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1海洋产业是人类在海洋、滨海地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以发展海洋经济的事业。这种活动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对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所进行的一次性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海洋科学研究、教育、技术等其他服务管理。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主要涉及的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图表 1 海洋产业分类海洋经济分类 主要构成主要海洋产业 传统海洋产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滨海旅游业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船舶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教育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地质勘察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行政管理、海洋保险与社会保证业和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海洋相关产业 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述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稳健,势头良好。从产出规模来开,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为主力的海洋经济产出规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实现三二一的格局,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不断向好;从产业空间布局看,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但海洋经济发展单一、粗放的模式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各地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从国际空间格局看,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大、速度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和国际涉海企业竞争力都相对偏弱。1、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201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834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3%。2009-2018 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由 31964 亿元增至8341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6.73%左右,占 GDP 比重随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5 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增速及占 GDP 比重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稳定在 7%与 9.5%左右,海洋经济在经历 2004-2006 及 2010 年前后的高速增长后,目前正保持与 GDP 相对同步的增速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长阶段。图表 2 2009-2018海洋经济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32、海洋产业结构情况2018 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 3640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3085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48916 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4.4、37.0和 58.6。自 2009 至 2018 的十年间,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经历着动态演进与优化调整。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三二一结构基本成型,但二三产业之间差距较小,格局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的调整。中国海洋 21 世纪议程中对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目标设定为:2020 年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实现 2:3:5 的比例结构,目前正积极向该目标结构调整。图表 3 2009-2018年全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3、海洋经济主要产业构成2018 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 336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其中,滨海旅游业占比最大,为 47.8%,全年实现增加值 160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次,占比较大的是海洋交通运输业,为 19.4%,全年实现增加值 65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总体处于稳定状态。海洋船舶工业占比为 3%,全年实现增加值 997 亿元,比上年下降 9.8%。受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减弱和航运能力过剩的影响,造船完工量显著减少,海洋船舶工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总体而言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47.8%、19.4%和 14.3%。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为 9.6%、12.8%。图表 4 2018 年我国海洋经济构成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52018 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 26219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7.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1.4%;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 24261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8.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9.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 32934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0.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9.5%。图表 5 2018 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分地区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 2018,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我国海洋经济分布中,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构成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分布区域,由各自的资源环境及经济条件造成其海洋经济规模上的差异,形成各自具有一定特色的主要海洋产业结构。5、海洋经济相关政策近年来,围绕着国家总体规划的涉海部署,海洋领域出台了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防灾减灾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这些涉海专项规划明确了本领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支撑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6图表 6 全国海洋经济产业重点政策规划汇总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2008 年 2月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到 2020 年,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民海洋一是普遍增强,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初步实现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15 年 8月 全国海洋功能区主体规划 规划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是海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规划范围为我国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2016年 12月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 到 2020 年,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兴海长效机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 55%,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60%,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 20%,海洋高端装备自给率达到 50%2017 年 5月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到 2020 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海洋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果,海洋经济调控与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形成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格局72017 年 5月 “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提出重点任务,包括深海探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深水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科持续开发利用、极地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海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2018 年 2月 全国海洋生态环境 保 护 规 划(2017-2020 年) 明确了“绿色发展、源头护海;顺应自然、生态管海;质量改善、协力净海;改革创新、依法治海;广泛动员、聚力兴海”的原则,确立了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海洋环境监测和风险防范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4 个封面的目标,提出了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等 8 项指标2018 年 9月 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将重点支持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提升、重大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发展领域,并加强对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金融支持2018年 11月 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 支持山东威海等 10 个市级及天津临港等 4 个园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明确了个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6、我国海洋经济资源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长达 1.8 万多公里的海岸线,跨越了南海、东海、渤海等诸多海域;自然深水岸线 400 多公里,深水港址 60 多处,滩涂面积 3.8 万平方公里,广8阔的海域面积和众多的海岛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我国拥有海洋生物 2 万多种,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草、红树植物、珊瑚等,其中海洋鱼类 3000 多种。且我国濒临舟山、北部湾、黄渤海以及南海沿岸四大渔场,这些地区多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的数值胶东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有有机质,为我国发展海洋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海洋矿产能源方面,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铜、煤、硫、磷、石灰岩等矿产;化学资源包括海水中可直接提取的溴、镁、钾等化学元素;能源资源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潮汐发电、温差发电等资源。其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约 240亿吨和 16 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超过 30 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 6.3 亿千瓦,为海洋矿业、油气业、海洋电力等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图表 7 2018 年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海区 海洋石油(万吨) 海洋天然气(亿立方米)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合计 124303.4 60878.2 6649.4 5087.2渤海 79565.2 47304 806.4 507.3东海 1437.7 927.4 1824 1698.3南海 43300.5 12646.8 4019 2881.6资料来源:2018 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其中,截止 2017 年底,我国海洋石油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 124303.4 万吨,剩9余技术可采储量 60878.2 万吨;海洋天然气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 6649.4 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5078.2 亿立方米。其中,渤海海区海洋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占到总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 75%以上;南海、东海海区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分别占到目前剩余技术可采量的 56%、33%左右。在滨海旅游资源方面,我国拥有长达 32000 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包含 14000 公里的岛屿岸线,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横跨 38 个纬度,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礁石滩、滩涂、沙滩各种类型同时存在,资源丰富。但也需要关注到两方面的限制因素:热带海滨的沙滩比较适合度假旅游开发,而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影响,滨海和海岛的冬季旅游项目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加之我国的工业项目建设要占用大量的优质岸线。因此,在我国真正适合度假开发的海岸线是及其宝贵的资源,真正能够全天候和全年开发的休闲岸线较少。7、海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亟须升级虽然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式、掠夺式海洋资源开发和集约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以高耗能和资源依赖型产业作为依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海洋捕捞作业监管缺失,海水养殖业污染过度,海产品深加工技术粗糙;滨海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发展对自然海岸线的破坏非常严重;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工艺低端,油气资源的勘探规模有限、效率低、效益不高,污染严重。围填海造陆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亟待优化我国海洋经济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2018 南海洋产次结构为 4.4 :3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