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口腔门诊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 哈尔滨 市佰实口腔门诊部 编制日期: 2014 年 05 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编制 项 目 名 称: 口腔门诊建设项目 环 评 文 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类 别:新建 委 托 单 位: 哈尔滨 市佰实口腔门诊部 编 制 单 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评 价 证 书:乙级,国环评乙字第 1711 号 所长、法人代表:王选章 环评专职机构 :哈尔滨师范 大学 项目负责人 : 武晓威 项目技术审查 :陈宇 项目质量保证人: 王忠良 报告书(表)编写人员: 姓 名 职 称 专业 工程师证号 (上岗证号码) 签字 武晓威 副教授 环境工程 B17110070300 张馨艺 助教 环境科学 B171100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 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工程内容及规模 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4 环境质量状况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4 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6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17 环境影响分析 18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8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9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22 结论与建议 23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口腔门诊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哈尔滨 市佰实口腔门诊部 法人代表 唐鹏 联 系 人 李太平 通讯地址 道里区康安路付 51 号 联系电话 15004673366 邮 政 编 码 150070 建设地点 道里区康安路付 51 号 立项审批 部 门 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理分局 批 准 文 号 230102600159404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门诊部医疗活动Q853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39 71 绿 化 面 积 (平方米) - 总 投 资 (万元) 100 其 中 : 环保投资 (万元 ) 4.7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7% 评价经费 (万元) 预 期 投 产 日 期 2014.8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 哈尔滨佰实 口腔门诊部 新 建 口腔门诊项目 。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中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项目建设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项目建设地点 哈尔滨佰实 口腔门诊 建设地点在 哈尔滨市道里区康安路付 51 号 现有房屋 ,本项目位于 负 1 层 。该项目租用产权归 崔香丹 所有的房屋, 项目东侧 小区空地 ,南侧 为水果店 , 西侧为药店,北 侧为康安路 ,一层为药店 。 本项目 地理位置见图 1, 周边环境见附图 2,厂区平面图见附图 3。 三、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为 239, 7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39。 71 平方米,该门诊有:诊区、候诊区、消毒室及污水水处理间等。医院每天接诊病人约 6 人。门诊部的具体结构情况详见表 1。 表 1 该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楼 层 用 途 负 1 层 诊区、候诊区、消毒室、污水处理间 四、主要设备 本项目的主要设备配备, 牙床 8 台, 1 台气泵。 五、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门诊部服务时间为早 8 点 -晚 5 点应诊,无休息日。 门诊部 职工总 人数为 6 人。 六、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 100 万元,资金自筹。 七 、公用工程 3 水源来自市政自来水公司,有完善的供水设施。用水量分别为医务人员生活用水,就诊人员用水。 根据 黑龙江省行业用水定额 (试行 )的通知 (黑水政字 2000256号 ), 估算该 门诊部 用水量约 0.655t/d, 235.8t/a; 排水 量为 0.52td, 188.6t/a。 具体分析计算参 见表 2。 表 2 门诊部给排水情况分析表 用水项目 用水定额 用水规模 日 用水量 年用水量 日 排水量 年排水量 医务人员 80L/人 d 6人 0.48t/d 172.8t/a 0.38t/d 138.2t/a 门诊人数 25L/人 d 7人 0.175/d 63t/a 0.14t/d 50.4t/a 合计 0.655t/d 235.8t/a 0.52t/d 188.6t/a 排水: 项目所排污水主要为日常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该项目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采用分流排放。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138.2t/a,医疗废水排放量约为 50.4t/a,该门诊总排水量为 188.6t/a。医疗污水单独收集后,经 二氧化氯发生器 处理后,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 66-2005)表 2 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 进 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达标排放,最终排入松花江。 供热:本项目冬季取暖由 城市集中 供热 ,无需新建锅炉房 。 供电:由 道里 区 电局供给。 八 、环保投资 表 3 环保投资一览表 序号 治理项目 投资(万元) 1 噪声 0.2 2 医疗废水处理设施 2.5 3 医疗垃圾 2.0 5 总计 4.7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4 本项目利用现有空闲房屋生产,无原有污染情况和主要环境问题 。 5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一、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 12542-13010,北 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 5.31 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7086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302.41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472.8万人,辖 8 区 10 县 (市 )。