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跟踪系列之三:国际转基因种业发展历程的启示有哪些?(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种业跟踪系列之三:国际转基因种业发展历程的启示有哪些?(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种业跟踪系列之三:国际转基因种业发展历程的启示有哪些?(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种业跟踪系列之三:国际转基因种业发展历程的启示有哪些?(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种业跟踪系列之三:国际转基因种业发展历程的启示有哪些?(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种业跟踪系列之三:国际转基因种业发展历程的启示有哪些?(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业 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农林牧渔 证券 研究报告 2020 年 07 月 29 日 投资 评级 行业 评级 强于大市 (维持 评级 )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吴立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10002 wuli1tfzq 魏振亚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80004 weizhenyatfzq 林逸丹 联系人 linyidantfzq 资料 来源: 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农林牧渔 -行业研究周报 :2020 年第30 周周报:肉类进口监管趋严利好养殖,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利好种业农资板块! 2020-07-26 2 农林牧渔 -行业研究周报 :2020 年第29 周周报:继续重点推荐养殖链投资机会及农业优质白马 2020-07-19 3 农林牧渔 -行业研究周报 :2020 年第28 周周报:南方雨水持续,农业板块影响几何? 2020-07-12 行业走势图 种业 跟踪系列之 三 :国际转基因 种业发展历程的 启示 有哪些 ? 引言:转基因种子在部分国家已经商业化运用二十多年,而目前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迹象初露,那么国际转基因育种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什么因素推动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我国当前现状与部分国家过去的经验有哪些相似之处? 1、 90 年代转基因种子启用 , 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 快速增长 1973 年,两名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将一个生物细胞中一段基因准确地粘贴进另外一个生物细胞 ,转基因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此后科研的不断突破为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使用奠定基础。 1987 年美国的转基因西红柿进入审批程序,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商业化的品种。 1995 至 1996 年,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获得美国种植许可。转基因技术不仅能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提升产量,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2018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28.76 亿亩,美国成为转基因种植第一大国。 2、转基因种子发展驱动力:科研推动创新,种植痛点带 来 需求 高强度的研发推动着新产品的推出 ,从美国经验来看, 截至 2019 年 美国最终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只有 128 例, 从田间试验到 成功商业化的 比例 只有 0.59%, 高研发投入是未来抢占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基础 。 种植户难以解决的虫害和自然灾害(杂草)快速推进着转基因的市占率 。多年的棉铃虫虫害给美国棉花种植带来了较大经济伤害,因此抗虫棉花在刚一上市种植面积便达到了 14.6%;除草剂在除草的过程中会伤害到大豆一直也是大豆种植户的痛点,抗除草剂大豆在上市 5 年之内市占率达到约 60%。 3、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简史: 病虫害推动转基因开放进程 和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相似,我国转基因进程加速也与病虫害有关。以产业化较高的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为例: 1) 棉花 : 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棉铃虫害暴发 ,全国范围内出现“棉荒”。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加快转基因种子的研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郭三堆的项目于 1992 年启动, 1995 年获得专利,1997 年抗虫性转基因棉花获得安全证书,抗虫棉被允许用于产业化生产。 2) 番木瓜 : 番木瓜容易感染番木瓜环斑病毒 ,该病毒可直接导致番木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市场价值降低。我国华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将我国华南地区 PRSV 的优势株系 YS 的复制酶基因转化入了番木瓜植株,高抗的转基因品系于 2006 年获得在广东省应用的安全证书 。 