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目录,0102030405,数字经济概念界定及内涵,中国数字经济四大领域发展现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数字经济概念界定及内涵,数字经济概念数字经济特征数字经济“四化”框架数字经济“四化”内涵,01,1.1数字经济概念-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概念,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重要载体现代信息网络,数字技术,核心驱动力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1.2数字经济特征-“五纵三横”新特征,三横,五纵,社会治理数字化,2020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结合目前形势,认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在加速,并呈现出“五纵三横”的 新特征。五纵即基础设施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工作方式数字化以及生活方式数字化;三横即线上化、智能化和云化。数字经济“五纵三横”特征线上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工作方式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智能化,云化,1.3数字经济“四化”框架-数字经济基础、保障、核心,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数据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的基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四化”框 架,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数字经济“四化”框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1.4数字经济“四化”内涵,数字 经济,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行政体制 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 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数据价值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 业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融合的经济;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行 政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 要求。数字经济“四化”内涵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 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 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中国数字经济竞争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02,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中国数字经济已步入发展成熟期,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进入互联网时代。2000年前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行业经历了2-3年的低迷阶 段,中国也未能幸免。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之后,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数字经济在2003年-2012年间迎来了高速增长期,新业态不断涌 现。截至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这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移动端时代,中国数字经济迈入成熟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萌芽期(1994-2002),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进入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时期(2003-2012),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数字 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新业态不断涌现,成熟期(2013至今),201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移动端时代,中国数 字经济迈入发展成熟期,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数字经济发挥的政策加快落地,从2015年最早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2019年11月在河北省(雄安 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4月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 写入政策文件;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旨 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截至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重要政策汇总,2.2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传统数字基础设施,传统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普及率、移动宽带普及率、域名数量、网站数量以及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等。根据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为5094万个,网站(指域名注 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量为497万个;根据宽带发展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93.6%,截至2019年第 三季度,中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37.69Mbit/s,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4.02Mbit/s。中国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64.5%,93.6%,1009080706050403020100,互联网普及率,移动宽带普及率,5094,497,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域名总数,网站数量,37.69Mbit/s,24.02,0,5,10,15,20,25,30,35,40,固定宽带网络下载速率,移动宽带网络下载速率,2.2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数据中心以及IPv6等。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2020年6月6日,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到2020年 年底,我国5G基站数可能达到65万;根据赛迪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4万个,大能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 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227万架;根据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为50877块/32。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数据中心约7.4万个,5G基站超过25万个,IPv6地址数量50877块/32,2.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5万亿,14.2%,15.2%,20.3%,26.1%,32.9%,34.8%,36.2%,0%,10%,20%,30%,40%,26161,48092,94896,161640,271737,312934,358402,0,40000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DG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2005-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及占GDP比重情况(单位:亿元,%)数字经济规模(亿元)占GDP比重(%),2.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四大领域,在数字经济的四大领域方面,数字产业化总体实现稳步增长;产业数字化加快增长,产业数字化转型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 数字治理能力逐步提升;数据价值化的推进速度逐渐加快。数字经济四大领域发展现状,数字化治理治理规则逐步完善、治理手段进一步 优化、治理方式加快创新。,产业数字化,2019年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约为28.8万亿元,2005-2019年年复合增速 高达24.9%,占GDP比重提升至29.0%, 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价值化随着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 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显,成为最具时 代特生的新生产要素。,数字产业化,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到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4%,占GDP 比重为7.2%。,2.4中国数字经济竞争格局-产业数字化占比逐年提升,在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方面,数字产业化的占比逐年下降,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的19.8%;相反,产 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占比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2016-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情况(单位:%)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数字产业化比重,产业数字化比重,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促增长,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 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16-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单位:%),69.9%,55.0%,67.9%,67.7%,0%,10%,20%,30%,50%40%,60%,70%,80%,2016年,2019年,2017年2018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 59.4%,第二产业贡献率 36.8%,第一产业贡献率 3.8%,均高于,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稳就业,除经济增长外,数字经济也在推动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一是吸纳就业能力提升,二是进一步防范结构性失业风险。根据中国信 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占全年就业总人数的24.6%。其中数字产业化领域就业岗位达 到1220万个,产业数字化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78亿个。2014-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吸纳就业情况(单位:亿个,%),1.21,1.35,1.52,1.71,1.91,15.6%,17.4%,19.6%,22.1%,24.6%,0%,5%,10%,15%,20%,25%,30%,0.0,0.40.2,0.6,1.21.00.8,1.4,1.81.6,2.0,2014年,2015年,2018年,就业岗位(万个),2016年2017年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稳就业,1619,5054,12016,1928,5221,13426,0,2000,4000,6000,12000100008000,14000,在三次产业方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8年第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岗位约为1928万个,占第一产业就业总人数 的9.6%;第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岗位约为5221万个,占第二产业就业总人数的23.7%;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就业岗位约为13426万个,占第 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37.2%。