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委托方沉默的代价 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 经济学人智库报告 2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1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为心脏供氧的动脉狭窄。它也称为冠心病,是一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病发作与心脏性猝死在内的多种心脏疾病 2 EIU Healthcare3 WHO,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study, 2005概要 因此,非常有必要更加重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措施。同时,也有必要在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方面,得到卫生机构、政策制定者和非政府团体更多的支持。为传达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决定和策略,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与其附属医疗健康分支 EIU Healthcare,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四项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和经济损失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覆盖了亚洲市场的中国大陆、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一直是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它给个人、家庭和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包括住院治疗、长期疾病控制、心脏病与中风复发事件等各方面的支出。此外,还包括功能性损伤及连带产生的费用,因为受到波及的家庭可能会失去主要收入来源,或必须让其他家庭成员辞去工作,转而照顾家中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过早退休或死亡还会使政府税收减少,被迫在财政上“拆东墙补西墙”,以维持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确保可得性,同时应对不断上升的费用。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针对缺血性心脏病(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IHD)1与中风带来的总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对八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查:中国大陆、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其中 530 亿美元的负担是由四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吸烟、高血压、肥胖和高胆固醇。2这些因素虽然带来了负面影响,却经常被忽略,尤其是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这两种“沉默”的或不太明显的因素,这两者没有显著的症状。即使是那些经历过心脏病或中风事件的人,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遵循医嘱,改变生活方式和用药。这些有过一次事件的患者属于最高危人群,极易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是没有患过心血管疾病人群的 六倍。33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关键信息 线图,用于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两项“沉默”的危险因素,其途径也很相似:增强患者和医生对关键危险因素的意识,使诊断检查更加易于获得,为患者传授相关知识,提供专业支持以及可负担的药物,以降低其患病风险。 初级预防的策略选择,包括对选择的“推动”。针对所有危险因素制定合适的初级预防策略,包括“推动”具有积极影响的饮食选择,例如:改善食品标签、与企业合作并鼓励进行食品配方革新、去除不健康的成分。在市区投资建绿地以及对提供健康设施进行补贴也可以鼓励人们参加锻炼。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给亚太市场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和预期的治疗开支对该地区很多医疗健康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造成了挑战。由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导致的提早退休和功能障碍也侵蚀着税收的根基,使社会服务预算压力骤增。这可能导致财政紧张,进而影响大众的福祉。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继而减少甚至预防心血管疾病才是上策。 这四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沟通方面为政府和医疗健康机构提出了挑战。由于吸烟、高血压、肥胖和高胆固醇这四项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效果是日积月累的,人们可能对自己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的情况所知甚少或毫不知情,直到症状发生为止。这使得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其中高血压造成的损失最大。在八个市场中高血压都是造成最大损失的因素,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预测,其造成的损失每年约 180 亿美元。而其他危险因素造成的年度损失预测值为:高胆固醇 150 亿美元,吸烟 110 亿美元,肥胖 8 亿美元。 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损失并不固定。由于已经充分了解其中的阻碍,且相应解决方案已被确认为有明显效果,因此更多的重视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开销。例如,世界心脏病联盟( World Heart Federation)提供了一系列路4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4 D A Cadilhac et al, “ Estimating the long-term costs of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for Australia: new evidence derived from the North East Melbourne Stroke Incidence Study (NEMESIS)”,Stroke, 2009 有效的二级预防也可显著影响成本和结果。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很高。例如,在澳大利亚,对于初次中风发作的人群来说,此后十年内发生继发性中风的风险是 43%4;而既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无高风险人群。