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环保行业生活垃圾运营分析报告,2019 年 09 月 26 日,目 录中国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1全球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随人均 GDP 提高. 1美国市政垃圾:人均垃圾产生量大,2000 年见顶. 4欧洲市政垃圾:人均垃圾产生量 2002 见顶,国别差异大. 5日本生活垃圾: 2000 年人均垃圾量快速下降. 8中国生活垃圾:主要驱动力将从城镇人口增加转变为人均垃圾量提升 . 9中国垃圾清运量和人均垃圾量变化. 9中国垃圾清运量最大的 40 个城市.11中国垃圾清运量预测 .11中国生活垃圾处臵格局和市场空间展望. 12全球垃圾处臵:因地制宜 . 12美国垃圾处臵:填埋为主,资源化利用为辅. 13欧洲垃圾处臵:资源化利用为主,焚烧发电+填埋为辅. 15日本垃圾处臵:最大减量化,焚烧比例高达 70% . 15中国垃圾处臵:焚烧和填埋并重,资源化利用起步. 17中国生活垃圾处臵结构和处臵量预测. 17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处臵新增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18电价补贴取消对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处臵市场的影响. 19机械炉排炉 vs 循环流化床的技术路径竞争 . 20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卫市场空间展望. 20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市场空间 . 21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市场空间 . 22环卫市场整体规模和格局 . 22风险因素. 23,图 42:日本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量(1998-2014). 16图 43:日本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比例(1998-2014) . 16图 44:日本生活垃圾处臵流程图(2014) . 16图 45: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量(2004-2017). 17图 4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比例(2004-2017) . 17图 47:中国生活垃圾焚烧龙头产能(2018). 19图 48: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市场格局. 19图 49:垃圾处臵产业链前端及中端环节主要工作 . 21图 50:智能垃圾箱. 21图 51:中国环卫龙头年化运营服务金额(2018) . 23图 52:2018 年环卫服务企业签约能力 TOP10(亿元) . 23,图 目 录图 1:2016 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按地区分布 . 1图 2:2016 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收入水平分布. 1图 3: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 . 2图 4:人均垃圾产生量与城镇化率. 2图 5:按收入水平的人均垃圾产生量 . 2图 6:按区域划分的人均垃圾产生量 . 2图 7:2030/2050 年按收入预测全球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 3图 8:2030/2050 年按地理区域预测全球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 3图 9:世界银行人均垃圾产生量-人均 GDP 预测模型 . 3图 10:美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总人口(1960-2015) . 4图 11:美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与人均垃圾产生量(1960-2015) . 4图 12:美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消费支出(1960-2015) . 5图 13:美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城镇化(1960-2015) . 5图 14:欧盟 28 国市政垃圾产生量与总人口(1995-2017) . 6图 15:欧盟 28 国市政垃圾产生量与人均垃圾产生量(1995-2017). 6图 16:欧盟 28 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消费支出(1995-2017). 6图 17:欧盟 28 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城镇化(1995-2017) . 6图 18:德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 . 7图 19:法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 . 7图 20:土耳其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 7图 21:英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 . 7图 22:意大利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 8图 23:日本生活垃圾清运量与总人口(1970-2016) . 9图 24:日本生活垃圾清运量与人均垃圾清运量(1970-2016) . 9图 25: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与人均 GDP(1980-2016) . 9图 26: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与人均消费支出(1980-2016) . 9图 27:中国城镇垃圾产生量与城市人口(2002-2017). 10图 28:中国城镇垃圾产生量与城镇人均垃圾清运量(2002-2017). 10图 29:中国城镇人均垃圾清运量与人均 GDP/消费支出(2002-2017). 10图 30:中国城镇人均垃圾清运量与人均 GDP 关系(2002-2017) . 10图 31:中国垃圾清运量最大的 40 个城市(2017). 11图 32:40 个城市人均垃圾清运量(2017) . 11图 33:基于世行模型的中国垃圾清运量预测(2002-2050) . 12图 34:2016 年全球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量占比. 13图 35:2016 年全球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占比按地区分布. 13图 36:2015 年美国市政垃圾主要构成. 