截至 2007 年末,户籍总人口 987.4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475.5 万人, 48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 66 万人。 项目所在区域为哈尔滨市道里区康安路 51 号,松花江南岸,道里区位于北 纬 4532-47,东经 12608-38。 二、 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地形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地域平坦,平均海拔 151m。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西北为呼兰河、泥河流域低洼地带,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总的地形特点是岗、平、洼地交错分布。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拨 132 至 140m 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拨 145 至 175m 之间,由第一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的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的部分地 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侵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农业区,本工程即建于此阶地上。第三级阶地海拔 180 至 200m,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逐渐过渡张广才岭之余脉丘陵地区。 道里区位于新华夏系松嫩沉降带东南隆起区。为松辽拗陷断层带边缘。中生代为拗陷的古河底,进入新生代,地壳开始上升运动。第四世纪初,又缓慢沉降,升降运动震荡,发育成近千米厚的白垩系岩泥层。环境质量状况 6 在沉降带白垩系岩泥层上,形成第四纪堆积 物地质。平房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为第四纪沉积物和冲击物两种类型。 道里区地处松嫩平原 南部,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地末梢,与松花江南岸漫地之间,属松花江第三阶地。受地壳升降运动影响,形成无山、少水 (无江河湖泊 )、无矿产、七沟八梁多面坡 ”的地貌特点。地势南高北低,缓降坡向西北,自然形成了松花江两岸的泛滥土区,江河堤内的黑土、草甸土区,平原黑土、黑钙土区和漫岗黑土区。 三、气候 哈尔滨市是我国地理纬度最高的大城市。因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季风区,常受西伯利亚冷干气团 (冬季风 )和副热带暖湿气团 (夏季风 )影响,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按全省季节划分指标,其四季如下: 4 月中旬 6 月上旬为春季, 6 月中 旬 8 月中旬为夏季, 8 月中旬 10 月上旬为秋季, 10 月中旬 4 月上旬为冬季。四季气候变化很大,冬季漫长、严寒;夏季较短、湿热;春多大风,易干旱、秋温骤降,多冻害。尤以冬季结冰期长著称,素有 “冰城 ”之称。 年日照时数 (以市区为例 )为 2641 小时,多集中在 3 10 月,月日照时数均在 200 小时以上。 年平均气温 3.6 ,冬季在极地大陆 (冷、干 )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 1 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19.4 。 10 月 5 日到翌年 5 月 2 日(210 天左右 ),日最低气温小于 0 。 12 月 30 日到翌年 2 月 2 日,日最低气温 30 ,其中 30 的最多日数为 26 天。地面稳定冻结期多出现于 11 月上旬到翌年 4 月上旬,长大 5 个多月。最大冻土深度为2.05m(1981 年 3 月 4 日 )。松花江哈尔滨段封冻期为 135 天 (11 月 26 日翌年 4 月 9 日 )。 夏季受暖湿气团支配,气候湿热、湿润。高温日数不多。 7 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2.8 。年降水量较适中,但分配不均,夏季最多。市区 7 年平均降水量为 523.3mm,年际变化较大。冬季多为降雪。降雪期长大半年 (10 月中旬翌年 4 月中旬 )。但降雪日数不多,普遍为 20 多天。 四季风向多变,但以偏南风占优势,属主导 风型。年平均风速为4.1m/s。 4 月最大 (5.4m/s), 5 月次之 (5.0m/s), 8 月最小 (3.2m/s)。 7 月次之 (3.4m/s)。 最大风速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SW),占 38%。次为南南西风 (SSW)占 21%。 四、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 松花江为本项目纳污水体。哈尔滨江段从 上游四方台至呼兰河口下游的大顶子山约 70 余 km,主河道较宽,约 400-600m,该江段流量变化大,呈双峰型、有持续的丰枯交替现象,通常每年的三月末前后由于冰雪融化,江水开始上涨,到四、五月出现春汛,七、八、九月为雨季,降水量增大,径流量占全年的 60-70%,呈高水位,为丰水期。每年 11月下旬江面封冻,冰封期 140d 左右。十二月至翌年三月径流量小,二月径流量最小,水位最低,为枯水期。平均水期与枯水期径流量相差悬殊,五月份的平均流量( 90%保证率) 719.5m3/s,最低水位标高(频率为 5%) 111.30cm, 年平均水位标高 115.80m。 流经道里区共有三条江河:松花江在区内段 45 公里,运粮河自蔡家沟入区至西下坎汇入松花江,长 23 公里;何家沟自哈长铁路线入区境,流经太平乡至顾乡大坝汇入松花江,长 3 公里。 五、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 8 类型较多,共有 9 个土类、 21 个亚类、 25 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 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 2 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 3 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 7 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 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 3 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 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 6 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 10 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六、生物多样性 哈尔滨 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 “东北三宝 ”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 10 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 130 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 20 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 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 9 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 1981 年 3 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 227 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 141 种。 