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轮式装甲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轮式装甲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轮式装甲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轮式装甲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轮式装甲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轮式装甲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8 Table_Industry 地面装备专题系列报告(一)   Table_Industry1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  国防军工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Main 机械化部队装备新趋势 轮式装甲车  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陆军机械化时代,轮式车辆更能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  机械化部队是指以建制内的装甲车辆实施运动和作战的部队, 目前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陆军,都以各类装甲车辆作为最主要的地面装备。 按照运动方式不同,装甲车辆 可以分为两类 履带式装甲车辆和轮式装甲车辆, 履带式 车辆的 承重能力 、越野能力、火力打击能力更强;轮式车辆远程机动性好,改型和用途更加广泛,成本较低。现代战争对战略机动性的高要求使轮式车辆更具备作战优势,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轮 式车辆的越野能力、火力打击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成为新时代陆军装备发展的趋势。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成为各国 陆军新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陆军都非常重视发展 系列轮式装备,并以此为主要装备组建部队。美国自 1999 年开始组建 “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 ,以 “斯特赖克” 8*8 轮式装甲车为主要装备,是兼具机动性、防护力、火力打击能力、侦查能力的全能型部队,自 2003年第一个 “斯特赖克” 旅建成至 2016 年,美国共组建了 8 个 “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 并派驻全球各地,在 2013 年陆军重型和轻型部队都 大幅度削减 的情况下 , “斯特赖克” 旅 的 数量没有减少,在陆军中占比越来越大。除美国外,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都发展了自己的8*8 轮式装甲车,其中俄罗斯已发展出系列车型,意大利形成了完整的 部队 编制。整体上看,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并组建相应部队已成为世界陆军新趋势。   中国军队机械化目标明确,军队改革带动轮式车辆需求  自 1927 年建军以来,我国陆军经历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目前已处在实现 机械化 的过程中 。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 明确提出 : 确保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我们认为,在军队机械化目 标下,以及在新的作战形 式对陆军机动性的要求下,我国陆军也对于先进的轮式装甲车存在需求。目前我国最新型的 8*8 轮式装甲车是 2009 年 首次在建国 60 周年阅兵式上亮相 的 ZBL-08 8*8 轮式步兵战车 ,拓展型号多达 40 余种,已成为陆军的新型主力装备。   由于我国军队机械化目标明确,而先进的轮式装备又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因此 我们认为, “十三五” 至 “十四五” 期间, 我国陆军 会 加速实现机械化, 建议关注直接受益于陆军机械化的地面大型装备龙头企业、 8*8 轮式装甲车的总装生产商内蒙一机。   风险提示  我国军队的真实编制情况和武器 装备需求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Table_PicQuote 行业走势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1.军工双周报 : 分级基金面临下折风险,下折后板块短期风险将出清  2018-02-03 2.军工行业 2017 基金四季报总结报告:军工股基金持仓处于历史低位,建议关注低估值的主流白马标的  2018-1-30 3. 军工双周报 : 本周军工板块跌幅较大,建议关注估值较低且成长性好的白马标的  2018-01-20 4.