目前 , 草地贪夜蛾 等虫害 已经对我国玉米种植造成影响 。草地贪夜蛾冬季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定殖, 2020 年 3 月份发生县数已经接近去年 5 月初水平,总体发生时间比去年早 2 个月左右 , 我们认为,草地贪夜蛾对于玉米种植影响较大,普通防控措施难以达到良好效果,或推动转基因玉米相关政策落地。 4、以国际经验为借鉴: 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加速,龙头公司将受益 从行业角度来看, 若转基因顺利推进 , 有望加速种业升级和加速集中。首先转基因将显著抬升种子附加值,有望推升种子价格及利润率;其次,转基因育种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将使得头部企业的品种竞争 优势进一步凸显,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隆平高科(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富,且持有杭州瑞丰 25%的股权)、大北农(国内领先转基因育种企业),其次荃银高科(背靠中化和先正达)、登海种业(玉米种业龙头) 。 风险 提示 : 1、政 策落地不及预期; 2、产品推广不达预期; 3、海外冲击。 -17%-10%-3%4%11%18%25%2019-07 2019-11 2020-03农林牧渔 沪深 300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全球转基因种子发展简史 . 4 1.1. 科研铺路, 90 年代起转基因种子开始启用 . 4 1.2. 近 20 年种植转基因的国家数量快速增长,美国是播种面积最大国家 . 5 2. 转基因核心驱动因素:研发推动性状品种创新,种植痛点加速推广 . 6 2.1. 高投入研发推动性状和品种的开发 . 6 2.1.1. 研发投入组成:资金投入 +时间投入 . 7 2.1.2. 目前主 要研发阵地:玉米 +大豆,抗虫 +抗除草剂 . 9 2.2. 解决种植痛点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 10 2.2.1. 转基因种子在美国的市占率推进迅速 . 10 2.2.2. 虫害和杂草问题加速了转基因种子的推广 . 11 2.2.3. 能 同时解决多个痛点的转基因性状终将占领市场 . 12 3. 转基因技术对种业行业的影响 . 12 3.1. 转基因种子给种子价格带来的变化 . 12 3.2. 转基因种子给种 植户带来的变化 . 13 4. 我国转基因发展简史:病虫害推动转基因开放进程 . 15 4.1. 病虫害推动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产业化 . 15 4.2. 草地贪夜蛾对于玉米的危害 . 16 5. 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加速, 龙头公司将受益 . 16 5.1. 我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等待商业化落地,推动我国种子行业步入发展新时代 . 16 5.2. 百亿转基因玉米市场规模,有望为上市公司带来高业绩弹性 . 18 图表目录 图 1:转基因技术运用的发展 . 4 图 2:种植转基因作物国家数量(个) . 5 图 3:全球全基因作物播种总面积(亿亩) . 5 图 4:全球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 植面积(亿亩)及占比 . 5 图 5: 2018 年前五大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国家(亿亩) . 5 图 6: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亿美元) . 6 图 7:美国历年获批田间试验许可的转基因性状数量(例) . 7 图 8: 2008 至 2012 年间转基因性状平均研发成本 . 7 图 9:需要评估的性状数量逐渐发生变化 . 8 图 10:作物转基因性状研发各个阶段所需时间 . 8 图 11:综合的作物性状研发所需时间趋势 . 9 图 12:截至 2019 各作物获批田间试验许可证数量(例) . 9 图 13:截至 2013 年不同性状特性获批田间试验许可证数量 . 10 图 14:转基因种子在美国市占率变化(单位: %) . 10 图 15:美国主要作物转基因性状的特性占比其总种植面积(单位: %) . 11 图 16:亚利桑那州使用抗虫棉花后的经济损失大幅减小(单位:万美元) . 11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 17:美国不同转基因玉米性状推广程度(单位: %) . 12 图 18:美国不同转基因棉花性状推广程度(单位: %) . 12 图 19:美国玉米亩均种子费用趋势(单位:元 /亩) . 13 图 20:美国大豆亩均种子费用趋势(单位:元 /亩) . 13 图 21:转基因玉 米种子价格高于传统玉米种子 . 13 图 22:转基因大豆种子价格高于传统大豆种子 . 13 图 23:美国种植户选用转基因种子的理由 . 14 图 24: BT 玉米使用和不使用对比, 2005 年对比 2010 年(平均值) . 14 图 25:杀虫剂使用量(单位:磅 /英亩) . 15 图 26:抗除草剂玉米种植户免耕种植使用程度高于传统种 植户 . 15 图 27:棉铃虫和环斑病毒对于棉花和番木瓜的危害 . 15 图 28:转基因品种生 物安全证书申请流程 . 17 图 29:作物种子新品种审批流程 . 17 图 30:引入一个新的转基因性状所需成本(百万美元) . 18 图 31:引入一个新的转基因性状所需时间(月) . 18 图 32: 2017 年,全球主要种子企业市占率 . 18 图 33:孟山都玉米和大豆 种子和性状毛利率情况 . 19 图 34:转基因玉米种子有望给头部企业带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 19 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全球转基因种子发展简史 1.1. 科研 铺路, 90 年代起转基因种子开始启用 1973 年,转基因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两名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 将一个生物细胞中一段基因准确地粘贴进另外一 个生物细胞,将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从一个细菌细胞转入了另一个原本无此 特性的细菌细胞中。