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 报告 2020 年 01 月 20 日 计算机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 深度: 2020 年或将进入 汽车智能 网联 时代 Table_Main Table_Title 评级:增持(维持) 分析师: 闻学臣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90007 Email: wenxcr.qlzq 分析师:何柄谕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90003 Email: hebyr.qlzq 研究助理:杨亚宇 Email: yangyyr.qlzq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214 行业总市值 (亿元 ) 24152 行业自由流通市值 (亿元 ) 17194 Table_QuotePic 行业 -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Finance 投资要点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和智能汽车的交集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典型应用。我们可以理解为: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和智能汽车的交集。 看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逻辑一: 2020 年是政策落地的关键节点。 2019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 , 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经过 2015-2019 年前期国家的重点培育,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2020 年是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落地的关键一年,国家对网联化水平有具体考核指标。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发改委、科技部的规划,到 2020 年:汽车 DA(驾驶辅助)、 PA(部分自动驾驶)、 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LTE-V2X)覆盖率达到 90%。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 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 L2)搭载率达到 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 60%以上。然而,国内目前汽车网联化水平相对 不高。 看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逻辑二: 2020 年是技术落地的关键节点。 2020 年是 5G 商用元年。 5G 具有低延时高可靠、大容量、大带宽以及多并发数等特点,可加速 T-Box 前装、加速动态数字地图更新、提高车载智能终端的渗透率、提高车路相关基础设施的通讯能力。 2019 年 12 月 12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通过重新分配 5.9 GHz频段的 75MHz 频谱的提案,其中一部分频谱将用于 C-V2X 技术 。 C-V2X技术 地位逐步确立, DSRC 技术 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2019 年 4 月,上汽、一汽、宇通等 13 家车企共同发布 C-V2X 商用路标, 2020 下半年至 2021上半年将陆续实现 C-V2X 汽车量产。 2020 年 是 C-V2X 产业化元年。 看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逻辑三:单车智能转向协同智能是产业趋势。 根据国内外厂商的规划, L4 级 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几年即将商用,但目前单车智能研发遇到瓶颈,成本居高不下,商用难度大。借助 V2X,网联化(协同智能)可以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单车智能技术路线转向协同智能是产业趋势 , 或将带动 V2X、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智能驾驶舱是自动驾驶人机 的 交互入口,有望首 先受益;对于 L4/L5 级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是感知层的重要补充,不可或缺,建议关注高精度地图相关企业 ; 单车智能转向协同智能是产业趋势, V2X 是单车智能的有益补充,建议关注 V2X、车路协同细分领域 。 相关标的。 推荐中科创达(智能驾驶仓)、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与数据服务) 、 千方科技(车路协同) 。同时建议关注 锐明技术( 商用车 监控 信息化产品 )、 虹软科技(视觉 AI)、鸿泉物联(商用车智能增强驾驶系统) 、 万集科技( V2X)、德赛西威(智能驾驶舱)。 风险提示。 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5G 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汽车电子芯片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政策推进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20%0%20%40%60%计算机 (申万 ) 沪深 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2 - 行业深度 研究 内容目录 1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智能汽车的关系? . - 4 - 2驱动因素: 2020 年是政策落地的关键节点 . - 6 - 2.1 2020 年是网联化水平考核的关键节点 . - 6 - 2.2 全产业链受益于交通强国战略 . - 8 - 3驱动因素: 2020 年是技术落地的关键节点 . - 10 - 3.1 2020 年 5G 商用,有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落地。 . - 10 - 3.2 V2X 技术路径之争逐步清晰, 2020 年是 C-V2X 产业化元年 . - 11 - 4驱动因素:单车智能转向协同智能是产业趋势 . - 12 - 5产业链和重点投资标的 . - 14 - 5.1 中科创达:智能手机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硬件, OS 系统横向扩张 . - 17 - 5.2 四维图新:地图 +车联网 +自动驾驶 +数据 +芯片,体系逐步完善 . - 18 - 5.3 千方科技:交通 +安防 +车路协同,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 - 20 - 6风险提示 . - 21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3 - 行业深度 研究 图表目录 图表 1:车联网定义 . - 4 - 图表 2:车联网应用场景 . - 4 - 图表 3:智能汽车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 . - 5 - 图表 4: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的关系 . - 6 - 图表 5: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 - 9 - 图表 6: 2020 年是 5G 正式商用元年 . - 10 - 图表 7: 5G 与 4G 的性能对比 . - 11 - 图表 8: 2020 年是 C-V2X 产业化元年 . - 12 - 图表 9:单车智能 成本过高 . - 13 - 图表 10:协同智能 . - 14 - 图表 11: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 . - 15 - 图表 12:单车智能产业链 . - 16 - 图表 13: V2X 产业链 . - 16 - 图表 14: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 - 18 - 图表 15:业务布局 . - 20 - 图表 16: V2X 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 - 21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4 - 行业深度 研究 1 智能网 联汽车与车联网、智能汽车的关系 ? 车联网。 根据中国信通院对车联网的定义 ,车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是车联网的三个核心。 图表 1: 车联网定义 来源: 中国信通院 、中泰证券研究所 车联网应用场景。 