从第一次心血管疾病事件到死亡这段时间内,疾病控制和二级事件治疗的成本相当高。优先关注处于风险中的群体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成本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5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研究简介我们衷心感谢以下各位参与研究的专家。 Bill Stavreski,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心脏健康与研究总经理 Kwan Yu Heng,新加坡邱德拔医院荣誉科学家 Shin Young-soo 博士,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负责人(中国大陆、韩国、 日本、中国香港) Min Zhao,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 Tomonori Hasegawa,日本东邦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教授兼主席 Martin Cowie 博士,英国皇家学院心脏病学教授 Renu Garg 博士,WHO 泰国非传染性疾病卫生官员 Nikki Earle,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心脏基金会研究学者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是经济学人智库和 EIU Healthcare 所作的报告。它提供了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经济影响的研究,研究范围包括以下亚洲市场: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研究着重探讨了缺血性心脏病(IHD )和中风所造成的损失。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或冠状动脉疾病,是指负责为心肌供血的心脏动脉(冠状动脉)狭窄而导致的心脏疾病。这可能导致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发作,以及心脏性猝死。中风的主要特征则是大脑局部突然失去血液供应,可能由脑血管阻塞、大出血或血栓所引起。本项研究对既有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进行了循证综述,并进行了一系列基于专家访谈的初步研究。如需了解更多有关成本计算和证据综述方法论的信息,请参见附录。6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 Susan Wells 博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公众健 康学系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公共卫生 医师 Shizuya Yamashita 博士,日本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长经济学人智库对参与研究的不具名人士及患者也表示感谢,他们来自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为本次报告的案例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报告由经济学人智库撰写。作者是 Adam Green, Rashmi Dalai 在 HuiQi Yow 和 Scott Aloysius 的协助下对本报告进行了编辑。7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目录 第 1 章:面对亚洲的心血管疾病增长1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1计算成本 2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 3了解直接成本 4了解间接成本 5第 2 章:四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7高血压 7高胆固醇 7吸烟 8肥胖 8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 8沉默的危险因素:公众健康挑战 10第 3 章:亚太地区的危险因素趋势12第 4 章:心血管疾病人物案例13无意识:Preeda 13有一定意识:Craig 13非常有意识:Kwon 14结束语:老龄化大陆的解决方案16初级预防 16治疗 17二级预防 171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5 Dr Gregory Roth et al, “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or 10 causes, 1990 to 2015”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76 WH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20177 WHO, Global health estimates 2016: Deaths by cause, age, sex, by country and by region, 2000-2016, 20188 D A Cadilhac et al, “ Estimating the long-term costs of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for Australia: new evidence derived from the North East Melbourne Stroke Incidence Study (NEMESIS)” , Stroke, 20099 T G Briffa et al, “ Population trends of recurr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 rates remain high” ,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2011第 1 章:面对亚洲的心血管疾病增长高, 2016 年每十万人中各有约 396 例和 365 例,最低为韩国, 184 例。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复发率也很高。例如,在澳大利亚,患 者 第 一 次 中 风 后 ,十 年 内 再 次 发病的几率是 43%;另 外 30% 确诊有冠心病的患者会多次发病8、 9。亚太地区的中风死亡率比西方国家更高,而日本除外,日本的死亡率低于南亚、东亚、东南亚的平均值10。与此类似的情况是,中国大陆的整体中风死亡率正在降低,但农村地区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全球约有 4.23 亿成人患有心血管疾病5,其中每年有 1800 万人死于该疾病。这使得心血管疾病大约占据了全球年度死亡人数的 31%6,位居死亡原因之首。在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中,五分之四是由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引起的。亚太地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 病7。根 据 市 场 间 逐 一 对 比 ,以 2016 年 WHO 最新的统计数据为准,中国大陆的中风发病率最高,每十万人中有 403 例 ,其 次 是 中 国 香 港 和 日本。