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历史转型中的中国人类发展 40 年:迈向可持续未来中国出版集团中 译 出 版 社本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三方合作指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撰写i序言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的发布正值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时刻: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 40周年;今年也是联合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 40周年,以及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在中国落地的 20年。 自 194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类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HDIuni00A0)从 1978年的 0.410增长到了 2017年的 0.752。自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全球首次测算人类发展指数以来,中国是唯一的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跨越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自中国在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领域开展了广泛有效的工作,这使得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已经在社会发展领域较一般低收入国家有着更为良好的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各项社会指标的提升。到 2000年世纪之交时,中国已结束了短缺经济时代,并开始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统筹的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将如期实现其于 2002年制定的“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uni00A0与此同时,在 2020年之后,中国在落实全球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环境退化和污染等问题。经济增长的逐渐放缓、人口结构老龄化、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都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复杂因素。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从全国和地方层面全面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变化。本报告着重探讨了改革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包括农业序 言 1ii序言生产和农村改革、建立市场经济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等重要改革对中国人类发展的影响。报告还从宏观战略角度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人类发展的核心经验,如地方实践对全国政策的影响、渐进式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稳定的体制和领导对实现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保障作用。报告特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类发展成功经验案例,如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类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住房改革和扶贫等领域的地方成功经验。本报告还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贡献于中国实现长期人类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人类发展水平,促进环境可持续性,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应对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人类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扩大人的选择,促进人类福祉,丰富人们的生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见证并支持了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作为率先提出并推广人类发展这一理念的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长期持续致力于丰富人类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并先后提出了如性别发展指数、多维贫困指数等人类发展指数的创新维度。未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支持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通过开展具体的发展合作项目,也包括利用前沿理论和创新方式支持中国未来发展,从人类发展角度积极支持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生态平衡约束、发展不平衡、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与人工智能等新发展议题与挑战。本报告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共同合作,由杰出的专家团队撰写而成。在此,我对出色地参与并完成本报告研究工作的所有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热烈的祝贺。联合国系统内的许多同事亦为此报告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我还想借此机会感谢本报告的战略媒体伙伴和主要资助方凤凰卫视,以及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和大力支持。我希望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将不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类发展经验和内涵,也将贡献于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uni00A0白雅婷uni00A0uni00A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iii序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有7.4亿人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在国民收入快速提高的同时,中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也显著提升。目前,中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国家和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要历史时刻,有必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展望未来中国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中国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均衡地转化人类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必须均衡,中国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三个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二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也包括高质量的人的发展、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也要促进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更均等的公共服务;还要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良的生态产品,让人民生活在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好环境中。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是坚序 言 2iv序言持高层次、开放式、前瞻性的导向的高端智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推出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既丰富了全球人类发展的知识体系,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杨伟民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v序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按不变价计算,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 元 ,比 1952年增长174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0倍。 70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居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巨大。中国人类发展指数( HDI)从 1978年的0.410增长到2017年的 0.752,是 自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全球首次测算人类发展指数以来,唯一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跨越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工作,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供给效率,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惠民政策推动了人民生活的极序 言 3vi序言大改善和社会领域的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福祉、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健康、持续、包容、协调的人类发展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中国民生领域还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促进人类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开启新的伟大征程,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加强国际借鉴中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信息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编制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既全面总结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推进人类发展方面的经验与贡献,也为新时期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继续推进人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享为民惠民经验成果,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刘宇南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vii致谢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历时近两年完成。除上述三家机构外,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也加入了联合研究团队,本报告的成稿是联合研究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战略媒体伙伴,凤凰卫视为这份报告的调研与编写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国际推广的全媒体平台。本报告的发布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 、联合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40周 年 ,及人类发展报告在华落地20周年。本报告的研究工作于2018年 2月正式启动,并随之展开了研究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各界专家和学者广泛参与了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的讨论,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报告历轮修改稿提出了评审意见。在此要特别感谢杨伟民、刘宇南、潘家华、葛延风、张学颖、薛澜、宋洪远、郝福庆、迟福林、周毅仁、邱泽奇、杨宜勇、李英桃等专家,为报告撰写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研究期间,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及亚太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粮食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等机构的同事为报告提供了咨询意见、背景信息、同行审阅。在此感谢Selim Jahan, Anuradha Rajivan, Andrey Ivanov, Bishwa Nath Tiwari, Scott Standley, Robert Parua, 郭瑞香, Fu Rong, Suren Navchaa, Peng Jiong, Jiang Nanqing, Thomas Jackson, Su Ya, Han Jiang等提供的帮助。报告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作三方领致 谢viii致谢导的指导与支持,在此特别感谢联合国驻华协调代表罗世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原驻华代表文蔼洁、副代表戴文德;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国家信息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毅仁。他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为报告完成起了重要作用。在报告研究最后阶段,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高级发展经济学家毕儒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Balazs Horvath, 驻华代表处开发顾问Violante Canossa,驻华代表处经济学家石蓉,驻华代表处研究助理张泽厚从国际视角为报告定稿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报告初稿和各轮修改主要以中文完成,为了使英文版准确并达意方便国际读者阅读,特别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同事、英文编辑安莎莎付出的大量努力。对中国人类发展成就的案例研究是本报告的亮点之一。研究期间,课题组赴案例所在地进行了广泛调研,感谢案例所在地方政府对我们研究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我们还要感谢合作三方为报告顺利进行提供帮助的其他同仁,包括王亚琳、万扬、张卫东、张薇、郑菲、徐佳逸、郑元、葛云燕、孙伟竹、黄怡、 Annabelle Li He、Zoe Stewart-Johns、 Bradley Wo、王 楠 、张翰乔、龚璞、陈升、宋文娟、王红帅、郭栋、秦勤、邓雅兮、吴泽邦、王大卫、王庆华、刘幼迟、徐航、董惠敏、谢家琪。报告的数据采集和指数测算工作主要由清华大学龚璞、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蒋蔚和康文梅、国家信息中心刘波和刘幼迟负责。另外国家发改委中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易昌良团队特别为报告新指数设计提供了中国新发展理念指数的背景研究报告。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6ZDA009)的支持,并直接采用了该项目的大量研究成果,包括指标测算结果、中国人类发展挑战分析(第四章)和政策建议(第五章)。同时,和平与发展基金会也为报告提供了部分经费。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对于报告中所有可能存在的遗漏或谬误之处,由报告联合课题组承担责任。主编及联合课题组ix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课题组名单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课题组名单高级顾问 杨伟民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刘宇南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葛延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张学颖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长江实业特聘讲座教授宋洪远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郝福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Balazs Horvath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Bill Bikales 联合国驻华协调办公室高级发展经济学家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毅仁 国家信息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邱泽奇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宜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黄石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