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 -云通信、车-车通信、车 -人通信、车 -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 图表 2: 车联网应用场景 来源: 中国信通院 、中泰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5 - 行业深度 研究 智能汽车。 根据 2018 年国家发改委 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 根据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描述, 目前,智能汽车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网联式智能、自主式智能,及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ICV)。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自主式智能汽车与网联式智能汽车的技术优势, 且 技术架构 较 前两者更为 复杂 。 图表 3: 智能汽车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 来源: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泰证券研究所 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ICV )。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描述,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ICV ) 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 车、路、人、云等 ) 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 我们认为,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典型应用,我们可以 理解 为: 智能网联汽车 是 车联网 和 智能汽车 的交集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6 - 行业深度 研究 图表 4: 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的关系 来源: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中泰证券研究所 理解本行业的 几个关键的概念 (资料来源: IDC, 中国信通院,赛迪顾问,工信部,中泰证券研究所) 。 1) 人 -车 -路 -云: 是指车辆 与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与云服务平台的协同系统。 2)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 :车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包括:车与车之间的直接通信( V2V);汽车与行人通信( V2P);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通信( V2I);以及车辆通过移动网络与云端进行通信( V2N)。 3) C-V2X( Cellular-V2X) :基于 3GPP 全球统一标准的通信技术,包含 LTE-V2X、 5G-V2X 及后续演进。 C-V2X 技术基于蜂窝网络,提供 Uu 接口(蜂窝通信接口)和 PC5 接 口(直连通信接口),可复用蜂窝网的基础设施,部署成本更低 , 网络覆盖更广 。 在更密集的环境中, C-V2X 支持更远的通信距离、更佳的非视距通信性能、增强的可靠性(更低的误包率)、更高的容量和更佳的拥塞控制。 4) 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LTE-V2X): 是指利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4G)的车联网,可以支持中低级别智能汽车应用。 5) 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5G-V2X): 是指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的车联网,可以支持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应用。 6) 多接入边缘计算(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MEC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内容提供商提供了云计算功能,以及在网络边缘的 IT 服务环境。这种环境的特点是超低延迟和高带宽以及对应用程序可以利用的无线网络信息的实时访问。 2驱动因素 : 2020 年是政策落地的关键节点 2.1 2020 年是 网联化水平 考核 的关键节点 2017 年着重 加强部门协同 。 2017 年 9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 20 个部门和单位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车联网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 解决车联网相关政策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7 - 行业深度 研究 制度、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 2018 年确定 产业的关键标准体系。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6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陆续发布: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总体要求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信息通信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 ) , 确定了国内车联网产业的关键标准体系 , 为国内 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的发展 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过前期的 重点 培育,国内 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2020 年是 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落地 的关键一年 , 目前 以 LTE-V2X 为核心, 国家对 网联化水平有具体考核指标 。 1) 根据 2017 年 4 月 25 日,工业与信息化部 、 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 的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到 2020 年,汽车 DA(驾驶辅助)、 PA(部分自动驾驶)、 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 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 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 2) 根据发改委 2018 年 1 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 到 2020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中高级别智能汽 车实现市场化应用。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LTE-V2X)覆盖率达到 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3) 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 年 12 月 发布的 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 到 2020 年,实现 LTE-V2X 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 5G-V2X 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 NB-I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 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 L2)搭载率达到 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 60%以上。 然而,目前,国内网联化水平相对 不高, 1) 根据中经社的统计, 2015 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仅为 10%; 2) 根据中国信通院 2019 年 8 月的数据,目前国内车厂前装车载 T-Box渗透率约为 20-30%; 2018 年上半年,搭载操作系统的新款智能车载无线终端 共 26 款,占同期新上市机型的 37.7%。 