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 40 余种。 10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区划及人口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东北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地理纬度最高的大城市,是著名的北方旅游城市,素有 “冰城 ”之称。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方案, 2004 年由原辖 7 区、 12 县 (市 ),调整为辖 8 区、 10 县 (市 ),即撤销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仍称道外区;设立松北区;撤销呼兰县,设立市呼兰区。调整后的哈尔滨全市总面积 52068km2。 道里区设 17 个街道办事处,郊区辖 5 个乡镇、 66 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 479.2 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 68.6 万人。道里区是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其中市区面积 22.6 平方公里。 二、城市功能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并且是冬季冰雪旅游的著名城市。哈尔 滨市交通、能源、邮电、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市区环境卫生整洁;商贸、旅游、娱乐、饮食服务独具特色;金融业、保险业、信息咨询业、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 哈尔滨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之一,是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闻名的电机、锅炉、汽轮机三大动力设备厂。哈尔滨轴承厂是全国轴承行业三大厂之一,第一工具厂和量具刃具厂是精密复杂工具、量具刃具的综合性生产的大型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飞机制造、汽车、铁路货车、电线电缆、机械制造、 纺织、食品、酿酒、制糖、制药、木材加工等大批轻工企业,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化工五个支柱产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816.16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72.95 亿元;第二产业250.09 亿元;第三产业 393.12 亿元。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452.16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473 元。 哈尔滨市现有高等院校 24 所,在校学生 6 万人;各类科研机构 350多家,科技人员 28 万人,科技教育实力列中国大城市的第七位。 四、人力资源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科技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多科学、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拥有各行各业熟练工人近 200 万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五、对外贸易 哈尔滨在历史上就曾经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城市。近年来地方贸易发展迅速, “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 ”和 “哈尔滨冰雪节经贸洽谈会 ”每年举办一届,形成了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优势,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及内陆沿海发大地区打入俄罗斯市场的桥头堡,是东北亚地区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的最佳地点 。 六、交通运输 哈尔滨机场是国际重要航空港,通航 40 多条国内外航线;哈尔滨港是国内八大内河港之一,沿松花江经黑龙江可直接出入日本海;哈尔滨火车站处于 5 条铁路干线交汇点上,西北接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欧洲,向东连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南下可大北京并连接国内各大城市与世界各地往来;哈尔滨高速公路直大北京、大连、大庆等, 7 条主要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 哈尔滨市是中国内陆开放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享 12 受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特别是哈尔滨设有经国务院批准的 “内陆港 ”,是中国内陆城市的第一个内陆口岸,是 没有海岸的港口城市,集装箱货物可直接入港入关、出港出关,弥补了没有海港的不足。 1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根据 2013 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哈尔滨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年均值为 0.081mg/m3,超年二级标准 1.31 倍;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 0.119 mg/m3,超年二级标准 0.70倍;二氧化硫年均值为 0.044 mg/m3,达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 0.056mg/m3,超过年二级标准 0.41 倍。与上年相比, 2013 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上升 25 微克 /立方米,二氧化硫上升 8 微克 /立方米,二氧化氮上升 8 微克 /立方米。本项目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较轻。 二、水环境 2013 年哈尔滨市地表水质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在 54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 类断面比例为 1.9%; 类为 57.4%; 为 18.5%; 类 7.4%;劣 类为 14.8%,主要监测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均值分别为 5.62 毫克 /升、 0.894 毫克 /升、 3.76 毫克 /升,均符合地表水 类标准;化学需 氧量年均值 22.3 毫克 /升,符合地表水 类标准。