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36 页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 (一)电动自行车概述 电动自行车是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 /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一般由电气系统、操纵系统、装饰件部分、车体件部分、随车附件组成。 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换器、闪光器、灯具、喇叭、主线束等组成; 操纵系统由调速把、制动把、制动拉线、制动器、开关等组成;装饰件部分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和后尾箱等; 车体件部分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方向把、后平叉、后衣架、鞍座、后减震等专用件和电动自行车专用标准部件(如中轴、曲柄脚踏、飞轮、链条、调链器等);随车附件由充电器、保险杠、后视镜等组成。 电动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为车架、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 ( 1)车架 车架是构成电动自行车的主体部分,是整车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连接主体,并承受所有载荷,关系到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 2)电机 第 2 页 共 36 页 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电动自行车车轮旋转的部件。电机的种类,按其电流形式,可分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按结构形态可划分 为盘式电机、毂式电机等,按照磁场生成方式可划分为开关磁阻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现阶段在电动自行车上最为普遍使用的电机主要是稀土永磁无刷无齿轮毂式直流电机以及少量的其他类型电机。 ( 3)蓄电池 蓄电池是提供电动自行车电能的随车储能装置,电动自行车车用电池主要分为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 4)控制器 控制器是电动自行车电气系统的心脏,也是电动自行车能量管理与各种信号处理的核心部件,具有欠压或过流保护功能。智能型控制器还具有多种骑行模式和整车电气部件自检功能。 ( 5)充电器 充电器是给蓄电池补充能量的一种电器 装置,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控制其电压和电流充入蓄电池进行储存。 电动自行车制造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低碳生活理念下重要的代步工具,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同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标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进行规范。 第 3 页 共 36 页 第 4 页 共 36 页 ( 二 )行业发展 1、行业发展历程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中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产品之一,是一个绿色环保、贴近民生、拥有高度自主产权的民族产业,符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具备极大的发展空间。自 1995 年 第一辆轻型电动车问世到现在,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国居民短程出行的重要民生交通工具。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从无到有,再到千亿规模,二十余年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我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初步规模化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 1)起步阶段( 1995 年 -2000 年) 电动自行车的起步阶段为早期实验性生产阶段,时间大概为 1995 年至 2000 年。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的电器四大件(电机、蓄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关键技术的摸索研究。在生产研发方面,生产企业自发的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并进行小批量的市场试用投放,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在技术层面,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 30 公里,电池寿命短,电机最大输出转矩仅 14-18N.M,爬坡能力差,容易磨损。在市场方面,行业处于培育阶段, 进入市场的厂家和商家不多。 第 5 页 共 36 页 ( 2)初步规模化阶段( 2000 年 -2004 年) 2000 年起电动自行车进入初步规 模化阶段。这个阶段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 整车性能的提升,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摩托车的替代产品和自行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激发了市场对它的消费需求,大受消费者欢迎。此外,一些新的企业投资加入进行初步规模化运作,行业的产能开始扩展。 2004 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总产量达到 676 万辆。同时,该阶段初步形成了江苏、天津、浙江为代表的三大产业聚集地。 天津板块凭借其发达的自行车产业切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要生产简易款的电动自行车;江苏、浙江板块凭借摩托车产业的配套集群优势,切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要生产 豪华款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内的“南豪华、北简易”格局也在这个阶段形成。 ( 3)高速发展阶段( 2004 年 -201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4 年将电动自行车确定为非机动车的合法车型,电动自行车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自此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技术层面,全行业的技术水平获得大幅提高,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到无刷高效电机成为主流,蓄电池的寿命和容量获得大幅提高,充电器和控制器也不断改进突破,电动自行车的爬坡、载重、续航能力等性能显著增强。在市场方面,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渐在消 费者中普及,成为全民短途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行业内也出现了一批全国性品牌,同时大量的小品牌也凭借低价优势获取区域市场。第 6 页 共 36 页 在生产方面,天津、江苏、浙江三地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生产区,并形成了集物流、配套、研发、制造为基础的三大辐射中心,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 2005 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 1,211 万辆, 2013 年全年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 3,695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96%。 ( 4)成熟阶段( 2014 年至今) 电动自行车行业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 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近年,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并步入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开始提高,众多不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生产厂商逐步退出。此外,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及消费者群体与喜好的转变,电动自行车厂商越发需要创造多元化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鲜明的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业内排名领先的公司方能够以其创新能力及规模优势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第 7 页 共 36 页 2、行业市场现状及市场容量 ( 1)电动自行车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交通 工具 电动自行车是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产品之一,属于绿色环保贴近 民生、拥有高度自主产权的民族产业。自第一台电动自行车生产面世到现在二十余年间,电动自行车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交通工具,根据 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6 年全国交通工具产量电动自行车排名第二,仅次于自行车,成为中国交通工具制造领域产量规模较大的制造产业。 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稳步发展,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稳步上升。根据 2017 年 3 月 15 日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中国 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白皮书,截至 2016 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到 2.5 亿辆。 第 8 页 共 36 页 ( 2)行业进入成熟阶段,产量整体企稳,质量提升成为新常态 1)行业进入成熟阶段,产量整体企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逐年上升,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从2000 年的 29 万辆增长至 2013 年的 3,695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4.21%。这段时期行业活跃度达到最高,参与者众多,行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行业的成熟,行业开始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整合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增长的行业产能也需逐步消化, 2014 年至 2016 年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量略有下降。 2017 年1-10 月,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 2,683 万辆,较上年同期上升 1.47%,电动自行车总产量开始企稳回升,过渡到平稳发展的阶段。 第 9 页 共 36 页 2)行业供给由规模化企业驱动,收入、产量及整体质量提升 电动自行车在高速发展阶段时缺乏较高的准入壁垒和技术 壁垒,市场集中度不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 2009 年,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多达2,600 多家。 随着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认识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技术革新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规模、盈利能力、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上逐渐拉开了距离,“马太效应”日渐显现,市场集中度有一定提升。截至 2016 年末,国内有生产许可证的整车企业约有700 家。 目前,行业供给主要由规模化企业驱动,规模以上 4 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产量以及产量占比均呈现稳定的上涨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6 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 3,080.0 万辆,占行业总产量的 95.80%; 2016 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营业收入为 1,001.6 亿元,同比上涨 13.60%。 第 10 页 共 36 页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优质企业的驱动下,逐渐走向成熟,正朝着集群化、规模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更加多元,电动自行车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 市场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