在 1975 的全球转基因商讨会议上,参会者最终宣布转基因项目可以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进行。自此之后,全球多数的政府部门开始大力支持并推进转基因的研究,转基因新时代就此开始。 1980 年 ,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科学家可以为转基因细菌申请专利,成为第二个对转基因技术发展起到了强力推进的事件。此举给了大型企业高额投入研发转基因技术的激励,为转基因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研究和应用做好了铺垫。 科研突破为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使用奠定基础 。第一个转基因事件是 1987 年进入审批流程的西红柿。经过 5 年的安全、环境测试,这个改变了基因序列而提高了自身硬度和保质期的西红柿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商业化的品种。 1995 年,第一例自主产生杀虫剂的转基因 作物种子 被美国环境保护机构批准; 1995 至 1996 年,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 因玉米获得种植许可。 除了提升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科学家们还研究了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 。在 2000 年,可以提高食用者维生素 A 摄取量的黄金大米问世。转基因技术在作物上的应用逐渐广泛,极具潜力,目前已经逐渐进入分子学领域,通过研发更新更简单的技术来达到作物转基因的目的。同时,联合国还预测在 2050 年,人类需要产出现在食物生产量的170%才可以满足全球的需求。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作物中的应用有望成为完成此目标的一项重要的工具。 图 1: 转基因技术运用的发展 资料来源: From Corgis to Corn Gabriel Rangel、 Anna Maurer, 天风证券研究所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1.2. 近 20 年 种植转基因的国家 数量 快速增长 , 美国是 播种面积最大 国家 随着转基因种子技术的逐渐成熟,转基因种子的应用也开始在全球推广。 1996 年以后,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 数量 快速增长, 1996 年仅有 6 个,而 2018 年已然发展至 26个。同时,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加, 2018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28.76 亿亩。 图 2: 种植转基因作物国家数量 (个) 图 3:全球全基因作物播种总面积(亿亩)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品种结构来看,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因种植作物, 2018 年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的播种面积分别达到 14.39 亿亩、 8.84 亿亩以及 3.74 亿亩,占全球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 80.12%、 30.33%和 83.67%。 从国家来看,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 2018 年达到 11.25 亿亩,占全球转基因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 39.12%。 图 4: 全球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亿亩)及占比 图 5: 2018 年前五大 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国家(亿亩)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全球来看,随着转基因播种面积的增加,全球转基因种子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加。在2005 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市场规模约 53 亿美元,在 2017 年成长至 172 亿美元。而根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行业研究显示, 2018 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市场规模已达200.7 亿美元,预计将在 2026 年底达到 302.4 亿美元。展望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转基因种子的重要增量市场。 6 6 9 11 11 13 15 18 18 21 22 23 25 25 29 29 28 27 28 28 26 24 26 05101520253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05101520253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14.39 8.84 3.74 1.52 17.96 29.15 4.47 80.12%30.33%83.67%0%10%20%30%40%50%60%70%80%90%051015202530大豆 玉米 棉花 油菜转基因种植面积 全球总种植面积 转基因占比11.25 7.70 3.59 1.91 1.74 024681012美国 巴西 阿根廷 加拿大 印度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图 6: 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亿美元)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2. 