朱顺屯、阿什河口下、呼兰河口下、大顶子山、摆渡镇和牡丹江口上 6 个断面水质均符合 类标准,均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 从汇入松花江的支流口内断面看,呼兰河、木兰达河、白杨木河、蚂蚁河、牡丹江 5 条支流口内断面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占一级支流总数的 41.7%。拉林河、运粮河、阿什河、少陵河、蜚克图河、巴兰河、倭肯河 7 条支流口内断面水质未达到水体功能规划目标,占 58.3%。其中,阿什河口内,少陵河内断面水质为劣 类。 本项目纳污江段规划水体功能类别为 类,现状水 质可达到规划的水体功能区要求。 环境质量状况 14 三、声环境 2013 年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 49.3-66.7 分贝,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 55.8 分贝,比上年下降 0.1 分贝。夜间等效声级范围为 30.0-55.9 分贝,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 46.5 分贝。 本项目位于道里区,等效声级为 55.8 分贝,区域声环境为一般(三级)。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该区域无国家、省、市级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声环境和地表水环境 作为环境保护目标,控制营运期生产车间 噪声对其环境的影响,控制所排污水对 松花江 水体功能的影响。 主要保护 目标见表 4。 表 4 项目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方位距离 保护内容 保护人数 保护时段 区域环境 -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类标准;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 - 营运期 居民住宅楼 上方 4 米 5 人 松花江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 15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 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 标准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表 2 预处理标准 其 它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 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 2001199 号);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2003, 380 号令) 污 染 物 总 量 控 制 COD: 0.056t/a; 氨氮 : 0.0043t/a 污染物烟尘、 SO2及 NOX的排放分担量分别为 0.0085t/a、0.0073t/a、 0.014t/a。 评价适用标准 16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使用现有房屋,内部装饰工作已经完成,因此无施工期环境污染。主要污染来自营运期。 营运期工艺流程如下: 图 1 本项目 工艺流程图 主要污染工序 运营期: 运营期所排生活污 水及医疗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运营期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生活、医疗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1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 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 排放量(单位) 浓度 (单位) 量 (单位) 浓度 (单位) 量 (单位) 大气污染物 锅炉 烟气 烟尘分担量 - - 200mg/m3 0.0085t/a SO2分担量 900mg/m3 0.0073t/a NOX分担 量 - 0.014t/a 水污染物 生活 污水 COD 300mg/l 0.041t/a 300mg/l 0.041t/a 氨氮 20mg/l 0.003t/a 20mg/l 0.003t/a SS 180mg/l 0.025t/a 180mg/l 0.025t/a 医疗废水 COD 300mg/l 0.015t/a 300mg/l 0.015t/a 氨氮 25mg/l 0.0013t/a 25mg/l 0.0013t/a SS 200mg/l 0.010t/a 200mg/l 0.010t/a 粪大肠菌群 3107 - 5000(MPN/L) - 固 废 生活 生活垃圾 1.08t/a 市政统一处理 车间 包装盒 包装瓶 0.01t/a 委托哈尔滨国环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集中 处理 。 噪 声 车间 噪 声 60dB(A) 75dB(A) 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 48-2008) 2 类 标准 。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在贯彻 “清洁生产 ”的原则条件下,项目建设对生态基本无影响。 18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 利用原有 空闲 房屋 建设口腔诊所 , 内部装饰工作已经完成, 故 本项目 无 施工期 环境污染问题 。 19 运 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 、水环境影响 分析 1、水环境分析 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门诊部 排放的医疗污水及职工生活污水。 医疗污水排放量为 50.4t/a(单独收集)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138.2t/a,总 排放量为 188.6t/a,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 SS 及粪大肠菌群数。该项目未经处理废水 的排放量及水质情况见表 5。 表 5 该项目生活污水和医疗污水的排放情况 污水种类 排放量 (t/a) 污染物名称 浓度( mg/L) 排放量 (t/a) 生活废水 138.2 COD 300 0.041 氨氮 20 0.003 SS 180 0.025 医疗废水 50.4 COD 300 0.015 氨氮 25 0.0013 SS 200 0.010 粪大肠菌群数 - 3107 由上述可知,该项目所排废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规定的三级标准,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标准。 但 根据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466-2005)的要求, “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海域的污水执行排放标准,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的污水,执行预处理标准 ”, “综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排放标准时,县级以下或 20 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因此本项目医疗污水需消毒 处理后方可排放 。 