军工行业双周报:布局军工行业中高景气的细分领域,以及把握具有持续性主题性行情  2018-01-07 5.策略报告:军工行业 2018 年策略报告:布局超越行业增速的高景气子领域  2017-12-28 Table_Author 2018 年 2 月 11 日  证券分析师     陈显帆  执业证书编号: S0600515090001 021-60199769 chenxfdwzq 研究助理     周佳莹  zhoujydwzq  2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目录  1. 陆军机械化时代,轮式车辆更能适应现代化战 争要求  . 4 1.1. 陆军进入机械化时代,轮、履两类车辆各有所长  . 4 1.2. 轮式车辆更能适应现代战争对地面部队新要求  . 6 2.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成为各国陆军新趋势  . 6 2.1. 美国“斯特赖克”战斗旅 以轮式车辆为主力装备的全能型部队  . 6 2.1.1. 以系列 轮式车辆为主要装备,兼具重型、轻型部队优点  . 7 2.1.2. 部署全球经受实战检验,陆军编制整体向“斯特赖克”旅倾斜  . 9 2.2.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并组建相应部队成为世界陆军新趋势  . 12 3. 中国军队机械化目标明确,军队改革带动轮式 车辆需求  . 14 3.1. 建军 90 年从徒步化到机械化,新时期明确机械化目标  . 14 3.2. 军队新编制带动先进轮式装备新需求,建议关注地面装备龙头公司 内蒙一机  . 15 4. 风险提示  . 17  3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  1 :一战时美军使用的标准 B 型自由卡车  . 4 图表  2 :二战时德国的“豹”式坦克  . 4 图表  3 :履带式车辆举例 美国 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战坦克  . 4 图表  4 :轮式车辆举例 俄罗斯 BTR-80 装甲人员运输车  . 4 图表  5:轮式战车与履带式战车单位压力比较  . 5 图表  6:轮式车辆与履带式车辆对比  . 6 图表  7:美国陆军“斯特赖克”旅编制  . 7 图表  8:“斯特赖克”装甲车的基本型  M1126 性能指标  . 8 图表  9:以 M1126 为原型的各式改型车辆  . 8 图表  10:“斯特赖克”旅各车型编制  . 9 图表  11:“斯特赖克”旅作战能力  . 9 图表  12:“斯特赖克”旅部队驻地  . 10 图表  13:美国陆军三种作战单位装备编制  . 10 图表  14 : 2013 年美国陆军三种作战单位数量  . 11 图表  15 : 2016 年以后美国陆军三种作战单位数量  . 11 图表  16:世界各国研制和列装的 8*8 轮式战车及其性能  . 12 图表  17:俄罗斯“回旋镖”轮式战车  . 12 图表  18:意大利“弗莱切”步兵战车  . 13 图表  19:中国陆军发展历程 . 14 图表  20: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文件对于陆军机械化建设的描述  . 15 图表  21:近年来媒体中有关 8*8 轮式装甲车的报道  . 16  4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1. 陆军机械化时代,轮式车辆更能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  1.1. 陆军进入机械化时代 ,轮 、 履两类车辆各有所长  机械化部队是指以建制内的装甲车辆实施运动和作战的部队,在装甲车辆出现之前,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人员物资的载具主要为卡车或者骡马,装甲车辆的出现使地面部队的防护能力、火力打击能力、机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坦克作为最早的机械化装备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英国首先投入使用,在堑壕战 中凭借装甲防护和强大的火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法国等也相继研制和使用了坦克,然而坦克作为一种新式装备并未在一战中大规模列装,当时军队所使用的运输载具仍然多为卡车或者骡马;二战期间,各国都以成建制的装甲部队参战,如英国、德国均编有装甲师,主要装备为以坦克为主的各类装甲车辆,德国在二战期间的装甲车辆(包括坦克、自行火炮等)超过 120 种, 各国 陆军正式进入机械化时代。目前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陆军,都以各类装甲车辆作为最主要的地面装备。  图表  1 : 一战时美军使用的标准 B 型 自由卡车   图表  2 : 二战时德国的“豹”式坦克  资料来源: 搜狐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搜狐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  机械化陆军所配备的地面大型车辆,可以分为两类 履带式装甲车辆和轮式装甲车辆,两类车辆最直接的区别是运 动装置 不同, 轮式 车辆 使用轮胎行驶, 履带式车辆通过缠绕在车轮上的履带转动使车辆前进,行驶原理的不同导致两种类型的车辆在使用性能上也有明显区别。  