13图 37:2015 年美国市政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量占比. 13图 38:美国市政垃圾资源化处臵比例(1960-2015) . 14图 39:按类别划分的 2015 年美国城市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量. 14图 40:欧盟 28 国市政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量(1995-2017). 15图 41:欧盟 28 国市政垃圾不同处理方式处臵比例(1995-2017) . 15,生活垃圾何其多,运营空间细琢磨,2019 年 09 月 26 日,中国生活垃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从城镇人口增加转变为人均垃圾量提升。城镇人口增加是过 去 15 年来中国城镇垃圾清运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 30 年,垃圾增长的驱动力将转变为 人均经济水平的提高、垃圾清运覆盖面和清运率的提高。以世行模型为基础,我们预测 2035、2050 年中国生活垃圾总量分别为 5.48、6.52 亿吨,较 17 年分别增加 94%和 130%。未来中国最终的生活垃圾处臵结构将可能是焚烧 60%、填埋 20%、资源化 20%。在积极提高 资源利用的前提下,未来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参照日本路径以垃圾焚烧为主,中西部地区参 照美国路径以垃圾填埋为主。以总量匡算,2035 年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填埋、资源化年处臵 量将分别为 3.29、1.10、1.10 亿吨;2050 年处臵量分别为 3.91、1.30、1.30 亿吨。从2035/2050 远期来看,资源化利用、焚烧处臵仍有较大增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运营时代。2020-2035 年垃圾焚烧新增投资和建设市场空间约为809.2 亿元,相比 2015-2020 年垃圾焚烧发电设施 1141 亿元的规划投资额,新建项目市场明 显减少。2035 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运营空间大约 739 亿元/年。运营市场排名前十的公司市 占率已达到 63%,排名 20 位的公司其焚烧总规模也十分可观,新进入者已经很难对行业格局 产生影响。但行业个体公司集中度不高,除光大国际市占率超过10%,其他公司市占率都在个 位数且相差不大。然而,未来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的运营格局并非如此稳定,行业格局转变的主 要影响因素将是电价补贴退坡以及技术路径改变。垃圾发电补贴电价如取消,将对行业生态带来巨大改变。垃圾处臵是刚需,如有退坡,垃圾处 臵费需作出相应补偿。掌握核心区域发电资产、先进环保技术、精细化运营管理经验的固废公 司将在政策变化带来的震荡中对行业格局进行重塑。中国环卫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我们预计到 2035 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的运营市场规 模将分别达到 268、1282 亿元/年。环卫运营服务订单总额前十家公司的集中度近 3 年仅在20%左右。和末端处臵相比,目前的环卫服务订单服务年限短,因此环卫市场运营格局未来可 能发生较大变动。风险因素:中国人均垃圾产生量长期偏离全球水平;生活垃圾分类和分运推行力度低于预期; 生活垃圾焚烧电价补贴取消;生活垃圾处臵方式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业内公司 项目进展、业绩确认和回款不达预期的风险。,本期内容提要:,中国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全球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随人均 GDP 提高2018 年 12 月的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6 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20.1 亿吨。东亚太平洋地区是目前产生垃圾最多的地 区,占世界垃圾总量的 23%。尽管高收入国家仅占全球人口的 16%,但产生的垃圾量却超过世界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城市人口和人均垃圾产生量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核心要素。前者与总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相关,后者与经济发展水平、消 费水准、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 有较好相关性,与城市化率的相关性不大。 全球高收入人口 2016 年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1.58 千克/日,而中低收入、低收入者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分别只有 0.69、0.53 千克/ 日。北美地区 2016 年人均垃圾产生量最高为 2.21 千克/日,欧洲为 1.18 千克/日,东亚和南亚地区分别只为 0.56、0.53 千克/ 日。中国 2016 年人均垃圾产生量 0.43 千克/日,低于全球水平(0.74 千克/日)和区域水平(0.56 千克/日)。,世行报告预测,随着快速城市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垃圾量 2030 年将达到 25.9 亿吨,2050 年将达到 34 亿吨。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预计到 2050 年,这两个地区垃圾产生总量将分别增加 2 倍和 1 倍,占世界垃圾总量35%。2030 年东亚、欧洲、北美的垃圾产生量将分别为 6.02、4.40、3.42 亿吨,分别较 2016 年增加 28.6%、12.2%、18.3%。2030 年东亚、欧洲、北美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将分别为 0.68、1.30 和 2.37 千克/日,分别较 2016 年增加 21.4%、10.2%、7.2%。,常见的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包括平均增长率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灰色预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等等。世行采用的 分析方法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平均增长率模型,主要参数为人均垃圾产生量,通过对人均垃圾产生量随人均平价购买力变化 的预测,结合人口预测,得到城市的垃圾产生量。