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百强区发展报告 ( 2019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年 11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 版权属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 注明 “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院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工业发展 取得瞩目成就。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活跃样本,县域工业也获得 了长足发展。从 20世纪 80 年代的散状乡镇工业,到 90 年中后期以园区工业为主的县域块状经济,进入 21 世纪以来 , 部分 县 (市) 加快 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并演变为区域网状经济。县域工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千亿级县(市)加快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迭代更新,创新也正在加快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九大报告 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县域工业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制度环境持续完善 , 市场竞争日益充分,科学技术变革释放创新红利,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要素共享 , 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县域工业发展不合理、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更深刻、更突出、更尖锐,转型升级难度也更大。 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立足五大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旨在挖掘典型经验示范,探究发 展制约因素,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与县(市)相对,市辖区作为城市主体的一部分,工业布局、发展方向、配套产业、管理模式和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更多代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结合市辖区实际,也开展了 工业 竞争力评价。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是两类县级行政单位工业发展的典型样本和先进示范,分别贡献了全国 16.7%和 19.9%工业增加值,是我国实施 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 开放性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 本文分两篇,第一篇是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展示了 工业百强县(市)评价理念及结果, 绘制了工业百强县(市)的发展全景,总结了制约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我国 工业百强县( 市 ) 主要 聚集在 东部省份 , 以 江苏 、山东、浙江 为 重地, 以 江苏 、 福建 、浙江 为 高 地,不同 梯队 主力军沿江苏 苏鲁湘 浙苏鲁 鲁浙苏豫路线,辐射范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扩散 ,总体 呈现 “东多西少 , 南强北弱 ”格局 。近年 工业百强 县 (市)区域分布 不平衡有所加剧, 东部 百强县(市)不断 增加, 东中西部县域工业竞争力差距有所加大 ;与此同时 ,随着 国家区域协同 发展 战略 的 实施,长江经济带 县 ( 市 ) 工业活力 较快增强, 工 业竞争力总体稳定或呈上升态势。 第二篇是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报告,展示了工业百强区评价理念及结果,总结了工业百强区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9年 江苏、 广东、山东 继续领跑工业百强区, 东部地区 工业百强区 数量 与 排名 总体提升 。工业百强 区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明显,在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协同,绿色协调高效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 录 第一篇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 1 一、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 . 1 (一) 2019 年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 . 1 (二)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 县(市)分布情况 . 7 二、工业百强县 (市 )发展全景 . 13 (一) “ 制造业高质量 ” 明确县域工业发展指挥棒 . 13 (二)千亿级县(市)引领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 . 13 (三) “ 产业强县 ” 坚固县域实体经济主骨架 . 15 (四) “ 普及 +升级 ” 推进县域消费深度挖潜 . 17 (五)投资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 . 20 (六)沪杭甬县(市)开放助力经济快速跃升 . 21 (七)创新活跃加快打造县域工业发展新引擎 . 23 (八)政策导向更加突出创新和新增长点培育 . 26 三、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0 (一)县域发展不均衡 . 30 (二)新旧动能接续难 . 32 (三)创新结构不合理 . 32 四、促进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33 (一)推进区域协调融合,积极承接 产业转移 . 33 (二)增强内需拉动作用,加快培育新增站点 . 34 (三)加快创新环境培育, 加大创新能力建设 . 34 第二篇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报告 . 35 一、市辖区工业竞争力分析 . 35 (一) 2019 年中国市辖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 35 (二) 2019 年中国工业 百强区分布情况 . 37 二、工业百强区发展特点 . 40 (一)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 40 (二)工业企业效益向好 . 41 (三)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 42 (四)创新能力加快增强 . 43 三、市辖区工业发展趋势 . 44 (一)工业结构优化,智能化转型提速 . 44 (二)区域合作深化,产业协同发展 . 45 (三)资源配置优化,绿色发展加快 . 45 (四)创新驱动发力,人才引进加码 . 45 四、发展对策建议 . 46 (一)科技赋能工业,两化融合助力 . 46 (二)龙头引领发展,集群带动腾飞 . 46 (三)政府服务企业,简政放权为先 . 47 图 目 录 图 1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分省、分版块分布图 . 7 图 2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梯队分布 . 9 图 3 第一梯队部分指标雷达图 . 