转基因核心驱动因素:研发推动性状品种创新,种植痛点加速推广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的核心要素。 转基因作物 性状 分为三代: 1) 第一代性状主要强化抗性,比如抗虫抗除草剂抗干旱 抗病害 ; 2) 第二代性状主要提高价值,比如给作为饲料的作物种子增加营养; 3) 第三代性状 已经 能够生产超出传统食品和纤维的药品和产品。 目前美国允许商业化的大部分为 第一代转基因性状 ,第二代性状只有小部分得以商业化,而第三代性状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而在背后推动一代又一代转基因性状科技创新的是持续而又雄厚的研发投入。 1982 年,第一种转基因西红柿被成功开发; 1985 年,美国农业部批准了 4 项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 1996 年 ,美国 允许 重要 作物 的转基因品种开始商业化 。 15 年后,大部分的作物 已然 是转基因种子种植而成 :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的种植面积均占相应品种种植面积的 90%。而 美国消费者也食用了许多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食品 。而美国主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能如此快速的提高市场空间是因为转基因种 子解决了多年以来种植户们遇到的难点和痛点,比如作物虫害、病害和难除的杂草。 2.1. 高投入研发推动性状和品种的开发 在过去的 20 年里,现代生物技术的创新叠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使得私营企业在种子研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利益,种子行业也因此成为了农业生产资料中投入研究最多的领域。转基因品种能够快速实现商业化并且获得种植户的认可体现出研发才是驱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因素。 想要获批转基因性状的商业化许可,田间试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也是测算正在进行中 研发 的 比较好的一种手段。因此 , 许可证 获批数量 的高速增长意味 着 高强度的研发 也在不断增加 。 同时, 拿到 田间试验 许可证并不代表 一定 获得商业化许可, 后续仍然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动植物健康检测服务机构在 1985 年批准了 4 例田间试验许可证,而 2002 年获批的数量达到了 1194 例, 此后几年获批的数量都在 800 例左右 ,最近几年虽然逐渐下降但基本维持在 400 至 500 例之间。 53 62 69 75 105 112 132 148 156 157 153 158 172 -5%0%5%10%15%20%25%30%35%40%4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亿美元) 增长率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图 7: 美国历年获批田间试验许可的转基因性状 数量 (例) 资料来源: 美国农业部、 天风证券研究所 然而,即使在如此高的田间试验数量之下,截至 2019 年,美国最终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也只有 128 例,而截至 2019 年,一共有 21837 个转基因性状拿到田间试验许可证。从田间试验到商业化的成功率只有 0.59%,可见转基因作物性状获批商业化难度和研发投入之高。 因此, 研发投入是未来抢占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基础,在高强度的研发下才能有大量的性状储备,这些储备也将最终诞生优异合格并且能够冲出重围最终获得商业化批准的性状 。 2.1.1. 研发投入组成:资金投入 +时间投入 转基因种子的壁垒主要体现在其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科研周期上。 首先,开发出一例最终能够商业化的转基因性状耗资巨大。根据 Phillips McDougall 研究的孟山都、杜邦、拜尔、先正达、 BASF 和陶氏的数据显示,在 2008 年至 2012 年之间的一个转基因植物生物科技性状的发现、开发和最终获批的平均成本是 1.36 亿美元。其中发现这个性状的成本占比最高,约 22.8%。其次是调整性状至最佳性能和田间试验,分别占比约 20.8%和 20.6%。然而若综合来看,为了符合政府合规要求的成本一共为 3510 万美元 ,占比总成本 约 25.8%。 图 8: 2008 至 2012 年间转基因性状平均研发成本 资料来源: 国际作物生命咨询研究 Phillips McDougall, 天风证券研究所 整理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找 出优秀转基因性状困难程度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各项成本占119402004006008001000120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比也会逐渐地 发生改变。通过研究 6 家种子公司为了 成功开发出一例能够最终商业化的转基因性状而在发现阶段评估过的平均 性状 数量显示, 2008-2012 年之间发现阶段评估过的平均 性状 数量远远的超过了 2002 年的数量,这体现出了持续发现优秀转基因性状的难度逐步提升,预计未来难度还将继续提升。这也意味着性状的发现成本不断提高, 后续加入转基因研究的 机构将必须持续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才有希望赶上已经拥有多年研发累积的机构 。然而,虽然性状的发现成本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高效率大幅减少了选育生产试验中所需要评估的平均性状数量,代表着这个阶段所需投入的研发成本逐步减少,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下降。这标志着研发实力不够的机构可以通过承包难度和成本投入逐渐减少的选育生产试验来辅助实力强劲的大机构,从而在转基因种子产业 链内分得一杯羹。 图 9: 需要评估的性状数量逐渐发生变化 资料来源: 国际作物生命咨询研究 Phillips McDougall, 天风证券研究所 整理 其次, 开发出一例最终能够商业化的转基因性状 还有漫长的时间成本 。 