根据该模型,按总人口计算,在初等发达国家水准(人均 GDP 达到 2 万国 际元),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1.03 千克/日/人;在中等发达国家水准(人均 GDP 达到 3 万国际元),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1.23 千克/日/人;高等发达国家水准(人均 GDP 达到 3.5 万国际元),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1.31 千克/日/人。图 9:世界银行人均垃圾产生量-人均 GDP 预测模型,人均 GDP 快速提高对人均垃圾清运量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更多垃圾产生,也表现在清运比例的提高、垃 圾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根据世行报告,从全球来看,高收入的国家的城市和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 100%、98%,而中高收入的 国家分别为 85%、45%;高收入国家的食物、可回收物(纸箱、金属、橡胶、木头、塑料、玻璃)的比例分别为 32%、57%,,而中高收入的国家分别为 54%、31%。美国市政垃圾:人均垃圾产生量大,2000 年见顶我们分析了美国的市政垃圾(municipal solide waste)产生量和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关系。1960-2000 年,人均垃圾产生量的提高、 总人口的增加对垃圾增速的贡献基本相当,而2000 年之后垃圾产生则主要受人口增加驱动。1960-2000 年垃圾产生量保持2.57% 的复合增速;同期人口以及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1.12%和 1.44%。2000-2015 年垃圾产生量的增速为 0.50%,同 期人口以及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0.85%和-0.35%。美国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从 1960 年的 1.21 千克/日稳步增加到 2000 年的 2.14 千克/天,而后逐步下降至 2010 年的 2.01 千克/ 天,之后基本保持稳定。2000 年后人均垃圾产生量的下滑与人均 GDP 和人均消费支出都没有表现出相关,行业亦没有出台重 量级法规,这可能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包装的推行等因素有关。这显示高消费水准的人群,在消费充分后(对于美国来 讲是人均 GDP 4 万美元/年以上),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到达顶峰后反而会下滑,并稳定在一个与当地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匹 配的水平。,欧洲市政垃圾:人均垃圾产生量 2002 见顶,国别差异大欧盟 28 国的市政垃圾产生总量在 2007 年见顶,其趋势与人均垃圾产生量基本一致,与总人口和城镇化相关性不大。在1995-2002 年的提升阶段(快速增长期的末端),市政垃圾产生量主要受人均垃圾产生量提升的影响,保持 1.80%的复合增速;同期人口以及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0.21%和 1.59%。在 2007-2013 年的下跌阶段,垃圾产生量的增速为-1.26%, 同期人口以及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0.23%和-1.45%。欧盟 28 国人均市政垃圾产生量从 1995 年的 1.29 千克/日稳步增加到 2002 年的 1.44 千克/天,而后缓慢下降至 2012 年的 1.33千克/天,之后基本保持稳定。此处的人均垃圾产生量采用的是市政垃圾产生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欧盟 28 国人均市政垃圾产生量在 1995-2017 年的趋势与人均 GDP 和人均消费没有表现出关联性。,图 14:欧盟 28 国市政垃圾产生量与总人口(1995-2017),32,000,33,000,34,000,35,000,36,000,37,000,38,000,39,000,200,000,210,000,220,000,230,000,240,000,250,000,260,000,270,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欧洲城市垃圾产生量(千吨),城市人口(万人)右轴,1.951.901.851.801.751.701.651.60,2.00,200,000,210,000,220,000,230,000,240,000,250,000,260,000,图 15:欧盟 28 国市政垃圾产生量与人均垃圾产生量(1995-2017)270,0002.0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欧洲城市垃圾产生量(千吨),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1.20,1.25,1.30,1.35,1.4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图 16:欧盟 28 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消费支出(1995-2017)300001.45,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人均GDP(欧元/年,不变价)人均消费支出(欧元/年,不变价)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图 17:欧盟 28 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城镇化(1995-2017),1.20,1.25,1.30,1.35,1.40,1.45,68,69,70,71,72,73,74,75,76,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城镇化率%,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欧盟 28 国人均垃圾产生量有较大差异。2017 年欧盟国家垃圾产生总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德国、法国、 土耳其、英国、意大利,共占欧盟 28 国垃圾产生总量的 73.0%。其中,英、法、意的人均垃圾产生量都呈现先升后降。法国 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从 1995 年的 1.30 千克/日上升到 2007 年的 1.48 千克/日,之后下滑至 2017 年的 1.41 千克/日。英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从 1995 年的 1.36 千克/日缓慢上升到 2004 年的 1.65 千克/日,而后下滑到 2017 年的 1.28 千克/日。意大利人均垃圾产生量从 1995 年的 1.24 千克/日缓慢上升到 2006 年的 1.53 千克/日,而后下滑到 2017 年的 1.34 千克/日。