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2020年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核心观点,1,国家医保局作为药品采购支付方,其指挥棒牵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对仿制药的降价、辅助用药的限制、真创新药的鼓励力度明显加大,从而使国内医疗产业良性发展。老龄化迎面而来、产业政策方向正确,医疗健康将迎来十年大机遇,2019年为元年。,尽管目前仿制药带量采购政策有良性修复趋势,但竞争格局超过4家仅是时间问题,仿制药很难成为好的投资品种,反而原料药在产品申报、生产过程中产业地位提升;创新药供给端、需求端投资逻辑顺畅,但医保谈判续结果降价幅度约在20%以上,对公司的创新药产品梯队丰富度要求较高;医疗器械百花齐放,在科创板上市医疗产业中占比最高,属于牛股辈出领域;疫苗领域,高度享受重磅产品周期、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的利好;站在医改角度看药店,药店很可能成为药品销售的重要端口,广东省、云南省、浙江省统筹账户对接药店落地,可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具体投资策略: 战略性看好特色原料药,重点推荐博瑞医药(688166.SH)等;, 零售药店市场地位稳步提升,重点推荐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等;, 医疗器械百花齐放,中国制造及进口替代效应加强,重点推荐:迈瑞医疗(300760.SZ)、大博医疗(002901.SZ)、凯利泰(300326.SZ)、乐普医疗(300003.SZ)、安图生物(603658.SH)、南微医学(688029.SH)等;, 坚守创新药及其产业链不动摇,重点推荐:恒瑞医药(600276.SH)、中国生物制药(1177.HK),、药明康德(603259.SH)、泰格医药(300347.SZ)等;, 偏消费的生长激素及疫苗,重点推荐长春高新(000661.SZ)、康泰生物(300601.SZ)、智飞生,物(300122.SZ)、华熙生物(688363.SH)等。,2020年最看好的十大金股:恒瑞医药、药明康德、长春高新、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熙生物、迈瑞医疗、南微医学、大参林、博瑞医药(备注:排名不分先后)。风险提示:带量采购超预期的风险;创新药放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目 录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23,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和集中度提升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4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方向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4.2 零售药店:集中度全方位提升,处方外流趋势明显4.3 医疗器械:重视平台型企业,精选高景气度领域4.4 创新药:国内创新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5 疫苗:重磅品种不断上市带动行业持续扩容5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及标的2,截止2019/11/30,申万医药指数上涨31.54%,跑赢沪深300指数4.37个百分点。截止2019/11/30,医疗服务涨幅最大为59%,其 次 为 化 学 制 剂 ( +49% ) 和 化 学 原 料 药(+40%);中药板块下跌1%。截止2019/11/30,不考虑上市新股,医药上市公司中涨幅最大分别为兴齐眼药(+407%)、健友股份(+162%)、长春高新(+152%),跌幅最大分别为亚太药业(-62%)、翰宇药业(-44%)、德展健康(-33%)。,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1 医药二级市场表现(截止2019/11/30),医药个股涨跌幅排名(截止2019/11/30),医药指数相对沪深300走势(截止2019/11/30),医药子行业二级市场涨跌幅(截止2019/11/30),3,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2 医药行业市盈率和溢价率,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比较(TTM,剔除负值)申万医药市盈率及与A股溢价率,申万医药历史市盈率变化趋势 横向看:医药行业PE(TTM)为33倍,在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五。 纵向看:过去10年医药行业PE最高65倍,最低25倍,平均值37倍,目前医药行业PE仍低于历史平均估值。 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溢价率为135%,2019年表现为上升趋势。,4,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3 医药各子行业市盈率和溢价率,申万医药子行业相对A股的溢价率 横向看:医疗服务(74倍)、医疗器械(41倍)和生物制品(41倍)的市盈率最高,原料药(28倍)、中药(22倍)和医药商业(17倍)的市盈率最低。 纵向看:2019年医药板块向上趋势明显,各板块的市盈率及相对全部A股的溢价率也有明显提升。,申万医药子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申万医药子行业历史市盈率变化趋势,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4 医药行业占A股市值比重和公募基金持仓比重提升 医药行业刚需属性强,持续创新推动新股上市及市值增长,截止2019年11月30日,医药行业持仓总市值达到万亿,占全部A股的市值从2011年的3.9%提升至7%; 2019Q3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行业的比例为12.7%,如果扣除主动医药基金及指数基金,重仓比例为11%,环比均有提升,但仍远低于2014峰值持仓比例20%。