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实施方案 2019 年 3 月目录 1 建设目标 . 1 2 建设原则 . 1 3 建设内容 . 3 4 总体框架 . 3 4.1 总体要求 .3 4.2 网络架构 .4 4.3 逻辑架构 .5 4.4 软件架构 .5 4.5 系统管理 .5 4.6 二次开发 .6 5 功能需求 . 6 5.1 老年福利中心( 2 号楼)无线网络覆盖 .6 5.2 VPN 远程专有安全通道 .7 5.3 室内定位系统(现存)接口对接及设备检修补充 .7 5.4 老人离床智能报警系统 .8 5.5 老人室外防走失防跌倒系统 .8 5.6 移动办公 OA .9 5.7 老年福利中心移动养护应用系统 .10 5.8 亲情互动系统 .12 5.9 老福中心医养结合业务管理平台 .13 5.10 老人室内防走失区域报警系统 .16 5.11 医疗移动护理工作站 .17 6 对接要求 . 20 6.1 无线网络覆盖 .20 6.2 室内人员定位与离床报警管理系统 .20 6.3 移动办公 OA .20 6.4 移动养护应用系统、亲情互动系统、医养结合 业务管理平台、老人室外防走失防跌倒系统、老人室内防走失区域报警系统 .20 6.5 医疗移动护理工作站 .21 6.6 预留外部接口 .21 7 系统安全与保障 . 21 7.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 .21 7.2 信息安全建设加固 .21 8 主要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硬件配置清单 . 22 8.1 硬件选型原则 .22 8.2 主要硬件配置清单 .22 9 项目进度要求 . 28 10 项目组人员配备及技术服务 . 28 11 培训要求 . 29 12 系统验收 . 29 13 保修期 . 29 14 售后服务要求 . 30 15 技术文件 . 30 建设目标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老年福利中心本着服务于老人,统筹各方资源,通过智能化项目的建设,努力实现院内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养老服务管理和智能养护目标: 本项目建设将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的共享、互联互通和信息管理,实现我院养老服务智能化,标准化,数字化,提升全院的养老服务水平; 建立较为完备的院内养老应用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智能养老系统,力求满足医养结合的各方面实际需求。 通过在我院进行智能化养老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机构智能养老物联网感知体系,为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发展思路,提供创新养老的服务模式。 通过智能化建设,对院内老人及其他照护对象进行智能化服务,并积极探索如何优化院内的养护质量,提高养护效率,减轻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进行院内其他部门的推广,如精福、儿福等。 建设原则 目标明确:以“江苏第一,全国前列”,作为我院智能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以民政部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标准作为我院智能化建设的参考标准。 统筹规划:我院智能化建设涉及面广、包含民政、医疗、保险、 财政等多个部门,要统筹一盘棋,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注重协调、资源整合。 以人为本:我院整体智能化建设始终贯穿“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主线”的运营理念,整体设计应紧紧围绕着老人和院内工作人员的实际要求,以实用、简洁、经济、安全为原则。 可管可控:整体设计统一集中管理、控制,设计全局控制平台,对所有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全局统一控制,管理与展示。 上下贯通:我院老福中心的智能化建设必须上下贯通,左右连接,院内每个信息化子系统及智能化设备可独立,可连接,数据信息彼此交换共享,力求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逐步建设:鉴于我院实 际财务及应用的实际情况,整个老福中心的智能化建设采取逐步建设的原则,首先从目前最为重要的老人安全管理、移动护理应用入手,整个项目设计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总体设计;分布实施,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区域成熟,同院复制。 安全可靠:系统架构、设备选型、软件部署、未来运行注重稳定、安全、可靠,经过规范的系统测试以及具有各种丰富色实际案例使用,经过大养老机构,大医院的时间和应用考验。 开放扩展:整个物联网及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相关设备不断更新,软件不断升级,各系统间应具备开放性,满足系统的拓展。系统开放性体现了系统的可 扩展性和可成长性,在设备的选型、网络的结构上应充分考虑系统延伸和扩展的需要,要求选用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满足今后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的要求。 