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秋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秋思 唐代: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读者的阅读中当然不会有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 ”的凄凉感受。 第二句紧承 “见秋风 ”,正面写 “思 ”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晋书 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秋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 “见秋风 ”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 “命驾而归 ”,只好修一封家书来 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 “欲 ”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 “意万重 ”,由于有了这 “欲作家书 ”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 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过去的交通很不发达,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写一次家书当然要写长一点了。信写好了,发现还有的话没有说,当然要把信打开来补充一些了。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这首诗就做到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两句。诗人虽然担心的自己的家书 “说不尽 ”,但是还是封上信封,直到送信的人要走了,又觉得自己没有写好。其实,诗人也并非没有写完这封信,既然已经把信封上了,就是一封完整的信 了,其实就是自己的思乡情节在起作用,秋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总觉得有话没有说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家书就是这样的言不尽意。其实,即使是拆开信封,也不一定就要补充什么。这就是心灵微妙的变化的反映,诗人通过 “又开封 ”这一动作,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这振动和变化的缘由就是思乡的情感。从结构上说,这也不是单纯的平面层次,是由动作,反映出了心灵的微妙感受的变化。和 “断肠人在天涯 ”, “万里悲秋常作客 ”这样的诗句表达的情思相比,这是一种内心微妙细腻的情思,诗人用最平易语言表达出来了,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也是感人至深的。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 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张籍(约 767约 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 “张水部 ”、 “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1 张籍籍 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 “吴郡张籍 ”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 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秋思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