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 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哈尔滨 市教育局 编制 完成 日期: 2014 年 5 月 黑 龙 江 大 学 制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 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 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黑龙江大学 环评编制 人员名单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称 登记证编号 上岗证书号 签字 张贞浴 环境工程 教 授 B17140030300 B17140002 张建华 环境监测 高 工 B17140040300 杨士林 环境工程 副教授 B17140010400 B17140012 刘忠华 环境工程 工程师 B17140060400 于秀娟 环境工程 教 授 B17140021000 陈国美 环境监测 高 工 B17140051000 王滨松 环境工程 副教授 B1714007500 B17140014 杜乃林 环境化学 教 授 B17140001 张忠孝 环境化学 教 授 B17140003 张相育 环境化学 教 授 B17140004 侯海鸽 环境工程 高 工 B17140005 吕克非 环境工程 副教授 B17140006 曹尔新 环境工程 副教授 B17140009 刘春涛 环境工程 讲 师 B17140011 玄立春 环境工程 工程师 B17140013 3 项目名称 :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 环评文件: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类别: 新 建 委托单位: 哈尔滨市教育局 编制单位: 黑龙江大学 评价证书: 乙级,国环评乙字第 1714 号 法人代表: 张政文 项目负责人: 杨士林 项目技术审查: 报告表编制人员 姓名 技术职称 负责主要专题 环评证书编号 签名 杨士林 副教授 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标准、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结论与建议 B17140010400 陈国美 高级工程师 建设项目概况、环境质量现状、 自然和社会环境简况 B17140051000 于秀娟 教授 审核 B17140021000 张贞浴 教授 审定 B1714003030 4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5 环境质量状况 1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4 评价适用标准(总量控制指标) 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19 环境影响分析 20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25 结论与建议 26 审批意见 30 注释 31 附录: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图 附图 3 项目平面布置图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哈西继红小学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哈尔滨市教育局 法人代表 丁坚 联系人 郭 建伟 通讯地址 哈尔滨市 道里区上游街 69 号 联系电话 13314515535 传真 55591815 邮政 编码 150006 建设地点 哈尔滨市南岗区 哈尔滨大街、同济 街 、哈西大街 合 围区域 内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 类别及代码 普通小学 教育F822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412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4820 绿地率: 20% 总投资 (万元) 72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3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53%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9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 项目建设理由 哈西 新 区开发建设是哈尔滨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中 城市“中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哈西新区 的开发建设,新建住宅小区林立,包括有纳帕英郡、万 达、南郡香堤雅诺、辰能溪树庭院、壹品新境、涧桥 西畔、巴黎第五区 等。 按照城市建设与设施配套同步推进 、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新 区建设在规划阶 2 段应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根据该区域中小学教育网点布局规划及新建小区大量适龄儿童迫切需要就近入学需求,按照实际生源情况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教育局拟定在 哈尔滨大街、同济街、哈西大街 合 围区域 内 建设一所 50 班型的小学校,以满足该区域大量适龄儿童迫切的入学需求。 二、 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 为 哈西 继红小学新建项目 , 不 属于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 中 限制类和淘汰类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本 项目概况 1、 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在 哈尔滨市 南岗区 哈尔滨大街、同济街、哈西大街 合围区域 内 , 学校 西临哈尔滨大街,东临哈西大街,南临同济街, 北侧 为 空地 ( 未来 规划为居住用地 ) 。 本项目地理位置见图 1,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图见图 2。 