2、 污水处理方案 考虑占地及投资等问题, 本次环评 建议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20 表 6 医疗 污水 消毒 处理后变化表 项目 进水 mg/L 出水 mg/L COD 300 300 BOD5 200 200 SS 200 200 NH3-N 25 25 粪大肠菌群 3107MPN/L 5000MPN/L 医疗污水必须消毒。水处理设施的消毒工序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接触时间必须大于 1 小时,总余氯 3-10mg/l。并加强管理,不得直排。 二、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设锅炉房,冬季供热由 城市 集中供热供给。本项目建筑面积为 239。 71m2, 采暖期分担锅炉房燃煤量为 4.8t/a,排放大气污染物分担量烟尘 为 0.0085t/a, SO2为 0.0073t/a, NOX为 0.014t/a。 医疗器械等消毒采用电高压灭菌器,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三 、 噪声 影响 分析 该项目的噪声主要为医疗设备噪声及水泵噪声, 这些设备在选购时要采用低噪声设备,在安装时采取减震、软连接、隔声措施, 设备运行时关闭门窗。 本项目 建设在 居民楼内 , 地 处在环境敏感区域,因此, 要注意噪声防治。 该项目的噪声主要为医疗设备噪声及水泵噪声, 这些设备在选购时要采用低噪声设备,在安装时采取减震、软连接 等 措施, 设备运行时关闭门窗, 一层为药店, 确保 2 层 楼上 邻居室内安静 。 采取这些减噪措施后,厂界噪声能够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 中 2 类 标准。 因此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四 、 固体废物 影响 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生活垃圾按 0.5kg/ 21 天 /人计,年产生量为 1.08t/a,门诊医疗垃圾按每日每人次产生 0.2kg计,产生医疗垃圾 0.504t/a。 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按照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 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必须用统一医疗废物塑料袋封装,并委托哈尔滨国环医疗固体废物无 害化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处理。 五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预防的战略。其目的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物资源化、最小化、无害化。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同时建议企业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在场内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厂区要保持井然有序,废铁边角料不能随意堆放,集中管理。全面提高员工的节水、节电意识,杜绝 “跑、冒、滴、漏 ”现象的发生。特别要注意日常管理,机械 、集气管道 、除尘器 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六 、选址 和理性分析 该项目离城市交通主干较近,交通便利, 环境安静 ,远离污染源,水质符合用水指标要求,供水、供热,供电均能满足要求。该项目运营后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均能满足相应排放标准,该项目的建设满足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J48-88)及综合医院建筑标准中选址的基本要求,能满足城市区域规划要求 ,符合省市区关于设置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其选址是合理的。 因此 , 该项目选址 基本 可行 。 七、火灾风险采取的应急预案 本项目在生产时用电存在由于人员用电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火灾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 22 (1)灭火前的安全组织措施 用电单位发生电器火灾,应立即组织人员和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补救。 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通知供电局用电监察部门,有用电监察人员到现场指导监护扑救工作。 (2)灭火前的电源处理 电器火灾发生后,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身触电,应尽可能立即切断电源,其目的是把电气火灾转化成一般火灾扑救,切断电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烟熏火烤,火场内的电器设备绝缘可能降低或破坏,停电时,应先做好安全技术措施,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使用电压等级合格的绝缘工具。 停电时,应按照倒闸操作顺序进行, 先停断路器 (自动开关 ),后停隔离开关 (或刀开关 ),严禁带负荷拉合,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或刀开关 )以免造成弧光短路。 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适当,以免影响灭火工作。 切断带电线路时,切断点应选择在电源侧支持物附近,以防电线断落后触及人身或造成短路。 切断电源时,不同相线应不在同一位置切断,并分相切断,以免造成短路。 夜间发生电气火灾,切断电源要解决临时照明,以利扑救。 需要供电局切断电源时,应迅速用电话联系,说明情况。 (3)带电灭火的安全技术要求:带电灭火的关键是在带电灭火的同时,防止扑救人员发生触电事故 。带电灭火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应使用允许带电灭火的灭火器。 23 扑救人员所使用的消防器材与带电部位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KV 电源不小于 0.4 米, 35KV 电源不小于 0.5 米。 对架空线路等高空设备灭火时,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大于 45 度,并站在线路外侧,以防导线断落造成触电。 压电气设备及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时,在室内扑救人员不得进入距离故障点 4 米以内,在室外扑救人员不得进入距离故障点 8 米以内范围。凡是进入上述范围内的扑救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电气设备外壳及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 使用喷雾水枪灭 火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穿靴的扑救人员,要防止因地面水渍导电而触电。 现场出现火险时,工长判断要准确,当即不能救的要及时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 在消防队到现场后,工长要及时而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电器、易燃、易爆物的情况。 火灾区内如有人时,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灭火。 24 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