,医药股占A股总市值比重持续提升,公募基金A股重仓医药行业比重提升,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数据:2018年累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6%和9.5%,较2017年略有下降,全年呈现前高后低态势。2019M1-10实现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9%和10.6%,2019年净利润增速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我们认为: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在国家医保局成立背景下,随着带量采购执行,行业格局变化在即。医药工业收入增速约10%,但结构上分化愈加明显,创新药等或成行业主要增长动力。医药工业收入和利润累计同比,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5 医药工业增速表现稳健, 2019Q1:收入增长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依次为疫苗、药店、CRO;利润增长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依次为疫,苗、医疗服务、CRO。, 2019Q2:收入增长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依次为疫苗、CRO、药店;利润增长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依次为,CDMO、原料药、疫苗。, 2019Q3:收入增长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依次为疫苗、CDMO、CRO;利润增长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依次为,疫苗、原料药、CDMO。,2019Q1-Q3医药行业各细分领域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情况,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6 三季报业绩总结:疫苗、CRO、药店、原料药表现靓丽,2019Q1-Q3收入(亿元) 2019Q1-Q3销售占比 2019Q1增速 2019Q2增速,2019Q3增速,感觉器官药物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杂类呼吸系统用药皮肤科用药抗寄生虫药、杀虫剂和驱虫剂激素制剂,不包括性激素及胰岛素骨骼肌肉系统用药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用药合计全身用抗感染药泌尿生殖系统用药及性激素类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辅料,2136788751632964211252112630434207179770,1.88%32.55%7.80%6.64%1.45%0.25%2.60%5.70%18.75%22.38%100.00%27.00%2.99%18.35%15.87%6.83%0.00%,23.54%25.93%12.03%13.94%16.53%12.14%11.34%13.23%-0.57%8.86%13.23%8.63%12.06%8.20%6.29%-2.73%-79.49%,21.69%26.79%13.20%18.57%14.63%12.72%13.34%12.29%9.99%9.76%16.27%12.45%9.13%6.84%4.09%-1.41%-89.95%,24.70%24.54%22.51%20.27%19.40%18.69%17.97%16.17%15.10%13.83%19.01%10.05%6.45%4.43%2.80%1.86%-91.44%,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1.7 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增速明显回升 2019年前三季度PDB样本医院的药品销售额增速呈加速态势,Q1-Q3增速分别为13%、16%、19%,我们认为原因是辅助用药影响减弱及通过谈判医保目录进医保品种放量;感觉器官药物、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杂类、呼吸系统用药增速最快均超过20%。PDB样本医院各治疗领域药品销售额增速,1.8 医保谈判品种以价换量实现高增长, 医保谈判促进创新药放量:2017年共36个品种通过谈判降价方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价降量升趋势显著;,2018年和2019M1-9销量增速中位值分别为177%和62%,销售额增速中位值分别为72%和61%。,医保谈判品种在PDB样本医院以价换量实现高增长,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目 录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23,政策研究:长期利好创新者及行业龙头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4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方向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4.2 零售药店:集中度全方位提升,处方外流趋势明显4.3 医疗器械:重视平台型企业,精选高景气度领域4.4 创新药:国内创新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5 疫苗:重磅品种不断上市带动行业持续扩容5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及标的,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1 创新药:多个政策利好国内产品梯队丰富创新药龙头, 供给端改革:优先审评。