2、项目内容及规模 哈西继红小学 总 占地面积 24127m2, 新建 一栋建筑面积 为 16000 m2的 50 班型的教学楼 (地上 5 层、 局部 地下 1 层) , 规划学生人数2250 人, 教职工人数 350 人 。 本项目概况 见表 1。 表 1 本 项目概况 建设内容 总占地面积 (m2) 总建筑面积 (m2) 规划学生人数 教职工人数 年 工作日 一栋 50 班型的教学楼(地上 5层、局部地下 1层) 24127 16000( 地上15850 m2、地下150m2) 2250 人 350 人 270 天 新建教学楼包括 教室及功能室 (不含化学实验室) 、办公用房 、生活服务用房 ,详见表 2。 3 表 2 教学楼 构成 楼层位置 建设内容 建筑面积( m2) 地下一层 换热站 (相邻地上一层布置水箱间和总务仓库 )、消防泵房 150 一层 普通教室 4 间、 水箱间、配电室、总务仓库、 传达室 2 间、心里咨询室 2 间、卫生保健室 3 间、教学办公室 2 间、科学教室 2 间、维修管 理室、食堂 ( 5 个灶头, 容纳 1000 人就餐) 、厕所,共计 21 间 3637.5 二层 普通教室 14 间、 广播室、行政办公室 5 间、教学办公室 3 间、美术教室 4 间、音乐教室 4 间、厕所,共计 32 间 3637.5 三层 普通教室 12 间、 行政办公室 5 间、教学办公室 2间、书法教室 2 间、计算机室 4 间、会议室、展览室、劳动教育室 4 间、厕所,共计 32 间 3637.5 四层 普通教室 20 间、 教学办公室 3 间、图书阅览室、语音室 4 间、厕所,共计 29 间 3637.5 五层 体育活动教室 1300 合计 16000 四、公用工程 1、 采暖: 教学楼 冬季采取集中供热, 由 达尔凯阳光 (哈尔滨 )热电有限公司 供给, 新增 供热 面积 16000m2,燃煤分担量 640t/a。 换热站位于地下一层 ,相邻地上一层布置水箱间及总务仓库 。 2、 给水:本 项 目供 水 由哈尔滨供排水集团哈西供水公司提供 ;教学楼一 层 、二层、绿地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地上一层单独设 1个 水箱间 ,内设 1套变频给水装置及一个缓冲水箱,为教学楼三层及以上 楼层 提供生活 用 水。 预计学生人数 2250 人,教职工 350 人,共 2600 人, 根据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用水定额 ( DB23/T727-2010) , 小学 学生 生 活 用水按 20L/d人 计 算, 教职工 生活 用水按 40L/d人 计 算 , 食堂 用水 按20L/次 人计算, 则 总 用水量 为 111t/d, 29970t/a。 绿化用水量 按 20L/m2次, 灌溉面积 4820m2, 每年灌溉天数以90 天计 ,则绿化用水量 96.4t/d,合计 8676t/a。 所以本 项 目建成 运 行 时 , 给 水 总 量 为 38646t/a,具体情况见表 3。 4 表 3 本项目预测给水量一览表 用水项目 用水定额 数量 日平均用水量 t/d 年用水量 t/a(270 天计 ) 小学生 用水 20L/人 天 2250 人 45 12150 教职工用水 40L/人 天 350 人 14 3780 食堂用水 20L/次 天 2600 人 52 14040 绿化用水 20L/m2次 4820m2 96.4 8676(以 90 天计 ) 合计 207.4 38646 3、 排水: 本项目排水按生活用水量的 80%计算,废水总产生量为 23976t/a。 食堂废水进行隔油处置后和生活污水共同 经市政排水管网进入 群力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松花江。 4、 供电: 本项目用电电源引自市政 10kV高压线路至校园配电室,电源采用 10KV进户,教 学楼采用低压 380/220V进户。 五 、总平面布置 1、平面布局 校园用地呈不规则多边形,西侧用地 边界 距哈尔滨大街 道路 红线 37 米,南侧用地 边界 距同济街 道路 红 线 20 米,东侧用地 边界距哈西大街 道路 红 线 30 米。为结合地形、兼顾街景立面、日照分析及场地规划,新建教学楼位于校园用地西北侧,正立面面向操场。 校园用地中部布置有操场和室外活动场地,动静分开,互不干扰。 校园用地整体空间明朗,整个场地布局紧凑而规整,分区明确,视野开阔。 2、交通组织 学校设有两个出入口,均位于哈尔滨大街。校园出入口与校园内道路相连通,不仅 对外联系方便,而且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3、校园绿化 为了美化校园,提升教学环境质量,为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 、活动、休息空间,采取周边围绿、见缝插绿等绿化措施,在四周围墙以里布置绿化带,在建筑周边布置绿地,以增加校园的绿化覆盖率,绿化面积 4820 m2。本项目平面布置见图 3。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规划中小学用地,目前为 空地 , 不存在现有环境问题。 5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 、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地处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端,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部的政治、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地理位置北纬 45 09 -46 45,东经 125 42 -130 10之间,市区西北与肇东、兰西、绥化接壤,东南与巴彦县、宾县、尚志市相连,西南与五常、双城市毗邻。哈尔滨市区总面积 7086km2。 本 项 目 位于黑 龙 江省 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尔滨大街、同济街、哈西大街 合 围区域 内 。 (2)地形特征 哈尔滨市地形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地域平坦,平均 海拔 151m。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西北为呼兰河、泥河流域低洼地带,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总的地形特点是岗、平、洼地交错分布。