从趋势上来看,转基因性状的总体研发时长呈上升趋势。然而,让研 发变得更耗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册和合规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大幅提升。 从 2002 年的 44.5 个月上升至 2011 年的 65.5 个月,体现出了政策对转基因商业化进程的影响。其次,调试基因至最佳以及选育生产试验的耗时分别增加了 14.8 个月和 10 个月。而总发现阶段所需的时间则减少了 8.6 个月。随着筛选和发现新性状的效率提升,虽然需要评估的性状数量增加,但是总体耗时缩短;由于最终筛选出的性状数量增加,调试基因所需要的时间相应增加;而选育生产试验由于性状所需要克服的问题难度逐渐提升,因此评估数量的减少并未减少此阶段的耗时,反而呈上升趋势。 除去政策因素,可以预测 这个趋势或将在转基因性状的研发过程中持续:发现性状的速度逐步下降 ,调试以及选育合 适品种的时间逐步提升。 图 10: 作物转基因性状研发各个阶段所需时间 资料来源: 国际作物生命咨询研究 Phillips McDougall, 天风证券研究所 整理 需要注意的是,总时间并不代表一个转基因性状研发所需要的真正时间,因为在研发过程中的多个阶段可以同时进行。因此,从国际转基因种子企业的实际研发时间来看,一个作阶段 2 0 0 2 年之前 2011年 2 0 0 8 - 2 0 1 2 年平均月 月 月1 、早期发现 3 8 . 0 2 5 . 8 3 3 . 92 、后期发现 1 7 . 3 2 0 . 9 2 0 . 03 、调试基因至最佳 1 8 . 0 3 2 . 8 2 7 . 04 、选育生产试验 2 4 . 0 3 4 . 0 3 0 . 05 、田间试验 4 0 . 0 4 2 . 0 3 7 . 26 、政府机构检测 5 0 . 5 4 7 . 0 3 7 . 27 、注册和合规 4 4 . 5 6 5 . 5 4 8 . 8总时间 2 3 2 . 3 2 6 8 . 0 2 3 4 . 1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9 物转基因性状从发现到最终商业化的平均时间是 13.1 年。分品种来看,玉米性状平均耗时12 年,大豆 16.3 年,棉花 12.7 年,油菜 11.7 年。 虽然一个性状的商业化的平均时间是 13.1 年,但不同的性状之间差异化极大,有的性状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耗时仅仅 7 年,而有的性状耗时 24 年,不同的性状商业化的难度也因此产生变化。然而,从整体研发时间的趋势来看,尽管一个性状研发的总体耗时从 232 个月提升到了 268 个月,实际研发耗时却在不断的下降,体现出公司的整体研发效率和项目协调管理能力在不断的提高。随着公司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科技发展的进步,未来转基因性状的研发时间有望逐步缩短。 图 11: 综合的作物性状研发所需时间趋势 资料来源: 国际作物生命咨询研究 Phillips McDougall, 天风证券研究所 2.1.2. 目前主要研发阵地:玉米 +大豆,抗虫 +抗除草剂 不同作物转基因 性状 研发的投入也不同。 绝大多数的田间试验许可证批准给了主要作物如玉米和大豆。截至 2019 年,玉米性状田间试验许可总供获批 9723 例,大豆 2915 例。而从 1987 年至 2019 年所有作物获得田间试验许可证的总数为 21837 例,玉米和大豆占比57.87%。 图 12: 截至 2019 各作物获批田间试验许可证数量 (例) 资料来源: 美国农业部, 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最终获得商业化的性状来看, 128 例获批的商业化性状中,玉米有 46 例,大豆 24 例,玉米和大豆占比总量的 54.69%。可以看出, 玉米 和大豆的 转基因性状 一直都是研发 的必争之地 ,预计将持续受到各个研究机构的高度 重视。 若从转基因性状的特性来看,抗除草剂和抗虫占据着主导地位。截至 2013 年,抗除草剂和抗虫特性的田间试验许可证分别为 6772 例和 4809 例,占比总数的 40.59%。 972329151351 1107 832614 660 526 509 36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玉米 大豆 棉花 土豆 西红柿 小麦 烟草 油菜 苜蓿 水稻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0 图 13: 截至 2013 年不同性状特性获批田间试验许可证数量 资料来源: 美国农业部, 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最终获得商业化的性状来看, 128 例获批的商业化性状中,抗除草剂特性 和 抗虫特性 居多,也有减少木质素、高赖氨酸等 功效 。这代表着大量的研发投入集中在了第一代转基因性状(抗虫抗除草剂)之中,并且第一代转基因性状的科研水平已经相对成熟。然而,根据获批田间试验许可证的性状分布来看,第二代转基因性状(提高性能质量)以及第三代转基因性状(成为药品)的储备已经十分丰富;虽然市场上批准商业化的性状少于抗虫抗除草剂,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二代第三代性状的发展速度或将加速,并且未来的发展以及市场应用空间非常广阔。未来的转基因性状研发趋势或将朝着第二代以及第三代转基因性状逐渐迈步。 2.2. 解决种植痛点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2.2.1. 转基因种 子在 美国 的市占率 推进迅速 在 1996 年转基因种子刚开始推动时,美国主要作物种植总面积为 20.26 亿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 4.81 亿亩,大豆 3.90 亿亩,棉花 0.89 亿亩。在 1996 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为玉米总面积的 4.4%,转基因大豆为大豆总面积的 7.4%,转基因棉花为棉花总面积的 16.8%,而三种作物的转基因种植面积只占美国作物总面积的 3.21%。 随着转基因的持续推广,截至 2019 年,美国主要作物种植总面积为 18.78 亿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 5.57 亿亩,大豆 4.86 亿亩,棉花 0.83 亿亩。而 2019 年转基因玉米种植 面积为玉米总面积的 92%,转基因大豆为大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