优先审评大幅提高审评效率,加速了国内与进口创新药研发的速度,以恒瑞,医药为首的国内创新药企优先审评品种数量多,这些企业受益于优先审评政策明显。, 需求端改革:医保谈判及医保调整周期缩短。2019年11月28日正式发布谈判结果。150个药品谈判成功97个,全部纳入乙类,119个新品种70个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60.7%,乙肝用药平均85%降幅,肿瘤和糖尿病药物平均降幅约65%,31 续约品种27个谈判成功,平均降幅约26%。2019年最新医保谈判已完成,以吡咯替尼(恒瑞医药)、PD-1(信达生物)、呋喹替尼(和黄医药)等为代表的国产创新药顺利进入,我们预计国产创新药企收益明显。,仿制药业务:带量采购政策倒逼国内药企创新转型, 带量采购:未来对全仿制药行业产生明显影响。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紧跟固体制剂,为国内已注射剂为主的企业争取了2-3年的缓冲期;2019年10月15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已发布,预计最快2021年将对国内注射剂企业产生明显影响。, 倒逼国内药企全面拥抱创新:国内药企近两年创新药申报数量大幅增加,以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一批药企逐步向创新药研发转型。这些企业研发领域以肿瘤为核心,在自身免疫、糖尿病等多领域拓展;个别企业尝试国际化,百济神州、健能隆等优秀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取得国际化重要进展。西南医药团队观点:其一从目前创新药供给及需求方看,对创新药支持力度明显;其二医保谈判续约品种再降26%,只有创新药产品梯队完善的公司方能长期胜出;其三带量采购,倒逼仿制药企创新。, 历史调整情况。2017年首次谈判,36个品种降价入选,以创新药、专利药为主;其中国产品种15个,包括阿帕替尼、康柏西普、银杏二萜内脂等国产创新品种;进口品种21个,涵盖肿瘤、糖尿病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2018年17个品种入选,主要是以抗肿瘤为主,对2017年谈判目录进行有效补充,国产品种2个,分别是恒瑞医药的培门冬酶、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进口品种15个,包含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刚上市品种。, 2019年第三次谈判。本次150个药品谈判成功97个,全部纳入乙类,119个新品种70个谈判成功,而本次新增的70个品种有33个国产,已经接近外企37个品种数量。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崛起,未来医保谈判,国产创新药品有望成为主导品种。,西南医药团队观点:医保谈判是以重大适应症品种为主要对象,以临床优效的品种为主,促使临床用药向最新、最高质方向前进;对药品价格有降价的高需求,让患者与医保均能承担能力。医保谈判将大幅调整及改善传统用药结构,减少诸多无效“神药”的占比,提升偏向临床急需、优效的创新或大品种比例;对企业来讲,医保谈判可以明显加速创新药销量的放量,实现“以价换量”。,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医保谈判已成常态,新特药进医保有利于创新药放量,有利于国产创新药,2.1 创新药:多个政策利好国内产品梯队丰富创新药龙头,医保谈判已成常态,新特药进医保有利于创新药放量,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017年医保谈判国产品种与部分进口品种降价进入医保后样本医院销售数据, 首批36个谈判目录已进医保销售1年多时间,从样本医院数据看,2018年大部分品种销量实现超100%增长,进入医保对放量非常明显;由于降价因素,销售额增幅远低于销量增幅,但大部分品种有明显增长。,2.1 创新药:多个政策利好国内创新药企研发加速,2014-2019.11月底国内申报1类化药临床品种数量(个),2013-2019.11月底国内申报生物制品品种数量(个),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1 创新药:多个政策利好国内产品梯队丰富创新药龙头 行业政策有利于创新药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从国内化学创新药和生物药申报数量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创新药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未来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66,77,77,112,101,99,0,4020,8060,100,12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11.30,国内化学创新药IND受理数量,40,37,57,35,62,22,23,173,149,175,278,242,169,157,500,250200150100,350300,预防用,治疗用,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2 仿制药:带量采购政策倒逼国内药企创新化转型, 带量采购对仿制药企的整体影响:固体制剂受影响先于注射剂,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落后于固体制剂,为部分公司争取了2-3年的缓冲期;因此,未来2年内,带量采购对注射剂为主营的公司产生影响有限,尤其是2019年;2019年10月15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已发布,预计2021年将对注射剂全行业产生明显影响;届时拥有较大体量创新药的企业能够抵消仿制药的下滑带来的压力。