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技术突破到体系革新-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36氪 Kr8创新咨询 |编制长江商学院创创社区 |学术指导致谢本报告的编写离不开中国创新生态中各个环节参与者的无私贡献。中国开放式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开创性精神的创业者、整合梳理行业资源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敏锐发现市场价值的投资机构、通过学术研究赋能产业发展的学术院校、拥有开放共赢心态的各垂直领域领导企业以及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资本市场、消费市场、产品与设计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正是这些组织与个人在不断实践中探索着中国开放式创新的发展方向,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管窥企业创新的发展与经验。贡献者作者陈宇阳36氪Kr8创新咨询总监amos.chen36kr黄震沃尔沃亚太战略与业务管理其他贡献者崔行健李寅腾林能为KapilKane吕楠郭小言黄宇令张茜徐晋王楠马成林宛妘廖苑伶王艺瑾TinaHuangSubrinaShen及其他贡献者学术指导长江商学院刘劲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陈劲教授知识产权声明本报告不含盈利目的,作者许可通过CreativeComonsCC-BY-ND4.0协议共享给中国创新生态圈所有参与者。任何实体或个人均可以在标注作者且不作任何修改的前提下自由地使用报告内容。在没有得到作者许可的前提下,对报告任何形式的修改均不可再次传播。作者保留对侵权行为追究的权利。目录开放式创新的缘起4开放式创新在中国74M1D 开放式创新框架10人力资源市场创新12技术市场创新15资本市场创新18消费市场创新21产品与模式设计创新24结语27相关概念:技术发展的“S”型曲线技术演化通常经历四个阶段:技术出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技术极限,呈现出“S”型曲线。当一项技术发展到曲线末端时,技术相对成熟、市场需求接近饱和、进入壁垒降低、竞争加剧。如果企业没有全新技术替代现有技术,将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尽管开放式创新的最初起源众说纷纭,但业内普遍认为是美国制药行业最早在研发领域引入开放式模式,从而突破了技术发展的“S”曲线瓶颈,获得系统性持续增长。通常来说,制药企业主要通过新药开发获得专利许可,在专利期内可以独占市场机会、产生收益。但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由于专业设备与耗材投入成本高、临床试验阶段合规流程长且存在多种不确定性风险,导致研发成本与时间不可控、甚至项目整体失败。面对这样的困境,强生、辉瑞、拜耳、诺华等企业为分散研发风险、尽早发现有潜力的技术方向,先后通过与学术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开放科研资源、设立战略投资基金等方式,利用企业外部人才与技术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其中最为活跃的强生JJDC投资基金在成立46年间投资了超过150个项目,为其大量专利申请和新药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开放式创新的缘起2003年,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在深度调研施乐PARC研究中心的商业化困境后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理论。亨利教授将企业的技术开发流程分为前期技术研究与后期产品开发两个阶段。在现有体系下,企业只用内部资源研发产品,只有符合现阶段市场需求的技术才会获得商业化机会他将这种体系称为“封闭式创新”;而与之相对的“开放式创新”,则强调前期技术研究与后期产品开发多样化,包括:企业在研究阶段积极与外部优秀人才合作、吸纳外部知识与能力,以加速内部创新;在产品开发阶段,鼓励和支持员工和外部公司发现既有技术的新应用,并对其进行授权或投资占股;借助加速器、风险基金等外部资源推动技术的商业化落地。1961收购杨森制药现强生杨森研发JJDC战略投资基金1973JNJ创新中心开放式研发中心2013覆盖全球的4个创新中心13个创新孵化器2019成立JLAB开放医疗孵化器2012早期探索“开放式创新 ”概念(图1-0-1:强生创新组织发展)4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icture Source: Gogle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2002年,飞利浦CTO胡瑟AdHuijser主张通过建立孵化器探索新技术、拓展新市场。胡瑟认为,在原来的“设计-研发-商业化”的过程中,新想法必须为现有业务带来明确价值,这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新鲜创意因为业务部门不愿承担开发风险而被白白浪费。但胡瑟相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达成。在胡瑟的坚持和推动下,飞利浦孵化器于2002年成立,第一期入选的2个项目各自获得了500万美金的支持,并很快开始独立运作。在接下来的5年里,飞利浦通过持续的孵化运营,积累了大量的项目选拔、资本加速、与业务部门协作的经验。2006年,飞利浦又开始运营2个新孵化器,专注医疗健康和生活时尚领域。在新孵化器中,入选项目可以在内外部寻找技术与商业合作伙伴。到2007年,孵化器入选的11个项目中,有2个项目被飞利浦业务部门纳入公司战略,有3个项目获得飞利浦直接投资。如今,飞利浦已经在埃因霍温孵化出了恩智浦(NXP)这样的半导体领军企业和Intrinsic这样富有潜力的创新企业。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产业领导者开始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2000年,宝洁CEO雷富利提出大企业“非此地发明”(NotInventedHere,NIH)问题,引入“联系+发展”的全新模式驱动外部创意与企业资源的融合。