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 海拔 132 至 140m 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 海拔 145 至175m 之间,由第一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的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道外 区、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侵蚀,略有起 伏 ,土层深厚,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农业区,本工程即建于此阶地上。第三级阶地 海拔 180至 200m,主要分布在荒 山 嘴 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逐渐过渡张广才岭之余脉丘陵地区。 二、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地形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地域平坦,平均海拔 151m。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西北为呼兰河、 6 泥河流域低洼地带,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总的地形特点是岗、平、洼地交错分布。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 132 至 140m 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 145 至175m 之间,由第一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的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香坊区的部分地 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侵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 180 至 200m,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逐渐过渡张广才岭之余脉丘陵地区。 三、工程地质 项目所在地地质除表层的杂填土外,均为第四系冲积淤泥而成的粘性土和砂土。各层土组成及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第一层:表层土,黑色,为耕土层,土质松散,厚 0.3 0.5m; 第二层:亚粘土,黄褐色,强可塑性,厚度 6.37 6.70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180Kpa; 第三层:亚粘土,黄色,强可塑性,厚度大于 3m,地 基承载力标准值 FK=220Kp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306-2001 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确定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 VI 度。 四、气候气象 哈尔滨市是我国地理纬度最高的大城市。因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季风区,常受西伯利亚冷干气团 (冬季风 )和副热带暖湿气团 (夏季风 )影响,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按全省季节划分指标,其四季如下: 4 月中旬 6 月上旬为春季, 6 月中旬 8 月中旬为夏季, 8月中旬 10 月上旬为秋季, 10 月中旬 4 月上旬为冬季。四季气候变化很大,冬季 漫长、严寒;夏季较短、湿热;春多大风,易干旱、秋温骤降,多冻害。尤以冬季结冰期长著称,素有 “冰城 ”之称。 年日照时数 (以市区为例 )为 2641 小时,多集中在 3 10 月,月日照时数均在 200 小时以上。 7 年平均气温 3.6 ,冬季在极地大陆 (冷、干 )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 1 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19.4 。 10 月 5 日到翌年 5 月 2 日 (210 天左右 ),日最低气温小于 0 。 12 月 30 日到翌年2 月 2 日,日最低气温 30 ,其中 30 的最多日数为 26 天。地面稳定冻结期多出现于 11 月上旬到翌年 4 月上旬,长达 5 个 多月。最大冻土深度为 2.05m(1981 年 3 月 4 日 )。松 花江 哈尔滨段封冻期为 135 天 (11 月 26 日翌年 4 月 9 日 )。 夏季受暖湿气团支配,气候湿热、湿润。高温日数不多。 7 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2.8 。 年降水量较适中,但分配不均,夏季最多。市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523.3mm,年际变化较大。 冬季多为降雪。降雪期长达半年 (10 月中旬翌年 4 月中旬 )。但降雪日数不多,普遍为 20 多天。 四季风向多变,但以偏南风占优势,属主导风型。年平均风速为 4.1m/s。 4 月最大 (5.4m/s), 5 月次之 (5.0m/s), 8 月最小 (3.2m/s)。7 月次之 (3.4m/s)。 最大风速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SW),占 38%。次为南南西风(SSW)占 21%。 五、水文情况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松花江常年水位水深 4 7m,最大流量 15700m3/s,1998 年百年不遇的最高洪峰流量达 17400m3/s,最高水位 120.9m。年平均流量 1344m3/s,平均水位标高 115.8m,平水期平均流量719.5m3/s,枯水期平均流量 166.6m3/s,最低水位 111.30m。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江段属平原河流,河床变化小,江面较宽,主河槽宽 400 600m, 4 5 月为春汛, 7 9 月进入雨季, 11 月初开始结冰, 11 8 月下旬封冻,封冻期达 5 个月之久,冰冻厚度 1.0m。 六、土 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 9 个土类、 21 个亚类、 25 个土种。黑土,是哈尔滨郊区的主要土壤,也是 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集中分布在东北郊、南部和西部,面积为 2.14 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47.7%。