从当前形势判断,恒瑞医药是国内唯一能在短期内防御仿制药集采的企业。,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实质已经开始,技术征求意见稿已发布,提前布局的企业预计将在2020年通过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西南医药团队观点:仿制药高毛利率时代即将结束,大势所趋,也是医药企业坚持做创新的动力所在;行业普遍认为仿制药长期高毛利率不合理,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医保费用将从仿制药节省出来向创新药转移,医药市场将越来越规范。行业公司策略:传统以仿制药为主营的公司短期无法完成创新转型,只能通过优化生产成本,通过股权或CMO等形式战略高度绑定上游原料药公司,从而在最终带量采购过程胜出。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个别创新药企将采取由“仿创结合” 转向“创新为主,仿制为辅”的战略,专心做创新药品种。, 事件: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共涉及研究制定的文件15个,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21项,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改的政策文件,是此次任务的一大亮点。, 时间预期:方案和品种名单预计2019年12月公布,正式落实大概率要到2020Q1; 具体进展:药品名单专家团队遴选完毕,预计12月名单正式出炉;, 品种数量:根据最新的一致性评价进展,新的带量采购药品名单数量约120多个,大部分为固体制,剂,包含一小部分注射剂;, 第二轮采购猜想:1)试点范围可能会扩大;2)竞争格局小于等于三家的降价幅度可能会变得温和;3)中标方案可能会修改,非独家中标呼声强;4)非医保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有望被纳入集采,和医保报销有望协同。,西南医药团队观点:第二批带量采购,在品种数量上将进行较多规模的扩容,主要针对临床用量较大,销售额较大的品种;试点范围拓展到全国范围,不再局限在“4+7” 城市;竞争格局好的降价幅度可能会变的温和,对药企的冲击会得到缓冲;非独家中标的改革预期比较强;个别非医保品种满足一致性评价要求的可能被集采。,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2 仿制药:带量采购政策倒逼国内药企创新化转型,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3 2019年进入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新阶段,2020年将全面铺开,2012年开始逐步探索集采,多种形式的集采模式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值耗材的虚高价格;2019年7月,卫健委出台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了要探索适合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办法,高值耗材集采进入新的阶段;安徽、江苏已分别出台了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政策;近期,国家发布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第一批医用耗材信息,高值耗材编码正式落地,将为后续进一步降低高值耗材虚高价格奠定基础。高值医用耗材主要相关政策,2 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及行业龙头2.3 2019年进入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新阶段,2020年将全面铺开,201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要求2020年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的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和有关工作要求,加大耗材使用治理力度,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进行探索高值耗材集采方式;2019年下半年,安徽、江苏已率先完成了部分高值耗材集采方案,近期,京津冀联盟也计划开展高值耗材集采方案,我们预计2020年高值耗材的集中将全面展开;其中通过安徽和江苏两地集采结果看,高值耗材价格降幅显著;西南医药观点:高值耗材集采是大势所趋,2020年将有更多省份实施集中采购,其中头部企业依靠品类、研发、销售等多方面优势将受益于集采政策。安徽和江苏省两地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目 录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23,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和集中度提升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4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方向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4.2 零售药店:集中度全方位提升,处方外流趋势明显4.3 医疗器械:重视平台型企业,精选高景气度领域4.4 创新药:国内创新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5 疫苗:重磅品种不断上市带动行业持续扩容5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及标的,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17家跨国龙头药企稳健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于高研发投入,收入:17家海外医药龙头2019H1合计收入4497亿美元,同比增长6%,较中报的4%有所提速;Q3单季度合计收入为1535亿美元,同比增长6%。 