其中,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岗位占比提升最快。2017-2018年三次产业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单位:万个)16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7年,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四大领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03,3.1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电子信 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从更加具体的构成来讲,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数字产业化具体构成情况,电子信息 制造业,电信业,互联网行业,数字产业化,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包括但不限于,3.1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2014-2019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数字化产业规模达到70878亿元,同比 增长10.54%,占GDP比重为7.2%。2014-2019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情况(单位:亿元,%),42115,47780,51955,61517,64119,70878,13.45%,8.74%,18.40%,4.23%,10.54%,0%,2%,4%,6%,8%,10%,12%,14%,16%,18%,2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亿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长(%),3.1数字产业化-电子信息制造业,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换代周期,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和移动终端销售收缩。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201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比2018年回落3.8个百分点;2019年,规模以上电 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1%。2020年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7%(2019年同期为下降13%)。2019-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变动情况(单位:%),10.2,12.4,10.6,10.4,6.06.1,4.7,11.4,8.2,9.7,11.6,-13.8,10.6,12.812.7,-15-20,-10,50-5,10,15,3.1数字产业化-电信业,2019年,通信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网络强国战略,5G建设有序推进,新型信息基 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根据工信部数据,初步核算,2019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1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0.8%。2014-2019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11541,11251,11893,12600,13000,-2.5%,5.7%,5.9%,3.2%,-3%,-2%,-1%,0%,0.8%1%,2%,3%,4%,5%,131006%,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7%,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电信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1数字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工信部数据,2012-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 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2万亿元。2012-2019年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24794,30587,37026,42848,48232,55103,61909,71768,31.5%,23.4%,21.1%,15.7%,12.6%,14.2%,12.4%,15.9%,0%,5%,10%,15%,20%,25%,30%,3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2年,2013年,2018年,2019年,2014年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亿元),2016年2017年同比增长(%),3.1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根据工信部数据,2013-2019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互联网和相 关服务业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20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1.4%。2013-2019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3317,4229.4,5443.6,6650.6,12061,32.1%,27.5%,28.7%,22.2%,7901.918.8%,9796.724.0%,21.4%,0%,5%,10%,15%,20%,25%,30%,3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3年,2019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收入(亿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长(%),3.2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包括但 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产业数字化构成情况,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包括但不限于,两化融合,传统产业,数字技术,3.2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2014-2019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287524亿 元,同比增长15.56%,占GDP比重为29.0%,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2019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情况(单位:亿元,%),119525,138521,173867,210220,15.89%,25.52% 28752420.91%248815,18.36%,15.56%,0%,5%,10%,15%,20%,25%,3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2014年,2019年,2015年2016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亿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长(%),3.2产业数字化-三次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29.6%,16.8%,6.2%,32.6%,17.2%,6.5%,18.3%,7.3%,19.5%,8.2%,5%0%,10%,15%,20%,25%,30%,35%,在三次产业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服务业是产业数字化发展最快的领域,2019年服务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 增加值的比重为37.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工业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发展,2019年工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19.5%,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农业由于行业的自然属性,数字化转型需求较弱,2019年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8.2%,同比提 升0.9个百分点。2016-2019年数字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渗透情况(单位:%)40%37.8%35.9%,第三产业,第一产业,2016年,第二产业2017年2018年,2019年,3.2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8383,14194,21315,47.3%,47.9%,0%,10%,20%,30%,40%,50%,0,5000,10000,15000,20000,3000055.7%25000,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为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7.3%,占GDP比重为2.2%,对经济增长贡献为9.9%。其中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为5361亿元,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规模为1.60万亿 元。2017-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情况(单位:亿元,%)3500060%3137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E,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亿元),同比增长(%),核心产业,融合带动,2019年结构,3.2产业数字化-智能制造,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近年来,制造企业数字化基础能力稳步提升,制造业企业设备数字化率和数字化设备联网率持续提 升。根据人民日报数据,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7.1%、49.5%、41.0%,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3%。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能力情况(单位:%),41.0%,47.1%,49.5%,69.3%,0%,10%,20%,30%,40%,50%,60%,70%,80%,数字化设备联网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3.2产业数字化-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以平台企业为核心,通过汇聚整合多类市场主体和资源,围绕数字化平台组织起来的新模式新业态,构成现代意义上的 平台经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价值超10亿美元的数字平台企业达到193家,较2015年增加126家。从价值 规模看,2015-2019年我国数字平台总价值由0.80万亿美元增长至2.3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1%。,0.80,1.01,1.74,1.86,67,115,145,174,193,0,50,100,150,200,250,300,0.0,0.5,1.0,1.5,2.0,2.5,2015年,2018年,2019年,2016年2017年市场价值(万亿美元),平台数量(个),2015-2019年中国数字平台数量和市场价值情况(单位:个,亿美元) 2.35,3.3数字化治理-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字化治理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 要组成,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 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结合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建设、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及生产力布局,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联网应用标准,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一体 化数字治理和服务,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途径,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建设,城市设施 智慧化改造,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及生产力布局,完善智慧城市 联网应用标准,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3.3数字化治理-数字政府,近年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部分地区的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初现,有力推动了政府治 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创新。