实用经济:系统应立足于当前实际,选用性价比高的软硬件平台,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管理方便、应用灵活,集成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 建设内容 本次智能化项目建设,在我院现有信息化平台,如综合业务系统, HIS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实时定位监测、老人离床监测等安全防护和移动康复护理方面进行建设,整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如下: 完善和升级院内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满足我院在院内老人照护用药、康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我院门诊处方开具、用药安排、护理路径全局体现等切实需求; 建设我院物联网感知体系,建设老人实时安全防护系统,能够感知老人各项数据和行为。建设老人实时定位系统通过可佩戴终端实时可视化监控老人的当前位置和状态,包括室内和室外。通过智能化的人脸识别系统,对重点监控的老人及服务对象,进行行为及区域限定管理,防止走失,及时报警。 通过整合对接我院现有的医疗及体检系统,整合综合业务系统,建立我院老年人医养结合管理平台,建立老人 健康档案,集合日常养护及康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自动进行康复提醒和建议。 结合智能化项目建设对原有的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委托用药、服药计划,护理计划,护理日志,移动护理等需求方面,全面升级。并建立统一的全局可视化管控平台,从院领导管理的视角,进行统一的管控查看。如老福基本情况、本月护理量、当前老人状况等。 总体框架 1.1 总体要求 该系统 PC 客户端应满足在 Windows XP/2003/Vista/7 等多种操作系统上使用,移动应用客户端支持 Android 系统。支持 office 软件,系统中所有统计、流转表格 均能直接打印并以 office 文件格式导出。 应支持 500 个以上并发用户正常使用,注册用户数不受限制,终端访问数量不受限制。 1.2 网络架构 1.3 逻辑架构 1.4 软件架构 三层结构:要求采用开放架构及标准的 “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三层次结构。 架构应采用纯 B/S 模式,客户端零安装 , 通过 Internet 浏览器能稳定可靠使用。系统的维护和版本更新应只限于在服务器上进行。 应满足集团化应用,支持不同层级的分支机构,并在同一套系统内能确保其数据的独立性。 该系统的数据库采用 Oracle 关系数据库或者 SQL Server 关系数据库。 1.5 系统管理 应在系统平台内完成,不需要启用第三方软件,应具备一定范围内的远程管理能力。 应具有严谨的权限管理机制,可进行全面的权限管理,支持分级别管理授权。 应具备详尽的日志功能,记录操作者,时间,操作内容,文件去向,系统运行记录、错误报警等信息,便于分析与监管。 应具有完备的数据管理能力,支持数据备份、恢复策略定制,数据分区等操作。 应具有容错能力,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提示故障原因。 1.6 二次开发 系统应易于二次开发扩展,具备标准的二次开发平台。 系统的定制开发过程应按照软件项目 进行管理,确保开发文档齐全,项目完成后应有列举所有开发项目的详细列表。 采购方在与中标单位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可对系统模块进行定制,乙方应提供定制部分的升级服务。 当系统软件平台升级时,应确保系统所支持的工具软件、数据接口、应用服务接口等可按原有模式正常工作。 功能需求 1.7 老年福利中心( 2 号楼)无线网络覆盖 在原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增强覆盖范围,规划后的无线网络覆盖 2 号楼老福中心,覆盖面积 16800 平方米,全范围、无死角覆盖。为整个智能看护、智能监控、移动护理的日常业务开展提供必要的网络基础条件。 1.8 VPN 远程专有安全通道 通过 VPN 远程接入硬件设备,能够使我院工作人员在外出差期间能够访问院内业务系统,包含 OA、综合业务系统等,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VPN 硬件设备支持 PC及手机、移动端接入。 1.9 室内定位系统(现存)接口对接及设备检修补充 定位:借助定位设备,对老人及护工的活动位置和区域进行识别,为紧急预警、高端服务提供位置信息,在养老院内实现人员的实时定位与追踪管理; 自助求助:老人发生意外后,在神志清醒状态下,可自行发出求救信号,系统自动识别和判断位置,为救护老人提高效率,降低生命危险。 报警处理:当 报警发生后,报警信息要能够实时推送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处置后,能够记录报警处理信息。 位置查询及统计:通过位置查询,可以查询老人和护工在某个时间点(段)的位置信息,从而验证护工登记的护理工作是否真实;通过位置的统计功能,可以了解老人一段时间内在养老院的活动情况。 数据联动:求助信息、报警信息能够与信息化平台、视频系统、护工移动护理 APP实现联动处理。 可视化终端平台:以电子地图形式显示人员或物品的位置;电子地图要求与实地场景一致,可以进行楼层切换。 室内定位系统(现存)接口对接及设备检修补充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格参数 1 室内定位系统(现存)接口对接及设备检修补充 对现有室内定位系统进行检修和设备补充。定制化开发对外整合接口,将定位报警的相关功能已接口开发的方式整合进综合业务系统和移动护理系统。 包含如下定制化开发功能: 室内定位: DW01-老人位置 ;DW02-危险区域报警 ;DW05-定位卡一键呼叫 ;DW06-定位卡低电报警 ;DW07-定位卡消失报警 ;DW08-位置历史轨迹 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事件标识:室内定位 -DW; 事件 ID 编码规则:事件标识 +年月日时分秒 +2 位顺番(共 18 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