10 图 4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四个梯队分省分布情况 . 12 图 5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各梯队主要省份与板块分布 . 12 图 6 县域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 13 图 7 GDP 超千亿的县(市) . 14 图 8 近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18 图 9 近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城乡收入倍差 . 18 图 10 我国消费主要指标 . 19 图 11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消费规模超过 500 亿元的县(市) . 20 图 12 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千亿的县(市) 2018 年投资增速 . 21 图 13 部分县(市)出口、利用外资水平 . 22 图 14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专利申请数前 20 . 24 图 15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前 20 . 24 图 16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 25 图 17 县域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 26 图 18 县域工业领域重点政策分布 . 27 图 19 近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四大板块分布变化 . 31 图 20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人均 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布 . 32 图 21 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市辖区 . 40 图 22 2019 年工业百强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 41 图 23 部分 2019 年工业百强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情况 . 41 图 24 部分 2019 年工业百强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 %) . 42 图 25 2019 年工业百强区 10 万元以上人均工业增加值分布 . 42 图 26 2019 年工业百强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分布情况 . 43 图 27 2019 年工业百强区专利申请前 10 名 . 44 表 目 录 表 1 2019 年工业百强县(市) . 1 表 2 2019 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 4 表 3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各省位次分布 . 8 表 4 2019 年第二梯队县(市)历年排名情况 . 11 表 5 部分县(市)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比重 . 16 表 6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工业领域重点政策节选 . 27 表 7 2019 年工业百强区竞争力指数及排名 . 35 表 8 2019 年工业百强区省份分布变化 . 38 表 9 2018、 2019 年工业百强区板块分布变化 . 38 表 10 2019 年工业百强区各省位次分布 . 39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 2019 年) 1 第一篇 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一、 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 (一) 2019 年 中国 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七项重点任务之首。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以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 2018 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引导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引导融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辐射范围;更加主动绿色发展,引导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环境治理 水平 ;更加注重开放发展,引导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引导加快经济成果和社会文明共建共享。 同时结合 运行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环境 改善 等 优化了体系。 依据 2019 年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采取专家打分法( Delphi 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测算得出我国 2019 年工业百强县(市 )(如表 1)。 同时,为衡量县域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的进展,采用反映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投入强度、创新产出成果、创新应用水平相关指标测算县域创新指数 ,得出我国创新百强县(市) (如表 2)。 表 1 2019 年工业百强县(市) 1 排名 地区 地级市 县(市) 1 江苏 无锡市 江阴市 2 江苏 苏州市 昆山市 3 江苏 苏州市 张家港市 4 江苏 苏州市 常熟市 5 福建 泉州市 晋江市 1 ( 1)报告中行政区划统计截止 2019 年 7 月 31 日。 2019 年 8 月,聊城市茌平县撤县设立聊城市茌平区 。 ( 2)带 表示为省内第一名 。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 2019 年) 2 排名 地区 地级市 县(市) 6 浙江 宁波市 慈溪市 7 江苏 苏州市 太仓市 8 湖南 长沙 长沙县 9 陕西 榆林市 神木市 10 江苏 无锡市 宜兴市 11 湖南 长沙 浏阳市 12 山东 烟台市 龙口市 13 湖南 长沙 宁乡市 14 江苏 南通市 海门市 15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 16 江苏 镇江市 丹阳市 17 浙江 宁波市 余姚市 18 江苏 泰州市 泰兴市 19 浙江 绍兴市 诸暨市 20 山东 东营市 广饶县 21 山东 威海市 荣成市 22 山东 青岛市 胶州市 23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伊金霍洛旗 24 福建 泉州市 南安市 25 江苏 南通市 海安市 26 河北 唐山市 迁安市 27 江苏 南通市 启东市 28 福建 福州市 福清市 29 江苏 泰州市 靖江市 30 江苏 徐州市 邳州市 31 江苏 南通市 如皋市 32 河南 郑州市 新郑市 33 河南 许昌市 长葛市 34 浙江 嘉兴市 桐乡市 35 浙江 温州市 乐清市 36 浙江 嘉兴市 海宁市 37 江苏 南通市 如东县 38 江苏 常州市 溧阳市 39 浙江 嘉兴市 平湖市 40 江苏 镇江市 扬中市 41 河南 郑州市 巩义市 42 贵州 遵义市 仁怀市 43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乌审旗 44 山东 枣庄市 滕州市 45 浙江 金华市 义乌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