2019-9M收入排名前3分别为强生(613,+0.2%)、罗氏(461,+9.5%)、辉瑞(391,-2%) 2019-9M收入增速排名前三分别为拜耳(328,+24%)、阿斯利康(177,+13%)、美国默克(350,+12%),单位:亿美元,2019-9M收入(亿美元),2019-9M收入增速,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利润:2019-9M合计净利润(调整后)1181亿美元,同比增长7%,平均净利率为26%,较2019H1的31%有所下滑;剔除罗氏后Q3净利润(调整后)合计405亿美元,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7.7%。2019-9M净利润增速排名前3分别为阿斯利康(34,+42%)、百健(48,+21%)、拜耳(53,+18%)净利率排名前3为百健(45%)、吉利德(41%)、艾伯维(41%),2019-9M净利润增速,2019-9M净利率,17家跨国龙头药企稳健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于高研发投入,研发:17家公司上半年加权平均研发费用率为17%,抗肿瘤品种依然为热门研发领域。研发费用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再生元(41%,收入体量较小)、礼来(25%)、阿斯利康(22%)。,估值:,根据YahooFinance一致性预期,2019年、2020年17家公司平均PE估值为14倍、13倍。根据YahooFinance一致性预期,2019年、2020年17家公司平均PS估值为4倍、4倍。,研发费用率对比,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17家跨国龙头药企稳健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于高研发投入,全球畅销药TOP100:2019-9M合计收入为2389亿美元,Humira阿达木单抗以143亿美元稳居榜首 从单品排名来看:, 销售额前5分别为阿达木单抗(143亿美元)、阿哌沙班(90亿美元,2)、来那度胺(81亿美元,1)、派姆,单抗(80亿美元,不算Ono部分销售额,1)、依鲁替尼(59亿美元,1), HPV疫苗、奥希替尼、戈利木单抗以及德尼单抗分别上升11位、5位、18位、11位, 按疾病领域分:抗肿瘤(30%) 为收入占比最大板块,且热度持续攀升,较2018年的27%上升3pp,心脑血,管以及糖尿病板块(分别10%)因市场趋于成熟,因大批品种专利到期双双下滑1pp。, 按公司分:按销售额算,罗氏占比最大(12%,+1pp),其次分别为强生(10%)、艾伯维(8%)、辉瑞(8%),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前50大畅销药销售额(单位,亿美元),总体来看,肿瘤品种总体依旧保持领先状态,此外HPV疫苗、奥希替尼、戈利木单抗以及德尼单抗纷纷榜上大幅晋升 Gardasil(HPV疫苗):上升11位,单季度增速26%,主要由海外市场及儿科市场拉动,受限于产能预计,Q4有所回落。 Tagrisso(奥希替尼):上升5位,单季度增速76%,高速增长主要因全球肺癌一线陆续获批、市场空间扩大所致。 Simponi(戈利木单抗):TNF-a抑制剂,由强生和默克联合销售,上升18位,主要受强生拉动Q3单季度接近10%增长。 Prolia(德尼单抗):上升11位,单季度增速18%,周期性较强,本季度复购率较高。,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TOP100品种按销售额来算仍然呈肿瘤一家独大,自身免疫稳居第二,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科均有所下滑。, 肿瘤品种多而大,且强劲扩张:该板块前三季度合计收入721.5亿美元,占比约30%,为最热门的药物研发及销售领域。整个肿瘤板块品种呈多而大的局势,单品销售额在30亿美元以上的有8个,TOP100中肿瘤品种共25个。, 自身免疫成熟品种增速放缓,新秀崛起:该板块总体销售额约402亿美元,占比17%,无变动,,阿达木单抗迎来下滑期。, 心脑血管品种热度持续衰退,板块向重磅品种集中:该板块合计销售额约229亿美元,占比约10%。该板块真正意义上的大品种仅阿哌沙班(90亿)与利伐沙班(47亿)两个抗凝药。随着心脑血管疾病逐渐被攻克,预计该板块热度将持续衰退。,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2019-9M Top100药品销售额(按疾病领域),单位:亿美元,2018,2019-9M,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TOP100品种按销售额来算仍然呈肿瘤一家独大,自身免疫稳居第二,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科均有所下滑。糖尿病品种不敌专利悬崖,整体下滑:该板块合计销售额约243亿美元,占比约10%。主要受包括西他列汀、利拉鲁肽以及多款三代胰岛素整体进入专利悬崖期影响,销售额大幅下滑。呼吸科小品种增速喜人,大品种多数下滑:总体收入68亿美元,该板块整体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因入围TOP100的大品种除奥马珠单抗以及布地奈德以外纷纷下滑导致整体占比较2018年下滑1pp。,TOP100品种按公司来算呈罗氏、强生、艾伯维、辉瑞、BMS、默克6大龙头 + 其他11家平分秋色的局势, 1罗氏:TOP100入选品种合计销售额284亿美元,排名第1。排名榜首主要因其拥有多个超60亿,的重磅肿瘤品,但受专利期影响预计短期内会撼动公司龙头地位。