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分析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中国信息无障碍 发展 分析报告 2019年 7月 前 言 信息无障碍建设是无障碍建设的延伸,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无障碍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在实现信息转化、信息强化、操作便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无障碍设施与无障碍信息服务的融合。 我国政府对信息无障碍工作高度重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信息无障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工信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为信息无障碍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始对信息产品进行无障碍优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无障碍服务,为提高和改善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 随着我国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无障碍的定义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如何真正推动和构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型平台,如何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环境向所 有人提供机会均等的无障碍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就整体而言,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仍面临着立法、政策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不足。信息无障碍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共同推进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 目 录 一、 信息无障碍的基本概念 . 1 二、 信息无障碍的服务对象 . 2 三、 信息无障碍的社会意义 . 3 (一)信息无障碍是补齐民生短板的有效措施 . 3 (二)信息无障碍是全体人民的民生福祉 . 3 (三)信息无障碍是应对老龄化的必要举措 . 4 (四)信息无障碍是扶贫攻坚的助推手段 . 5 (五)信息无障碍是人权平等的核心呈现 . 5 四、 国际信息无障碍发展状况 . 6 (一)美国 . 6 (二)英国 . 7 (三)加拿大 . 7 (四)澳大利亚 . 8 (五)日本 . 8 (六)韩国 . 9 (七)欧盟 . 9 五、 国内信息无障碍发展状况 . 10 (一)国家政策法规的发布 . 10 (二)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 13 (三)社会各界推进工作开展 . 16 六、 信息无障碍发展趋势 . 19 (一)现有信息产品的无障碍优化 . 19 (二)高新信息技术进入无障碍领域 . 22 (三)跨行业无障碍建设相互结合 . 26 七、 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的建议 . 27 (一)推动出台鼓励性政策,制定与信息无障碍要求相关的更多法律法规 . 27 (二)加速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相关标准的制定 . 28 (三)促进信息无障碍理念的广泛普及,提高社会信息无障碍意识 . 28 (四)加强信息无障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 29 (五)促进互联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之初考虑信息无障碍 . 30 (六)将信息无障碍列入城市规划建设,更好地完善公共信息服务 . 30 (七)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 31 (八)鼓励教育机构 /高等院校将信息无障碍列入通识教育,实现产学研结合 32 1 一、信息无障碍的基本概念 信息无障碍是从联合国决议中引申出的概念。 2005 年,国际电联 ( ITU) 在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提出要 “ 鼓励设计和推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使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其它处境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方便地并以可承受的价格使用这些设备和服务 ” 。 我国是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倡议国和发起国之一,政府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我国电信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对信息无障碍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 信息无障碍是指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够从信息技术中获益,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获取信息、使用信息。 现有的信息无障碍定义,从人文角度对信息无障碍概念做了阐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跨领域无障碍建设工作的推进,从技术的角度 看,信息无障碍概念还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含义: ( 1) 信息领域自身技术、硬件设备 /设施、 软件服务的无障碍化; ( 2) 信息领域与建筑、交通等其他领域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融合 。信息无障碍理念的内涵,不仅是指消除由于身体或者其他原因 造 成的获取和使用信息方面的障碍,更是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无障碍设施与服务的融合。 2 二、信息无障碍的服务对象 2006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 (原信息产业部)制定并发布了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对信息无障碍的服务对象进行了梳理,提 出了信息无障碍应服务于四类人群: ( 1) 身体机能差异人群: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等身体机能缺失或退化的人群; ( 2) 基础环境差异人群:主要包括通信基础落后的农村地区人群以及城市低收入人口; ( 3) 语言文化差异人群:主要包括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群; ( 4) 行为习惯差异人群:主要包括对信息工具具有不同使用习惯的人群 ( 例如左手族 ) 。 由于开展信息无障碍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任何人消除任何信息障碍,因此对于信息无障碍工作的服务对象还可以有如下两个层面的理解: ( 1) 基础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信息无障碍首先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身体功能缺失或退化的人群服务,并使他们首先受益; ( 2) 高级层面上, 可以理解为信息无障碍为所有人服务,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因某种因素遇到获取信息的障碍。 从目前情况看,残疾人和老年人是获取和使用信息最为困难的人群,是信息无障碍工作关注的重点人群。我国残疾人人口数量为 8502 万人,截至 2018 年底,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4949 万人,老年人口数 量还在不断增加。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身体机能缺失或退化的残 3 疾人、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是关系到如何应对银色浪潮到来的大事。