黑土在全市分为 2 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 3 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 7 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 3 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 8 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 分为 6 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 10 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9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 区划及人口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西北临大庆油田,南连长春、沈阳、大连东北经济带,北望森林宝藏大小兴安岭。 2006 年 8 月 15 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 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 8 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 7 个县,五常、双城、尚志 3 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 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464.24万人。 二、 经济社会发展 2012 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91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左右 。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 581.4 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54.7 亿元,分别增长 15.8%和 18.1%。万元GDP 综合能耗预计下降 3.6%以上。 三、教育科技 哈尔滨教育事业基础深厚,发展迅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就蜚声国内外,多年年来,为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公办民办相结合,多渠道、多门类、多层次结构的办学体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2012年末,哈尔滨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 20所,在学研究生4.5万人;普通高校 48所,在校学生 61.5万人;成人高校 16所,在校学生 3.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 26所,在校学生 4.1万人。普通教育,有 10 普通高中 140所,初中 463所,小学 2106所。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9.8%。 四、人力资源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科技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多科学、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拥有各行各业熟练工人近 200万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五、 对外贸易 哈尔滨在历史上就曾经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城市。近年来地方贸易发展 迅速, 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 和 哈尔滨冰雪节经贸洽谈会 每年举办一届,形成了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优势,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及内陆沿海发达地区打入俄罗斯市场的桥头堡,是东北亚地区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的最佳地点。 六、 交通运输 哈尔滨机场是国际重要航空港,通航 40多条国内外航线 ; 哈尔滨港是国内八大内河港之一 ; 哈尔滨火车站处于 5条铁路干线交汇点上,西北接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欧洲,向东连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南下可达北京并连接国内各大城市与世界各地往来 ; 哈尔滨高速公路直达北京、大连、大庆等, 7条 主要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 哈尔滨市是中国内陆开放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享受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特别是哈尔滨设有经国务院批准的 内陆港 ,是中国内陆城市的第一个内陆口岸,是没有海岸的港口城市,集装箱货物可直接入港入关、出港出关,弥补了 没 有海港的不足。 七、哈西新区 哈西新区包括行政区划的南岗区保健路街道办事处、和兴路街道办事处、哈西街道办事处、王岗镇的大部分管辖区域,总用地面积 43.18平方公里。哈西新区地处哈尔滨市区西南部,是哈尔滨市南端的门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黑龙江省最 11 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哈南铁路编组站从新区中部东西向穿越,将哈西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用地 18.45平方公里,南部用地 24.73平方公里(含哈南铁路编组站用地 1.17平方公里)。 