图表  3 : 履带式车辆举例 美国 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战坦克  图表  4 : 轮式车辆举例 俄罗斯 BTR-80装甲人员运输车  资料来源: 环球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环球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   5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首先,不同的行驶原理直接导致了车辆承重能力不同,一般来说轮式车辆的单位接地压力远远大于履带式车辆,例如,在战斗全重为 20 吨时,履带式车辆的单位接地压力为 48 千牛 /平方米,而轮式车辆为 102 千牛 /平方米。接地压力大导致轮式车辆在松软地面行驶时容易下陷,在相同的战斗全重前提下,轮式车辆的 越野能力以及在山地、沼泽等复杂地形的作战能力不如履带式车辆 。同时,由于承重能力好,履带式车辆能 够配备更多重型武器系统,火力打击能力也高于轮式车辆。  图表  5: 轮式战车与履带式战车单位压力比较  资料来源: 兵器知识杂志 , 东吴证券研究所  第二,机动性方面, 轮式车辆 远程机动性好,能够搭载大型运输机、轮船进行远程投送,同时自身在公路上最大速度达 80-100 公里 /小时,并可远距离行驶,履带式车辆吨位较大,搭载飞机、轮船运输的效率不及轮式车辆,并且自身行驶中对地面破坏程度大,远程地面运输需依靠 铁路 ;然而履带式车辆越野性能强,在越壕、爬坡、克服垂直障碍方面 优于轮式车辆,并且转向灵活,可做中心转向,具备较高的战术机动性。  第三,防护性能方面, 履带式车辆的履带板比轮式车辆的轮胎更结实,防护性更好, 但是对于履带式车辆只要破坏一块履带板或者一根履带销,整个履带马上就会被甩掉,而对于 6*6 或者 8*8 的轮式装甲车,打掉 1-2 个车轮,车辆依然可以低速或中速行驶。此外,隐身性也是防护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履带式车辆发动机功率大,发热量大,行驶噪音大,在战场上容易被探测到,轮式车辆发动机功率小,易隔热,行驶较为安静,不易被探测。  第四,经济性方面,地面装备的总费用可分为研制、采 购和使用费用,履带式和轮式车辆的研制费用基本相当;采购费用方面,由于轮式车辆的部分零部件能够与民用车辆通用,而履带式车辆的零部件多为专用,因此轮式车辆的采购成本较低;使用费用方面,履带式车辆的发动机功率大,燃油消耗量大,因此使用费用也高于轮式车辆。  综上所述,履带式和轮式车辆各有优缺点,由于性能的差异,两种类型的 车辆用途不同,一般情况下, 履带式 车辆 多 为 重型装甲战车,如主战坦克,装备于重型机械部队,轮式 车辆 改型和用途更加广泛,包括轻型装甲战车、运输车、侦察车、指挥车等各种车型,装备于对机动性要求高的中型、轻型 机械部队。   6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1.2. 轮式车辆更能适应现代战争对 地面部队 新要求  我们认为,根据轮式和履带式车辆不同的性能特征,轮式车辆 更能适应现代战争对 陆军地面 部队的新要求 。  首先, 现代战争的突发性从战略上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向作战区域投送足够的兵器和兵力, 兵力 兵器和物资的运动,以及武器杀伤力的转移均在高速度下完成 ,更机动、反应更敏捷是陆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作战要求 。 美军在联合构想 2020中对快速精确投送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具备 4 天将 1 个旅、 5 天将 1 个师、 30 天将5 个 师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的能力 , 以此维护美国军事超强地位。 在远程投送和 公路机动性方面,轮式车辆比履带式车辆更有优势。  其次, 随着任务需求和作战样式的多样化 ,现代陆军的编制向合成化发展,合成旅(营)需要同时具备打击能力、侦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后勤保障能力等,因此需要装备的车辆种类增多,相比履带式车辆,轮式车辆的改型更加灵活,使用统一底盘改型的车辆列装部队,维修和保障也更加便利。  此外,随着研制水平的提升和设计的改进,如采用全轮驱动、增加驱动轮数、加装轮胎气压中央调节系统、安装调压弹轮胎等,使得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承载能力都逐渐提升, 8*8 轮式装甲车完全能够爬沟过坎、越野行驶,每个车轴( 2 个车轮)能承受 7-7.5 吨重量的 8*8 轮式装甲车,其战斗全重可达到 28-30 吨,这样的承重能够装载火炮作为主要武器,火力已达到 50-60 年代坦克的水平。  我们认为 , 先进的 轮式车辆 能够兼具高机动性与火力打击能力,丰富的改型能够适应各种任务需求,相比履带式车辆 更能适应现代战争对陆军地面部队的新要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陆军都非常重视发展和装备重量相对较轻、战术战略机动能力较好的轮式装备。  2.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成为 各国 陆军新趋势  2.1. 美国 “斯特赖 克”战斗旅 以轮式车辆为主力装备的全能型部队  冷战期间以及冷战结束后的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陆军作战部队主要分为重型部队和轻型部队。