从现阶段情况看,总人口已经达到 3.34 亿的残疾人 、老年人将是信息无障碍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三、信息无障碍的社会意义 (一)信息无障碍是补齐民生短板的有效措施 信息无障碍工作要求所有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都能适应每个人的身体特点,让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使用一切信息产品和一切信息服务。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信息产 品和服务方面通常面临着更多困难,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开展可以为他 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通过信息化手段融入社会生活,在提高他们的 生活质量的同时,帮助他们跟上社会的进步。 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关怀,体现了党和国家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 的根本宗旨。党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 “ 必须多谋 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 ,开展信息无障 碍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无障碍是全体人民的民生福祉 我国有 8502 万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在首先使残疾人受益的同时, 也为所有人提供了社会福利保障。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没有截然分隔 的界限,任何一场疾病、交通意外、自然灾害都可能使一个健全人变成残疾人,任何人在身体机能因年老而衰退到一定程度时就面临伤残 4 问题,任何人面对伤残问题时的自我救助能力都是弱小而有限的,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来应对伤残问题是必然的解决途径。 国家开展包括信息无障碍在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目的是保证任何一个人在身体伤残或退化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使用信息工具并通过信息网络参与社会生活,不因身体机能的差异而被信息鸿沟阻隔于社会生活之外。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为全体人民谋求的社会 保障和民生福祉 ,对于全体人民和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三)信息无障碍是应对老龄化的必要举措 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 2.4 亿,并且数量不断增长, 社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老龄阶段是伤残高发的阶段,伤残者数量将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状况的日趋严重而增加。在老龄化社会,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一方面伤残老人的护理需求又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能够提高伤残者自主自 助的生活能力,在提升伤残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解放一部分社会劳动 力。 与很多老龄化国家一样,在劳动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延迟退休 年龄是国家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很多年长的劳动者也面临着身体机能退化带来的信息障碍问题,在社会交流普遍采用信息工具的情况下 , 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普及将是保障年长者参与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 我国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是迎接银色浪潮到来的必要措施。 5 (四)信息无障碍是扶贫攻坚的助推手段 在我国 8502 万残疾人中,很多人经历了因病致残、因残致贫的 生活轨迹,不能有效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网络参与社会生活,是造成 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无障碍环境是贫困残障群体融入社会的刚 性需求。开发信息无障碍软硬件产品,开展信息无障碍互联网建设, 可以为残疾人接受教育、就业谋生创造更多机 会,为他们依靠自己的 力量摆脱贫困提供必要的条件。 国家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可以将信息扶贫的道路延伸到千万个贫困残疾人身边,使他们能够借助无障碍的信息工具和信息网络,足 不出户参与社会工作,在经济收入方面缩小与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 信息无障碍对于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国家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信息无障碍是人权平等的核心呈现 在信息时代,信息权也是一种人权。自由平等的信息获取权利, 是构成人的生存权利的重要方面。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障信息权 益平等是保障人们之间机会公平的基础。在一个信息权益平等的社会, 每一个人都不应因为身体条件、收入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 受到不同待遇,在信息获取和使用方面,都应具有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都应平等地通过信息网络和信息工具参与社会生活。 信息无障碍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信息化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建设无障碍信息环 境,促进残疾人、老年人、低收入者等特殊人群平等融入社会,体现 6 了我国政府保障人权平等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决策。 四、国际信息无障碍发展状况 从国际范围看,各国政府纷纷采用了将法规政策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手段来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开展,法规政策对信息无障碍工作提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技术标准则是为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 要求。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渠道,因此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建设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考量国外在信 息无障碍建设上使用的方式方法对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有一定 的参考作用。 (一)美国 美国在 1990 年修订的美国残疾人法案中,明确声明了禁止在就 业、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上歧视残障人士 ,在 1996 年颁布的电信法案中 Section 255 对电话服务提高无障碍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指出新的电话产品设计必须能够被残障人士使用。在网站无障碍建设方面,美国的技术标准主要是采用 W3C 规范,为了保障标准的实施, 美国政府于 2006 年修订了残疾人康复法案第 508 节 ( 又称 “ 508 法案 ” ) ,其中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在采购 IT 产品和服务时 ( 包括软件、网站、电信、音频和视频、 PC 及笔记本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信息亭等 ) ,供应商必须主动证明其产品能够满足由美国无障碍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信息无障碍的标准,要求联邦机构所采用的电子和信息技术都不能对残障人士形成障碍,要求从事商业活动的网站必须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