科技资源 : 哈西新区东侧毗邻我市大学科研区,拥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政法干部学院、东方学院等 15 所大专院校,以及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 10 个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可为科技成果的孵化、中试和转化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 城市基础设施 : 域内主干道路学 府路与 102 国道、京哈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接,是我市重要的城市出入口。哈西新区西侧有三条铁路专用线,中部有铁路编组站,可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2006 年启动的哈尔滨地铁一号线沿新区东侧的学府路经过,将更加便捷地联系城市其它中心区域。新区北侧康宁路与哈尔滨市城市东西主轴西大直街和埃德蒙顿路相通,可直达商业中心与机场。20032005 年区域内及周边修建了 清华大街 、 哈西大街、学府四道街、长寿路、征仪路等十条骨干道路,为哈西新区的调整改造创造了基础条件。由于哈西新区大部分用地处于市区三环路以内,便于金融、通讯 、交通、供热、电力、水务等城市现有资源的进入和延伸服务。 产业基础 : 哈西新区内已建有哈西钢材批发市场、哈西服装面料城、学府书城、哈达果品批发市场、农业科技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黑龙江大学软件园、国家数字测绘中心等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华威、光宇、九洲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的壮大,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支撑作用。 12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取自哈尔滨市环境质 量概要( 2013 年)。 2013 年环境空气质量见表 4。 表 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 污染物均值( g/m3) PM2.5 PM10 NO2 SO2 日均值范围 9-792 18-874 15-164 5-188 日均值达标率( %) 67.4 79.5 84.4 97.8 日均值第 X百分位数 248 303 113 157 年均值 81 119 56 44 污染物年评价 超标 超标 超标 超标 日二级标准 75 150 80 150 年二级标准 35 70 40 60 注: NO2、 SO2X 为 98, PM2.5 、 PM10X 为 95。 由表 4 看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要求, PM2.5达标率为 67.4%,日均值第 95 百分位数超日二级标准 2.31 倍;年均值超年二级标准 1.31 倍,年评价超标。 PM10 达标率为 79.5%,日均值第 95 百分位数超日二级标准 1.02倍;年均值超年二级标准 0.70 倍,年评价超标。 NO2达标率为 84.4%,日均值第 98 百分位数超日二级标准 0.41倍;年均值超年二级标准 0.40 倍,年评价超标。 SO2达标率为 97.8%,日均值第 98 百分位数超日二级标准 0.05倍;年均值达年二级标准,年评价超标。 二、地表水 根据 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 2013 年) 。 2013 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类别统计(年均值: mg/L)详见 13 表 5。 表 5 2013 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监测结果(单位: mg/L) 断面 名称 指标 pH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 需氧量 生化 需氧量 氨氮 现状 类别 水体功能类别 朱顺屯 平均值 监测值范围 超标率( %) 超标月份 7.318.29 0 5.35 5.105.79 0 17.6 12.623.8 12.5 10 2.71 2.493.05 0 0.691 0.251.38 25.0 1、 5 III III 阿什河口下 平均值 监测值范围 超标率( %) 超标月份 7.217.88 0 5.50 5.265.75 0 19.7 13.926.3 0 2.76 2.592.98 0 0.738 0.2761.32 0 III IV 呼兰河口下 平均值 监测值范围 超标率( %) 超标月份 7.377.84 0 5.56 5.205.76 0 19.5 13.827.1 0 2.68 2.452.86 0 0.750 0.2211.50 0 III IV 大顶子山 平均值 监测值范围 超标率( %) 超标月份 7.288.05 0 5.36 5.155.80 0 16.7 13.419.9 0 2.59 2.162.79 0 0.787 0.2531.44 0 III IV 2013 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总体状况为优。 松花江 朱顺屯 断面 水体功能类别 为 III 类,现状水质 pH、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 各项评价参数均在标准之内 ,能达到 III 类水体功能要求 ;阿什河口下到大顶子山 断面 水体功能类别 为 IV 类,现状水质 pH、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 各项评价参数均在标准之内 ,能达到 IV 类水体功能要求。 三、声环境 现状监测数据由黑龙江大学环境检测中心 2014 年 5 月 7 日 -8日对哈西继红小学邻路校界进行现场噪声监测,监测结果见表 6。 14 表 6 噪声昼间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2014.5.7 2014.5.8 昼间 昼间 西 校 界(临 哈尔滨大街) 55.1 58.0 南 校 界(临同济街) 50.0 52.5 东 校 界(临哈西大街) 48.3 48.1 由表 6 可知, 西校 界临 哈尔滨大街 ,昼间 55.158.0dB(A);南校 界临 同济街 ,昼间 50.052.5dB(A);东校界临哈西大街,昼间48.348.1dB(A), 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a 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大街、同济街、哈西大街 合围区域 内 ,西临哈尔滨大街,东临哈西大街,南临同济街,其余 区域目前均为 空地 。