德国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和英法意走势相反,先降后升,从 1997 年的 1.80 千克/日下滑到 2006 年的 1.55 千克/日,又上升到 2014 年的 1.73 后基本稳定。土耳其人均垃圾产生量从 1998 年后一直处于平缓下滑中,2017 年位 1.16 千克/日。,1.651.601.551.501.451.40,1.70,1.75,1.851.8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德国人均GDP(美元/年),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从这五个欧洲主要垃圾产生国来看,2006-2007 年之后,人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人均垃圾 产生量见顶时,德、法、英、意的人均 GDP 分别为 2.7、4.1、4.0、3.3 万美元/年,对应的最高点人均垃圾产生量分别为 1.80、1.48、1.65、1.53 千克/日。图 18:德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图 19:法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1.20,1.25,1.30,1.35,1.40,1.45,1.50,50,00045,000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法国人均GDP(美元/年),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图 20:土耳其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土耳其人均GDP(美元/年),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图 21:英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0.600.400.200.00,0.80,1.801.601.401.201.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英国人均GDP(美元/年),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图 22:意大利人均垃圾产生量与人均 GDP(1995-2017),1.401.201.000.800.600.400.200.00,1.60,1.8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40,000,45,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意大利人均GDP(美元/年),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日)右轴,日本生活垃圾: 2000 年人均垃圾量快速下降日本环境署的报告中,与生活垃圾对应的是一般废弃物的排出量。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量最少的发达国家,此处计算的人 均垃圾量采用的是垃圾清运总量与总人口的比值。其人均垃圾量也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1970-2000 年,人均垃圾量的提 高、人口的增加共同推动垃圾总量以复合年增速 1.90%的速度增长,同期总人口以及人均垃圾量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0.68%和1.20%。2000-2016 年,总人口未增长,人均垃圾清运量从 1.185 千克/日/人减少到 0.925 千克/日/人,使得垃圾总量以复合年增 速-1.53%的速度快速下滑。1985-2000 年日本的人均垃圾量与人均 GDP 和人均消费支出显示出了一致趋势。2000 年人均垃圾量见顶时人均 GDP 为 3.8 万 美元/年。2000 年后人均垃圾量快速下滑,可能与日本 2000 年按垃圾袋称重的最严格垃圾收费政策的实施有关。1999 年 7 月,日本进行地方分权改革,制定了新的地方自治法,并于 2000 年 4 月 1 日实施。该法规定,地方公共团体对 征收垃圾费用享有自主权,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垃圾收费政策。垃圾收费权下放到了自治体政府,成为了日本地方 政府制定垃圾收费政策新的法律依据。根据日本东洋大学经济学系山谷修作教授的调查统计,2000-2015 年,日本新增垃圾收 费城市 316 个,截至 2015 年 4 月,日本全国 813 个城市中,实施垃圾收费的有 457 个,收费实施率为 56.2%;其中 430 个城 市采用单一计量收费制度,其所确定的单个垃圾袋价格(通常为 4050L 的大袋)以 3050 日元居多,占总体的 44%。,图 23:日本生活垃圾清运量与总人口(1970-201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70,1998,197719841991日本垃圾清运量(千吨),20052012总人口(万人)右轴,图 24:日本生活垃圾清运量与人均垃圾清运量(1970-201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日本垃圾清运量(千吨),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克/日/人)右轴,图 25: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与人均 GDP(1980-201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454035302520151050,日本人均GDP(10万日元/年,2011价)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克/日/人)右轴,图 26: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与人均消费支出(1980-201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5,10,15,20,25,日本人均消费支出(10万日元/年,2011价)日本人均垃圾清运量(克/日/人)右轴,中国生活垃圾:主要驱动力将从城镇人口增加转变为人均垃圾量提升中国垃圾清运量和人均垃圾量变化中国统计年鉴里的垃圾量数据采用的是城市和县城的垃圾清运数据,乡镇村级的垃圾收集率不高或者就地填埋。世行数据只 选取了城市清运数据,因此总人口计算的人均垃圾量远低于其他国家。我们将县城的清运数据加上,得到中国 2017 年总人口计算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0.56 千克/日/人,而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0.95 千克/日/人。城镇人口增加是过去 15 年来中国城镇垃圾清运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2002-2017 年中国城市+县城垃圾清运量从 2.02 亿吨增 长到 2.83 亿吨,复合年均增速 2.28%。其中,2002-2005 年,垃圾清运量复合年增速 7.61%,城镇人口和城镇人均垃圾清运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