飞利浦、英特尔、通用电气等公司纷纷建立了多样的创新计划,通过开放式联合研究、联合开发、孵化扶植等方式为企业内部带来全新技术与产品机遇。跨领域发展(图1-0-2: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对比图源:开放式创新)5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icture Source: Gogle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相关概念: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的概念由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 教授提出 。 他在1997年出版的 创新者的窘境 一书中写道 , 颠覆性技术往往是从低端或边缘市场切入 , 相比主流技术 , 呈现出质量低 、 风险高 、 利润少 、市场小等特征 。 但伴随其性能与功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这些技术最终能取代已有技术 、 开辟新市场 、 创造新的价值体系 。在2005年夏天被Google收购之前,Android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成立仅22个月的硅谷创业公司,但Google认为Android有潜力成为未来应用最广泛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在此后的十多年里,Android在Google的资源支持下,建立了开放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所有手机硬件制造商合作,成为全世界装机量最大、拥有应用数量最多的操作系统,Google也凭借Android把业务从网页搜索拓展到移动端网站搜索、位置服务、应用市场、长短视频、智能硬件等领域,大大拓展了其生态系统服务范围与营收渠道。2016年,联合利华斥资10亿美元收购Dolar Shaving Club,把这家年轻的创业公司推到了镁光灯下。与很多快消品公司不同,Dolar Shaving Club给客户提供“订阅服务”,让他们每个月花几美元就可以按时收到新的高质量手动剃须刀。这种模式不仅方便客户,同时为公司保证了稳定的客源、提高了供应链端的生产效率。此外,这家公司还采用了新的营销策略:创始人在YouTube上发布了自己出演的一系列创意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介绍公司和产品,以此迅速获得了百万级用户的关注。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社会消费习惯的演变激发了传统和新生产业的变革。在企业服务领域,ERP系统、CRM管理工具、工业自动化等颠覆式创新相继涌现;在消费领域,社交网络、长/短视频平台、共享经济、消费金融等颠覆性业态层出不穷。很多嗅觉敏锐的大企业伺机而动,例如,苹果通过早期与SAP的合作,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微软通过收购领英,得以拓展职业人脉资产;沃尔玛通过收购电商运营平台Jet,获取了电商平台物流管理与运营经验;福特通过收购电单车运营平台Spin,获取了用户出行行为模式数据。在互联网时代下,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步从技术研发延展到产品、商业模式、市场资源等各个领域。互联网时代的新内涵6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开放式创新在中国7782获得B轮及以后投资企业中国创新数字154471获得机构融资企业世界独角兽企业数206 203 95中国美国世界其他2018年风险融资总额(亿 )6627 6472 3373中国美国世界其他热点领域企业服务交通出行消费生活教育医疗金融文创社交新兴技术智能硬件1.相关数据源自 36氪市场调研、鲸准数据,统计时间截至 2019年 11月 15日。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 中国消费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9%, 达到 5.76万亿美元 , 相当于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76%。 中国已经成为食品 、 服装 、日化 、 汽车 、 电子 、 航空等领域众多跨国公司最大或第二大单一市场 。消费规模提升的同时 , 中国的消费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多元趋势 。 城市新中产阶级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开启了 “消费升级 ”时代 , 而大量新城镇居民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则塑造了潜力巨大的 “下沉市场 ”。 差异化 、 快节奏的市场需求给企业产品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背景创新生态 -自李克强总理在 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发表 “大众创业 , 万众创新 ”讲话后 ,中国创新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先后涌现出小米科技 、 滴滴出行 、 字节跳动 、 美团点评 、 陆金所 、 大疆 、 蔚来汽车 、 商汤科技等等 “新经济公司 ”。它们凭借全新技术 、 新生商业模式和风险资本支持 , 打破既有行业规则 ,呈现出指数级快速增长 , 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活力 。7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2016年 , 戴姆勒集团把源自美国的共享租车平台 Car2Go带入中国 , 并让后者以独立实体运营 。 Car2Go用户可以在手机应用程序寻找和租赁附近的共享Smart车辆 , 租赁服务结束后 , 只需把车停放在规定区域内任意一个空闲停车位 , 用手机支付租车费用即可 。