根据拟建项目选址周围环境状况及其排污特点和环境影响特征,确定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7。 表 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 m) 环境质量要求 大气环境、声环境 纳帕英郡小区住宅楼(约 90户) W 距校界 96、距教学楼 146 GB3095-2012 二级标准、GB3096-2008 2 类标准 地表水 松花江 GB3838-2002 III 类水体标准 15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III 类 3、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 及 4a 类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三级 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一、水环境 本项目建成运行时,所排污水主要来自 2250 名学生 及350 名教职工的生活污水及食堂 餐饮 废水 ,污水排放量为23976t/a。主要污染物 COD、 NH3-N的排放总量分别为 8.39t/a、0.84t/a。 二、环境空气 大气污染物 为集中供热的分担量,燃煤分担量 640t/a,烟尘 、 SO2、 NOx分担量分别增加 0.27t/a、 1.31t/a、 1.88 t/a,由达尔凯阳光 (哈尔滨 )热电有限公司 平衡总量 。 1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污染流程简述(图示):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 1、环境空气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扬尘的影响。 产生来源:土方挖掘; 建筑材料装卸、堆放及运输; 运输车辆在无铺装道路及露土地面行驶。 2、水环境 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按 20人、 32L/人 d 计算,其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0.64t/d。 3、固体废物 建设 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土方挖掘产生的残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4、声环境 各类施工机械及大型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人群的影响。 见表 8。 哈西继红小学 环境空气 水环境 固体废物 声环境 扬尘 食堂油烟 、集中供热烟气分担量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建筑垃圾、残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餐饮 废物 、废油脂 施工期 运行期 施工期 运行期 施工期 运行期 施工机械噪声 换热站、水箱间噪声 施工期 运行期 学生及教职工生活污水(含餐饮废水) 17 表 8 施工噪声 主要噪声源 源强dB(A) 性质 备注 主体结构施工场地 施工机械:推土、挖掘、装载机械、硷搅拌机、振动棒、电锯等 80100 多为中低频噪声,室外作业,具间歇性,对场界影响与施工阶段有关 主要 硬质物料碰撞 7585 中低频、瞬时噪声 施工人员 6070 中低频、瞬时噪声 交通 大型运输车辆 8588 中低频噪声、对校界和市区交通噪声有影响 主要 高噪声施工机械和大型运输车辆是主要噪声源。 二、运行期 1、 环境空气 本项目教学楼采暖依托 达尔凯阳光 (哈尔滨 )热 电有限公司 集中供热, 该热电 公司有 1 台 220t/h 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分担量及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担量统计于表 9 中。 表 9 集中供热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担量情况 集中供热情况 燃煤分担量( t/a) 排放大气污染物分担量( t/a) SO2 烟尘 NOx 采暖面积 16000m2 640 1.31 0.27 1.88 本项目建有一座容纳 1000 人的食堂, 设有灶头 5 个, 其灶房属于 中 型,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平均食用油量 41.6g/人 d,本项目每天就餐人数约 1000 人,按 270 天计,则食用油消耗量为11.2t/a, 根据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城区大量餐馆、学校、商场等食堂的调研和测试,餐饮炉灶 未装油烟净化装置 油烟 产生 因子为 3.815kg/t 油, 则油烟产生量为 42.73kg/a( 270 天、每天 3小时计, 0.053kg/h), 5 个灶头烟机风量为 10000m3/h,经计算油烟产生浓度为 5.3 mg/m3, 灶房产生的油烟经去除率大于 75%的油烟净 18 化装置处理后,由高于楼顶的排气筒排放,油烟排放 量 10.68 kg/a,排放 浓度 1.3mg/m3。 2、 水环境 本项目建成运行时,排放的废水主要来自 2250 名学生 及 350 名教职工的生活污水及食堂 餐饮 废水,其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其生活污水及食堂 餐饮 废水排放量为 23976t/a,食堂 餐饮废水经隔油 池隔油 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群力污水处理厂。 污水源强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 10 表 10 污水源强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污水种类 污水排放量 (t/a) 污染物 水质 ( mg/L) 污染物 排放总量 (t/a) 生活污水及食堂 餐饮 废水 23976 COD SS NH3-N 动植物油 350 160 35 25 8.39 3.84 0.84 0.60 3、 固体 废物 2600 名学生及教职工产生生活垃圾 491.4t/a。 根据类比调查,餐饮固体废物产生量一般为 0.5kg/(人次 ),经计算本项目 食堂餐饮 固体废物 产生量 135t/a; 废油脂产生量 按食用油消耗量的 20%计算( 食用油消耗量为 11.2t/a) , 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