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致都拥有如下特征:( 1)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 2)第二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并在趋于稳定之后逐步下降; ( 3)第三产业则经历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不断反复,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前后经历了不同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抑制消费、以农补工、以轻补重三管齐下的方式强制推行重工业的发展,使中国从农业大国快速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一阶段的重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体制上有了重 大转变,发展目标和工业化战略都有了新的调整,同时还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由此带来了新的产业结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后三次产业的占比来看,第一产业的占比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短暂上升之后开始持续向下;第三产业的占比则在改革开放初级净利小幅下滑后开始迅速提升;第二产业则相对表现稳定,占比始终在 40%-50%的区间内变化。 当前中国的人均 GDP 还未达到 1 万美元,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同等人均 GDP 水平时的数值,因此就现状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产能分配结构仍有优化空间 。 自 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已经过去近 4 年的时间,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曾经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的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已经基本完成,但随着产能优化,在产能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一些新兴行业受消费刺激积累了更多产能。 这一部分产业的新增产能与产量之间的比值相对较大,因此在产能分配中,可以适当对这些产业降温,优化产能分配结构。 资源需求大,环境治理有改善空间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4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102.92 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28.48%,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多了将近一 倍。尽管总排放量有所上升,但人均排放量要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维持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环境治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除了环境问题外,中国在资源上也面临着 巨大的需求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源支持,但中国并非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资源的限制。2014 年中国每万美元 GDP 的能耗为 1.75 吨标准油,虽然与 2000 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 有待改善 ,需要更多消费刺激 。 总体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个人收入 主要 依赖工资将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更容易受经济环境影响,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增长 较为平缓,当前产业结构还需要更多的消费刺激来推动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持续优化 。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以及人均 GDP 水平均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 60-80 年代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升级还有巨大的空间,产业间的优化升级路径基本与发达国家一致。 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从经验来看,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更依赖与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工业革命均是由科技发展带动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从而推进产业间结构的变化。 各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从高效性和可复制性来看,整体式迁移与聚合式迁移将是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模式,并且两者还可以共同存在。通过建立产业园区以及经济开发区的方式实现产业整体迁移并同时吸引优秀企业向园区聚合,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也能在保证产业稳定的前提下持续对产业本身的结构和技术进行升级更新,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对于世界先进国家实现赶超的目标。 1、何谓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就是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从微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一个企业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从中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从宏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产业结构升级,即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 Willian Petty, 1623 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 Colin Clark, 1905 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 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1901 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2、人类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 , 产业升级 往往都伴随着 一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均 GDP 上升 。 从历史来看,全球性的产业升级由四次工业革命完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意义深远 , 不仅在产业结构上完成了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变 , 也促进了社会关系 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替代了手工劳动,推动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 1840 年 , 英国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 , 由于工业化带来了快速的经济扩张 ,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久便随之而来 。 此时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 产业结构也已经由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 ,第二产业在这一时期正式从“机械化”时代迈进了“电气化”时代。 前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三次工业 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辟了信息化时代 , 知识经济成为重点 , 传统的第二产业也开始向自动化转型 ,这一时期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 “信息爆炸”的开始。 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以及生物 、 化学等系统性科学取得的巨大突破 ,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在经历了 2000 年互联网泡沫之后 , 人类社会开始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前进 ,信息爆炸下, 对于信息处理的高效性 要求 使得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运而生。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规律特征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致都拥有如下特征 : ( 1) 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 2) 第二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并在趋于稳定之后逐步下降; ( 3) 第三产业则经历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不断反复,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 工业化初期 , 劳动密集型工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 典型代表为轻纺工业 。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之后 ,产业结构的重心逐步向原材料产业 、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倾斜, 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阶段的 代表主要为冶金 、 有色金属 、 煤炭等行业 。 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之后 , 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 重工业比例在到达顶峰之后开始逐步下降 。 以美国为例,数据显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霍夫曼比例从 1869-1909 年 2.80 左右的稳定水平下降到 1954 年的 2.0, 说明了美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已经完成从霍夫曼比例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变 , 重工业比例已经经过了高点。 而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 , 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开始快速上升 , 服务业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 其中 ,生产性服务业由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日趋繁荣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对于先行工业化国家生产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美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我们按照 Wind 的数据 , 将美国自 1947 年以来的 GDP 分为 40 各行业进行研究 。 从 1947年 -2018 年共 71 年的时间内 , 各行业占 GDP 的比重呈现出 四 大走势 。 在 40 个行业中 , 农林牧渔 、木制品、非 金属矿物制品 、金属制品、电气设备、汽车、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纸制品、印刷、塑料和橡胶制品、零售贸易、运输和仓储业、除政府外其他服务业以及私人商品生产业 等 18 个行业都呈现出占比下降的趋势 。 信息业、金融和保险业、房产和租赁业、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服务业、保健和社会救助业、艺术娱乐和休闲业、私人服务生产业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生产行业 9 个行业呈现占比上升趋势。 采掘业 、 公用事业和石油煤炭三大行业 呈现出振荡表现 , 有一定的周期性 , 但周期趋势不明显 。 除上述行业外 、 私营产业 、 批发 、 餐饮住宿 、 建筑等 10 个行业在 72 年间占 GDP 的比重较为稳定 , 在 较 小范围内波动 。 从上述趋势中可以明显看到, 过去 72 年里 , 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 ,农业、 传统制造业 、轻工业的占比不断下滑,以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以及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两大板块的 GDP 占比在 72 年里基本完成对调 。 此外 , 政府部门 、 餐饮住宿 、 建筑等必需性行业的 GDP 占比变现稳定 。在三大震荡行业中,石油煤炭以及采掘业的占比与经济周期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 几个占比的高点都处于经济危机周期中;公用事业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走势, 1983 年 前后 为公用事业占比的拐点 。 3、英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根据 Wind 的数据 ,我们将 英国的 GDP 构成分成了 18 个行业 , 统计区间为 1990-2017年 。尽管统计区间更接近于当前,但在数据变现上,还是能看到英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趋势。 18 个行业中 , 有 6 个行业呈下降趋势,分别为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以及国防。 占比上升的行业同样有 6 个,分别为房地产、科学研究、公共管理、教育、健康以及艺术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