3) 根据 GGAI 的 数据, 2018 年 国内 乘用车新车 L1 搭载率约 14%, L2搭载率约 5%。 2020-2025 年,随着 5G 正式商用, 智能网联汽车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从LTE-V2X 过渡到 5G-V2X。 逐步实现 “ 人 -车 -路 -云 ” 实现高度协同、 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1) 根据 2017 年 4 月 25 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汽车 DA、 PA、 CA新车装配率达 80%,其中 PA、 CA 级新车装配率达 25%,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8 - 行业深度 研究 2) 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 年 12 月 发布的 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0 年后,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 5G-V2X 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 -车 -路 -云”实现高度协同。 3) 根据发改委 2018 年 1 月 发布的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 , 到 2025 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 人 -车 -路 -云 ” 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4) 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 年 12 月 发布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 )征求意见稿 , 到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2.2 全产业链受益于 交通强国战略 全 产业链 受益于 交通强国战略 。 2019 年 9 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明确提出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 )研发 , 形成 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9 - 行业深度 研究 图表 5: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时间 部门 政策 核心要点 2015 年5 月 国务院 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加快车联网等细分领域标准化工作 2017 年4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 2017 年9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 20 个部门和单位 成立了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 ” 协调推动解决车联网相关政策制度、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2017 年-2018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总体要求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电子产品和服务 ) 确定了国内车联网产业的关键标准体系 2018 年1 月 发改委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 到 2020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 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LTE-V2X)覆盖率达到 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到 2025 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人 -车 -路 -云 ”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2018 年11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 )直连通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段的频率管理规定 确定了基于 LTE-V2X 技术的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 )直连通信的工作频段及使用要求。 2018 年12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到 2020 年,实现 LTE-V2X 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 5G-V2X 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 NB-I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 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 L2)搭载率达到 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 60%以上。 2020 年后,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将 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 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人 -车 -路 -云 ”实现高度协同。 2019 年7 月 交通运输部 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研发 ,开展专用测试场地建设。 2019 年9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 (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 )研发 , 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2019 年12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 征求意见稿 到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来源: 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 、中泰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10 - 行业深度 研究 3驱动因素: 2020 年是 技术 落地的关键节点 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 汽车电子、 V2X 通信、 MEC、 云平台、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 等 。 3.1 2020 年 5G 商用,有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落地。 2020 年是 5G 商用元年。 2019 年 6 月 , 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布 5G 商用牌照 , 4 家 运营商可以正式建设 5G 网络 。 2019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城区已实现连片覆盖,预计2019 年年底,全国将开通 5G 基站超过 13 万座。我们预计 , 2020 年5G 基站 将 真正大规模建设。 图表 6: 2020 年是 5G 正式商用元年 来源: 安永 、中泰证券研究所 5G 商用推动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落地 。 5G 真正的应用场景, 不是人与人的通信, 80%应该是用在物与物的通信,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5G 高至 10-20Gbps 峰值速率,可加速 T-Box 前装、加速动态数字地图更新,提高车载智能终端的渗透率。 5G 具有 低延时 、 高可靠、大容量、大带宽以及多并发数 等特点, 可以 实时感知临近车辆的 位置、速度、驾驶方向 并进行 驾驶意图 判别 ,而且可以 实时感知附近 道路环境等。 其次,5G 也可以提高车和路相关基础设施的通讯能力,进一步提升车路协同的效应。 智能网联汽车 是 5G 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