与竞争对手相比 , Car2Go拥有戴姆勒的车辆 、 保养资源和财务支持 , 并推出了 “0押金 ”等优惠政策 , 首站落地重庆后 , 4个月內迅速获得 10万注册用户 ,投入运营车辆 800台 , 并很快推广到北京和上海等 6个城市 。 然而 , 由于停车管理 、 运营成本和规模效益等问题 ,Car2Go最终在 2019年停止运营 。2018年 , 中粮集团正式揭牌 “中粮双创基地 ”, 开放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合作资源 , 积极吸引初创公司共同打造未来食品健康产业生态 。 同年 , 中粮集团与 36氪共同举办了 “中粮大健康行业双创大赛 ”, 从 700多家大健康创业公司中挑选出 40个优秀项目进行路演 , 并为其中的优质企业提供资本 、 产业渠道和市场资源等 。 此次大赛后 , 有超过 10家参赛企业拿到了融资 。2019年 , 中粮吸引了腾讯 、 中国农业大学等更多外部合作伙伴企业参与第二届中粮创业大赛 , 并开启专注大健康行业VC端的中粮产业引导基金筹备计划 ,为创业者提供产业资源和市场机会 。2013年,海尔把“开放创新中心”升级为 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开放式创新平台,让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公开发布其技术需求,以吸引企业外部力量参与创新。经过两次升级迭代,它们引入了“创新合伙人”制度,让公司内外所有人都可以为该项目提出创新想法,并为这些想法提供战略资源支持。从 2016年开始,海尔开始了内部创新计划,鼓励员工成为内部孵化小微企业的合伙人,并通过对赌协议激励员工,同时在海尔大学内提供互联网商业模式、融资、团队建设、创意与设计等等商业课程,帮助“员工”更好地转变为“创客”。开放式创新在中国面对中国消费市场巨大的体量 、 消费端需求的不断变化 、 创新市场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与新模式 ,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在中国成立了开放式创新架构 , 例如内部创业创新平台 , 孵化器与加速器 , 开放创新实验室 , 战略投资基金 , 企业创新部;意图借鉴海外开放式创新模式 、 依托中国创新市场的资源 , 发现人工智能 、 物联网 、 大数据等全新技术和共享经济 、 O2O、 新电商 、 新社交等全新模式与垂直产业的深度整合机会 , 以探索新业务发展方向 、加速企业内部转型 、 推动未来的商业变革 。实践8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开放式创新在中国这些开放式创新的尝试帮助企业打破了体系内长期存在的封闭式产品开发与新业务开拓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外部多样的资源与技术,促进了企业内部信息的分享流动,激发了内部员工的创新热情。部分项目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商业成功,但其影响力仍局限于垂直行业,甚至个别业务部门体系内部。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流程会比“开放式创新”模型更为复杂。它不仅涉及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还需要组织人力资源体系、筹集项目资金、通过市场与消费端沟通。尽管开放式创新将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两个环节对外部开放,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但在业务流程的三个关键节点,依然缺乏灵活的人力资源架构与人才培养体系,在资金支持方面无法灵活调动外部资本以支持体系外创新,在市场推广方面无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互动、快速发现市场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梳理各业务模块的职责与关系,才能发现最符合现实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收获与取得的成绩相对,部分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也遇到了各种阻力与困难。在地产行业,某企业创新规划战略与执行脱节,一线员工在业务压力下无暇顾及创新拓展;在出行领域,某企业创新战略由研发、市场、采购三个部门独立运作,无法整合公司内部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在快消领域,某企业创新战略在执行端缺乏统筹,各业务部门缺乏明确的权责关系,造成外部合作伙伴资源浪费。不足(图2-0-1:企业业务开发流程与“开放式创新”)人力资源 技术研究 资金支持产品开发 市场推广跨界能力创意潜力风险资金潜力项目细分人群定制化需求“开放式创新”未开发潜力体系能力产业研究外部技术外部模式整合资源资金计划公开市场“开放式创新 ”的延展9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icture Source: Gogle4M1D开放式创新框架问题(图3-0-1:基于内部决策的传统商业运营模块关系)在传统商业运营模式中,企业沿既定的战略发展方向整合人力资源、研发能力,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将产品与服务通过企业传播传递给消费市场。同时,企业各模块之间高度分工,长此以往演化出相对独立的行政与业务体系。传统商业运营模式在这种割裂的运营体制内 , 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策划无法有效收集处于 “神经末梢 ”的一线业务部门的反馈 。 同时 , 人力资源无法适应新技术变革 , 技术部门缺乏对消费场景一线问题的理解 , 企业传播难以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资本运作无法有效管理资金风险 。 这造成传统的 “技术式开放创新 ”或 “模式创新 ”在企业内部相对孤立 , 难以快速整合其他业务单元资源 , 常常错失早期占领市场的机遇 。10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