以主战坦克 等履带式装备为主 的重型部队虽然拥图表  6: 轮式车辆与履带式车辆对比  对比结论  承重能力  履带式车辆优于轮式车辆,由于承重能力强, 也使得 履带式车辆更能适应复杂地形,且火力打击能力更强。  机动性  二者各有优缺点,轮式车辆远程战略机动性强,履带式车辆在复杂地形的战术机动性强。  防护能力  二者各有优缺点,履带式车辆更抗打击,然而履带板一旦遭到损坏 ,车辆 即丧失机动能力,轮式车辆承受损坏仍能够机动,并且隐身性更好。  经济性  轮式车辆优于履带式车辆,采购费、使用费都低于履带式车辆。  资料来源: 兵器知识杂志 , 东吴证券研究所   7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有强大的杀伤能力、生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但因其平台笨重、后勤臃肿而导致部署时间过长、机动能力不足,很难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以各种轻型坦克、轻型轮式车辆和牵引式火炮为主要装备的轻型部队虽然具备快速的战略部署能力和灵活的战场反应能力,但在杀伤能力、生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方面又有不足,快速到达战场后难以确保对付各种对手。  1999 年,美国陆军协会宣布,陆军将组建一支以车载计算机网络、航空兵、无人机和新型车辆为依托的具有空前的速度和态势感知能力的新型数字化作战部队 “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 2003 年 5 月,第一个“斯特赖克”旅(第 2 步兵师第 3 旅)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 2003 年 11 月  “斯特赖克”装甲车被派往伊拉克各地作战,至 2016 年,美军陆续建成了 8 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  2.1.1. 以系列轮式车辆为主要装备,兼具重型、轻型部队优点  “斯特赖克”旅战斗队总兵力约 4500 人, 主要作战力量包括 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属三个步兵连 ,同时 另 设侦察营、榴炮营、保障营,分别负责战术侦察、火力支援、后勤保障作用。旅部另设旅部连、情报连、通信连、工兵连以及装备“影子”无人机的无人机排,为全旅提供高效的作战指挥。  图表  7: 美国陆军“斯特赖克”旅编制  资料来源: 现代军事 2013 年第 12 期 , 美国陆军“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发展综述 , 东吴证券研究所  “斯特赖克”旅的 主要装备是  “斯特赖克 ”轮式装甲车,一共 10 种车型 ,共计 332 辆。 基型车为 M1126 型装甲输送车,战斗全重为 16.5 吨,为 8*8 驱动 形式,乘员 2 人,载员 9 人,主要武器是 12.7 毫米重机枪或 40 毫米榴弹发射器,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350 马力( 257 千瓦),最大速度为 97 千米 /小时,车底采用了双层 V 型防雷结构,防护力较强。 同时, “斯特赖克 ”系列装甲车采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 C4ISR 支持能力 。   8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  8: “斯特赖克” 装甲车的基本型  M1126 性能 指标  M1126 装甲运输车  基本资料  武器装备  装甲防护  车身尺寸  6.95m*2.72m*2.64m 12.7mm 勃朗宁机枪  MK19 榴弹发射器  M240 机枪  带有陶瓷层的硬钢装甲、内部凯夫拉防护层,可披挂附加装甲,可抵御 14.5mm穿甲弹、50mm 榴弹与 152mm 榴弹碎片 ;  装备 4 个烟雾弹发射器,提高战场隐身能力;双层 V形防雷结构 ,增强车辆防雷能力 。  车身重量  16.47 吨  乘员  2+9 动力结构  350 马力柴油发动机  最大时速  97km/h 最远行程  500-600km 资料来源:  Military factory 网站 , 坦克装甲车辆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由于按照车族化、系列化 的思想设计,  M1126 具有极好的可改装性,美国已经以 M1126为基型开发出 9款改型车辆,包括配用 81mm或 120mm迫击炮的 M1129自行迫击炮,加装“陶 2B”反坦克导弹和改进型目标捕捉系统的 M1134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  一个“斯特赖克”旅包括M1126装甲运输  一个 “斯特赖克 ”旅 装备有 M1126 装甲运输车 130 辆, 以及 以 M1126 为基型针对作战具体要求改装的各类改型,包括 M1130 装甲指挥车、 M1129 自行迫击炮等共 202 辆, 所有装甲车 共计 332 辆。完整细化的功能性车辆使得“斯特赖克”旅 装备配套齐全,独立作战的能力极强。  