日本和中国香港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最中国大陆 日本 中国香港 澳大利亚 泰国 新加坡 中国台湾 韩国 缺血性心脏病50040030020010002016年发病率226403396281365314331293146255150186190184177154中风图 1:心脏疼痛 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每十万人发病率资料来源:全球疾病负担报告,EIU Healthcare 估测值2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10 Narayanaswamy Venketasubramanian et al, “ Stroke Epidemiology in South,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 Review” , Journal of Stroke, 201711 Li Y et al, “ Potential Impact of Time Trend of Life-Style Factor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in Chin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612 Wei-Wei Chen et al, “ Chin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port 2015: a summary” ,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201713 Wenzhi Wang, “ Trend of declining stroke mortality in China: reasons and analysis” ,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201714 Schofield D, “ The personal and national costs of CVD: impacts on income, taxes, government support payments and GDP due to lost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315 Schofield D, “ The personal and national costs of CVD: impacts on income, taxes, government support payments and GDP due to lost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3了解亚洲各地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意识,更加关注如何减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影响。为此,以下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医学文献对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了估测,涵盖八个亚太地区市场:日本、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香港。本研究将成本定义为: 直接成本:住院治疗、药物、康复和门诊护理。 间接成本:生产力损失、非正式护理以及与过早死亡和过早退休相关的损失。为计算每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我们使用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PAF)的方法,这是一种用于估测整个研究人群全部案例(暴露与未暴露)之中有多少比例可能归因于暴露的常见方法。PAF 为以下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理解方式:如果某项风险因素降低,人群患病或死亡也会按比例减少。PAF 还是理解如果某种疾病的常见风险因素降低,将可以节省多少治疗费用的常见方法。心血管疾病的整体发病率自 90 年代初以来有所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体重增加和锻炼减少11。这意味着,整体而言,城市的医疗健康质量比其他地区改善更快,但并非所有收入群体都有所改善12、 13。计算成本由于心血管疾病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功能性损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升可能会对中低收入人群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打击。研究显示,四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表示其因病情严重而无法进行基本的日常活动,例如行动能力、照顾自己、交流沟通,而严重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患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性则更高。14政府受到的财政影响也非常严峻。由于过早退休或身体障碍,经济体会损失一定的人口,这会对公共财政造成打击,并在经济生产力和税收方面产生连锁反应。2009 年在澳大利亚开展的一项估测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退休造成了全国总计 7.81 亿美元收入损失、 1.6 亿美元所得税损失、 6000 万美元政府抚恤金支出,并损失 GDP 5.31 亿 美元。153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8沉默的代价: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现状图 2:每项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整体而言,心血管疾病的间接成本超过了直接成本,这反映出中风的长期损伤影响;部分亚太地区市场总成本的 57% 由所谓的间接成本影响所产生,而其余 43% 则归因于直接成本。了解直接成本本研究中所分析的直接成本是指: 住院治疗、药物、康复 和 门诊护理 。成本数据代表了心血管疾病在特定国家、由特定危险因素引起的总成本。例如,假设高胆固醇在八个所选国家和地区内被全部消除,每年可以节省 150 亿美元由这项危险因素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相关治疗 费用。由于数据有限,此前心血管疾病患者造成的财政成本上升和税收减少未包括在本估测内。这些方面和其他国家级详细情况数据及预测可参见报告的方法学附录。资料来源:EIU Healthcare, WHO 统计的 25 岁以上成人发病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 PAF (男性) 中国大陆 澳大利亚 中国台湾 韩国 泰国 日本 中国香港 新加坡肥胖 2% 4% 2% 2% 2% 2% 2% 2%吸烟 14% 6% 11% 15% 12% 10% 14% 8%高胆固醇 5% 14% 5% 7% 9% 9% 5% 9%高血压 13% 8% 12% 8% 14% 13% 15% 11%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 PAF (女性) 中国大陆 澳大利亚 中国台湾 韩国 泰国 日本 中国香港 新加坡肥胖 8% 8% 8% 7% 10% 6% 10% 8%吸烟 1% 5% 1% 1% 1% 3% 1% 2%高胆固醇 7% 11% 7% 9% 12% 12% 7% 13%高血压 12% 5% 10% 6% 15% 9% 1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