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组长 : 马小峰 同济大学高校/学术机构组陈 雄 复旦大学何道敬 华东师范大学黄建华 华东理工大学胡 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景倜 上海财经大学尹 浩 清华大学颜嘉麒 南京大学朱 岩 北京科技大学孙貽滋 中国电子学会企业组曹 玮 中移在线邬敏玮 上海银行王新波 中远海运科技余文兵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欧冶金服周 钰 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编委会(以下按姓名首字母排列)前言 /1一、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的指导思想 /3二、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领域 /4三、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岗位分布和标准 /8四、区块链能力测试体系 /19编后记 /20目录1CIET-2018-04 区块链技术人才标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中,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已经上升到国家科技战略层面。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及区块链,将区块链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无人驾驶交通工具等技术一起定位为战略性前沿技术,明确提出需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各地政府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发展完善。目前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潜力日益明显。加快区块链应用落地能有效地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提效率”,助推传统产业规范而高质量地发展。但是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熟程度来说,区块链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机会与挑战并存。人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然而新兴产业人才往往缺口较大。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如区块链、机器人和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作为新兴行业领域,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底层建设,如果没有人才支撑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进程将被极大的约束。区块链人才市场的需求没有与传统行业人才发展有效融合,导致人才与需求的脱轨,需求量的暴增也没有给人才市场缓和的时间。根据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对于区块链人才的需求量从2015年开始增长,在2016年到2017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在2018年春达到顶峰,接下去稍有回落。行业的非理性爆发、供求不平衡造成区块链人才需求领域的伪蓝海,行业人才培养的不前言2CIET-2018-04 区块链技术人才标准规范更是造成区块链人才伪速成、缺乏专业教育资源等现状的首要因素,给人才市场及公司的人力储备带来极大的危害。综上所述,研究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对促进区块链的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当前,基于区块链的应用探索在加速推进,在区块链的性能提升、跨链技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正在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项架构性创新技术,区块链涉及计算机技术、P2P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涉及经济学(激励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学(社群组织,共识等)等领域创新,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各方对于区块链的概念、架构、技术特点、发展路线、监管和治理等都尚未形成共识。在学科和产业发展初期,只有深耕技术,才能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标准中人才培养标准的范围针对的是“区块链技术人才”。3CIET-2018-04 区块链技术人才标准一、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的指导思想1. 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要贴紧区块链发展趋势,以产业应用和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要求既有稳定性,又根据区块链行业发展趋势有一定前瞻性。区块链技术是价值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从技术经济学或技术社会学的角度看,区块链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紧跟区块链产业应用的需求。因此,本标准的制定中,一方面要筛选现有的区块链创新技术,保证标准中涉及的技术具有发展潜力,对于过于新颖、未经足够论证的技术暂不囊括;另一方面,在确保标准充分涵盖现有成熟的区块链技术的前提下,收录部分经过论证的前沿技术,为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前瞻性参考。2.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要充分体现人才的知识储备、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区块链技术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应用,包含了密码学、数学、金融、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企业中的区块链技术人才不仅要熟悉区块链技术原理,掌握区块链相关的密码学、数学、金融、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具体应用行业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因此,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需要兼顾技术人才的知识、技能和创新的综合发展。3.人才培养标准兼顾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育、人文社科素质提高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在技术人才培养进程中,专业的职业技能需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进取心、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基础等构成的符合职业规律的工作状态来支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岗位专业素质要求,并将这些理念与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程。区块链的高科技性和行业的复杂激励属性,对于区块链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CIET-2018-04 区块链技术人才标准二、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领域区块链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由网络服务、数据存储、权限管理、安全机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模块共同组成。如下图1所示,列举区块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模块包括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安全机制、权限管理、数据储存、网络服务等。主要专业领域包括密码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运筹学、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与测试、系统工程等。本标准将在现有学科背景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提出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和内容。以下将详细阐述每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构成和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图1 区块链模块与专业领域的对应关系5CIET-2018-04 区块链技术人才标准1.密码学密码学是关于加密和解密变换的一门科学,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通信、物理和生物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其原理涉及信息论、通信、网络、数字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任何电子工程系统环境中信息加解密、安全信息认证、安全协议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现代密码学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还可以同时保证信息完整性和确证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假冒,以及防范在分布式计算中产生的、来源于内外部攻击的所有信息安全问题。该学科方向培养具有密码学及信息科学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技能,掌握密码理论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数据元素)及其关系与运算的技术科学,根据数据的诸种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集中在数据的各种操作算法设计与实现。“区块+链”的数据结构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区块”是在区块链网络上承载交易数据的数据包,是一种标记有时间戳和前一区块的哈希值的数据结构;“链”是由区块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通过区块的哈希值串联而成的链式结构,是区块交易及状态变化的日志记录。该领域培养具有数据结构设计、分析与计算等基本技能,良好的复杂程序设计能力,高效率的数据结构设计和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3.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在网络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介质互联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不仅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还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该方向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开发技术,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的网络高技术应用型人才。4.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把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小的任务单元,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再把这些计算结6CIET-2018-04 区块链技术人才标准果合并起来,最终得到的原问题结果。分布式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该领域培养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知识,具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分布式系统融合的能力,能够从事分布式算法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层次人才。5.运筹学共识机制是对区块生产制造验证排序规则的统称,这种规则与博弈紧密相关,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筹学是在管理领域中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做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学科。其经常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该领域培养的是能够在数学和形式科学进行跨领域研究,能够利用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的高层次人才。6.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微电子、法律、密码学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密码学、网络空间、系统安全和可信计算等问题。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应用电路分析及设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通信原理及通信网络基础、数据库、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信息对抗等专业知识,对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进行保护,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该方向培养系统分析、设计、编程实现能力,掌握信息传输、存储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可从事计算机网络侦查、网络和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设备和数据库系统维护等技术工作,成为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信息安全高级工程人才。7.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开发的过程可基本概括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编程、调试与修改、软件交付与后期维护。其目标是在满足既定成本与进度的前提下,完成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可修改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可互操作性以及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开发项目整体的一部分。软件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等三个阶段,目标是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主要有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两种方法。该领域培养掌握数学逻辑基础和软件工程概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掌握业内常用的测试工具和方法的专业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