图表  9: 以 M1126 为原型的各式改型车辆  资料来源:   Military factory 网站,新浪军事,网易网,搜狐军事, U.S. ARMY网站, 东吴证券研究所   9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  10: “斯特赖克”旅各车型编制  车辆型号  车辆数量  M1130 装甲指挥车  33 M1126 装甲输送车  130 M1129A1 自行迫击炮  36 M1133 装甲救护车  18 M1131 火力支援车  13 M1134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9 M1132 装甲工兵车  12 M1127 装甲侦察车  51 M1135 三防侦察车  3 M1128 机动火炮  27 合计  332 资料来源: 坦克装甲车辆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与重型装甲部队相比,“斯特赖克”旅具有更好的战略及战术机动能力, 可在96 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一地域, 而相 比轻型步兵部队,“斯特赖克”旅拥有更好的防护能力与火力打击能力 。 “斯特赖克”旅 能够在不接受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连续独立行动 72 小时 ,是真正的全能型部队。  图表  11: “斯特赖克”旅作战能力  机动能力  战略机动能力  “斯特赖克”系列装甲车重量控制在 17 吨左右,整个“斯特赖克”旅可以用182 架 C-17 大型运输机在 96 小时内运送到世界各地。  战术机动能力  “斯特赖克” 装甲车 最大公路速度为 97km/h,越野速度 72km/h,可爬 60 度的陡坡,车身侧倾 40 度时仍能正常行驶, 具备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实行大范围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 。  火力打击能力  “斯特赖克”旅装配了 18 挺 M777 式 155 毫米轻型榴弹炮 , 36 挺 M120 型 120 毫米重型迫击炮 ,27辆 M1128 机动火炮,以及大量的陶氏反坦克导弹等,具备明显优于步兵旅战斗队的火力打击能力。对于为战场提供火力覆盖、打击敌方无装甲掩护的有生力量具有极大的作用。  防护能力  车辆能够抵抗 14.5 毫米穿甲弹,还能抵抗口径为 50 毫米的子弹和 152 毫米的炮弹弹片。车辆双层V 形防雷结构能够有效减轻地雷爆炸对车辆损害,同时车辆配置烟雾弹,可在实现一定程度隐身性能,增强被动防护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  M1127 装甲侦察车, 4 部地面监视雷达, 3 架“影子 200”战术无人机系统等装备的配置,使得“斯特赖克”旅情报信息力量 ,在综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为旅战斗队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及时准确的战场侦察、监视,实时地保证旅战斗队的情报信息需求。  资料来源: 国外坦克 杂志 , Military factory 网站 ,东吴证券研究所  2.1.2. 部署全球经受实战检验, 陆军编制整体向“斯特赖克”旅倾斜  自 2003 年第一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 (即美国陆军第 2 步兵师第 3 旅) 建成并投放到伊拉克 战 场接受实战检验开始,截至 2012 年底美军已经陆续建成 8 个“斯特赖克”旅,在这九年里美国陆军共对“斯特赖克”旅进行了十五次战区作战部署 ,除了美国本土外, “斯特赖克 ”旅 还部署在韩国、阿拉斯加、德国、夏威夷等全球各地。   10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  12: “斯特赖克”旅部队驻地  资料来源: 现代军事 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根据坦克装甲车辆 杂志 2017 年第 2 期 刊登文章 美国陆军“斯特赖克”战斗旅全扫描(上)中对美国陆军作战单位的编制介绍,美国陆军编有三种旅战斗队:  步兵旅战斗队 IBCT( Infantry Brigade Combat Team) :  以步兵团为主力,不装备装甲战斗车辆 ,总兵力约 4400 人,主要装备为装有“陶式”反坦克导 弹的悍马车、迫击炮、牵引式榴弹炮,车辆总数 915 辆 ;  “斯特赖克 ”旅战斗队 SBCT( 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 :总兵力约4500 人,主要装备为“斯特赖克”装甲运兵车及其九种改型( 编成超过 300 辆 )、牵引式榴弹炮,车辆总数 1185 辆 ;  重型装甲旅战斗队 ABCT( Armored Brigade Combat Team) : 总兵力约4700 人,主要装备为 M1A2 主战坦克、 M2、 M3 步兵战车、自行榴弹炮,车辆总数达 1400 余辆 。  图表  13: 美国陆军三种作战单位装备编制   11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资料来源: 坦克装甲车辆 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2013 年之 前, 3 种 旅战斗队 共有 45 个 , 其中 步兵旅战斗队 20 个, “斯特赖克 ”旅战斗队 8 个, 重型装甲旅战斗队 17 个, 2013 年之后 美国陆军员额大幅度削减 ,到了 2016 年,旅 战斗队 的数量由 45 个减为 31 个 , 3 年间解散了 14 个旅战斗队,其中, 步兵旅战斗队 由 20 个减为 14 个 , “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保持 不变,仍为 8个 , 重型装甲旅战斗队 由 17 个减为 9 个。  