, 2强生:TOP100入选品种合计销售额239亿美元,排名第2。强生的大品种较为多元化,上榜品,种共12个,其中30亿量级品种共3个,分别涉及肿瘤、心脑血管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2019-9M Top100药品销售额(按公司),单位:亿美元,2018,2019-9M,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TOP100品种按公司来算呈罗氏、强生、艾伯维、辉瑞、BMS、默克6大龙头 + 其他11家平分秋色的局势 4辉瑞:TOP100入选品种合计销售额184亿美元,排名第6。公司总体品种繁多,但缺乏强竞争力的重磅品种,多年来依旧在心脑血管以及神经系统以及疫苗领域徘徊,而最热门的肿瘤品种不温不热,TOP100中仅帕博西尼、恩杂鲁肽上榜合计销售额约53亿美元。 5美国默克:TOP100入选品种合计销售额169亿美元,排名第5。派姆单抗和HPV疫苗撑起半边天。,抗肿瘤药品市场格局(分靶点),抗肿瘤品种为最热门领域,PD-(L)1一马当先且仍然强劲增长分靶点, PD-(L)1一马当先:合计销售额159亿美元,增速高达46%,派姆单抗(+59%)全球适应症强势扩张。 VEGF(R)广谱抗癌药稳健增长中:合计销售额76亿美元(+14%)。贝伐珠单抗单品撑起72%销售额,(+8%)。, HER2新旧品种交接期,增速放缓:罗氏三剑客承包HER2靶点,合计销售额85亿美元(+6%);新品帕,妥珠单抗以及ado-曲妥珠单抗进入高速放量期。, 肺癌热门靶点EGFR及ALK新品不断,推动板块高增长:合计销售额分别为34亿美元(+38%)、10亿美元(+22%),受益于肺癌患者基数大以及精准疗法理念的推动,同一靶点药物迭代更新以及放量速度较快,例如奥希替尼(+67%)、阿来替尼(+63%)。,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抗肿瘤药品市场格局(分公司),抗肿瘤品种为最热门领域,PD-(L)1一马当先且仍然强劲增长,罗氏肿瘤板块销售额体量接近第二名(新基)的两倍分公司。, 罗氏长年稳坐肿瘤药龙头宝座:肿瘤板块销售额216亿美元(+9%),接近第二名(新基)的两倍;多,个重磅抗肿瘤生物药均为60亿量级大品种。 BMS及默克增速基本与其PD-1品种趋同。, 阿斯利康、艾伯维增速较高主要因奥希替尼、奥拉帕尼、依鲁替尼以及维奈托克高速放量所致。,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目 录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23,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和集中度提升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4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方向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4.2 零售药店:集中度全方位提升,处方外流趋势明显4.3 医疗器械:重视平台型企业,精选高景气度领域4.4 创新药:国内创新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5 疫苗:重磅品种不断上市带动行业持续扩容5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及标的,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全球原料药市场保持稳健增长,生产持续向中国转移 原料药市场供需稳定:疾病慢性化和老龄化推动全球药物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料药的需求也持续增长;2017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接近1600亿美元,增速超过8%,预计未来仍将保持5-10%的稳定增长; 原料药生产向中国转移: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低廉生产成本、丰富的上游化工原料产能,推动原料药生产持续从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转移,印度和中国企业持有的DMF持续增长。,全球原料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原料药生产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药品销售额增长趋势,中国原料药收入和利润增长趋势,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中国市场原料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药品市场持续增长: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慢性化推动药品需求扩容,供给端创新药和仿制药陆续上市,支出端医保持续扩容和结构调整,中国药品市场保持稳定10%左右增长; 中国原料药市场和利润持续增长:受到下游药品制剂市场的需求拉动,原料药市场也保持增长,且增速超过制剂增速。,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环保监管趋严导致小企业退出,环保政策趋严加大原料药生产监管力度, 粗放式发展导致我国环保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保护绿水青山,严格打击,违法排污等行为,部分原料药小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而退出市场。