夜冬夏,一味淫乐奢靡,讽刺了陈后主的奢侈生活。这两句以点带面,揭示统治者无时无刻不在享乐,批判力度更进一层。 尾联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用漫画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臣“半醉 ”而君 “无愁 ”的享乐图景,抒发对醉生梦死的腐朽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此句中的 “醉 ”在这里一字双关,除了指众臣因喝多了醉得东倒西歪,亦指群臣精神麻木,不明国政。看到这幅情景,贵为天子的皇帝竟然无动于衷,无忧无虑,可见他从不把国事当作一回事。作者借此讽刺陈后主荒淫昏庸,不可救药。 这首诗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昼夜玩乐的情景。全诗以全景式的华丽建筑开篇,以君臣醉卧的场景煞尾,大开小合,陈后宫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由外到内,描写逐步进入到统治者腐糜生活的核心,如同层层 剥笋,将赤裸裸的奢侈骄纵、不务国政的乱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构思布局堪称精妙。这是典型的铺陈手法,意在极写豪奢。作者之所以旧事重提,当然是别有用意的。李商隐生活时代的晚唐统治者,也一直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生活极度奢华,导致朝政混乱,这番情景与当年殊无二致,与所有朝代堕落的统治者殊无二致,这都是历史的教训,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深沉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的清醒和对少年袭位的当朝执政者的深深忧虑,同时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 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