图表  14 : 2013 年美 国陆军三种作战单位数量   图表  15 : 2016 年以后美国陆军三种作战单位数量  资料来源: 坦克装甲车辆 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坦克装甲车辆 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可以看出,美国陆军的编制整体向 “斯特赖克 ”旅战斗队 倾斜,我们认为,经受了实战检验的 “斯特赖克 ”旅战斗队 在美国陆军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说明其实战表现符合美军对新型地面部队的要求 ,兼具重型、轻型部队优点轮式装甲车部队是新时期陆军的发展趋势。   12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2.2.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并组建相应部队成为 世界陆军新趋势  进入后冷战时代,世界各国 对 8*8 轮式装甲战车 的研发都非常重视,其共同特征是,具备坚强防护力的、高性能的大型车体, 炮塔上装载的武器不是机枪,而是有较强火力的自动加农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典型型号 如德国的“拳击手”步兵战车、俄罗斯的  “回旋镖”装甲车、意大利  “弗莱切”装甲车等。  此外,俄罗斯、意大利等 不仅研制、装备了 8*8 装甲车,还将其发展成系列车型,意大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军队编制。  俄罗斯“ Bumerang (回旋镖 )”装甲车 战斗全重约 20 吨, 全长 8 米,全宽 3 米,全高 3 米,比起全长 7 米的 “斯特赖克 ”装甲车要大一圈 , 乘员为 3 人,载员为 9 人,刚好是一个步兵班,车长可以带领 9 名载员下车战斗;主 要武器是一门 30 毫米 自动加农炮 ,另有 4 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具有同敌坦克作战的能力 ; 最高速度达100km/h,最大行程达 800km,具有优异的综合作战实力。类似于“斯特赖克”旅,俄罗斯陆军以“ Bumerang (回旋镖 )”装甲运兵车为基型,开发研制出包括 Bumerang ATGM(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 Bumerang CP(装甲指挥车 )、 Bumerang FS(火力支援车 )、Bumerang REC(装甲侦察车 )等九款改型车辆,实现功能全面的车族化以应对现代陆军战场。  图表  17: 俄罗斯“回旋镖”轮式战车  图表  16: 世界 各国 研制和列装的 8*8 轮式战车 及其 性能  国家  俄罗斯  德国  意大利  奥地利  芬兰  中国  装甲车  “回旋镖”  “拳击手”  “弗莱切”  “潘多” 2 AMV ZBL-08 主要武器  30mm 自动加农炮 +反坦克导弹  30mm 自动加农炮  25mm 自动加农炮  30mm 自动加农炮 +反坦克导弹  30mm 自动加农炮 +反坦克导弹  30mm 自动加农炮 +反坦克导弹  战斗全重  20 吨  33 吨  31 吨  22 吨  22 吨  19 吨  最大功率  500 马力  720 马力  560 马力  455 马力  543 马力  440 马力  最大速度  100km/h 103km/h 105km/h 105km/h 100km/h 100km/h 最大行程  800km 1050km 900km 700km 800km 800km 承载人数  3+9 3+6 3+8 4+7 3+8 3+7 车长  8m 7.9m 7.6m 7.5m 7.7m 8m 资料来源: 坦克装甲车辆 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13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资料来源: 搜狐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  在意大利陆军中,装备有本国研制的 “半人马座 ”轮式装甲战车。以 “半人马座 ”为底盘,意大利又研制出 “弗莱彻 ”轮式步兵战车。 “弗莱彻 ”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31 吨,采用 8*8 驱动形式,乘员 3 人,载员 8 人,主要武器是一门 25 毫米 自动加农炮 ,最大速度可达 105 千米 /小时, 最大行程达 900 千米。 “弗莱彻 ”步兵战车在机动性和防护性上,比基型车有大幅度加强。安装附加装甲后,可抵御 30 毫米 加农炮的攻击。  图表  18: 意大利“弗莱切”步兵战车  资料来源:  Military factory 网站 ,东吴证券研究所   14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意大利陆军在 “弗莱彻 ”步兵战车的基础上,研制出系列化的轮式战车,包括 :装甲指挥车型、反坦克歼击车型、 野战救护车型、自行重型迫击炮型、装甲抢救车型等, 目前 已 将这些轮式装甲战车集中使用,编成了 “皮内罗洛 ”和 “奥斯塔 ”两个机械化旅。