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中心2018年12月指导委员会主 任:陈鸣波副主任:傅新华 张建明 张 英 史文军委 员:裘 薇 黄春华 钱 晓 刘山泉 崔艳春编审委员会主 编:史文军副主编:陆 森成 员:吴 敏 张 诚 刘 岩 辛 竹 倪雯静 宋敏兰 龚 青 王 艳 陆威潜 研究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中心鸣谢单位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燃气管理处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中心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上海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支撑保障手段,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综合运用绩效评估、动态监管等措施,及时追踪智慧城市建设效果。”的重点任务。从“以评促建”的指导思想出发,为科学评价、及时把握本市各区智慧城市现状水平,有效支撑本市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自2014年起以本市各区为对象,每年开展评估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为了切实反映当前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在2018年的评估中,充分关注了当年度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市区联动的相关重点工作内容,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对政务服务、创新应用等领域的综合评估。在本次评估开展及报告编写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相关市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各区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编者2018年 12月前 言 | PREFACE目 录 | CONTENTS前 言 . 3一、评估体系与方法 . 6(一)评估体系概述 . 61. 评估体系框架 . 62. 评估指标构成 . 8(二)评估测算方法 . 81. 指标测算标准 . 82. 分级测算方法 . 83. 指数的修正形成 . 94. 关于区域划分 . 9二、评估总体情况 . 11(一)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 . 11(二)网络就绪度指数 . 121. 总体情况 . 122. 二级指标 . 133. 三级指标 . 14(三)智慧应用指数 . 161. 总体情况 . 162. 二级指标 . 173. 三级指标 . 18(四)发展环境指数 . 231. 总体情况 . 232. 二级指标 . 243. 三级指标 . 25三、各区评估结果 . 28(一)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 . 28(二)网络就绪度指数 . 311. 基础能力指数 . 332. 应用感知指数 . 37(三)智慧应用指数 . 411. 生活服务指数 . 432. 数字经济指数 . 533. 城市治理指数 . 604. 绿色发展指数 . 645. 政务服务指数 . 71(四)发展环境指数 . 771. 机制保障指数 . 792. 创新应用指数 . 853. 试点示范指数 . 94(五)网络安全状况系数 . 99附 录 一 评估指标介绍 . 100(一)网络就绪度指数 . 100(二)智慧应用指数 . 101(三)发展环境指数 . 107(四)网络安全状况系数 . 1116评估体系与方法评估体系与方法(一)评估体系概述1. 评估体系框架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构成总指数的3 个一级指标,即网络就绪度指数、智慧应用指数与发展环境指数,以及作为总指数值修正系数的网络安全状况系数。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智慧应用指数与发展环境指数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按20% 50% 30%的比例分布;在3 个一级指标以下,共有10个二级指标,具体包括基础能力指数、生活服务指数、数字经济指数、创新应用指数等;三级指标共有42个,作为形成各级指数值的评估指标,具体包括固定宽带用户感知速率、公共停车场(库)系统联网率、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水平、制度机制、宣传体验等(详见附录一)。网络安全状况系数本身没有权重,在对各区的总指数值进行修正后,形成各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各区修正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的平均值即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图 1 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体系7评估体系与方法表 1 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三级指标网络就绪度指数基础能力指数1 i-Shanghai 覆盖率2 家庭光纤入户率应用感知指数3 固定宽带用户感知速率4 移动通信网络用户感知度智慧应用指数生活服务指数5 智慧社区(村庄)建设水平6 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7 公共停车场(库)系统联网率8 上海健康信息网联网率9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10 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普及率11 文化上海云公共文化设施上线率12 市民云公共服务接入应用水平数字经济指数13 智慧园区(商圈)建设水平1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自评估企业覆盖率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申请量1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授权量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业收入城市治理指数18 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19 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水平绿色发展指数20 家庭能源自动化采集覆盖率21 环境质量监测水平22 道路扬尘监测点覆盖率23 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应用水平24 气象自动监测站覆盖率政务服务指数25 政务网站服务水平26 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水平27 数据资源共享水平28 区政务云平台应用水平发展环境指数机制保障指数29 制度机制30 规划计划31 专项资金32 人才保障创新应用指数33 信息基础设施能级34 生活服务35 数字经济36 城市治理37 绿色发展38 政务服务39 工控安全试点示范指数40 工作试点41 项目培育42 宣传体验2. 评估指标构成8评估体系与方法网络就绪度指数、智慧应用指数以及网络安全状况系数的评估信息来自于市级各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发展环境指数的评估信息由各区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提供。(二)评估测算方法1. 指标测算标准对于具体指标,即三级指标测算方法,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无量纲化后的相对值。处理方法为,对于每个具体量化指标的数值,记 16 个区的中位值为 (i= 指标),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 ,无量纲化后值记为 。公式如下:对于逆向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在以上公式中对调 与 的位置。对于可进行纵向比较的指标,计算方法与以上公式相似,对象变为该指标的不同年度中位值之间的比较。2. 分级测算方法三级指标以上的各级指标指数值测算采用线性加权方法,公式如下:9评估体系与方法其中, 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为构成总指数的指标个数, 为 第 个指标的指数值, 为 的权重。 考虑到实际存在的多级指标,因此具体的计算分为多步,以两步计算为例,第一步公式为:其中, 为第 个一级指标(分指数)的指数值, 为构成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个数, 为第 个一级指标中的第 个二级指标的指数值, 为第 个一级指标中的第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第二步公式为:其中, 为发展水平总指数的指数值, 为一级指标(分指数)个数, 为第 个一级指标值, 为 的权重。3. 指数的修正形成对于每个区,使用网络安全状况指数乘以该区的总指数值即为该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各区修正后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的平均值即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而市级有关各级分指数与指标的指数值,则分别对应各区相关分指数与指标的平均值。4. 关于区域划分参考上海市的有关行政区域划分标准,在评估分析中将16个区分为中心城区与郊区等两类区域。其中,浦东、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为中心城区;宝山、闵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为郊区。10评估体系与方法区 区域划分 区 区域划分浦东 中心城区 宝山 郊区黄浦 中心城区 闵行 郊区静安 中心城区 嘉定 郊区徐汇 中心城区 金山 郊区长宁 中心城区 松江 郊区普陀 中心城区 青浦 郊区虹口 中心城区 奉贤 郊区杨浦 中心城区 崇明 郊区表 2 中心城区郊区域划分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