根据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结果显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为“非常高”的省级政府从2016年的3个增加到8个,指数为“高”的从2016年的9个增加到15个,网上 政务服务能力为“低”的首次为零。2020年以来,从数字化防疫到数字化防汛,中国政府精细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服务迈上新台阶。,2016-2019年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分布情况(单位: 个)18,9,3,22,5,1,16 16,6,0,999,15,8,20181614121086420,低,中,高,非常高,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统一防疫“健康码”与浙江防汛“安全码”,3.3数字化治理-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7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到达290 个,再加上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等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经达到749个;在智慧城市投入方面,根据IDC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达到约229亿美元,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 投资将达到26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2012-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累计试点数量(单位:个),90,368,694,733,759759,74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2年,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47,173,201,229,26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6-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规模情况(单位:亿美元)4504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E,2023E,3.4数据价值化-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数据标注,数据交易,数据保护,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4月9日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 份文件,围绕劳动力、资本、土地、科技、数据等五大要素领域提出了改革方向,把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单独列出,数据上升为新的 生产要素,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和支撑性的关键作用。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数据价值化具体构成情况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流转,3.4数据价值化-数据确权,数据确权是数据价值化发展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它针对不同来源的数据,以法律形式明确其产权归属,推动数据整合,加速 数据共享和流通,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激活庞大的数据资产价值和创新应用,使数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进行数据确权的主要有大数据交易所(平台)、行业机构、数据服务商、大型互联网企业等。数据确权主要参与者,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长江大数据交易所 东湖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交易所,数据堂 爱数据 美林数据,数据服务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北斗技术研究院与华视互联 联合成立的交通大数据交易 平台,行业机构,京东建立的京东万象数据服 务商城,大型互联网企业,3.4数据价值化-数据交易,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宁 夏,四川,云南,海南,广西,贵州,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香港,台 湾,澳门,钓鱼岛,重庆大数据交易市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西咸新区大数据交易所,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但已有少量的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平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据生产和数据服务类企 业为主导、商业职能为主数据交易平台;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联合其他投资主体、第三方撮合性的数据交易平台。国内现有数据数据交易平台,哈尔滨数据交易中心,北京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河南中原大数据交易平台 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平台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华中大数据交易平台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钱塘大数据交易中心南海诸岛,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04,4.1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美国领先,中国紧随其后,47290,23994,22901,17287,11550,7636,5415,4342,3832,0,20000,40000,60000,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产生的数据流量激增,以及互联网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吸收,全球数 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其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30.2万亿美元,占GDP比 重高达40.3%,其中约半数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00亿美元。从具体国家的发展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34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数字经济以4.73万亿美元的规模 紧随其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位列三至六位。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单位:亿美元)14000012340812000010000080000,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加拿大,巴西,4.1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发达国家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也要高于发展中国 家,但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发达国家。201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225192,76904,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规模(亿美元),50.0%,0%,10%,20%,30%,40%,50%,6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8.0%,12.9%,0%,10%,20%,30%,40%,50%,6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注:统计样本为47个国家,4.1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由此导致各大 洲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占多数的欧美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大,占GDP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亚非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小,占GDP比重较低。2018年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72363,90941,0,150000,非洲635,大洋洲2904,欧洲,亚洲,北美洲,50000100000数字经济规模(亿美元),17.3%,17.7%,32.6%,36.5%,0%,60%,非洲,大洋洲,亚洲,欧洲,135252北美洲,20%40%数字经济占GDP比重(%),7.5%,10.0%,10.5%,11.1%,12.1%,0%,60%,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53.5%大洋洲,20%40%数字经济增速(%),注:统计样本为47个国家,4.1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各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发展,近年来各多边合作组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8年G20 17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8.3万亿美元;OECD 32个成员国数字经 济规模达到23.7万亿美元;APEC 14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1.9万亿美元;金砖五国数字经济规模也超过6万亿美元。2018年各多边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60114,236966,219278,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金砖国家,G20OECD,APEC,数字经济规模(亿美元),29.7%,43.5%,45.7%,44.4%,300000 28312150%45%40%35%30%25%20%15%10%5%0%,金砖国家,G20OECD,APEC,数字经济占GDP比重(%),14.3%,9.1%,8.0%,9.3%,50%45%40%35%30%25%20%15%10%5%0%,金砖国家,APEC,G20OECD数字经济增速(%),4.2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在区域发展方面,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统 计数据,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 南等;辽宁、重庆、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区域规模分布情况,南海诸岛,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份,胡焕庸线,注:由于数据可得性及数据连续性问题,测算未包括山东、天津、海南、黑龙江、吉林、云南 西藏、香港、澳门、台湾,4.2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北京上海占GDP比重超50%,占比为30%-40%,占比为40%-50%,占比50%以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重庆、湖北、辽宁、河北、 广西、四川、江西、贵州,从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来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 重超过40%;重庆、湖北、辽宁、河北、广西、四川、江西、贵州等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0%。全国各省市数字经济在GDP中比重情况(单位:%),注:由于数据可得性及数据连续性问题,测算未包括山东、天津、海南、黑龙江、吉林、云南 西藏、香港、澳门、台湾,4.2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领先,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2.0,其中11个省市指 数在平均值之上。广东省以总指数69.3居全国榜首,北京、江苏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56.5、5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