每个机械化旅装备有大约 300 辆 “半人马座 ”系列轮式装甲战车,其规模和美国的 “斯特赖克 ”旅 类似。 发展系列轮式车辆并组建相应部队 已 成为世界陆军新趋势 。  3. 中国军队机械化目标明确,军队改革带动轮式车辆需求  3.1. 建军 90 年从徒步化到机械化,新时期明确机械化目标  自 1927 年建军以来, 我国陆军经历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目前已处在实现 机械化 的过程中 。 20 世纪 20 年代人民解放军诞生初期的情况即是徒步化,步兵机动、作战、武器装备运输完全依靠人力;解放 战争初期,解放军还是徒步化,但已经开始向骡马化过渡,开始用骡马牵引火炮等武器装备,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骑兵部队已发展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真正实现了骡马化; 1969 年 2 月,人民解放军开始组建摩托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军, 步兵以车代步,运力为汽油发动机、胶轮车,装备全部由车载,至 1985 年,解放军全部实现摩托化;在实现摩托化的同时,解放军开始尝试实现机械化, 1955 年 4 月,解放军成立了第一机械化师, 接收苏军第七机械化师的装备,然而我国军队的机械化进程缓慢,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 还没有一支 机械化集团军,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提出组建机械化集团军,经过反复论证, 1984 年 4 月,解放军诞生了机械化集团军,自此加快了实现机械化的步伐;进入 21 世纪,解放军已建立了若干机械化集团军、机械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旅,就全军来说,已达到半机械化的程度,但离真正实现机械化还有一定差距。  图表  19: 中国陆军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 党史博览 2006 年第 8 期 , 人民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五部曲 , 东吴证券研究所  近年来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国防白皮书 、十三五规划 等重要 文件都会提到军队机械化建设的目标,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 明确提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 确保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15 / 18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  20: 党 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文件对于陆军机械化建设的描述  2011 年 3 月   2010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着眼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推进机械化信息化 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  2012 年 11 月  十八大报告  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 力争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3 年 4 月  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  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陆军积极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 加快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 ,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逐步实现部队编成的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提高空 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  2015 年 10 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国防与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 ,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2016 年 5 月  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到 2020 年 ,如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