,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政策推动原料药龙头企业话语权和市场份额提升, 关联审评:药品和用原辅料和包装材关联审批,药企需要对原料药质量负责,更加倾向与质量更高、,规模更大的原料药企业合作;, 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且优先通过的企业可以通过带量采购中标从而实现快速放量,大型原料药企业技术实力更强有助于加快评价进度,规模更大能够满足带量中标后的产能快速扩张;, 带量采购:药品市场通过带量采购政策实现集中度快速提升,市场份额从分散竞争到集中在1-3家企业,中标企业产能扩张需求只有大型原料药企业能够满足;如4+7扩面到20余家省市,集采地区拿出50-70%的使用量用于集采,中标企业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如乐普医疗、复星医药、华海药业等。, 总体来看,原料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有所提升,更多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4+7扩面采购部分中标企业市场份额有望大幅度提升,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成本推动原料药价格上涨 环保成本升高:环保压力加大推动原料药企业提高环保投入,以科伦药业川宁抗生素项目为例,总投资6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超过13亿,占比超20%; 监管标准趋严:药品监管政策趋严、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导致药品质量监管标准更加严格,原料药生产工艺和质控水平也需要相应提升,如缬沙坦未知杂质导致生产工艺改进,价格大幅度提高。,主要解热镇痛原料药价格上涨,缬沙坦原料药价格上涨,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新业务模式打开原料药成长空间 原料制剂一体化:华海药业、司太立等原料药企业纷纷借助自身原料药优势向下游制剂延伸,凭借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华海药业的制剂销售规模持续提升,收入占比从2009年的9%提升至2018年的57%; 下游制剂销售分成:博瑞医药等少数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凭借原料药技术能够享受制剂上市后的销售分成,博瑞医药权益分成收入从2016年的646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2600万元; 创新药研发:博瑞医药、海正药业等企业抓住行业发展趋势,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投入创新药研发,如博瑞医药原创开发了4个ADC制剂。 国内龙头仿制药原料药、创新药中间体等开始转移。,华海药业制剂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博瑞医药制剂权益分成收入高速增长,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 政策推动原料药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环保压力加大、监管趋势趋严导致原料药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带量采购中标企业对原料药需求大幅度增加,更多订单向原料药龙头企业集中;, 成本压力推动部分原料药涨价:环保压力和一致性评价导致原料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升高,缬沙,坦等特色原料药工艺和质控标准提高也带来成本升高,推动原料药价格上涨;, 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和估值空间:原料制剂一体化、制剂权益分成、创新药研发等新业态模式,打开了原料药企业的长期业绩成长空间,估值也有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诸多因素推动原料药企业集中度提升和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带来业绩向上趋势,新业态模式提升估值水平,重点推荐原料药行业龙头华海药业(600521、肝素原料药+核素制剂企业东诚药业(002675、抗生素原料药龙头科伦药业(002422),建议关注博瑞医药(688166)、司太立(603520)、天宇股份(300702)等。,行业观点及投资标的,目 录1 医药行业回顾表现,23,政策研究:长期利好产业创新和集中度提升海外核心观点:抗肿瘤品种依然为最热门领域,4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方向4.1 原料药:集中度持续提升,新业态打开成长空间4.2 零售药店:集中度全方位提升,处方外流趋势明显4.3 医疗器械:重视平台型企业,精选高景气度领域4.4 创新药:国内创新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5 疫苗:重磅品种不断上市带动行业持续扩容5 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及标的,国内药店药品销售额及增长率,国内药店行业连锁率变化情况(单位:万家),美国药店连锁率变化情况, 2018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的药品销售规模约为3919亿元,同比增长约为7.5%,如算上医疗器械(约600亿)、保健品等医疗产品销售,估计药店内生增长在8%左右。 中国药店行业连锁率持续提升,2018年达到52%。而美国药店连锁率早在2000年就达到75%。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药店连锁率偏低,随着连锁药店持续开拓新店和外延并购,连锁率将持续提升。,4.2 零售药店:集中度全方位提升,处方外流趋势明显药店连锁率提升空间大,35%,34%,35%,36%,37%,39%,46%,49%,50%,52%,30%20%10%0%,40%,60%50%,151050,20,3025,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